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終結:原子直徑比可見宇宙大幾百萬倍,智慧生命思考一次耗時幾萬億年!

2021-01-19 徐德文科學頻道


————【精彩文章回顧】————


上次谷歌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大戰李世石,取得四勝一負的驕人戰績,我心裡就在想,總有一天機器要取代人類成為世界的主宰吧。

但轉念一想,為什麼人就不能成為機器,主宰世界呢?

所以不管是人,還是機器,最後都會幸福地走到一起,共同主宰世界。

那麼在機器人或者人機器之後,人類還會怎麼發展呢?

幾年前我們得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根據WMAP衛星(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數據,和我們以前預計的正好相反,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以這個速度下去,可能在一百萬億年後,最後的紅矮星也將燃盡氫和氦,宇宙開始進入熱寂狀態。

10^150億年之後,黑洞蒸發完畢,宇宙中所有的熱源都已耗盡,溫度極端地逼近絕對零度,這時質子也已衰變,宇宙中飄蕩著質子、中微子、電子和正電子組成的稀薄的粒子湯,唯一的「原子」可能是正電子素(positronium),由互相繞著旋轉的電子和正電子組成。

不過這種原子的直徑非常大,多大呢?比我們現在的可見宇宙還要大幾百萬倍,也就是說其直徑在萬億光年以上!

這是美籍日裔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給出的匪夷所思的答案。

一個電子,一個正電子,在比現在還大幾百萬倍的黑暗宇宙中,翩翩起舞,畫面很美,但我不敢想像,我敢保證,你的腦洞也裝不下這唯美的畫面。

如果你這就認為宇宙學家們已經瘋了,那你就太小覷他們強悍的神經了,更瘋狂的思想還在後面呢。

這時候宇宙中還會存在生命嗎?在這樣的宇宙中還會有智慧生命思考宇宙的終極命運嗎?

有!科學家們說,在這樣寒冷,孤寂,以及無垠的一萬萬億次方的宇宙中,智慧生命依然可能存在,只是他們已經拋棄肉體,拋棄鋼鐵,轉化成純意識的生命形態了。

那他們還會思考嗎?當然!著名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說。

等等!愛因斯坦相對論說了,物質和信息的傳遞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這種智慧生命該如何思考呢?

戴森說,在這種情況下,智慧生命會放慢自己的思維速度,拉長處理信息的時間,並通過蟄伏保持能量,他們就可以無限期地進行思維。

他們處理思維和信息的每一個念頭可能都需要好幾億年的物理時間,不過他們感受的主觀時間依然會保持不變,思維過程和我們現在一樣是正常的,他們有著大把大把的時間來思考未來,但永遠不會感覺到其中的差別。

意識生命形態,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那個「祂」?

