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性、行為性、生成性、表現性」目標區分

2021-01-17 中公教師網

教學目標的分類一直是同學們比較糾結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們來一起區分一下「普遍性目標、行為性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這四種目標分類。

我國學者借鑑外國經驗,將課程與教學目標分成普遍性目標行為性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四種基本取向,其中行為性取向的課程教學目標影響最大、使用最廣泛。

(一)普遍性目標

普遍性目標是基於經驗、哲學觀或倫理觀、意識形態或社會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則,這些宗旨或原則被直接運用於課程與教學領域,成為課程與教學領域一般性、規範性的指導方針。

簡單來說,普遍性目標就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來陳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它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普遍性,也就是適用於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二是模糊性,它的表述是模糊的、不具體的。普遍性目標取向適合於作為高層次的課程與教學目標來使用。

例如,我國古代經典文獻《大學》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就是典型的普遍性目標,是中國古代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教育目標。還有斯賓塞提出的「教育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等都屬於普遍性目標。從上述列舉的教育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出普遍性目標所體現的是「普遍主義」的價值觀,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則,能夠運用於所有的教育情境,其適用範圍廣、靈活性強,但同時也存在模糊性、隨意性強的局限。

(二)行為性目標

行為性目標的取向一度在課程與教學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行為性目標是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的形式陳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它指明了課程與教學過程結束後學生身上所發生的行為變化。與普遍性目標相比,行為性目標具有精確性、具體化和可操作的特點,能有力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能用普通話朗讀、不讀錯字,能比較流暢朗讀,能在朗讀時讀出感情」等都是具體的行為性目標。

行為目標也有其缺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行為目標的預設性容易導致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變化忽視;二是更多地關注行為結果的變化,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傾向與能力的變化的忽視;三是過分強調可測性,容易淡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生成性目標

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實現預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也就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而展開。目標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像行為性目標那樣重視結果。

比如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結果是「嘗試」,嘗試進行製作、繪畫、演奏等,對這些嘗試的評價應著眼於創造,而不是根據事先規定的標準來進行評價。生成性目標的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綜合教育素質。

