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對LLC諧振知識的渴望

2021-01-13 電源研發精英圈

深入理解MOSFET規格書/datasheet 


看了網上的大師,以及仙童的LLC計算權威幾篇文章,看完之後還是有很多點理解不透,在這裡我想通過這幾遍文章自己講解,加深自己對LLC的理解,我想很多想學LLC的兄弟們剛開始也有跟我一樣的心情吧

自己也做了一款L6563+L6599的200W電源,調試已完成,會通過實測波形結合自己的講解。

歡迎新手探討,高手吐槽,我已準備好

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用LLC,因為我們普通的拓補,開關管在開通與關斷是沒有辦法在瞬間完成的,這就有了所謂的開通損耗和關斷損耗,看下面圖,應該更形象

圖1

圖2

大家從下面的波形能看出什麼,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我都有點費勁,看了半天。

第一個波形是諧振波形

第二個波形是MOS管電流波形

第三個是MOS管DS波形

從MOS管DS波形和MOS管電流波形可以看到,MOS管開通的時候,此時MOS管的電流還是在負半軸,這說明了MOS管的電壓超前電流,所以諧振網絡應該呈現感性


圖3

對於上面的2個諧振頻率可以這樣理解: 

帶載時,LP兩端的電壓被嵌位,此時諧振頻率

空載時(當然後面會講到死去區間也一樣),LP兩端的電壓沒被嵌位,此時諧振頻率

現在來講講諧振網絡的工作過程,要想諧振網絡呈感性,那麼開關頻率必須大於諧振頻率,這樣就有三種可能,fs=fr,fs>fr,fr2<fs<fr.第一種情況是最好理解的,我們就先講fs=fr時各個點的波形

下面兩個圖都是fs=fr的時候,第一幅圖清晰點,但沒有標註時間點,死區時間也沒有標出,第二附圖有點不清晰,分析還是按照第二幅圖來。(我把勵磁電感電流從上到下定為正向,從下到上定為負向)



圖4

圖5

從圖上可以看到在t0時刻,此時Q2仍然是導通的,從圖上可以看出諧振電流仍然大於勵磁電流,諧振電流繼續對勵磁電流充電,勵磁電流線性上升(我把勵磁電流從上到下定為正,從下到上定為負)

那麼此時副邊到底是那個二極體導通呢,我相信剛開始接觸LLC的朋友估計會有點糾結,我自己是這樣判斷的,(假如Q1導通,Q2截止,那麼此時勵磁電感肯定是上正下負)但此時是Q1截止,Q2導通,根據法拉第定律,此時應該是勵磁電感是上負下正,再根據相位來判斷 ,很顯然這個時候應該是D2導通。圖箭頭標註的是諧振電流的流向

圖6

到t1時刻,諧振電流=勵磁電流,此時勵磁電感沒有變化的電流,所以副邊沒有感應電流流過,此時諧振電流同時給COSS2充電,對COSS1放電(也可以說對COSS1反向充電)COSS1充滿後,體二極體導通,此時開通Q1就可以實現ZVS(這裡面把體二極體的壓降忽略不計)

圖7

下圖是FS=fr

黃色是半橋中點的電壓波形

紫色是下管的驅動波形

藍色是諧振電流的波形

從波形可以看到,黃色開通之前,紫色波形是處於負半軸上,之前說過,勵磁電流從上到下為正,從下到上為負,那麼諧振電流在上管開通之前的方向應該是S-D


圖8

Q1導通後,勵磁電感極性變成上正下負,那麼很顯然此時次級時D1在導通。

Q1剛導通時,諧振電流在負半軸開始減少,此時的諧振電流方向仍然是從S-D,看圖1

到T2時刻,諧振電流方向開始變化,由S-D變成D-S,看圖2


圖9

圖10

t2-t3期間,諧振電流正向對勵磁電流充電,在T3時刻,Q1關斷,因為FR=FS的關係,此時諧振電流剛好下降到等於勵磁電流,那麼勵磁電感沒有變化的電流,次級也就沒有感應電流,此時也就是所謂的死區時間(指t3-t4期間),但諧振電流的方向仍然是正向由D-S,(建議結合圖5看,比較容易懂)見圖1 

