這部片子,讓我覺得諾蘭的精神層面更勝於卡梅隆。畢竟拋開場面、特效以及陣容,情節和邏輯也都是有骨有肉的。
有人說圖騰不停旋轉的時候是夢,那是故事植入進你腦子的意識。有人說帶婚戒是夢,但他也告訴你,帶婚戒的時候圖騰沒有轉。太堅持自己的人,會困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故事也說過,潛意識是我們自己不能控制的。所以,當你困於其中,就仿佛六道輪迴,生生死死不停。
但你只有現實,還有夢。於是你只能在它們之間不停穿越,沒有生,更沒有死,因為你總是不停和它們擦肩而過。
Cobb and Mal,這一對的故事真的很悲情。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到底什麼才能讓人幸福。Cobb製作了回憶的囚籠,塵封於他自己的夢境,當做一種自我的救贖與懲罰。Mal對Cobb說,還記得你向我求婚的時候說過什麼嗎?你說我們會在一起,直到變老。
而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在他們所創作出的Limbo中。Limbo是人潛意識的地區,是第N層的夢境,時間過得很緩慢,無法控制,亦無法輕易逃脫。Cobb與Mal在這裡擁有了他們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他們自己成了世界的主宰,他們通過意識可以創造出一切的物質條件,不論是他們結婚時所猶豫的兩套房子,亦或是Mal從小長大的地方,他們可以創造。他們創造出城市,創造出風景,創造出無法走到盡頭的長廊。他們的Limbo中只有他們彼此,沒有其他人,沒有防禦者,沒有時光的盡頭。
Fischer,這個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富二代,有錢,有夢想,卻被現實束縛,卻缺少父愛。在第三層夢境中,Fischer打開保險箱,裡面放著一份遺囑和一個破舊的風車。他肯定沒有看到那份遺囑,因為他顫抖著的手,很緩慢的伸向了那個風車。那是一張照片中的回憶,那時父親和他都有笑容,吹著那個風車。可惜年老的父親,在病床上將那張珍貴的照片打落在地。Fischer說,父親從來沒有注意到過這張照片,父親一直對自己很失望。可惜,在第三層夢境中對於父親的理解,不過只是一個inception。是的,那個不是真的,至少影片中根本沒有交待,按照影片的意思,也應當不是真的。因為,夢境永遠比現實更加幸福。
現實和夢境,都不重要,也許重要的,是如何活。現實中迷失,找不到存在的方式,人生陷入虛無,思維走進荒野;夢境裡清醒,成為想成為的自己,於是,找到自己。可,誰有分得清,哪個是夢,現實中也可以不斷強化自己的某種意識,存活在那個意識的王國裡,直到白髮蒼蒼,這不就相當於一輩子活在夢裡嗎?
這用一生去夢的夢啊,這像極了無盡循環樓梯的一生。
圖騰問題只是一個引子,其實片中很多引起爭論的問題都是這樣,細節我就不再去說了,很多分析的文章說了很多。但是我們發現,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每一種觀點都能找到一些支持它們的論據,但是繼續推理下去卻發現出現了矛盾。其實,我認為之所以這些觀點每一種都不能令人滿意,關鍵在於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走不完的樓梯」。
所以,影片結尾的時候,Cobb醒來,大家都微笑著看著他,齊藤撥通了電話,大家在機場取行李時仍舊假裝不認識,卻全然隱藏不住內心的狂喜,鏡頭停格在Cobb回到家中,擁抱了一雙兒女。回家,和兒女們團聚,這是他所有行動的唯一目的。像一部超現實版的奧德賽,這個男人歷經千辛萬苦,用最聰明的腦袋,實施最大膽的冒險,任憑皮肉和內心被子彈和利刃穿過。就是為了回家。而當他終於回到家時,我不禁熱淚盈眶。
Nolan是個絕頂聰明的編劇和才華橫溢的導演,他用最嚴謹的邏輯,最鬼馬的想像力,把現實和玄幻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而所有這些以上,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卻在於,用最狂放的情節講述了最基本的四個字——人之常情。
Cobb和妻子的愛情,對未成年的兒女的的愛與責任,富二代和父親心靈上的隔閡,以及救贖。你知道,這些都是老掉牙的情感故事,但Nolan做到了用一種真正革命性的方式來講述,如此新奇震撼而又不可複製,甚至奇怪的是,居然可信。在打破思維疆界的同時,他沒有被想像力的炫目殺死,而是展示了驚人的控制力,讓情感貫穿始終,成為劇情的推手,並圓滿著陸,實在難能可貴。
所以,請記住你仍舊生活在現實中,Nolan把你帶入夢中並不是要你懷疑現實,而是珍惜現實。如果這個故事本身只是一個夢,Nolan就只能是個高超的工匠,而如果你希望並相信陀螺最終是會倒下的,那這部電影帶給你的快樂和震撼將會多得多。
我們的現實,是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如果我們是古人,不知道宇宙不知道銀河,那我們會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地球為中心而已。世界的存在不應我們的意識而改變,我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世界存在的一切都會被我們所記著,變成我們的潛意識。而夢裡,我們可以隨意按我們的思想去扭曲這個世界。我們可以改變萬有引力,可以任由我們發揮。
但現實裡。我們自己的那個圖騰,它還在旋轉,還是已經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