生成性目標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生成性,它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經驗生長的內在要求,是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與環境的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產物。如果說行為性目標關注的是結果,那麼生成性目標關注的則是過程。教學過程既是預設的,同時又是生成的。生成性目標的最大優點在於為學生的自由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阿法諾肽:顯著改善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患者臨床結局
    重點 問題:在臨床實踐中,阿法諾肽(Afamelanotide)治療與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研究結果:一項納入117例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患者,得到安全性和有效性授權的隊列研究顯示,在阿法諾肽治療期間,增加的戶外時間(6.1小時/周)和生活質量評分(14%)有關,且光毒性反應的痛苦較小。有輕微和自限性不良事件發生,例如噁心、疲勞和頭痛。
  • 普遍性行政措施的可訴性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在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進行解釋時,使用了「對象不特定」「可反覆使用」兩個標準,但筆者在司法實踐中感到,靠這兩標準大致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尚可,但要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從各種「具體」和「抽象」的行政行為中區分出來實在困難,因此,必須重新確定普遍性行政措施的法律特徵,這種特徵既不能套用抽象行政行為的特徵
  •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contradiction揭示事物矛盾存在的狀況、矛盾的共性和個性及其相互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的絕對性、共性。
  • 圍繞現代性的思考,如何影響對史前人類普遍性和獨特性的認識
    為配合展出,參與策展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與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還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博物館內舉辦主題為「現代性與史前史:人類的普遍性和獨特性」的研討會。這些痕跡具有普遍性,因為它們脫離了某個人類個體或集體的記憶,沒人能將它們據為己有。它們因此成為全人類共有的世界遺產,是界定史前人類在時間長河中位置的關鍵。今天,有一個概念在這些遠古時代中劃下了一條界線,它就是「現代性」。這個概念的形成要歸根於人們為了捏合「人類進化」和「人類基本文化共性」這兩種理念所作的努力。
  • 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也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
    篤這種價值,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既不屬於君子,也不屬於小人。君子、小人、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都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屬於君子、小人這一體系所專有的價值,如忠、孝、信、義等,可以稱為專有價值;屬於君子、小人、普通人等所有社會成員所擁有的價值,如博、審、慎、明、篤等,可以稱為普遍價值。儒家思想沒有將這些價值進行區分。
  • 孫歌:創造新的普遍性
    這就提出了一個潛在的理論問題,即有沒有可能建立另外的一種關於普遍性的想像?地理學家們沒有把這個問題推進到完成,因為對他們而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當他們懷疑那種普遍的同質性價值的時候,他們已經往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一步就是在理論層面建立了關於相似性的理論,而相似性並不是相同性或者同質性。
  • 論法理的普遍性:法之「公理」、「通理」與「殊理」
    作為一種溝通交往程序與理念,「間性法理」不以統合差異為目標,在平等交流中尋求最大程度的法理共識。探索「間性法理」是法理學和比較法學共同的使命。現實中,人的目標的多樣性決定了價值是多元的,只有面對現實,承認價值多元,才是一種人道的理論選擇。(11)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認為,鑑於世界結構的「中心—邊緣」格局,即使人權、民主和市場是普世的,在當前不平等的現代世界體系結構中也無法實現。更為極端的相對主義者們則乾脆否定普遍性的存在,認為普遍性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只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一、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區分在學習觀方面,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形成S-O-R聯結。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習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
  • 話語權:社會科學普遍性與特殊性之爭的焦點
    德國歷史學派所說的經濟學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社會科學研究,追求獨特型、歷史性和整體性是歷史學派的鮮明特徵。德國歷史學派並非完全否認普遍性理論,而是認為理論要建立真實的歷史研究基礎上。這種研究主旨從李斯特到羅雪爾,再到古斯塔夫•施穆勒達到巔峰。
  • ...主權形態」的批判性反思——試談政治範疇對普遍性概念的挑戰(上)
    我們先從純粹的概念角度來展開,黑格爾在《小邏輯》裡談到普遍與特殊的關係,黑格爾談普遍和特殊不是兩個概念,而是普遍性特殊性個別性三個概念,個別性個體性individuality。一般的理解,普遍的就是本質是所有事物的共相,特殊的是一個具體的案例,但是實際上我們想過沒有,是普遍寓於特殊還是特殊寓於普遍?
  • 後杏仁核對雄性小鼠的性行為和攻擊行為的調節機制
    一些社會行為,如交配、攻擊等,對個體存活和種族的延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對齧齒動物研究的長期研究發現,一些下丘腦區域對社會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內側視前核(medial preoptic nucleus,MPN)對性行為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目標檢測與行為跟蹤 智能分析三大應用
    1目標檢測技術  傳統視頻監控系統只提供視頻的捕獲、保存、傳輸、顯示畫面等功能,而視頻內容的分析識別等需要人工實現,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錯。智能監控系統是指在特定的監控區域內實時監控場景內的永久或是臨時的物體,通過對視頻傳感器獲取的信息進行智能分析來實現自動的場景理解、預測被觀察目標的行為以及交互性行為。
  • 解讀SM普遍性心理基礎(圖)
    把SM視為性變態乃源自西方基督教的傳統,隨著殖民主義與性學發展而擴散到非西方世界。基督教認為性的目的就是生殖,凡不是為了生殖的性行為都是不自然的,故而手淫、愛撫、口交、同性戀都是道德上的過錯。反對這個宗教傳統說法的早期性科學雖然一方面認為非生殖模式的性與道德無關,另方面卻同時將SM這些非生殖的性稱為「性變態」,當作某種生理或心理異常。
  • 怎樣區分食物屬於寒性還是熱性?
    不同體質的人事宜吃不同屬性的食物,所以我們應該區分食物的屬性並恰當的實用,這樣有助於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區分寒熱性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陽光。冬季寒冷,生長的食物屬於寒性,比如冬瓜、白菜等。夏季雨水多,吸收水多的食物屬於寒性,比如西瓜等。
  • 關於普遍性的討論
    有些人認為普遍性事物的十足含義,也就是原因與原理;因此讓我們也將這一點作一番討論。似乎任何「普遍性名詞」皆不可能稱為一個本體。每一事物的本體其第一義就在它的個別性,——屬於個別事物的就不屬於其它事物;而普遍則是共通的,所謂普遍就不止一事物所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