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平給自家的驢王加精飼料。
每天清晨,槽頭的「驢王」扯著脖子一叫,家住通河縣祥順鎮向陽村的韓秀平就該起床、鍘草、備料了。驢棚內連大帶小60多頭驢,不是「驢王」的妃嬪,便是它的子嗣。韓秀平說,每次餵料必須得先餵「驢王」,否則它扯脖子叫喚個沒完。
在通河縣祥順鎮向陽村,自從8年前村裡開始養驢,清晨村裡最先傳出的不是雞鳴,而是驢叫。每群驢都有一個「驢王」,它帶頭一叫,四下立即響應,引來一大片叫聲。如今,向陽村三粉驢的名氣逐漸擴大到全鎮、全縣乃至鄰縣。「三粉驢」又稱「肉驢」,是我國大型驢種之一,目前已被國家列為地方品種保護名錄。
韓秀平家是向陽村第一個養驢戶,她和丈夫王豔青兩人最多時養了七八十頭驢。隨著養殖規模的逐漸擴大,她家的10畝地種不過來,就承包出去了。「三粉驢」與本地毛驢不同,皮厚肉足,一頭驢能長到600斤。韓秀平算過一筆帳,驢肉賣60元/斤、驢皮30元/斤,一頭驢能淨剩8000多元,養驢比種地強多了。
「養驢用不了太多精料,稻草、玉米秸稈、蒿草都能當草料,無論青儲飼料還是乾草,只要粉碎都行,一天餵三回,晚上再加一頓……」韓秀平特意給「驢王」槽裡多添了幾把糧食。她說,這是一頭6歲的公驢,平時數它吃得最好,脾氣大得很,一不順意就連蹦帶叫,但驢王就怕王豔青,只要老王一聲吆喝,它立馬消停。「驢這牲口欺負人,每天趕驢入圈,都得王豔青來。」如果韓秀平來趕,經常有驢梗著脖子不走,推不走,拉不動,走路還故意擠人。韓秀平指著一頭三個月大的小驢說:「這是入秋才產的駒兒,驢每年產一次,一次一個。繁殖生產基本不用人工輔助,只需要將待產的驢分欄就行,經常是第二天你發現時,小驢已經能滿地走了。」
看養驢掙錢,向陽村的農戶們紛紛幹起了養殖業,一年裡先後5家蓋起了驢棚,多的養七八十頭,少的也有十幾頭。韓秀平家帶頭成立了祥和肉驢養殖合作社,大家抱團統購統銷。韓秀平說,湊夠三四十頭裝一車就發往內蒙古,這樣省心還能多賺。數量少就在當地宰殺,肉直接銷到周邊市場,驢皮攢著統一賣到山東去。
向陽村的驢肉成了俏銷貨,經常有人上門來訂購,社員們都願意湊在一起接單,在家裡就把錢賺了。幾年下來,通河三粉驢知名度越來越高,成了向陽村的「一村一品」,還影響了臨近縣的養殖業。買驢肉的客戶群越來越大,現在全靠快遞發貨。
韓秀平說,通河三粉驢市場有了,品牌也算創出去了,只是覺得生產有點跟不上。三粉驢體型較大,需兩年才能出欄,有的養殖戶感覺比較壓本錢。韓秀平家逐年擴大生產,掙了錢就繼續往裡投,連續8年「滾雪球」才有了現在的規模。有的合作社社員擔心養殖業有風險,不願意借貸生產,因此生產規模擴大速度比較慢。但是韓秀平夫婦有信心,他們夫妻倆認準了這條致富路,要一直帶頭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