在死區時間,諧振電流對coss1,coss2充電,由於諧振電流的方向,所以coss2很快被充滿電,Q2體二極體導通,此時開通Q2,也就是t4時刻,見圖2 

圖11

圖12

Q2導通之後,在t4-t5區間諧振電流與勵磁電流正向減少,此時電流方向仍然為正,很顯然,副邊感應電流的方向可以讓D2導通,見圖1

在t5時刻,諧振電流正向減少到0,之後開始負向增加,諧振電流又對勵磁電流開始充電,勵磁電流線性增加(負向),t5-t6時刻諧振電流的方向為負,見圖2(圖中2中大家會對次級時那個二極體導通又疑惑嗎?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就有,我以為此時應該是D1導通,很迷茫,後來才明白,對於怎麼判斷是那個二極體導通,最好的辦法是之前講過,Q1導通的時候勵磁電感是上正下負,Q2導通的時候勵磁電感是上負下正,這樣就好分析了)

圖13

圖14

現在來講講fs>fr的情況,大部分跟fs=fr的情況,主要講講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主要在t3時刻,由於fs>fr,諧振周期大於開關周期,t3時刻Q1關斷,但此時諧振電流仍然大於勵磁電流,諧振電流迅速對勵磁電流充電。在諧振電流下降到勵磁電流之前,副邊仍然有電流流過,勵磁電感仍然被嵌位。諧振電感兩端的電壓是VC-NVO,那電流的下降斜率就是(VC-NVO)/LR。見圖


圖15

接下來講講fr2<fs<fr,也主要講講在t3時刻的不同之處

由於fr2<fs<fr,諧振周期小於開關周期,在t3時刻諧振電流等於勵磁電流,副邊也就沒有電流流過,勵磁電感沒有被嵌位,此時Q1還處於導通狀態,LR,CR,LM共同諧振,那麼根據公式1/2π√(LR+LM)*CR可知,相對fr而言此時的諧振頻率比較低,那麼此時的諧振周期就很大,所以在t3-t4期間可以近似的認為是線性的變化。見圖


圖16

下圖是用FHA等效法來計算RAC的阻抗,公式有些地方也沒太懂,希望高手過來指點下


圖17

得到諧振槽的阻抗之後可以得到諧振電路的電壓增益M.

M=輸出電壓/輸入電壓=2nVO/VIN

 

式1

圖中的公式是怎麼得來的我也不清楚,所以也就沒法解釋了

式2

從電壓增益公式看來,當w=w0的時候,M=1,此時跟Q,m沒有關係,也就跟負載沒有關係了,這個點是我們要的,但實際設計中很難剛好到這個點,所以儘量要接近這個點

接下來根據上面的增益公式看下歸一化曲線。下圖是仙童的講說資料,後面有句話個人感覺有問題,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

隨著負載變輕,Q值下降,峰值增益頻率移向

fp靠近,峰值增益隨之下降

此時峰值增益應該是上升才對,這裡不知道怎麼說是下降


圖18

現在結合下另外一張歸一化曲線圖分析下幾個參數之間的關係

對應於不同的Q值曲線,其曲線頂點的右側為ZVS區域,左側為ZCS區域。(這點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是諧振網絡呈現感性還是容性的一個分界點,跟頻率有直接的關係)


圖19

看式1的增益公式M跟fn,m,Q有關係(fn=w/wo) 

在這裡我們通常希望穩態時fn=1,此時M=1,此時只有m,Q是變量,這個時候可以研究下m,Q之間的關係,下圖是m,Q的關係,圖中的k就是我們這裡的m

圖20

圖21

圖22

從圖中可以看出,m值越小,Q值越陡峭,要獲取相同增益時(譬如增益由1.2-1.1變化時,增益只變化了0.1),越陡峭的Q值頻率變化越小,這個是大家設計電路時需要的結果,理論上講m值越小越好. 

