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熱菜熱飯,但誰來「拯救」外賣小哥的安全?

2020-12-08 騰訊網

在經典悖論「極端天氣要不要點外賣」中,不支持「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說法

關於外賣小哥的討論,一直以來都有一道經典論題:極端天氣下,要不要點外賣?

核心觀點上,兩派分野之大,足以形成鄙視鏈。一派認為,生命最重要,送外賣不能玩命;一派認為,出來打工就是為了賺錢,「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後一派觀點佔據上峰。這一類觀點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基礎,如空調安裝師傅戶外作業很辛苦,但生意最好的時候,正是酷熱的盛夏;極端天氣下,人們不願意出門吃飯,外賣訂單也會有一個暴增。在這種時刻,我們應該支持勞動者憑力氣多賺錢嗎?

極端天氣下要不要點外賣,是這個行業的一個長期辯題

凡是對這種觀點有廣泛認同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這類國家在人力市場上長期存在這樣一種迷思:安全讓步於效率。但這種讓步,是不可能徹底的。如:為了舒適性,去工地可以不戴安全帽?41度高溫,繼續戶外作業?

作為從業者,尤其是按件計價行業的從業者,當然是希望活兒越多越好。但不代表整個社會不需要替他們去考慮安危、規避風險。

在一些安全急迫性並不十分明顯的地帶,安全和效率如何兼顧,就產生了巨大的認知分歧。去年關於快遞業電三輪的使用中,有不少人認為,相比於快遞業帶來的便捷,一定程度的交通混亂是可以接受的。

在這類道德困境中,選擇權、主導權,並不應該交由消費者。快遞送得快,這是電商和物流公司的承諾;外賣送來是熱的,這是外賣平臺和入駐商家的保證。如果在極端天氣下,外賣小哥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首先應該考慮他們安危的,應該是外賣平臺。目前已經看到一些變化,比如極端天氣下主動關閉某些地區的訂餐入口,主動把「準時達」延遲。

作為消費者,當然可以也應該體恤送餐員,比如別讓人等太久,太熱是不是給瓶水?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到底送不送、多久送到,這不是消費者應該考慮的事。

即使從經濟角度出發,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堅持送外賣,可能造成的傷亡概率有多大、外賣平臺要賠多少錢、對企業形象有何影響、對社會責任有何削弱,外賣平臺自己心裡有本帳,由他們做出決策更為合適。

不能輕易下「滴血外賣」這種論斷,但外賣小哥常態性違反交規是事實,存在不少風險

「半年76名外賣小哥因交通事故死傷」,上海警方公布的這個數據,乍一看挺嚇人的,但能不能算作驚悚,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支持。上海警方並沒有公布上半年上海一共發生多少起電動車傷亡事故,76人在其中究竟佔據多大比例。

另外,我國每年都會公布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數,也會公布電動車在其中的佔比(往年都是佔8、9成),但並沒有細分到外賣行業。所以,從全國總體水平上,也並不能輕易地得出外賣行業發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有多嚴重的結論。

外賣小哥交通事故率到底是什麼水平,需要有關部門更詳細的數據

外賣員這個職業,相比於其他群體,出行次數多,可能每天短途出行30次,相比普通人,這個風險肯定是放大的。

與交通出行次數多對應的,還有時間緊迫感帶來的動作變形,大多數餐飲平臺,會根據顧客訂單菜品多少、路程遠近、天氣情況、商戶出餐時間快慢等,算出一個預計時間,如果超時10%以上,送餐員就會被扣錢。大家對於送餐員、快遞員的收入也長期存在誤會,認為動輒過萬,實際上不過是臆想。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報告》,我國電商物流快遞從業人員中,74.6%的人月均收入在3001元至5000元。扣點錢,還是很肉痛的。

外賣小哥不遵守交通規則,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目前的治理措施基本無效,合適的態度是:寬容+督促+技術創新解決問題

目前對外賣人員違章亂象,一般治理方法是約談企業、強調安全培訓,手段強硬一點的,還有違規3次一年禁止送外賣。

這類臨時培訓,很難起到作用

這些治理方式,很難取得進展,外賣人員飛馳在馬路上,就是一個個不受控制的個體,以快速送餐為最高目標。基於此,我們應該支持把外賣小哥管起來,甚至用消滅快遞員電三輪的方式,來消滅電動車?

