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是一個為全球程式設計師提供IT技術職業化提升的平臺,被譽為編程「刷題神器」,近年來它正努力從一個刷題工具轉向極客平臺。本文是力扣的體驗報告,從七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重點關注力扣現有功能的體驗與對其未來發展的建議。
力扣是一個為全球程式設計師提供IT技術職業化提升的平臺,提供了完善的在線判題服務、學習工具、社區討論及模擬面試功能,全方位打磨程式設計師職業所需的核心技能。
力扣官網的宣傳語是:「全球極客摯愛啊的技術成長平臺」。力扣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開發工具,適用於真實的日常技術開發和學習場景,平臺內的題目主要來自於國內外IT企業的面試真題。同時力扣還提供了職位投遞的功能,建立IT應聘者與企業間的橋梁。
力扣致力於解決程式設計師技術評估、培訓、職業匹配的痛點,逐步引領網際網路技術求職和招聘邁向專業化。
2011年,LeetCode起源於美國矽谷。
2015年,轉型為網際網路技術人才成長平臺。
2018年2月,力扣正式進入中國,中文平臺於同月測試上線。
2019年5月,力扣推出付費會員服務,擴展業務內容。
2019年12月,力扣正式推出官方APP。
更多功能迭代參考力扣官網幫助中心。
(注)由於產品相關數據的缺失與相對小眾的屬性,本文著重於功能的體驗。
用戶城市分布
上圖為百度指數的數據有一半以上的用戶來自於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等地。這符合中國IT產業與人員的分布,北上廣作為中國經濟和科技最為發達的地區,是程式設計師的主要聚集地,同時這些地方創新快,競爭大,IT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
用戶年齡分布
力扣的用戶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包括在校學生,IT求職者,IT從業者等。我國絕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年齡都不到35歲,超過一半的程式設計師年齡在23-30歲之間,力扣的用戶對準了這部分群體。同時也由於年齡更大的程式設計師其學習動力及精力均有所下降,力扣可能不再符合這部分人IT職業化提升的路徑。
用戶性別分布
力扣用戶的男女比例接近5:1,符合絕大多數的IT從業者為男性的特徵。
據程式設計師客棧調查顯示,我國程式設計師比例近年來穩定在12:1左右,力扣女性用戶的使用比例高於此比例,可能與力扣良好的UI設計,乾淨簡潔的風格存在關聯。
綜上所述,可以對力扣的用戶進行歸納,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人群:
目前,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產業的發展,IT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新基建政策中的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對IT人才需求均為利好信號,同時由於IT崗位的工薪高等因素,成為初級職場人士追逐的熱門崗位。
根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鑑的報告,2018年我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從業人數為424.3萬人,這不包括興趣人士。
預計2020年,我國IT從業人數約為500-600萬。因此從市場體量上來看,目標用戶群體體量龐大,目標明確。這類用戶主要以20歲到40歲男性為主,並且更加趨向於年輕化,有著比較良好的在線學習的習慣。
力扣搜索指數(年度)
以上是通過百度指數得到的力扣搜索指數,力扣是2018年進入的中國市場,在此之前,力扣的受眾較小,且其搜索量基本保持平穩.