但大家知道m=LP/Lr,m值越小意味著LP越小,LP越小,電感電流會越大,這會嚴重影響開關管的導通損耗,進而影響電源的效率。所以這裡K值的選擇很重要,兩者要折中,一般大家的經驗是3-7之間。 

這裡說句題外話,關於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一個大師,他一般是這樣的,只要在滿足增益的情況下Q值越大越好,此時m也就越大,理論上講效率越高(注意這裡的前提條件是滿足增益的情況下)

接下來引用一大師的講解


圖23

我相信很多人剛開始看這段話的時候不一定都能理解,至少我剛開始看得是比較朦朧的感覺,第一句話(當我們確定K值後,就可以得到一組Q值曲線。我們如何去理解這個Q值曲線呢?當我們的輸入和輸出電壓固定的時候,並且變壓器變比固定的時候,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是可以得到一個固定的我們所需要的諧振槽路的增益M)要結合公式M=2N*VO/VIN來看就好理解了,輸入電壓跟輸出電壓固定,咋比固定,那麼增益自然就固定了。

接下來看他的第二句話,(當對應於某一個輸入電壓時,我們需要諧振槽路提供的增益為Mx)從公式上看,不同的輸入電壓諧振槽的增益也不同,在正常的輸入電壓範圍內,當對應任何一個輸入電壓的時候,此時諧振槽也會對應有一個增益MX,這個MX在這裡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定值。

第三句話,(我們可以在Q值曲線上畫一條Mx的直線,Mx這條直線和Q值曲線相交的點,就是LLC在不同負載下的工作點。 )MX既然是定值,自然可以用一條直線畫出來,這條直線跟Q值曲線有很多相交點。在這裡為什麼會說相交的點事LLC在不同負載下的工作點呢?這也要結合公式Q=WO*LR/RAC來看,不同負載,RAC不一樣,Q值自然不一樣,那麼不同負載就對應著不同的Q值曲線,自然就跟MX有很多相交點了

第四句話,(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當負載增大時,Q值也增大,Q值曲線左移,Q值曲線與Mx相交點的頻率是降低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負載增加的時候,LLC的工作頻率是減小的。)這個應該好理解,Q=WO*LR/RAC,負載增大,RAC是減少的,Q值就增大了,我們要看Q值曲線的右邊,因為電路是工作在ZVS區域,看曲線右邊很明顯,Q值增大的話,Q值曲線是左移的,那麼MX與Q值相交點的頻率是降低的,結論就是負載增加,LLC工作頻率是降低的。這點很重要

第5句話,(從物理意義上來講,當負載阻抗Rac減小的時候,Lr與Cr構成的串聯諧振迴路上的阻抗也要減小,以維持Rac上得到的分壓不變。只有通過降低頻率才能使Lr和Cr構成的串聯阻抗減小。因此,當負載加重時,LLC的開關頻率是減小的;當負載減輕的時候,LLC的開關頻率是增大的。)這句話就相當於第4句話的白話文,RAC減少,也就是負載增加,因為RAC與LR是串聯的關係,那麼此時LR的阻抗應該也要減少,這樣RAC上的分壓才會不變,輸出才會穩定,那麼LR的阻抗減少的話,根據公式ZL=2*π*FR*LR,頻率肯定也要減少。因此,結論也是一樣,負載增加,頻率減少

還是繼續看圖23,當一個電路的輸入,輸出,負載,變比確定了的話,那麼LLC的工作頻率也就確定了。
從圖中也可以看出LLC的工作頻率點跟MX有很大的關係,當輸入,輸出,負載確定了的話,要想改變MX,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變比了(MX=2N*VO/VIN)

最後一點就是Q值的選取,這個積分資料裡面講解不太一樣,先看看一大師的講解,他是結合圖講解的,隨意理解起來會方便一點 


圖24

由增益公式可以知道,最大增益Mmax對應的是最小輸入電壓,所以最大增益是很好確定的,這個圖我自己加了標註,按照自己的理解講解下,Qmax是最大增益對應最小工作頻率的Q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4是Qmax,看4曲線,在fmin處是在曲線的右邊,是ZVS處,再看1,2,3曲線,在fmin處是不是都工作在Q值曲線的左邊,是在ZCS區域了,所以這裡的4曲線是臨界點,如果選取的Q值曲線大於4,LLC會工作在ZCS區域,這樣就不對了

接下來是仙童資料的一段話,個人覺得很有用,它可以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選擇哪種工作模式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解這段,(首先解釋下這裡為什麼用軟換流這個詞,因為對於單個二極體來說都是零電流導通,但不一定是零電流關斷,我在這裡理解成不是零電流關斷就是CCM,零電流關斷就是CCM了,這樣感覺會理解簡單點)所以這段話也就是教我們什麼時候讓工作在DCM,什麼時候工作在CCM。可以按照我們對反激的理解來解讀。