對待新興企業發展中的問題,一直傾向於用寬容的態度去解決。這種寬容的態度,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應該承認,有些問題在發展之初,如果限制頗多,產業根本做不起來。比如共享自行車,如果一開始就限定數量,甚至一開始就搞有樁停車,共享單車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

以外賣行業為例,應該督促訂餐平臺,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不可忽視對從業者權益的保護。比如,這個行業剛發展的時候,外賣小哥是沒有保險的,後來媒體不斷呼籲,很多外賣小哥有了保險。

提高外賣小哥送餐途中安全性,有一些新的手段可以使用。這裡舉兩個例子,其一,很多人一邊送餐一邊看手機,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是不是可以有這樣一種技術改進:在上班時間內,在接單後未完成訂單之前,如果外賣小哥處於移動狀態下,手機保持黑屏,若想要查看導航,必須停車處理。

一邊送外賣一邊使用手機,是常態

其二,是不是可以給送餐電動車上也加一個「行車記錄儀」,闖紅燈、逆行這些常見的違章行為,會得到及時記錄,便於事後抽查或追查。

消費者降低對送餐速度的期待需要時間,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野蠻生長起來的

在安全(公平)和效率之間,企業如何進行選擇,取決於企業處在什麼發展階段。還記得網約車剛開始出現時的盛況嗎?坐車幾乎不要錢,很多消費者就是衝著「便宜」去的,很多人還言之鑿鑿地聲稱:「以後要漲價,我就不坐了。」

事實證明,在習慣了使用網約車後,很多人已經離不開,在下雨天在高峰期,你打不到計程車,網約車可以拯救你。即使是快車,現在價格也並不比計程車便宜多少,但依然有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存在,這就是人們對網約車的訴求從「便宜」發展到「便捷」而帶來的轉變。

訂餐平臺在野蠻發展階段,同質化競爭嚴重,平臺之間只能拼速度,拼減免幅度,但誰都知道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這種模式的改變,並不取決於消費者「是不是追求快、便宜」,而取決於整個市場的發展格局。

