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郭偉玲教授:新型電極LED的性能與可靠性

2020-12-06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觀察

近日,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0)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偉玲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光電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偉玲出席論壇並由江蘇博睿光電有限公司協辦的「可靠性與熱管理技術」分會上,分享了新型電極結構LED的特性和可靠性研究的最新成果。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偉玲分享報告現場

報告中從樣品結構和製造、光電性能、熱性能、可靠性等維度,詳細介紹了CBL-LED、新型電極LED、不同電極結構LED設計製備及晶片級測試、基於CBL結構的LED大功率設計及製備工藝步驟等內容。

其中,報告指出CBL發光二極體具有光通量大、效率高、光效高、可靠性高、熱性能好等優點。新型電極LED具有輸出光功率高、發光效率高、熱性能好等優點。最佳電極:不連續P/N電極LED,P電極墊與ITO完全接觸,CBL為連續結構,N電極孔尺寸為5μmX10μm,間距為37μm;P電極孔尺寸為15μmX5μm,間距為30μm。

郭偉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半導體光電子器件,特別是LED和LD器件研製、可靠性分析和光電應用技術研究。作為骨幹成員參加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國家教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教委等20 餘項課題的研究,負責項目4項;先後獲國家級、省市級獎勵4項;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 餘篇。(內容根據現場資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楊慶生——北京工業大學——新型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複合材料力學...
    姓名: 楊慶生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工業大學
  • 西工大發力更高精度和獨特結構設計的新型3D列印電極
    根據北京科協,為實現高效的能量存儲設備,3D 列印正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領域。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北京科協更高精度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DLP)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出一種獨特的 3D 中空石墨泡沫(HGF),其具有周期性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成果論文發表在 《探索》上 。
  • 河北工業大學Adv. Funct. Mater.:柔性導電支架的通用電極設計助力...
    【成果簡介】近日,河北工業大學張永光副教授、劉桂華博士和梁春永教授(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種既可用於硫正極也可用於鋰金屬負極的通用型柔性電極,該電極是由三維多孔碳纖維導電支架嵌入超細雙金屬CoNi顆粒和二元金屬摻雜Co/Ni-N活性位點組成(CoNi@PNCFs)。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開發超柔性電極,可與大腦神經相兼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利用新型聚合物列印出的超柔性電極:能夠拉伸至其原始長度的好幾倍(上圖);利用該柔性電極製作的透明「電子皮膚」(electronic skin)貼片,能夠很好的與人類皮膚相貼合,從而監測多種生命指標。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目前,我國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由於受傳統器件結構等限制,仍存在易受環境影響、光電性能較差、器件響應速度和信號利用率難以兼顧等問題。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開創性地將透光性好、電子遷移率高且電阻率低的電子材料石墨烯和高質量β-氧化鎵單晶片引入深紫外光電探測器中,並提出一種全新的器件MSM結構,實現了對半導體與金屬電極接觸性能的大幅提升。器件光譜響應分析結果表明,該器件具有優異的光譜選擇性,在深紫外光區域響應非常明顯。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這種新型電極材料,有望助推釩液流電池「提質降本」,為其進一步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開發新型金屬玻璃電極 大幅提升甲醇燃料電池性能
    為了提高其能量表現,科學家們建議使用由鈀基金屬玻璃薄膜製成的電極。據外媒報導,來自遠東聯邦大學(FEFU)及奧地利、土耳其、瑞士和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針對此類應用開發了一種新型金屬玻璃。  該團隊開發的金屬玻璃電極在氧化甲醇方面比鉑基類似物的效率高85%。此外,受益於非晶態結構,這種金屬玻璃更耐腐蝕。對於具有晶體結構的鉑基電極來說,腐蝕的危害很大。  FEFU自然科學學院計算機系統系講師Yurii Ivanov表示:「我們成功地證實,沉積在常用矽基板上的納米金屬玻璃薄膜,可以有效地氧化甲醇。即使經過多次工作循環,仍能保持穩定。」
  •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投產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李寶樂)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依託稀土資源優勢和最新核心技術應用,該生產線生產高容量、寬溫區、高工藝、低耗電鎳氫動力電池關鍵材料,一舉打破日本在新型稀土A2B7儲氫科技、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對我國的壟斷。
  • 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教授AM:一種基於自組裝開發的、近乎理想的...
    通過這種方法,SCFN2陰極可自組裝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相,並在納米區域中表現出較強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接觸,從而抑制納米顆粒的燒結並有效增加電極的電化學催化活性位點的數量。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宋羽飛。
  • 橫濱國立大學研發新型電極材料 可實現更便宜/能量密度更高鋰電池
    不過,據外媒報導,日本橫濱國立大學Naoaki Yabuuchi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新型電極材料,不僅能夠讓鋰電池更便宜,還能夠延長其壽命、讓其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圖片來源:eurekalert.org)Yabuuchi教授表示,許多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提高了電池留住電荷的能力,但是卻沒有提升電池有效分散電荷的能力,即讓電動汽車能夠具有更長的續航時間。電池中的電極材料能夠幫助吸收存儲的能量,並釋放存儲的能量為電池供電。構成電極的材料依賴於電子和鋰離子的交換,極大地影響著電池的工作效率。
  • 新型電極材料「助力」鋰電池「快充」
    因此電極材料對鋰離子的傳導能力是決定充電速度的關鍵。電極材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將黑磷複合材料做成電極片。充電9分鐘可恢復約80%的電量、2000次循環後仍可保持90%的容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季恆星研究組與合作者全新設計的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能力且長壽命的鋰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10月9日發表在《科學》。
  • 為儲能電池「加料」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為儲能電池「加料」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ADI公司的工業慣性測量單元提高自主式機器的導航性能和可靠性
    北京2017年11月9日電 /美通社/ -- Analog Devices, Inc.(ADI) 今日發布五款高性能慣性測量單元(IMU),滿足多個新興市場工業應用中導航和安全相關需求,同時降低系統複雜度和成本。
  • 3D列印石墨泡沫革新電極材料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的一項新成果,著實讓業界「眼前一亮」。  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的一種獨特的3D中空石墨泡沫(HGF),具有周期性多孔結構和良好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相關論文已發表於《探索》。
  • 中科大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電動知家消息,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中國科大在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央廣網合肥10月9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39 全文速覽近日,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駱靜利院士、符顯珠教授課題組的鄧曉輝研究員等人通過對鎳鈷雙金屬MOF陣列進行簡易的電化學活化,成功實現了基於鎳鈷氫氧化物的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新型結構電極材料的製備。
  • 雲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邀約做客直播間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學科基礎雄厚,冶金工程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冶金工程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2012 年公布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冶金工程列本學科第二。學院現設有本科冶金工程專業。學院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冶金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國科大獲"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重大突破
    央廣網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