當輸出電壓很高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輸出整流管是沒有辦法用肖特基二極體的(肖特基二極體的電壓一般是200V以下)如果工作CCM模式就會有反向恢復電流的問題,二極體的反向恢復損耗會比較大,所以一般會選擇DCM,工作在DCM模式的話,工作頻率就要小於諧振頻率。諧振周期就會小於工作周期。

當輸出電壓不高的時候,可以用肖特基二極體,基本可以忽略反向恢復問題,那麼就可以工作在CCM模式,工作在CCM模式的好處是峰值電流會小(這裡講的是環流)會降低通態的損耗,對效率有好處。工作在CCM模式的話,工作頻率就要大於諧振頻率,諧振周期大於工作周期。

現在開始按照我自己的實例設計參數

1,輸入標稱電壓400V(前級有PFC)

2,輸出參數64V,3A

3,掉電維持時間20ms

4,PFC輸出直流電容150UF

確定系統各項指標:(因為輸出電壓64V,比較高,就假設效率94%)

1,輸入功率PIN=PO/η=64*3/0.94=204

2,最大輸入電壓VINMAX=VOPFC=400V

3,最小輸入電壓VINMIN=√VOPFC^2-2PIN*Thd/Cdl=√400^2-2*204*0.02/150*10^-6=325V

(此公式怎麼來的也不太清楚,只是套用)

根據這個公式知道最小輸入電壓跟掉電維持時間,輸入電容有很大的關係)

這裡我還是把最小輸入電壓設為350V,此時可能掉電維持時間會比較短,我輸入電容容量沒法加大,所以還是用150UF。掉電維持時間問題就先不管了。

3,諧振曹璐最大增益與最小增益 

我們設計的最好狀態莫非是在滿載的情況下FS=FO,我們正常工作的PFC電壓400V就是最大輸入電壓,此時的增益應該就是最小增益了。 

由上面的公式知道,當FS=FO時,即W=WO時,增益M只跟m有關(m=LP/LR) 

M=√m/m-1,所以Mmin=√6/6-1=1.1(這裡m取值6,之前講過,m取值範圍是3-7)

最大增益Mmax=(vopfc/vinmin)*Mmin=400/350*1.1=1.26

4,確定匝數比

n=NP/NS=(VINMAX/2*VO+VD)*Mmin,(我也不太清楚這裡為什麼要乘以Mmin),n=400/2*64+0.7=3.108


5,確定諧振槽阻抗RAC

RAC=8n^2*RO/π^2=8*3.108^2*(64/3)/3.14^2=167Ω


式3

6,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Q值的選取。 

下圖是一大師計算出來耳朵Q值的計算公式,他這裡的Q=0.95QMAX,這樣的話峰值增益就不需要餘量了,直接用1.26來計算就行,如果峰值增益留15%餘量的話,Q值就不需要餘量了 

