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迪求課題組在茉莉酸調控植物氣孔發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氣孔是植物與環境之間氣體和水蒸氣交換的「門戶」。氣孔發育受到內源信號和外界環境信號的嚴格調控。茉莉酸類物質是調控植物多種生理過程的重要信號分子,但茉莉酸類與其他它發育信號途徑互作的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該研究發現,茉莉酸類物質負調控擬南芥子葉的氣孔發育。
-
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被發現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體內碳水化合物往往隨著發育狀態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植物通過感應碳水化合物的變化,調控SnRK1的激酶活性;同時,SnRK1蛋白激酶能控制下遊與能量相關的關鍵代謝酶類的酶活,反饋調控植物碳水化合物水平,來進一步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周圍環境。但SnRK1如何響應外界環境刺激和激素信號,以及激活的SnRK1如何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能量穩態,目前都還不清楚。
-
單細胞轉錄組揭示人類胚胎腸道發育過程中自噬相關的基因動態表達
特別是在早期階段(6 - 9周), 有趣的是,第9周的小腸細胞顯示出自噬相關基因的富集程度高於其他任何階段。綜上所述,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揭示了自噬可能在人類胚胎早期的消化道發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小腸而言。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植物表面的氣孔是如何形成的?
氣孔前體細胞的不對稱分裂或分化是氣孔形成的決定性步驟。來自比利時佛蘭德斯的生命科學研究所(VIB)和根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決定氣孔前體細胞命運的新機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在擬南芥中,科學家們鑑定出了一種支架蛋白——POLAR,並證明了POLAR會將一組GSK3樣激酶帶到氣孔前體細胞極化末端的互作分子伴侶處,以啟動不對稱細胞分裂。
-
研究揭示氣孔保衛細胞分裂精細調控機制
氣孔是分布在所有陸地植物葉片表面的特化表皮細胞結構。氣孔保衛細胞根據環境條件變化和節律發生「運動」改變氣孔大小,調控植物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水分蒸發,直接影響了光合作用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模式植物擬南芥FOUR Lips (FLP) 是最早被發現的氣孔發育關鍵基因之一。FLP基因突變可導致保衛細胞母細胞的冗餘分裂,如flp-1突變體中可形成四個保衛細胞相鄰的異常氣孔簇。
-
【中國科學報】揭示智障相關基因在軸突發育中功能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熊志奇課題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位於X染色體上的Opitz症候群相關蛋白Mid1在神經元軸突發育中的功能,為了解Opitz症候群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線索。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在遺傳因素引起的智力障礙中,相當一部分是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或缺失引起的。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早期小鼠胚胎中的單一細胞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了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生命階段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是科學家們此前並不清楚的,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胚胎發育相關研究最新進展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這些被稱作類原腸胚(gastruloid)的結構僅由大約300個胚胎幹細胞組成,表現出具有與6至10天齡胚胎後部相似的發育特徵。這項研究表明,三個主要的胚胎軸是根據類似於胚胎的基因表達程序形成的。因此,類原腸胚有重大的潛力用於研究哺乳動物正常或病理性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3.Cell:重大進展!
-
孩子的大腦只有三個發育高峰,只要抓住一個,對孩子也有好處
1.出世後6個月-三歲:覺得生長發育寶寶三歲時的腦部發育率已達70%,人的大腦淨重與成年人基本上同樣,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6個月至3歲,腦神經突觸以每分鐘25萬個速度快速發展,最終形成複雜的神經網絡,思考解決問題。
-
版納植物園揭示AtWRKY53通過介導氣孔運動負調控植株抗旱性
WRKY家族是一個轉錄調控因子大家族,在擬南芥中擁有74個成員。WRKY家族各成員參與多種生命活動,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耐逆抗病過程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調控作用。AtWRKY53是擬南芥WRKY基因家族第III組成員。目前已有報導指出AtWRKY53在調控植物衰老和生物脅迫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乾旱是限制農作物增產的一個重要環境因子之一。儘管如此,植物對乾旱耐受性的潛在分子機制卻仍不清楚。
-
植物葉片的氣孔如何開閉自如?
植物通過氣孔進行氣體交換:每吸收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就有100個水分子逸出。植物通過精密的傳感器網絡,在乾燥和飢餓之間實現平衡。當光線充足時,植物會打開葉片上的氣孔,吸收二氧化碳(CO2,2為下標),然後通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
-
蘑菇生長的三個基本階段
蘑菇生長的三個基本階段中的兩個發生在擔子菌的子實體中。這些階段是核融合(核融合)和還原核分裂(減數分裂)。這個子實體是擔子菌生命周期中最顯著的階段,而且珍貴的食物結構。出於這些原因,這並不奇怪摘要長期以來,真菌學家對植物的子實體發育有著濃厚的興趣擔子菌是一種肉質結構,通常被稱為蘑菇。二。子實體發育因此,無論是出於實際考慮還是為了基本的生物學知識,真菌學家都研究了蘑菇的發育及其影響因素。
-
Cell Rep:與自閉症發生相關的關鍵基因或能控制胚胎大腦的生長和發育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相關的基因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研究者表示,研究人員此前在發育大腦的神經元中對名為Foxp1的基因的功能進行了研究,如今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Foxp1基因對於一類大腦幹細胞同樣重要
-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階段的重要基因挖掘獲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高通量DNA測序,科研人員發表較多根瘤菌的完整基因組,但分析驗證關鍵基因的功能工作仍不足。該研究運用Mariner轉座子插入測序技術(INSeq),分析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過程中的連續生活方式階段,首次明確根瘤菌在根際生長、根系定殖、侵染根毛細胞、形成根瘤、分化成固氮類菌體和從根瘤中釋放各個階段的必需基因。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豬胚胎和人胚胎細胞在它們的早期發育階段如何表現出顯著的類似性。通過結合這兩種模型,他們希望改進人們對小兒生殖細胞腫瘤和胎兒畸形等疾病起源的理解。
-
兩月寶寶發育遲緩 竟是基因突變
經進一步完善檢查,董曉斐考慮妍妍應該是骨代謝異常相關疾病,結合血鹼性磷酸酶水平低,高度懷疑低磷酸酯酶症。董曉斐送檢孩子骨骼發育不良相關基因進行測序,結果提示患兒基因突變,確診為低磷酸酯酶症。 董曉斐表示,嬰兒型低磷酸酯酶症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妍妍的父母均攜帶有一個異常基因突變,其子女發病概率是25%,另外50%的子女遺傳異常基因而不發病,剩下的25%子女健康且不會遺傳下一代。
-
Cell:新研究發現102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迄今為止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最大規模遺傳學研究中,來自全球50多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102個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包括幾十個之前未被發現的基因。某些基因還與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有關。但是其他的一些基因是這種疾病特有的,並且似乎與作為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的社交困難有關。
-
生物工程學方法 培育出低氣孔密度節水抗旱
研究者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高產水稻品種'IR64',通過調控發育信號水平,使其發育出更少的氣孔。研究者們過度表達了水稻表皮形成因子OsEPF1,從而顯著降低了水稻的氣孔密度及導度。 圖2水稻表皮形態因子OsEPF1負調控擬南芥和水稻品種'IR64'的氣孔發育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鳥的生殖和發育
請將以下相關的內容連線。 32.請用線段將鳥卵的各個結構與其功能聯繫起來。(每道連線1分,計5分) 四、填空題 33.鳥卵的結構中,將來發育成雛鳥的部位是。 34.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必需經歷的階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