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2021-01-19 考研政治徐濤


考點梳理:

馬原-哲學-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因此,ACD為正確答案


【幹擾項分析】本題唯一的幹擾選項B,正好說反了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因此不選。


【考點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簡單地說可以表述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含義: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具體表現為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相關焦點

  •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事物矛盾的差別性、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從宇宙總體來考察,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重含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在中國古代哲學和古希臘哲學中,曾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萬物皆有矛盾的思想。
  • 公務員面試必備: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如何在公務員面試備考中養成合乎邏輯的思維習慣、學會有條不紊的表述方式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行之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矛盾分析法。據中公教育專家分析,公務員面試中常涉及的矛盾分析法有以下幾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兩點論與重點論分析以及內外因分析,其中又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運用最為普遍。
  • 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本文整理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有什麼樣的地位和作用呢?
  • 2020甘肅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點整理,望廣大領導幹部們及時查看。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分析法,全面的看問題。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三個表現: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例:每一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孤本。
  • 2017年甘肅省平涼四支公共基礎知識: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2017年甘肅省平涼四支公共基礎知識: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1)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2)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 D5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內附超強背誦計劃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當我們的同學們在作答馬原的分析題大題的時候 (《背誦筆記》P20) 矛盾的普遍性簡單來說可以表述為「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
  • 話語權:社會科學普遍性與特殊性之爭的焦點
    社會科學在社會認識和社會決策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它已經成了話語權爭奪的核心領域。在我國的傳統認識中,社會科學的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特殊性只是這種普遍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某種狀態,普遍性就存在於特殊性之中。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大而化之的理解卻可能形成思維陷阱,使我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中失去話語權。
  • 制度的個性與共性、普遍性與特殊性
    由於文明是經濟發展,尤其是生產方式推動的社會進步,因此文明本質上是共性的和普遍的。這是因為文明是發展的,是進步的。而文化則是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時代總和,因此文化總是個性的和特殊性的。 文化本質上是保守的,是固化的。
  • 2013高考政治考點解析:矛盾普遍性原理
    寒假計劃之2013高考政治考點解析:矛盾普遍性原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主權形態」的批判性反思——試談政治範疇對普遍性概念的挑戰(上)
    但它全然無視一切以「普遍性」自居的特殊價值體系自身的歷史局限、思想局限和利益特殊性;也無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變革、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其中所蘊含的普遍的理論意義。所以,它只能以市儈主義的、勢利眼的靜態的眼光看問題,看不到世界歷史範圍的運動和變化以及其中力量的此消彼長,更不能想像「普遍與特殊」對立統一體不斷的破裂和新組合會帶來全新的矛盾、帶來矛盾的全新的質。
  •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
    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們也不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著重地加以研究,並用足夠的篇幅加以說明。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
  • 孫歌:創造新的普遍性
    換句話說,以特殊性狀態呈現的對象,它有沒有可能不通過抽象、不通過一般規律的論述而成為連接很多人的紐帶?這就提出了一個潛在的理論問題,即有沒有可能建立另外的一種關於普遍性的想像?地理學家們沒有把這個問題推進到完成,因為對他們而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當他們懷疑那種普遍的同質性價值的時候,他們已經往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 考研政治指導: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比如用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辯證關係及其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原理分析矛盾雙方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分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都是分析題命題重點。了解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對於我們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 「互利共贏」。命題點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 人權的普遍性與人權的特殊文化背景
    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馮卓然  [內容提要]  人權與文化傳統的關係是人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和差異性,不僅同他們各自的特殊經歷相聯繫,也同他們所處的特殊環境相聯繫,還同他們在特殊經歷、特殊環境中的歷史創造活動相聯繫。
  • 《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2.矛盾和發展:對立統一法則 《矛盾論》開篇寫道:「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由此涉及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澤東寫作《矛盾論》,同《實踐論》一樣,主要是批判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一)社會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矛盾普遍性強調「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充分說明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在具體事物中的普遍性和廣泛性。
  • 《實踐論》《矛盾論》的指導作用永放光芒
    他不負使命,夙夜在公、終日操勞,寫下不朽名著——《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就體現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人們認識發展的總規律;內因與外因、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規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轉化規律;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與次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規律;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矛盾同一性與鬥爭性規律等等。而規律,則是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也即法則,法則不可違,規律不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