Q=0.95QMAX=(0.95/6*1.26)*√6+(1.26^2/1.26^2-1)=0.37

7,計算諧振槽,Q值計算出來,諧振參數就好計算了

Q=WO*LR/RAC,LR=Q*RAC/WO=0.37*167/2*3.14*100*10^3=98UH

LP=m*LR=6*98=588UH

Q=1/WO*CR*RAC,CR=1/Q*WO*RAC=1/0.37*2*3.14*100*10^3*167=26NF

最小開關頻率的計算

FMIN=FR/√1+m*(1-1/GMAX^2)=56KHZ

初級匝數的計算,這個的計算方式跟反激基本一樣

NPmin=VOR*DMAX/AE*BE*FMIN 這裡的VOR=N(VO+VF) DMAX=0.5,

NPmin=3.108*(64+0.7)/2*56*10^3*161*10^-6*0.3=37.15

NP=N*NS>NPmin=3.108*13=40.4

所以這裡NP=40,NS=13

查看電源工程師各地工資水平,請關注本公眾號然後回覆:工資

相關焦點

  • LLC諧振變換器原理與設計
    直到經歷了移相全橋,雙管正激,有源鉗位正激,不對稱半橋的不斷變更,大量的控制ic橫空出世,到現在llc的廣泛產品應用已經十年之久。快速入門:基於LLC諧振變換器的高壓母線變換器的研究_冒小晶(南航2012碩士論文,阮新波老師指導)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的研究_宮力
  • LLC諧振半橋工作原理
    此時 Cs和Ls參與諧振,而Lm不參與諧振。 (3)(t3,t4)當t=t3 時,S1仍然導通,而 D1與D2 處於關斷狀態,Tr 副邊與電路脫開,此時Lm,Ls和 Cs 一起參與諧振。實際電路中 Lm>>Ls,因此,在這個階段可以認為激磁電流和諧振電流都保持不變。
  • LLC諧振變換器的軌跡控制研究
    編者按:  摘要:針對LLC諧振變換器諧振槽有多個諧振元件、工作過程複雜、難以對其實現有效控制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最優軌跡控制方法,根據變換器的具體諧振過程,給出了其多諧振過程的時域方程,並以此推導出其軌跡方程,繪製了其狀態軌跡圖,給出了詳細的控制法則。
  • LLC諧振電源怎樣實現ZVS
    今天在進行《磁性元件與開關電源設計技術》企業內訓時;在開關電源設計技術-LLC設計調試技巧中對LLC的關鍵技術及易發生故障的狀況進行了分析; LLC諧振電源如何實現ZVS應用及設計技巧提供參考! LLC諧振變換器的優勢!
  • 三相交錯式LLC諧振轉換器設計
    LLC串聯諧振轉換器(SRC)自問世以來由於其特殊的性能表現,使其成為非常普遍的拓,特別是其效率和功率密度遠遠優於其它的DC-DC轉換器
  • 基於MC33067的LLC諧振全橋變換器的應用設計
    在此提出了一種基於高性能諧振控制器MC33067的LLC諧振全橋變換器設計方案,該拓撲採用了固定死區的互補調頻控制方式,巧妙利用了變壓器的勵磁電感和外置諧振電感與諧振電容發生諧振,實現了初級零電壓(ZVS)開通以及次級零電流(ZCS)關斷,並給出了輸出直流電壓
  • LLC串聯諧振電路設計要點及公式推導
    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採用諧振技術。 【LLC眾籌】最全張飛60小時半橋LLC諧振電源教程,活動最後6天!> 根據電路原理,電感電容串聯或並聯可以構成諧振電路,使得在電源為直流電源時,電路中得電流按照正弦規律變化。
  • 半橋諧振LLC+CoolMOS開關管電路解析
    3.LLC 電路的基本結構以及工作原理圖1和圖2分別給出了LLC諧振變換器的典型線路和工作波形。如圖1所示LLC轉換器包括兩個功率MOSFET(Q1和Q2),其佔空比都為0.5;諧振電容Cr,副邊匝數相等的中心抽頭變壓器Tr,等效電感Lr,勵磁電感Lm,全波整流二極體D1和D2以及輸出電容Co。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參數分析與應用
    功率諧振變換器以諧振電路為基本的變換單元,利用諧振時電流或電壓周期性的過零,從而使開關器件在零電壓或零電流條件下開通或關斷,以實現軟開關,達到降低開關損耗的目的,進一步提高頻率,因此得到了重視和研究。   l 諧振電路  諧振網絡通常由多個無源電感或電容組成,由於元件個數和連接方式上的差異,常見實用的諧振變換器拓撲結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負載諧振型,另一類是開關諧振型。
  • 利用LLC諧振電路隔離的光伏併網逆變器設計
    LLC 諧振電路是在傳統的串聯諧振電路基礎上,將變壓器勵磁電感Lm 串聯在諧振迴路中,構成一個LLC諧振電路。相比傳統的串聯諧振電路,由於增加了一個諧振電感,使得電路諧振頻率降低,無需使用額外輔助網絡就可以實現全負載範圍內的開關管零電壓開關;其次,變壓器副邊整流二極體可以有條件的工作在零電壓關斷,減小了二極體反向恢復所產生的損耗;而且其適合工作在寬的電壓輸入範圍下,輸入電壓越高,效率越高,在工作點最優時可獲得97%的轉換效率。本文採用了一個半橋LLC串聯諧振電路,如圖2所示。
