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可夫 張迪
11月19日上午
大圍山鎮有居民發現
在老紅軍橋下出現了
一隻奇怪的「大鳥」
身長足有七十釐米
「大鳥」頭部、頸部
背部和雙翅
都有褐色羽毛
偶爾展開雙翅時
雪白的羽毛展露無遺
白鶴做客瀏陽
「一開始村民都以為是白鷺,但沒見過這麼大的。」家住河西街的村民吳四發看到後,第一時間與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取得聯繫。
由於目前正是北方候鳥南遷越冬的季節,而大圍山自然保護區正是候鳥遷徙的鳥道,管理所工作人員陳留陽立即趕到了現場,一方面,迅速將相關圖片視頻傳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專家進行物種確認,另一方面,聯繫市森林公安局大圍山派出所到現場維持秩序,要求村民不要傷害驚擾「大鳥」。
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鳥類專家張志強鑑定,該「大鳥」是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白鶴成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是一隻未成年的幼鶴。白鶴都是成群結隊進行遷徙,這隻幼鶴可能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有跟上大部隊,所以失去了飛行的方向。」張志強說。
據了解,現存世上的白鶴只有不到4000隻。每年的秋天,白鶴家族都會帶著夏季出生的「小黃鶴」一路南下,直達白鶴種群最大的越冬地——鄱陽湖。「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瀏陽曾多次發現白鶴停留的蹤跡,但在大圍山還是首次觀測到。」張志強說。
共同護鶴
11月20日上午,記者在大圍山鎮看到一隻氣質出眾、帶有「仙氣」的白鶴在大溪河段楚東村段的河灘上行走覓食。也許是發現有人圍觀,它警覺地涉水過河,去了河灘的對岸。
「根據一段時間的觀察,這隻白鶴並沒有受傷,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讓它留在大自然,不要去驚擾和傷害它。」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副所長黎尚林表示,在白鶴停留期間工作人員將加強保護,適當地投餵一些小魚小蝦,為白鶴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近年來,瀏陽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通過加強黨建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據統計,加上最新觀測到的白鶴,目前大圍山觀測到的鳥類已達148種。
根據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傳來的最新消息,20日下午,白鶴已飛往達滸區域。「估計還會順河往下,如果市民朋友看到了白鶴,請不要圍觀驚擾,給白鶴創造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陳留陽說。
來源:瀏陽日報
責編:江卉
審核:劉海雄 羅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