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2021-01-19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contradiction


揭示事物矛盾存在的狀況、矛盾的共性和個性及其相互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的絕對性、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事物矛盾的差別性、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從宇宙總體來考察,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重含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在中國古代哲學和古希臘哲學中,曾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萬物皆有矛盾的思想。這種樸素的矛盾觀是對客觀世界直觀的結果,帶有猜測的性質。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在思辨唯心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總結了近代科學發展的成果,闡發了矛盾為一切事物所固有的學說,並將其貫穿於自己建構的理論體系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繼承了以往哲學關於矛盾的思想,科學地闡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包含著矛盾,矛盾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絕對性、無條件性已為人類社會實踐和全部科學發展的歷史所證實。矛盾的普遍性除了指矛盾存在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外,也指一定場合、一定範圍的矛盾的共性。

 

人們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科學的認識在於研究客觀對象所固有的矛盾。堅持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堅持矛盾分析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認識和解決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著重論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問題,建構了一個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嚴密的邏輯體系。矛盾的特殊性可以從幾種情形去研究。第一,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正是這種特殊性決定了不同運動形式、不同事物相互區別的特殊本質。第二,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正是這種特殊性使事物的發展區分為不同過程,並在同一過程中區分為不同階段。第三,每一事物中的多種矛盾和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在性質和地位上各有其特殊性。每一事物中的多種矛盾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區別,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區別。矛盾的特殊性是人們認識一切事物的基礎,是區別和認識千差萬別事物的內在依據。堅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要對於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不同質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聯繫的。每一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矛盾的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在個性中包含著共性。因事物場合、範圍的不同,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共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變為特殊性、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要求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個性和普遍性、共性兩方面及其相互聯結,而不能忽視其中的某一個方面,不能將這二者割裂開來。毛澤東指出:「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原理,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思想原則的重要哲學基礎。

相關焦點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點梳理:馬原-哲學-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考點解析】矛盾的普遍性簡單地說可以表述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含義: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
  • 公務員面試必備: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如何在公務員面試備考中養成合乎邏輯的思維習慣、學會有條不紊的表述方式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行之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矛盾分析法。據中公教育專家分析,公務員面試中常涉及的矛盾分析法有以下幾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兩點論與重點論分析以及內外因分析,其中又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運用最為普遍。
  • 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本文整理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有什麼樣的地位和作用呢?
  • 2017年甘肅省平涼四支公共基礎知識: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2017年甘肅省平涼四支公共基礎知識: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1)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2)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 2020甘肅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點整理,望廣大領導幹部們及時查看。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分析法,全面的看問題。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三個表現: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例:每一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孤本。
  • D5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內附超強背誦計劃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當我們的同學們在作答馬原的分析題大題的時候 (《背誦筆記》P20) 矛盾的普遍性簡單來說可以表述為「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
  • 話語權:社會科學普遍性與特殊性之爭的焦點
    在我國的傳統認識中,社會科學的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特殊性只是這種普遍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某種狀態,普遍性就存在於特殊性之中。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大而化之的理解卻可能形成思維陷阱,使我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中失去話語權。為此,我們需要從話語權的視角深入探討社會科學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揭示其背後隱藏的話語權爭奪。
  • 制度的個性與共性、普遍性與特殊性
    而文化則是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時代總和,因此文化總是個性的和特殊性的。 文化本質上是保守的,是固化的。還由於經濟具有最終的決定力量,因此就整個人類來說,經濟交往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強化,生產方式越來越相似,這決定文化的共性和普遍性在加強,個性和特殊性在減弱。交往是社會的表徵。交往的範圍和性質構成了社會的界限和內涵。不同的個體之所以要交往,是因為自身利益。
  • 2013高考政治考點解析:矛盾普遍性原理
    寒假計劃之2013高考政治考點解析:矛盾普遍性原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主權形態」的批判性反思——試談政治範疇對普遍性概念的挑戰(上)
    但它全然無視一切以「普遍性」自居的特殊價值體系自身的歷史局限、思想局限和利益特殊性;也無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變革、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其中所蘊含的普遍的理論意義。所以,它只能以市儈主義的、勢利眼的靜態的眼光看問題,看不到世界歷史範圍的運動和變化以及其中力量的此消彼長,更不能想像「普遍與特殊」對立統一體不斷的破裂和新組合會帶來全新的矛盾、帶來矛盾的全新的質。
  •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
    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們也不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著重地加以研究,並用足夠的篇幅加以說明。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
  • 孫歌:創造新的普遍性
    就是能夠涵蓋很多很多特殊性,甚至涵蓋所有特殊性的一種普世價值,那個價值就叫普遍性。要是有人說我不追求普遍性,那麼他至少在學界是站不住腳的。可是這種涵蓋一切的東西,不能不是抽象的,只要它是具體的,就沒有辦法讓自己區別於特殊性了。因此,普遍性在落實到論述上的時候往往被理解為一種理論,而且是剛才酒井教授特別強調要給予批判的那種來自西方的理論。亞洲的學人一直有一個共識,即:理論來自西方,經驗來自亞洲。
  • 人權的普遍性與人權的特殊文化背景
    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馮卓然  [內容提要]  人權與文化傳統的關係是人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和差異性,不僅同他們各自的特殊經歷相聯繫,也同他們所處的特殊環境相聯繫,還同他們在特殊經歷、特殊環境中的歷史創造活動相聯繫。
  • 《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2.矛盾和發展:對立統一法則 《矛盾論》開篇寫道:「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由此涉及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澤東寫作《矛盾論》,同《實踐論》一樣,主要是批判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一)社會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矛盾普遍性強調「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充分說明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在具體事物中的普遍性和廣泛性。
  • 《實踐論》《矛盾論》的指導作用永放光芒
    他不負使命,夙夜在公、終日操勞,寫下不朽名著——《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就體現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人們認識發展的總規律;內因與外因、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規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轉化規律;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與次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規律;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矛盾同一性與鬥爭性規律等等。而規律,則是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也即法則,法則不可違,規律不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