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展翅,想要自由地騰飛,當地的村民跟在後面模仿展翅的動作。
眼下正是枯水期,11月19日,在大溪河楚東村段裸露的河灘上,一隻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在覓食,也許是發現有人圍觀,它警覺地涉水過河,飛往河灘的對岸。
從19日至22日,這隻白鶴已經在大圍山停留了4天。「白鶴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現存不到4000隻,這是首次在大圍山自然保護區觀測到白鶴。」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副所長黎尚林說,加上最新觀測到的白鶴,目前大圍山觀測到的鳥類已有148種。大圍山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鳥類來這裡生活棲息。
村民誤以為是白鷺,專家確認是失群白鶴
來自遠方的白鶴做客大圍山,與當地村民養殖的鴨子相處得十分融洽。
11月19日上午,大圍山鎮有居民發現,在東門紅軍橋下出現了一隻奇怪的「大鳥」,目測身長約有70釐米。「大鳥」頭部、頸部、背部和雙翅都有褐色羽毛,偶爾展開雙翅時,雪白的羽毛展露無遺。
「一開始村民都以為是比較常見的白鷺,但我沒見過這麼大的。」大圍山集鎮河西街的村民吳四發意識到,「大鳥」可能是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當前正是候鳥南遷越冬的季節,在當地時常見到遷徙的候鳥,於是他第一時間聯繫了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
接到電話後,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工作人員陳留陽馬上趕到現場,要求圍觀的村民不要傷害驚擾「大鳥」,並聯繫市森林公安局大圍山派出所到現場維持秩序;同時他將相關圖片視頻傳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專家進行物種確認。
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鳥類專家張志強鑑定,該「大鳥」學名為白鶴,是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成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是一隻未成年的幼鶴。」張志強分析說,白鶴都是成群結隊遷徙,這隻幼鶴可能是在補充食物時,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有跟上隊伍,所以失去了飛行的方向。
每年秋天,白鶴都會帶著夏季繁殖出生的幼鶴一路南下,直達白鶴種群最大的越冬地——鄱陽湖。那白鶴為何會做客大圍山?「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瀏陽多個地方曾有白鶴停留的蹤跡,但在大圍山還是首次觀測到,這可能與氣候變化和大圍山良好的溼地生態環境有關。」張志強說。
村民保護意識增強,珍稀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20日上午,記者前往大圍山採訪,遠遠地看到白鶴在河灘上悠閒散步,隨後飛往大溪河下遊河段,短暫失去了蹤影,但是到22日上午,記者得到消息,白鶴又重新飛回了東門紅軍橋下。「根據觀察,這隻白鶴並沒有受傷,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讓它留在大自然,不要去驚擾和傷害它。」黎尚林說。
「預計白鶴在補充食物後就會離開,如果白鶴停留時間較長,我們將投餵一些小魚小蝦。」黎尚林表示,在白鶴停留期間,管理所將加強巡查保護和宣傳力度,引導村民共同保護白鶴,為白鶴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野生動植物博物館」「天然動植物基因庫」,有高等植物235科、1856種,其中紅豆杉、鍾萼木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1種;動物1033種,有雲豹、大鯢、白頸長尾雉、白鷳、紅嘴相思鳥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種。
在當地,村民發現野生動物後主動聯繫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做法已比較常見。「近年來,村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發現野生動物後能夠主動與我們取得聯繫,及時救護放生。」黎尚林說。
今年1月,大圍山鎮田心橋村村民李崇貴在自家魚塘發現了俗稱「娃娃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他立即向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反映。為保護好這一珍稀野生動物,市林業局選擇了一處水質好的河段進行放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瀏陽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我們在加強野外巡護的同時,將通過黨員幹部積極宣傳保護自然的理念,營造濃厚的氛圍,進一步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黎尚林表示。
來源:瀏陽日報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可夫張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