2018年以後,力扣的搜索量一直在提升,顯示其在國內的口碑與受眾在快速增加。力扣稱其有百萬用戶,參考我國IT從業人員的體量及力扣的行業知名度,推測該數量符合實情。
力扣搜索指數(季度)
該搜索指數呈明顯的周期波動狀——周末時間,學習的動機及頻次均明顯下降,是一種很常見的分布方式
官方選擇不公布且目前暫無相關數據報告。通過Alexa網站流量統計得出部分估算數據供參考。
力扣網站流量統計
選取目前知名的IT技術提昇平臺的頭部產品(力扣網,牛客網)進行合理推測。
假設兩家頭部產品佔據了在線編程學習市場75%的份額,以UV獨立訪客作為兩家產品市場份額的表現。
牛客網包含其他行業及更多抱著面試求職目的的訪客,由於產品體驗時間是5月末,此時大多數企業的暑期實習及春季招聘已結束,21屆的校招時間還沒到,則短期內可以假設兩個產品的用戶多為IT學習用戶。
通過對比月平均:約為2:1,推測力扣的市場份額是50%,牛客網的市場份額為25%。
牛客網網站流量統計(通過Alexa網站流量統計得出)
絕對認知度:通過對IT從業人員的調查與觀察,力扣作為「刷題」產品的知名度較高,絕大多數編程用戶均聽說過力扣,同樣具有高認知度的還有軟體項目託管平臺Github。
通過百度指數得到的力扣相關詞熱度
相對認知度:
力扣網排名
牛客網排名
以上網站排名是Alexa網站統計上的數據,某種程度上可以顯示出力扣網的相對認知度高於牛客網。
選取了牛客網作為力扣的競品進行分析,一是牛客網定位「面向IT程式設計師的專業筆試、面試題庫平臺,專注於程式設計師的學習和成長服務」(舊定位,新定位已有所變化)與力扣相似,二是通過觀察,力扣與牛客網作為「刷題軟體」出現的頻次最高。
4.5.1 場景差異
以下是通過5118數據分析網站生成的相關熱點詞雲,從中可以看出力扣更側重算法,編程等IT知識的學習訓練,牛客網更側重於圍繞面試、實習、求職等進行IT知識等的學習,同時兼顧其他行業知識的學習。
力扣相關熱點詞雲
牛客網相關熱點詞雲
4.5.2 功能差異
力扣網提供:題庫,在線編程,面試,職位投遞,討論圈子等功能。
牛客網提供:不僅限於IT人員成長相關功能,還提供其他行業和職位的相關練習與求職相關功能。產品矩陣包括筆試題庫、在線編程練習、線上課程、交流社區、競賽平臺、筆面試服務、ATS系統等。牛客網的題庫中包含LeetCode板塊,包含部分LeetCode經典試題。
牛客網涉及行業
4.5.3 數據差異
見市場份額與品牌認知度部分,其餘數據暫無。
探索卡片:
由力扣開發的學習整理工具,通過不同主題的專題卡片形式為用戶提供系統性、針對性的專項學習。目前已推出「機器學習」、「初級算法」、「算法面試題匯總」等數十種主題。
題庫:
為力扣用戶進行題目練習的主要入口支持C++,Python,Java,Rust等十多種程式語言,已上線超過 1000 道原創編程題,涉及包括多線程、貪心、動態規劃、鍊表、二叉樹、哈希表等知識點的算法與數據結構,並按難度分為簡單、中等、困難三個等級。
圈子社區:
百萬力扣用戶進行討論交流的社區,網際網路技術達人的聚集之地。內容涵蓋技術學習、題目探討、職場交流等話題,已產出數萬篇優質題解和數百萬條題目討論。
力扣競賽:
力扣定期舉辦線上編程賽事,每周日上午一場周賽,隔周六晚一場雙周賽,通過參加力扣在線比賽可獲得積分獎勵和全球排名。
模擬面試:
模擬面試中的企業題庫由力扣百萬用戶投票匯總而出。通過自由選擇目標公司進行面試練習,用戶將在30-9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完成1-3道面試題,並獲取詳細的面試報告。
LeetCode的核心功能為在線編程練習,主要流程見下圖:
在線編程練習
5.3.1 進入界面:要不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力扣網」進入界面