註:本文主要觀點來自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


科學&生活最新、最前沿、最有趣!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有夢想,就會飛翔!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宇宙終結的盡頭,最後連時間都失去了意義……
    倖存的生命也許能在老去的白矮星身邊找到庇護,但最終,白矮星也會熄滅,所有恆星最後都會變成黑矮星。黑矮星是無法再發光額白矮星,黑矮星是一團正在衰變的、黑暗的、緻密的簡併態物質,數量略比恆星多一點,組成黑矮星的原子密實地擠壓在一起,密度是太陽的百萬倍,恆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變成黑矮星,我們相信目前宇宙中還存在黑矮星。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是啥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幾萬億光年嗎?
    雖然宇宙非常大,大的超出我們的想像,但也不能隨意說它有幾萬億光年,這需要觀測和計算。因為沒有任何物質傳播的比光快,所以在宇宙年齡範圍內,任何距離我們比光傳播的更遠的物體都不能被探測到,因為它們發出的光還沒有到達我們的探測器,一句話,可觀測宇宙就是由於光速限制而目前能看到的範圍相對應的現在的宇宙區域。因此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與宇宙年齡有關,隨著宇宙年齡的增大,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還會增大。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多大?有幾萬億光年嗎?
    雖然宇宙非常大,大的超出我們的想像,但也不能隨意說它有幾萬億光年,這需要觀測和計算。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和目前的大小「可觀測宇宙」是一個以觀測者為中心的球體空間,包括目前從地球上觀測到的所有物質,因為自宇宙開始膨脹,這些物體能夠產生電磁輻射以來,這些電磁輻射就有機會到達我們地球,也就是說物體發出的光有足夠的時間到達觀測者。
  • 宇宙的生命是否有限?
    恆星,行星和星系都是可見的物質形式。宇宙中還有一些不可見的能增強重力的暗物質。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就試圖確認是否存在足夠的物質使宇宙有一天能回縮。如今大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的物質質量不夠,宇宙將不斷擴展下去。另一個理論認為,宇宙會在某個時刻停止擴展,但也不會回縮。
  • 宇宙的盡頭再見
    Boswell於原文略有改動宇宙的一切都在不停變化 地球磁場翻轉  海爾波普彗星回歸 海平面急劇上升 直徑3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心宿二」變成超新星 撒哈拉變成熱帶雨林 星座漫遊 「間冰期」結束 超級火山爆發 新的島鏈形成 「參宿四」變成超新星 伽馬射線爆發 「火衛一」分裂形成火星環 土星環消失 南極消失 太陽亮度增加 光合作用終止
  • 宇宙終結的最新理論:黑矮星大爆炸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黑矮星,簡單地說,黑矮星是相對較小的恆星,在其生命周期中許多階段的最後階段,小的或中等的恆星,其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10倍,它們的生命最終會耗盡能量,然後引發核聚變,使恆星得以存活。
  • 宇宙終結是一場黑矮星爆炸的「煙花秀」
    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終結,從人的生命大到宇宙的沉寂。宇宙並不會消失,在這個客觀的空間裡,它永遠不會消失,但是當宇宙中的最後一顆星星暗淡了之後,當整個宇宙一點光亮都沒有的時候,那麼永恆的黑暗就降臨了。
  • 宇宙是一個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的物質系統
    「宇宙」的物質系統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宇宙的物質性,隨著對宇宙了解的增多,對物質的認識深度也不斷地增加,如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是一個完全可以理解的物質行為,雖然它本身並沒有智慧,但由於宇宙物質系統的精妙,就能使我們這種和宇宙以同樣的元素構成的物體能夠具有智慧,也就是說宇宙可以通過對原子等基本粒子的不斷加工使它們變得足夠的複雜和巧妙,直至生命的產生,當然這需要漫長的歷程來進化,所謂進化它是一個生命的專有名詞
  • 宇宙將如何終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是宇宙年齡的10000倍,或者更多,這些白矮星將變得令人難以置信地寒冷。在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度通知中,卡普蘭為這些黑矮星提供了一個結束遊戲的情景;他認為這將是「在熱死之前發生的最後一次有趣的天體物理瞬變」。當宇宙最終耗儘自由能並達到絕對零度和最大熵時,熱死亡,也就是大凍結,是宇宙可能終結的可能方式之一。如果卡普蘭的設想是真的,這些黑矮星可能會變成超新星,這將是宇宙中末日之前的最後一次爆炸。
  • 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嗎?
    在宇宙中,人類智慧出現的機率比中彩票還要小 | pixabay宇宙大得驚人,僅在銀河系內,就有超過千億顆恆星;而在可見的宇宙中,又有超過萬億個星系,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行星的數量與恆星一樣眾多,甚至比恆星更多,即使可宜居的星球數量很少,但它們的絕對數量也意味著應該會有很多生命存在才對。那麼這些生命都在哪裡呢?這就是費米悖論:古老而廣袤的宇宙具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化出智慧,但我們卻沒有能證明其它智慧存在的證據。
  • 宇宙會以何種方式終結?科學界五種主流猜想,每個都讓人害怕