  • 超能課堂(196):決定電源性能的雙管正激和LLC諧振拓撲是什麼?
    這就是一門學問了,涉及到的知識有些多,如果每一種拓撲都要談及,而且還是從電路理論講起,那麼以一篇超能課堂的篇幅可能連入門都算不上。為此今天我們挑選了目前主流的雙管正激和LLC諧振拓撲來進行簡單的講解,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大家熱烈討論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首先我們要來說說,什麼是拓撲?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的設計與實現
    L6599是意法半導體(ST)於2006年推出的專為串聯諧振半橋拓撲設計的雙終端控制器晶片[5],可直接連接功率因數校正器的專門輸出,輕載時能讓電路工作於突發模式,提高輕載時變換器的轉換效率。晶片外圍主要引腳設置見圖7。
  • MOSFET寄生電容對LLC串聯諧振電路ZVS的影響
    要保證LLC原邊MOSFET的ZVS,需要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上下開關管50%佔空比,1800對稱的驅動電壓波形;2)感性諧振腔並有足夠的感性電流;3)要有足夠的死區時間維持ZVS。圖a)是典型的LLC串聯諧振電路。圖b)是感性負載下MOSFET的工作波形。由於感性負載下,電流相位上會超前電壓,因此保證了MOSFET運行的ZVS。
  • 淺析MOSFET電容在LLC串聯諧振電路中的應用
    要保證LLC原邊MOSFET的ZVS,需要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上下開關管50%佔空比,1800對稱的驅動電壓波形; 2)感性諧振腔並有足夠的感性電流; 3)要有足夠的死區時間維持ZVS。 圖a)是典型的LLC串聯諧振電路。圖b)是感性負載下MOSFET的工作波形。
  • LLC半橋諧振電路工作情況解析-電子發燒友網
    LLC半橋諧振電路中,根據這個諧振電容的不同聯結方式,典型LLC諧振電路有兩種連接方式,如下圖1所示。不同之處在於LLC諧振腔的連接,左圖採用單諧振電容(Cr),其輸入電流紋波和電流有效值較高,但布線簡單,成本相對較低;右圖採用分體諧振電容(C1, C2),其輸入電流紋波和電流有效值較低,C1和C2上分別只流過一半的有效值電流,且電容量僅為左圖單諧振電容的一半。
  • 2.可在上、下區域工作的LLC諧振轉換器的設計
    選擇m 和 fr ,並計算Mfr  利用式2,諧振頻率fr 下的諧振增益Mfr 可由下式求得:    式3  上式中,m 和 fr 都由設計人員選擇。若選擇的m值很小,峰值增益增加,且需要較大的Lr。  [設計實例]  當 m 和 fr 分別設置為 6 和 100 kHz時,求得諧振頻率下的諧振增益為1.09。    步驟2.
  • 基於三電平LLC諧振型變換器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機的設計研究*
    1.2 頻域分析  正向運行時,輔助電感Ln被諧振網絡輸入端鉗位,不參與諧振,存在2個諧振頻率:fr為串聯諧振頻率, 三元件串並聯諧振頻率  當fm < fs < fr時,工作波形如圖2(c)所示,由於開關頻率fs小於諧振頻率fr,完成串聯諧振的半周期後,諧振電流iLr 與勵磁電流iLm 相等,輔助電感參與諧振,一次側開關管實現ZVS,二次側體二極體電流斷續,也可以實現ZCS[5-6]。
  • LLC諧振轉換器中怎樣做才不會出現MOSFET故障
    由於具有諸多優勢如寬輸出調節範圍、窄開關頻率範圍以及甚至在空載情況下都能保證零電壓開關,LLC 諧振轉換器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功率 MOSFET 出現故障一直是LLC 諧振轉換器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將闡述如何避免這些情況下出現MOSFET 故障。
  • LLC串聯諧振DC-DC變換器小信號模型穩定性分析
    此時,LLC串聯諧振變換器的控制框圖可以通過圖1來進行展示。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Gc(s)表示控制器的傳遞函數,GVCO(s)表示壓控振蕩器的傳遞函數,H(s)表示採樣電路的傳遞函數,即反饋迴路的直流電壓比。理想條件下壓控振蕩器VCO可以等效為一個線性比例環節,輸入為電壓控制信號vc,輸出為頻率f,比例係數可以由控制電路R、C參數確定。
  • 為何要運用LLC諧振電源以及如何實現零電壓開關
    其電路的特點:1.LLC 諧振變換器可以在寬負載範圍內實現零電壓開關。2. 能夠在輸入電壓和負載大範圍變化的情況下調節輸出,同時開關頻率變化相對很小。3. 諧振變換器採用頻率控制,上下管的佔空比各近似為50%.電路工作沒有偶次諧波分量,有好的EMI特性。4. 無需輸出電感,可以進一步降低系統成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