輸入力扣網站,界面展現的內容是最新的「評論」「題解」「贊」「發起的討論」這類最新的UGC。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加了內容的曝光,但效率過低。當價值遇到匹配的用戶時才算價值的實現,目前的評論流著實難以提起用戶的興趣。
假設力扣不希望將初始界面做的過重導致用戶注意力易被分散陷入信息陷阱,但仍可把第一頁打造成用戶關心的內容展示頁。
如對用戶曾經標註過的題目有了新的題解,用戶點讚的問題有了新的評論等進行展示。作為網頁上方的功能,用戶是有選擇的權力的,但對於進入的首頁,用戶是被動的。
首頁信息的意義需要跟著產品的定位及風格匹配,力扣首頁的這種做法可能是希望用戶儘快進入學習的氛圍。
或許力扣可以保守地引入部分banner位,增加如IT界要聞,極客趣事等內容,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與商業場景。
5.3.2 探索功能:知識課堂
「探索」界面
目前力扣的探索功能裡提供了四個板塊:「精選」「面試」「數據結構」「專題精講」,「精選」裡又包含著面試和知識講解等。板塊打開後展示的內容類似於體系知識學習,屬於傳統的知識講解,具備進度提示及在線編程的功能。
點擊「數組與字符串」板塊後的界面,會展示大章節目錄+進度,及選中某大章節二級子目錄
這些板塊中的內容多為主流的知識,且側重於基礎體系的學習,是固化住的內容,更像是一個課堂。
對於固化住的內容,可以轉移至對應的功能裡或重新開闢一個「課堂」功能,如「機器學習」可以轉移至「課堂」;「面試精講」可以轉移至「面試」功能中做加精處理。同時,在知識的廣度,內容的豐富性上力扣也需加強,可分為「基礎篇」「進階篇」
如果說力扣不希望在首頁分散用戶的信息,「探索」作為一個用戶需要主動點擊的模塊,完全可以打造為一個「新概念」「新觀點」「新故事」的內容空間。正如其命名一樣,探索意味著未知與機遇,力扣可以在這一板塊的內容上做更多文章,這一點可以參考公眾號如「程式設計師的那些事」「人工智慧愛好者社區」「算法與數學之美等」,新奇並不意味著低價值與譁眾取寵。
5.3.3 題庫功能: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
題庫功能
題庫採用了列表排布的方式展現,可通過題型或標籤分類,具備難度、題解數量、出現頻率、通過率的顯示功能。
這裡關注兩點:
點擊具體題目後會進入答題面板:
答題面板
答題面板左半部分是題目描述與示例,右半部分則是做答區域,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測試用例。
針對不同的程式語言,力扣均有豐富的題解,可以在做答區域與題解界面間方便切換——切換便意味著不能同時看到題解與自己的做答過程,導致部分用戶經常需要在二者間跳躍。除非具有良好的記憶力或深刻的理解力,用戶經常會需要參考題解的思路及代碼,直接拷貝過來又無法鍛鍊到上手能力,可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力扣為答題的用戶提供了設置好的「編程環境」,包括數據結構,頭文件、引用文件等,意在讓用戶更關注算法與核心代碼,不在輸入輸出的格式等編程設置上消耗過多精力。
編程過程中,會員用戶可以選擇「智能模式」,自動補齊代碼,對於一些初級用戶可以起到引導思路,提升信心的作用,對於高手而言可以減少代碼編寫量,關注更重要的內容——代碼補全插件在實際編程工作中是一種常見的工具。
用戶也可以選擇中英文題目切換,這對於有海外求職意向的程式設計師及想要鍛鍊專業英語能力的用戶來說是個優勢。
題解界面,力扣提供了官方題解與用戶題解,題解有視頻模式和圖文模式。
5.3.4 圈子功能:什麼是圈子
圈子界面
筆者認為,圈子是對官方指定話題分類的一種補充,是一種去中心化的交流社區。目前力扣的圈子僅包含官方指定的幾類主題,且點進去發現主題下的內容經常分散度較大,甚至偏離話題。原因可能如下:
話題顆粒度更細的好處是用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子,無論是發表看法,發布、回答問題,「同一類人」更易產生共鳴,彼此交流互助,促進內容產生。
對於受眾廣,討論多的話題,通過合理的推薦算法保證頭部話題的價值;對於小眾話題,現有的少量內容價值便相對的提高了,但現有的話題分類埋沒了這部分話題的相對價值。
力扣目前的圈子更像是某種「頻道」,通過觀察現有用戶的互動,力扣在完善話題匹配與用戶活躍方面尚有發力空間,這或許可以通過增設更細緻的標籤——官方自定義或用戶反饋的新標籤來實現。
5.3.5 競賽功能:極客精神,既是金字塔,又是鬥獸場
力扣競賽功能界面
力扣競賽分為單周賽、雙周賽、季賽等,也可以選擇個人參賽或團體參賽,同時還可以參加「力扣杯」全國編程競賽。在競賽界面上,主要包含三大模塊:賽事入口,全國排名,往屆競賽回顧。
賽事入口卡片在沒有競賽時無法點擊,上面顯示的內容僅為「目前沒有正在進行的競賽,請稍後回來」,沒有提示距離下次競賽開始的時間或有合適的競賽預告、提醒——在比賽開始前的幾小時,該卡片確實會顯示距離比賽開始的時間。
距離比賽前4天開始顯示
筆者認為時間倒計時功能無需分時間段展示,倒計時起到了提醒與規劃的功能,方便了參賽者與第一次發現該功能的新用戶。
顯示的內容也不應過於簡單,起碼提及比賽背景與時間安排及重要的注意點,對於新用戶更為友好。如果限於篇幅可以採用跳轉的方式——目前滑鼠移動到入口卡片上時,箭頭雖然變成的手狀,顯示可點擊,實際上是不能點擊的。
入口處還可增添「加入提醒」的功能,方便練習用戶或未上線用戶參與比賽。
可以看到在某時間段,卡片上確實出現了「添加到日程表」的提示(圖中框內),但點擊後竟然是下載一個ics日曆文件,需要添加到windows系統自帶的日曆功能中。
這一點著實有點意外,可能不符合絕大多數用戶的習慣,建議改成添加到網頁自帶的提醒功能中並可彈窗提示。且力扣2019年也推出了手機端APP,將信息推送到手機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5.3.6 全國排名
全國排名未顯示排名依據——排名分很多種排名:綜合排名,正確率排名,運行速度排名,佔用內存最小排名等。
儘管通過某種權重可以得到一個綜合排名,但其他角度的排名也是有必要且有價值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極客的「極」字便是在某某一道題某個角度達到極致——正如最早在史丹福大學搞計算機編程的那批人,拼命地想把代碼量做到最短。排名體現了競賽的金字塔情境。
某些比賽會有企業合作,提供諸如工作機會,周邊,書籍等的獎勵。
競賽答題界面
競賽的入口界面主要包含「賽前提示」及「競賽題目」兩部分,筆者認為競賽題目應該是最關鍵的信息,應該前置放在顯眼位置。
而對於基本不會改變的「賽前提示內容」,儘管其很重要,但在比賽開始前參賽者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賽前提示,不需要每次都向參賽者展示,可以通過彈窗的方式,或者滑鼠移動至「賽前提示」區域展示完整內容。把現有的空間留給題目背景,題目考察方向等在賽前抓人眼球的內容。
競賽的題目入口界面
競賽正式答題界面與練習模式下的布局是不一樣的——練習模式是左右兩欄式,而競賽模式需要上下滾動。這一點與題目功能中提到的問題一樣,增加了用戶的操作難度。也許在參加比賽時更需要邊理解題目,邊構思創作,節省時間。而且多數公司在線面試的系統也是左右兩欄式的,競賽時的答題模式應該符合用戶的習慣。
提到了競賽模式是金字塔場景,其實它也是一個鬥獸場場景。選手們不僅在搏鬥,有時候也需要適當的「圍觀」,正如觀眾的情緒會感染舞臺上的演員。
對於每次競賽的前三名選手是否可以增加其高光時刻的展現?是否可以將選手的解題思路,心得體會放在顯著位置供他人膜拜?