    一、智慧生物終結 當人類還沒有領略原子世界的美妙時,恐怕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僅僅和一輛汽車大小的東西,能夠輕易的摧毀一座百萬人的城市。
  • 智慧生命,應該會在哪裡,宇宙中還有其他可居住的行星嗎?
    不管在什麼地方,生命只可能生存在具備宜居條件的行星上。因此,問題「宇宙間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可歸結為「宇宙中還有其他可居住的行星嗎」。直到現在,生命科學還不能確切地告訴我們生命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但我相信,我們不是孤獨的,地球不是宇宙間獨一無二的具有生命的行星。我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行星上,這顆行星繞著一顆普通的恆星旋轉,而這顆普通恆星又是在一個普通的星系裡。有人認為,質量是太陽質量0.9倍至1.1倍的那些恆星周圍大多有宜居行星,這些以十億計的行星中有相當一部分都發展出了生命,而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少些,也許只有6%。
  • 生命、宇宙和一切的未來
    500-600 million 可能將有一次伽馬射線爆發生在地球6500光年以內的範圍,如果這次爆炸的方向合適,那麼足以影響臭氧層,並可能觸發一次大絕滅事件。600 million 因為潮汐加速使得月亮遠離地球,日全食將不再出現。600 million 太陽光度增加,擾亂碳酸鹽-矽酸鹽循環。
  • 生命研究者:地球很可能也會思考,每26000年心臟跳動一次
    人類只有與時俱進,開化思維,拓寬視野,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宇宙演變的步伐。故古人有「學無止境」之言。不論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科學家們都沒有停止過探索的步伐。生命研究者發現,正如知識沒有邊界止境一樣,「生命」同樣沒有大小的界限。最小的生命比細菌還小,最大的生命或許比宇宙還大。或許,生命根本就沒有最大或最小的概念,而只有更大或更小的定義。
  • 宇宙的五個時代,時間盡頭的原子與可觀測的宇宙一樣大
    正電子對的湮滅導致了伽瑪射線的產生,大多數天然的正電子對原子來自於星系的凸起。我們宇宙的未來圖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關於亞原子粒子的問題的答案。質子會衰變嗎?我們的標準粒子物理模型說它不應該,但是我們從實驗室實驗中得到的唯一信息是我們還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質子衰變,那麼它將需要10年的時間。
  • 宇宙「終結日」何時會到來?美國科學家認為,黑矮星或見證這一切
    人類發展進化走出非洲用了數百萬年,當然結果也是好的發展出智慧文明,和其它大部分物種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我們不再僅僅追求填飽肚子,現在我們想要去追尋人類的起源和未來可能的結局。以及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結之日,簡單來說就是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宇宙無限大,那麼會存在比人類還要大百萬倍的生物嗎?
    在大約138億年前,在宇宙當中有一個體積特別小的點,發生了大爆炸,在這之後宇宙就誕生了。在誕生之後,宇宙膨脹的速度非常快,同時宇宙在膨脹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很多的天體,宇宙誕生創造了很多天體以及其他的事物,其中最令人感到神奇的就是生命的出現。不過越獄出來生命的時候,生命也確實有很多值得人類探究的點。生命體的大小到底有沒有一個限制呢?科學家通過研究天體的時候,知道天體的質量是不可能無限大的。
  • 宇宙無限大,那麼會存在比人類還要大百萬倍的生物嗎?
    在大約138億年前,在宇宙當中有一個體積特別小的點,發生了大爆炸,在這之後宇宙就誕生了。在誕生之後,宇宙膨脹的速度非常快,同時宇宙在膨脹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很多的天體,宇宙誕生創造了很多天體以及其他的事物,其中最令人感到神奇的就是生命的出現。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地球是一顆普通而又神奇的星球,地球之所以是一顆普通的星球,是因為在宇宙中存在無數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據估計整個宇宙至少存在幾萬億億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的幾萬億億分之一,不過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是這億萬顆星球中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在地球上生活著85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150萬種動物,而在這150萬種動物中又奇蹟地誕生出一種高級智慧生物人類,所以說地球非常神奇,都是同樣的星球,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地球是一顆普通而又神奇的星球,地球之所以是一顆普通的星球,是因為在宇宙中存在無數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據估計整個宇宙至少存在幾萬億億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的幾萬億億分之一,不過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是這億萬顆星球中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在地球上生活著85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150萬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