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到傳統佳節,過度包裝越「盛行」。
9月25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上海龍之夢百貨有限公司及家樂福(龍之夢購物中心店)、絲芙蘭等商超百貨進行商品抽查。
抽檢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經現場初步檢驗,發現門店銷售的5批次化妝品、食品部分項目,涉嫌存在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超標等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其中,今日牌冰糖燕窩的包裝空隙率高達74%,遠超國標規定的40%。
針對市民關心的月餅包裝,執法人員現場對一份月餅包裝進行檢測,結果合格。上海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徐卓君介紹,今年8月底,上海市場監管局已對月餅的包裝情況進行抽檢,初步檢測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她表示,近兩年月餅的包裝情況明顯改善,過度包裝現象在抽檢中幾乎沒有發現。
對於檢測不合格的商品,市監管局將責令銷售平臺下架產品,要求生產廠家進行整改,拒不改正的將面臨處罰。
此外,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海市60%-70%的商品由外省市生產,這些在銷售環節抽查到的不合格產品將移交原生產地處理。商品過度包裝是指超出適度的包裝功能需求,其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超過必要程度的包裝。在銷售環節,市場監管局主要對包裝空隙率和層數進行檢查。
包裝孔隙率將依據商品的外圍銷售包裝體積和初始包裝(與實物接觸的包裝)體積來計算,其中糕點空隙率不得超過60%,保健品、化妝品不得超過50%。包裝層數方面,除糧食外,各類產品包裝層數應在3層及以下,與產品直接接觸的部分不計入包裝層數。
今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開始施行,從全國層面上規定了「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準,避免過度包裝」,「國家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徐卓君告訴記者,《防治法》出臺後,對商品過度包裝的處理將有法可依,有利於促進各地在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管配合,強化市場監管力度。
近年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及國家強制性標準、技術規範要求,開展商品包裝物減量(過度包裝)監管工作,2020年首次試點開展線上商品過度包裝監督抽查,發現線上不合格發現率明顯高於線下,其中化妝品不合格發現率高達7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