在野蠻發展階段,訂餐平臺只能拼速度、價格

訂餐平臺恰好處在這樣的發展窗口,減免幅度越來越低(表明行業競爭在逐漸減弱),不再片面強調準時送達(有極端天氣主動延後時間),隨著這個行業逐漸走向大一統,平臺方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大,消費者的期待能起到的作用會越來越小,逐漸摒棄掉對「送餐快」的追求,而把要求維持在一個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這種改變,會反身促使平臺方改變原先以送餐快慢而訂立的獎懲機制。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送餐途中撞傷人,誰來賠?
    外賣小哥送餐途中撞傷人,誰來賠?01-14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外賣小哥騎著平臺專用的配送外賣電動車
  • 把他們統稱為「外賣小哥」,暴露了我們怎樣的社交天性?
    「外賣小哥」這個稱呼,其實包含了三個信息:首先,他的職業,或者說社會功能,是送外賣;其次,他的性別為男,多半還比較年輕;最後,被稱為「小哥」還意味著這份工作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不像「師傅」,是對擁有專門手藝的工匠的尊稱,比如「司機師傅」,要知道,在二十年前,會開計程車和大卡車還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 北侖|戰疫行動中飛來了一群「百靈鳥」,還帶著熱菜熱飯...
    北侖|戰疫行動中飛來了一群「百靈鳥」,還帶著熱菜熱飯...「什麼時候需要就位?馬上到!」「想參加!但是沒買到口罩……」「口罩我可以提供一些��」「泡沫箱和打包盒數量不足了!」「別急,一起想辦法解決」……「戰疫」行動,百靈鳥來了!
  • 奔馳男與外賣小哥碰撞後,稱外賣員命不值錢惹眾怒,遭眾外賣小哥群毆
    舉報   看到這樣的事兒,肯定讓人很氣憤,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生命本無貴賤,職位本無高低,外賣員風裡來雨裡去,將我們的商品按時按點送到我們手中
  • 被外賣小哥發現去世的老人,只是千萬分之一。我們應該怎樣給老人...
    近日,一位外賣小哥淚崩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關注。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小哥在送餐時發現屋內老人躺地上,經過報警、消防員急救後,確認老人已經離世。這位小哥當場崩潰痛哭:「怪我來太晚了!」
  • 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網上走紅
    王雷彈鋼琴引來圍觀「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點讚,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 《煙雨江湖》外賣小哥什麼時候出現 外賣小哥午時四刻任務攻略
    導 讀 煙雨江湖外賣小哥什麼時候出現?
  • 大學生辱罵外賣小哥「底層豬」反被降維打擊?邏輯思維很重要!
    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推理出大學生在電話裡就被外賣小哥懟了幾次「你是不是第一次點外賣,難道不知道疫情期間不能進校嗎?」並且可以想像到當時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反駁,只能事後拿其他外賣小哥跟他做對比:「別人能送進來你不行怪我嗎?」 其他外賣小哥能送進來確實算「違規操作」了,這點外賣小哥還是在理的,於是大學生選擇了「階層打壓」,辱罵他「這輩子最底層的東西」。
  • 外賣小哥與餐飲店老闆娘成婚 送餐車隊來助陣
    外賣小哥與餐飲店老闆娘成婚送餐車隊來助陣 (1/3) "← →"翻頁
  • 上海一外賣員颱風天送外賣身亡,惡劣天氣,別強制小哥用生命送餐
    惡劣天氣導致的悲劇裡,有一則比較特別:8月10日晚,上海一名40多歲的外賣員,頂著颱風和大雨,騎著電瓶車送外賣,由於道路積水過深,電瓶漏電,導致他不幸身亡。「利奇馬」到來之前,上海等地都發出預警,不少網友因此質疑,外賣平臺在如此惡劣的天氣裡,為何沒有暫停接單。而據媒體報導,不少外賣平臺都存在強制配送行為,外賣小哥若請假或者不接單,將被予以重罰。
  • 「寵物」拿餐嚇跑外賣小哥,外賣小哥:太難了!
    說到外賣,國內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手機app上隨便下一單,過不了多久,外賣小哥就會將熱乎乎的飯菜送到你的面前,當然,作為見多識廣的外賣小哥而言,大部分的情況也都不能讓他們大驚小怪了,不過,如果你在俄羅斯那邊送外賣,那就要小心了,看看你的心臟能否承受住這樣的衝擊……疫情危機尚未解除
  • 外賣小哥在樓道「大便」被業主發現,現已被餓了麼永久拉黑
    導語: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不想做飯而選擇叫外賣,外賣這一行業的興起與發展不僅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讓我們在家就可以品嘗到來自五湖四海的美食,也對社會的繁榮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外賣平臺的出現解決上百萬年輕人的就業問題,緩解了社會很大的壓力,我們經常能看見在大街上來回奔波的外賣小哥
  • 想去清淤就「拍拍我」 這群外賣小哥都響應了
    18歲的外賣員肖登文正拿著手機看視頻,突然一條美團外賣推送的訂單來了。他朝著身邊的同事喊了一句,上班咯。然後擰開電瓶車的開關,捏著油門就跑了出去。這是肖登文最後一個高中暑假,也是他最難忘的一個假期。「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水,也是第一次和大夥一起抗洪。
  • 杭州一外賣小哥被奧迪撞傷,不要賠償哭著去送單,交警也攔不住
    這一幕發生在杭州街頭,奧迪車主不小心撞倒了騎著小電驢的外賣小哥。外賣小哥受傷不算嚴重,腳踝出血了,還有些微腫。 交警很快過來了,奧迪車全責。此時,外賣小哥就著急要走,交警和車主都不給他走,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
  • 外賣小哥的全能,不是吹的!遂寧一外賣小哥送餐途中順手抓了個「賊」
    時下在國內有一個犀利但不高調神秘而接地氣的組織完全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他們擁有矯健身手能輕鬆駕馭任何交通工具他們就是外賣小哥外賣小哥的全能,可不是吹的這不遂寧就有一個厲害的外賣小哥他不僅在送餐的途中>幫同事找回了丟失的電瓶車還「順手」抓了個賊今年9月,外賣小哥虎先生正在街上送餐,同事小楊在外賣工作群裡發布的一個定位和信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 浙江外賣小哥設計的騎手護臀坐墊,「感覺哇哇的好」
    為了送外賣時能舒服點,楊一妙設計出電動車專用坐墊,沒想到,卻「解放」了成千上萬小哥的屁股。楊一妙是寧波人,小時候做過裁縫,後來聽說送外賣收入高,也相對自由,2016年,他加入外賣大軍,成為一名藍騎士。楊一妙說,這是所有小哥的困擾,除了下車取餐、送餐,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騎車,坐的時間太長,往往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發屁股乃至腰部酸痛。曾經一條「外賣小哥因座椅太燙半蹲半騎行」的新聞上了熱搜,當時因天氣太熱,電動車的座椅被曬得發燙,小哥沒有心理準備,剛挨上座椅,一下子就被燙到彈開,最後,他只好半蹲著騎車繼續工作,網友看了都表示,好笑又心疼。
  • 用英語送外賣的勵志小哥被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
    他是勵志「網紅」:受到大學生顧客們的尊重  18歲的「外賣小哥」毛召木是重慶璧山人,他之所以走紅網絡是因為和顧客特殊的交流方式——用英語發信息。  今年3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以《外賣小哥憑英文簡訊走紅網絡,自學英語勵志當同譯》,使毛召木迅速走紅並受到多方關注。  5個月過後的8月14日下午,毛召木身穿一身紅到川外報導了。
  • 外賣小哥在樓道裡「大便」,遭小區業主投訴,現已被平臺永久拉黑
    導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不喜歡做飯就選擇在網上訂外賣,外賣小哥直接送餐到家非常的方便。外賣行業的興起讓不少人紛紛加入了外賣小哥的團隊,我們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他們的身影。外賣小哥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他們最怕送餐超時被客戶投訴,這樣他們一天就白幹了。
  • 外賣小哥送完餐後,忍不住在樓道大便,房東看完監控氣憤投訴
    面對這一無奈現象,很多人也感覺非常尷尬,可畢竟我們是人,不是神。當達到了自身身體極限時,就會想要有當場「就地解決」的想法,面對這一考驗,有人會選擇一直憋著,也有人會選擇不管不顧。深圳龍華區上早新村某棟4樓,彭女士和家人吃過晚飯後想要在公園裡面散步,剛準備出門就聞到了一股難聞的氣味,順著氣味往下走,彭女士驚訝的發現,樓道拐角處竟然有一坨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