這或許會激發高手的自豪感與後來者的進取心,讓更多的人去參賽,去挑戰。
是否可以推出編程大賽直播/屏幕共享的功能,讓各類用戶都體驗到編程的魅力,賽場的緊張,思維的推理與最後發自內心的一句「妙啊」。
當然這些改變要徵得參與者的同意,保守的進行試驗。
5.3.7 面試:用戶門檻過高
打開面試功能,在企業搜索一欄依然保持了簡潔的風格,力扣沒有選擇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增加標籤或主動分類的方式讓用戶選擇企業或職位,除了主頁展示的幾家企業,只能通過搜索的方式查找目標企業,這增加了找到目標企業的難度。
「面試」功能界面
對於非會員,打開任何一家企業後,既有沒對企業的簡單介紹,也沒有對題庫數量,收錄時間段的描述,用戶升級帳號的動力是不足的——沒有任何信息展示用戶升級帳號後得到的反饋形式與質量如何,增加了用戶的選擇成本,沒有讓用戶有新的體驗。
點選具體企業後的畫面
力扣可以選擇某企業題庫與模擬面試做示範;展示一些題目並隱藏部分詞條;提供初次試用機會,酌情閹割某些功能。
關於模擬面試功能,相當於在對用戶做題目的推薦。
一種是基於歷史的模擬,根據企業的出題風格,出題歷史進行推薦,而另一種是基於未來的推薦。企業出題不僅是檢驗應聘者的能力,同時也是在傳遞一種未來風向。
企業可以將其招聘中的需求或未來的業務方向知識小概率地植入到模擬面試中,這並不是漏題,而是要應聘者更精準地準備,入職就能上手。這需要力扣加強與企業間的聯動,增強了力扣模擬面試的價值,同時也讓企業的影響不止停留在求職者面試過程中,而是前置。
5.3.8 職位:走向求職準備與招聘的全面聯動
目前在力扣上直接提供工作機會的企業較少,僅有8家,這顯然不能滿足用戶選取合適工作機會的需求。這背後可能由於力扣對合作企業的嚴格要求,也有現有「招聘領域」激烈競爭的影響。
無論是像「拉勾網」這樣專注於網際網路人才招聘的網站,還是「BOSS直聘」「獵聘」等全行業招聘平臺,用戶在求職時選擇力扣的子功能進行進行簡歷投遞概率是更低的,如何將力扣擅長的IT學習領域與求職更好的結合起來是值得思考的,下文給出了「求職準備與招聘應全面聯動」的看法。
在該界面底部的「商務合作」四個字似乎也在提醒著力扣儘快地探索求職這一部分市場。
「職位」界面
力扣在提供免費的面試真題在線測評功能的同時,採用會員特權的訂閱模式來實現收費盈利。這部分付費用戶通常是產品的資深用戶,通過付費,擁有產品更高的使用權限,如訪問名企面試題庫,極速判題通道等。
目前看來,基於會員特權的訂閱模式是產品比較可取的盈利模式。既可以通過免費的題目積累一定的用戶,又可以通過高級功能權限實現資深用戶的轉化。
從力扣的會員服務可以看出,力扣側重的還是增值服務,如更快的判題通道,不限量的playground等。
除此之外,力扣還可以借鑑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現有的800+IT名企面試題庫便是某種程度的知識付費,但或許可以提供編程知識講解,
力扣會員
力扣周邊
力扣周邊,如T恤,棒球服,各類文創品等。通過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力扣希望打造一種極客文化。
力扣的商業模式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根據以上的產品分析,力扣未來的商業發展方向還可以有:
在編程訓練領域,選取了牛客網作為競品分析對象,一是牛客網的定位(舊定位)是專注於程式設計師的學習和成長服務,與leetcode的定位角度類似。二是基於熱詞搜索與用戶活躍度角度分析,leetcode與牛客網均屬於網際網路企業中在線編程頭部玩家。
經調查其餘競品還有lintcode,Codeschool等,但由於其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不及力扣和牛客網,故本次競品分析未涉及。
