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建軍69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九個海軍節。全中國軍迷的焦點,都投向了渤海之濱的大連造船廠。10時許,被稱為001A型的國產首艘航母在拖輪的協助下,伸了伸筋骨。
4月26日,001A航母正式出塢下水,進行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海試。不知不覺間,國人已在翹首「雙航母」時代。
自從《戰狼2》《紅海行動》等以展現我國國防軍事力量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在大熒幕上點燃了中國觀眾的熱血後,揭開神秘面紗的中國海軍也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所向披靡的英雄。
影視作品是拉近了我們與海軍之間的距離,但畢竟隔了一層屏幕,演員們演技再好,也只是呈現某種表演感,難有代入感,難以讓普羅大眾更好地去體驗中國海軍的精神風貌。
在這一點上,反倒是遊戲,可能才是做得最好的。問題在於,許多軍事題材遊戲都來自國外,以歐美軍事作為主視角,不夠本土化。
但也不是一款本土化的遊戲都沒有。比如現在比較火的、以維和軍事演習為背景的手遊《荒野行動》,就與海軍蛟龍突擊隊展開了深度合作。這可說是一種「官方授權的本土化」。
說起「蛟龍突擊隊」,在《紅海行動》前,這支中國海軍的海上特種作戰力量在普通觀眾看來可能還是個神秘的名號。可看完電影後,不少人都被這支隊伍「燃」到了。
《紅海行動》中的蛟龍突擊隊
從2008年12月26日首次亮相,蛟龍突擊隊隨海軍首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至今在多次撤僑、反海盜護航等任務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扮演著海上守護神的角色。
正如《紅海行動》的軍事顧問和軍事指導均是蛟龍突擊隊成員,網易也邀請了曾任蛟龍突擊隊兩棲偵察兵的劉斌(化名)來參與《荒野行動》中的動作捕捉。
劉斌因為在任務中的英勇表現,曾榮獲十佳刀鋒戰士稱號,還獲得過代表中國海軍陸戰隊最高榮譽的火藍匕首。
出於對自己一貫的高標準、嚴要求,也為了保證動作捕捉呈現出最好的效果,劉斌在動作演示過程中會將實戰細節一一展現。
他也介紹了實戰中的持槍方式分類,即遠距離持槍和近距離持槍,類似於玩家口中的「腰射」和「肩射」。前者是在距離較遠、敵情相對不嚴重的情況下,採取斜下45度向前躍進式持槍,以便第一時間抬槍殺敵;後者則通常以搜索姿態前進,槍口對準正前方,準備隨時射擊。
這些動作捕捉的成果,都可以在《荒野行動》的新版本「颶風突擊」中看到。這可能是現在體驗中國海軍精神風貌的最佳機會。
實際上,《荒野行動》這遊戲宣傳我國的國防實力和軍事力量、弘揚正能量也已經不是一兩天了。
它曾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將國產自研的武直-10和直-8大型運載機作為護衛玩家入場跳傘的直升機梯隊加入遊戲中,後續也加入了95式自動步槍、88式狙擊步槍等國產武器。
很少會有那麼一款遊戲如此忠實地還原我國的軍事力量。在眾多以歐美軍事為主視角的遊戲中,這簡直是一股清流。
綽號「霹靂火」的武直-10
而這,就不得不提到《荒野行動》背後的網易。網易是一家關注本國文化的公司,無論是中國國防軍事,還是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都在借自家的遊戲為之添磚加瓦。
比如《夢幻西遊》、《大話西遊》、《新倩女幽魂》、《天下3》等經典產品中,大家一看就能看出來脫胎自哪些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一直以來,網易遊戲旗下的諸多產品都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細細考究起來,都能從歷史中尋蹤覓影。
例如《倩女幽魂》中的門派,神機營,原型就是與之同名的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建的京軍三大營之一,它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裝備了盞口炮、手把銃等先進武器,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徵戰」的重任,戚繼光、袁崇煥等名將都曾擔任過神機營的指揮。
所以不僅僅是現代遊戲可以表現我國現代化的軍事力量,古代背景的遊戲同樣能表現我國古代的歷史知識,遊戲的特色正是自由表達,又給人強烈代入感,加強文化吸引力。
神機營甲士
所以遊戲這樣的新潮事物與傳統文化絕非勢不兩立的關係,只是一要有心,二要用心,用心用遊戲去還原、去繼承、去發揚傳統文化。
當然,遊戲產品中這樣的例子雖多,但實際要把這些傳統文化充分地向年輕人傳達,不只靠遊戲,也得靠教育配合。
