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發明檢測射線輻射劑量新材料

2020-09-21 央廣安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國慶教授團隊發明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γ射線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穿透力強,是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

張國慶團隊發現在γ射線的輻射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氯乙烯亞克力薄膜中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這一發現,該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本質上是一種對酸鹼性敏感、但在輻照條件下穩定的喹啉類藍色螢光分子。他們將該分子包埋到亞克力樹脂薄膜中,隨著γ射線輻射劑量的增加,薄膜的藍色發光強度逐漸減弱,紅色發光強度逐漸增強,兩處螢光強度的比值在較大的γ射線輻射劑量範圍內符合線型關係,能夠方便、定量並且廉價地檢測γ射線。為驗證γ射線輻照釋放酸性物質的機理,該團隊在製備薄膜的過程中加入了微量的酸,發現實驗效果與受到γ射線高劑量輻射的效果相同。他們將受到γ射線高劑量輻射後的薄膜加微量鹼(三乙胺)後,發現薄膜的螢光發射峰與未受γ射線輻射前的螢光發射峰相同,驗證了其響應機理。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發明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新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國慶教授團隊發明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γ射線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穿透力強,是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
  • 中國科大開發出可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材料傳感器
    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可以通過原子核裂變或者聚變產生,穿透力強,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例如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γ射線的定量檢測,在核輻射防控、國家安全、醫學檢測、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的許多分析方法都是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射線輻射劑量方法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方法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研究成果日前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並且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國際專利的申請也在進行中。
  • 發明檢測射線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國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該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方法—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
  • 中國科大開發出可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材料
    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可以通過原子核裂變或者聚變產生,穿透力強,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例如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γ射線的定量檢測,在核輻射防控、國家安全、醫學檢測、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發出可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材料
    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可以通過原子核裂變或者聚變產生,穿透力強,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例如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γ射線的定量檢測,在核輻射防控、國家安全、醫學檢測、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中國科大發明檢測γ射線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國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該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γ射線,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是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對γ射線的定量檢測,在核輻射防控、國家安全、醫學檢測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
  • 中科大X射線成像研究獲突破
    9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由該校研究員吳自玉領導的科研小組,日前在X射線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克服了醫學X射線CT技術相位襯度成像方法的障礙,形成了操作簡便、輻射劑量低的X射線相位CT新技術,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取得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重大突破
    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是在世紀之交蓬勃發展起來新型成像技術,它彌補了傳統X射線成像技術對輕元素材料不敏感的不足,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以及醫療診斷、安全檢查和工業產品檢測等展現了美好的應用前景。然而,迄今為止發展的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方法太繁瑣、曝光時間過長、輻射劑量過高,阻礙了這種新型成像技術的應用。
  • X射線與γ射線檢測技術
    射線檢測實際是根據被檢構件與其內部缺陷物質對射線能量衰減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射線透過構件(材料)後剩下的強度差異,使缺陷能在射線底片或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    對於工業應用,射線檢測技術已經形成一個完整法方法系統,大體上可分為:射線照相檢驗技術、射線實時成像檢測技術、射線層析檢測技術(CT)等。其中最主要的有 X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γ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中子射線照相檢測技術和CT檢測技術。
  • 射線檢測:射線室防護實例
    前言      廣東某地某廠欲新建X射線照相檢測室,筆者受該廠無損檢測設備總承包商深圳市XXX公司委託, 承擔為其提供包括屏蔽防護、土建、工藝布置直至水電照明等全套的設計任務,現將有關X射線曝光室部分的屏蔽防護設計介紹如下,以供無損檢測技術人員參考。
  • 什麼是X射線檢測
    X射線在放射學作為五種常規檢測方法之一,工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X光和自然光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都是電磁波,但X射線量子的能量遠大於可見光。它能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體,同時與物質有複雜的物理化學相互作用。
  • 新設備!五蓮縣人民醫院引進全新數位化X射線攝影系統
    五蓮縣人民醫院引進 全新數位化X射線攝影系統 RADspeed Pro80不僅全面滿足患者需求,而且改善了病人檢查條件,也進一步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 這套技術先進的數位化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在最大限度降低X射線輻射劑量的同時,還可完善檢查流程。
  • 合肥研究院發明食管癌篩查呼氣質譜檢測新方法
    合肥研究院發明食管癌篩查呼氣質譜檢測新方法 2016-12-0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目前食管癌臨床檢查主要依靠X射線鋇餐、CT掃描、內窺鏡/活檢、細胞學檢查等方法,這些常規檢查需要射線/器械侵入或者有創,不適合體檢或高危人群篩查。為了食管癌能早發現,讓患者得到早治療,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發展食管癌篩查新技術方法尤為重要。
  • 基於環保材料的新X射線檢測技術,擁有三大優點
    近日,《自然通訊》雜誌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教授Biwu Ma團隊,開發了基於環保材料的X射線閃爍體,可用於製造環保、成本低廉的柔性X射線探測器。Ma教授說:「低成本、性能出色的易制型閃爍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的研究為這方面的工作鋪平了道路。」新型X射線閃爍體可以將X射線的輻射轉化為可見光。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X射線衍射法檢測表面應力的工程應用
    磁性法的基本原理是基於鐵磁性材料(如低碳鋼等)的磁致伸縮效應,即鐵磁性材料在磁化時會發生,尺寸變化;反過來鐵磁體在應力作用下其磁化狀態(導磁率和磁感應強度等)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通過測量磁性變化可以測定鐵磁材料中的應力。磁性測定法對工件表面質量要求低但測量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可靠性和精度差測量值標定困難,對材質較為敏感,僅能用於鐵磁材料的測量[2]。
  • 射線防護,你真的懂嗎?
    此外,長期電離輻射可導致慢性放射性皮炎、肺炎、視神經病變、放射性腦病、腸道損傷等。可見,X線對人體的損害有累積效應,與人體受照射劑量密切相關,長期從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員遭受的輻射損傷不容忽視。那該如何有效地防護呢?我們知道,對於射線輻射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X射線機的自身防護、屏蔽防護、時間防護和距離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