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植物氣孔開閉調控新機制
為適應環境的影響,植物的氣孔會經常開閉,這對於植物平衡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攝入和蒸騰過程中水分的釋放是很重要的。但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機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日前,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國浙江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表在《植物細胞》雜誌的一篇綜述論文指出,葡萄糖是保衛細胞(植物氣孔的兩個「唇」)中主要的澱粉代謝產物,並且在藍光誘導的氣孔開放過程中,葡萄糖是氣孔的主要能量來源,這一發現有助於揭示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新機制。保衛細胞中的澱粉降解是藍光誘導下氣孔打開的標誌之一。
-
中國農大王毅研究組揭示K+通道蛋白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
K+通道蛋白KZM2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研究結果於2017年9月11日在線發表於《The Plant Journal》上。 氣孔是植物葉片水和氣體交換的主要通道,在植物蒸騰和光合作用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氣孔運動主要由保衛細胞中的離子通道和轉運蛋白調控。在擬南芥中,內向Shaker K+通道,如KAT1和KAT2,與氣孔開放有關。然而,關於玉米保衛細胞內向K+通道的表徵卻較為有限。
-
版納植物園揭示AtWRKY53通過介導氣孔運動負調控植株抗旱性
版納植物園揭示AtWRKY53通過介導氣孔運動負調控植株抗旱性 2015-07-17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英國研究揭示植物氣孔免疫機制
植物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可以通過關閉氣孔來抵禦病原菌。植物氣孔由兩個保護細胞包圍,對鈣離子信號作出反應,調控細胞擴張或收縮,並觸發先天的免疫信號,啟動植物的防禦反應。由於鈣離子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所以一定有一個鈣離子通道在工作。但不知道是哪種蛋白充當了鈣離子通道。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2019-01-09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真核細胞染色質通常會區域性地定位於細胞核內膜周圍,這一現象在高等生物細胞中普遍存在。染色質與核內膜的粘連是受到動態調控的,如體細胞有絲分裂期間染色質末端(端粒)會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進入有絲分裂期端粒又會從細胞核內膜上解離下來。這一周期性的端粒-核膜連接對染色質穩態的維持以及細胞分裂至關重要。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Acid, ABA)調控的氣孔運動【1-3】。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揭示了H2S通過過硫化修飾抑制ATG4a蛋白酶活性,從而負調控細胞自噬的機制。
-
植物氣孔控制的進化機制
氣孔器是由植物葉片表皮上成對的保衛細胞以及之間的孔隙所組成的結構,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影響著植物光合、呼吸、蒸騰等生理活動。氣孔的開閉與保衛細胞的水勢有關, 保衛細胞水勢下降而吸水膨脹,氣孔就張開,水勢上升而失水縮小,使氣孔關閉。
-
研究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在此過程中,細胞經過一次DNA複製後進行兩次細胞分裂,最終產生單倍體配子。同有絲分裂一樣,減數分裂的精確完成離不開細胞周期蛋白(Cyclins)與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s)之間的共同調節。Cyclins的周期性降解與合成以及CDKs激酶活性的動態變化,是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周而復始的重要物質保障。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古生菌有諸如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和周期蛋白之類的細胞周期調節因子的同源物,這些調節因子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都能使得細胞周期事件有序進行。因此,古生菌細胞周期中的關鍵事件(包括細胞分裂)如何受到調控仍不清楚。20S蛋白酶體是一個例外,它在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之間是保守的,它通過降解周期蛋白來調節真核生物的細胞周期。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調控氣孔動態變化速率的關鍵分子元件
,揭示水稻氣孔調控動態新機制,並用於創製抗旱水稻品系,為培育抗旱作物提供新思路。目前,學界已闡明極度乾旱條件下作物維持存活的調控機制,但是在實際生產的中等乾旱條件下,如何保證糧食穩產甚至增產的分子靶標尚未見報導。該研究提供了提高作物在生理乾旱下抗旱性的新途徑。 在田間條件下,作物長期處於高低光動態環境中。
-
植物表面的氣孔是如何形成的?
氣孔前體細胞的不對稱分裂或分化是氣孔形成的決定性步驟。來自比利時佛蘭德斯的生命科學研究所(VIB)和根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決定氣孔前體細胞命運的新機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在擬南芥中,科學家們鑑定出了一種支架蛋白——POLAR,並證明了POLAR會將一組GSK3樣激酶帶到氣孔前體細胞極化末端的互作分子伴侶處,以啟動不對稱細胞分裂。
-
PNAS:蛋白質乙醯化修飾精細調控染色體著絲粒與微管連接的分子機制
該成果表明乙醯化酶PCAF對微管正端示蹤蛋白EB1的修飾可以精細調控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著絲粒(動點)與微管的連接,該調控分子機制的闡明為癌症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的線索。細胞精確的自我複製是其生活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複製的高保真性在生物及物種的繁衍生息過程中舉足輕重。
-
與氣孔發育三個階段相關的基因
06年12月20日在線版《Nature》雜誌兩篇文章中,Torii小組和史丹福大學另一支研究小組分別對這兩個基因進行了獨立報導,各自獨立發現了Speechless基因和其在啟動氣孔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另外,Torii的文章中還提到另一種基因——Mute,這種基因激發決定細胞何時完全傳變為氣孔的中間步驟。
-
山東農大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
WUS、STM、CLV3三個關鍵因子之間精細的相互作用模式,解析了WUS和STM介導幹細胞形成和維持調控途徑的交叉和協同,為進一步分析植物莖端分生組織幹細胞活性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功能和調控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幹細胞領域的熱點。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中,微環境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並不明確。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
-
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團隊在植物細胞膨壓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8年8月18日,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河南大學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宋純鵬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Modulation of Guard Cell Turgor and Drought Tolerance by a Peroxisomal Acetate–Malate Shunt」的研究論文
-
EMBO eports|葡萄糖通過 STP 轉運蛋白被保衛細胞吸收,為氣孔開放和植物生長提供了碳源
葉表皮的保衛細胞調節氣孔開放,在植物和大氣之間進行氣體交換鑑於保衛細胞具有匯組織的若干特徵,它們的代謝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依賴於葉肉衍生的糖。早期的生物化學研究揭示了糖攝取進入保衛細胞。然而,涉及的轉運蛋白及其對保衛細胞功能的相關貢獻尚不清楚。
-
動物所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雖然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中的細胞周期蛋白的種類幾乎一致,但是減數分裂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細胞周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這一研究結果詳細揭示了Cyclin B3對於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可能的內在分子機制,為探究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雌性與雄性減數分裂在細胞周期調控方面的異同及其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