由網易代理中國版的《我的世界》,便被許多玩家用來還原傳統建築。在這個遊戲中,有廣為人知的故宮、圓明園等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也有很多古代建築群還在孕育和萌發中。
去年網易還首次加入了「編程一小時」活動。用「遊戲+教育」的方式,通過可視化的程式語言引導以孩子為主的玩家學習編程,鍛鍊計算思維和邏輯能力,真正掌握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於國內青少年計算機教育的事業來說是一大進步。
《我的世界》也走進了高校的課堂
而且就在幾天前的4月24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的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中,北鬥杯負責人、國家精品工程課程老師聞新教授關於北鬥衛星的公開課上,也通過《我的世界》搭建的課件素材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學。
聞新教授展示了用《我的世界》精心搭建出的中國空間站、韋伯太空望遠鏡、北鬥衛星等模型,讓同學有機會近距離觀看和接觸真實的太空飛行器械,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天文知識的思考。
用《我的世界》搭建的中國空間站模型
聞新教授說:「航天就是創新,就是探索」;「玩遊戲就要玩(《我的世界》)這種既能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又好玩有趣的遊戲,既要玩好,也要通過玩把自己的素質提高。」
聞新教授曾經也認為遊戲只是娛樂的工具,他看法的轉變來自於自己團隊使用《我的世界》搭建宇宙空間站的經歷,他們精心製作的宇宙空間站模型效果讓人非常震撼。
另一方面,通過《我的世界》來教學,能改善學生在課程中所感到的乏味與晦澀,立體的模型無疑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現在在他看來,遊戲是能用於研究治學的好工具和好幫手。
聞新教授正在講課
此次聞新教授把《我的世界》引進課堂在國內教學方面,也是一大創舉,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為業內率先將《我的世界》遊戲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教學實踐的高校。相信在今後,《我的世界》這樣的遊戲是能作為教學利器,更廣泛地應用在各個專業領域中的。
而在前兩天的北京大學《電子遊戲通論》課上,網易《楚留香》手遊製作人滿娟也受邀講課互動,主講課題是「電子遊戲中的世界觀設計」。
《楚留香》本身是一款國內少見的高自由度武俠手遊,非常重視世界觀建構,也非常重視細節設計。國內很多傳統的遊戲產品,只講玩法和體驗,不夠重視故事與世界觀,也沒有精神或者價值觀的引導。
但《楚留香》本身是源自古龍的經典武俠小說,自成一個世界觀,也有它的內核精神。改編成遊戲後,就需要學習這個世界的形神。反過來,這個世界的形神就能對玩家起引導作用,對玩家進行積極的正向引導。
而世界觀設計的經驗分享,則要求學生更多地去學習現實世界中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加以理解與運用,再通過自己的想像力構建一個新的世界。無論哪一點,都會對學生的成長有所助益。
通過滿娟在北大受邀講課,我們可以看到,遊戲能夠致敬和弘揚傳統文化,加深自身的底蘊;傳統文化也可以藉由遊戲,抓住年輕玩家的心,得到傳承。
近幾年國內大眾對於遊戲刻板印象的緩和與轉變如冬雪消融,遊戲行業的規模、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在節節攀升。一茬又一茬讓人放縱沉溺的快速消費品顯然無法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作為一種影響深遠的精神消耗品,遊戲在娛樂大眾之外,無疑需要起到正面積極的導向作用。要牢記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對世人的警告:「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要抵制「娛樂至死」,首先就需要像網易這樣體量龐大、影響力深遠的遊戲公司,一直主動擔負對玩家的正面導向責任,在遊戲中傾注傳統文化精華、發掘教育功能的同時,也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傳播正能量,讓年輕人看到祖國的強大,擁有面對世界的自信。
我們很高興看到網易是在為此努力的,遊戲也確實是可以有正面意義的。讓娛樂不止步於娛樂,這是整個遊戲行業應該擁有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