力扣需求圖譜(源自百度指數)
牛客網需求圖譜(源自百度指數)
通過以上體驗及競品分析,力扣給人的體驗似乎更「審慎」,它在編程練習方面做得很好,對於專注於編程訓練的同學可能力扣是更好的選擇。但其他功能似乎過於追求簡潔。
力扣強調給與用戶自主選擇權,充分發揮用戶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觀念在目前中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否合適仍需探究,用戶可能更喜歡服務餵到嘴邊,一旦力扣的核心優勢不再,力扣的用戶價值或許會大幅降低。
力扣應該保持它的核心優勢—內容的質量,始終保持題目質量與IT發展趨勢,技術迭代,工作應用相匹配,既應注重完整紮實的技術體系培養,又應留給極客們突破自我,不斷挑戰的舞臺,通過價值口碑去進行留存與傳播。
這裡思考一下力扣的「護城河」,關注下SWOT分析中的「T」威脅部分。
我們分析了力扣在UI,編程體驗,內容上的優勢:UI設計,編程體驗的提升目前看來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去實現,是容易被競爭者替換掉的。
內容可以分為題目內容和社區沉澱內容(例如題解),如果競爭對手選擇了「複製」題目內容,與力扣的題目類似的話,那麼力扣的優勢就在於題目更新的質量,是否題目的發展對個人與企業最新的價值,代表了新的方向。當然力扣可以利用源於美國的優勢,這個網際網路的發源地。
第二部分內容指的是社區沉澱內容,隨著內容的生產,優秀解答的邊際成本在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力扣競品的沉澱內容會逐漸增加並且頭部內容的質量會逐步同質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力扣的護城河不夠深,並給出了未來發展建議。
7.3.1 加強訓練與求職的聯動
再次回到最開始力扣產品定位中的一句話:力扣致力於解決程式設計師技術評估、培訓、職業匹配的痛點,逐步引領網際網路技術求職和招聘邁向專業化。
目前而言,力扣的題庫功能與面試職位功能相比稍有些頭重腳輕,或者說在求職和招聘方面還是薄弱項。
基於力扣在IT內容上的優勢,其在IT領域專業化求職還可以繼續發力。現有用戶多把力扣當做刷題工具,其實這與力扣最終目標是偏離的。面試官經常會將力扣答題質量與參與競賽的成績作為與求職者間通用的籌碼,這使得業務水平更加量化,建立起了雙方的橋梁。
力扣可以繼續借鑑這種思路,例如將用戶在力扣完成的學習體系,參與競賽的習慣,優秀作答等均做一些量化,不斷驗證量化指標的可用性,增加這種「籌碼」的穩定性與堅挺性——通過用戶在本平臺上的過程數據作為產品口碑的事實基礎,而不僅僅是通過用戶個人的信息介紹或產品展示。
屏幕操作檢測早就用在了驗證用戶操作習慣上,這一點亦可以用在監測用戶的編程過程。識別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如果只把題目完成率當做標準,那麼用戶就可能通過複製粘貼的方式去實現,標準是隨著用戶改變的,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實現精準招聘,筆者的觀點是目前的識別標準儘量服務於用戶「增值」,對於識別出有問題的答題過程,不去作為影響用戶職場的因素,直至這種識別變得充分準確。
力扣被用戶稱為「刷題神器」,有這樣的代稱是好事,起碼說明這款產品在某些功能上是出色的,被用戶強烈感知到的,就像百度最開始是因為它的「搜索」,騰訊是因為「聊天」等。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應該拓展核心功能——對於力扣來講,應儘快將職業匹配的功能強大起來,一來是給自己的核心優勢錦上添花,甚至另出新彩。
7.3.2 強化推薦系統
力扣還應強化推薦系統推動其現有功能的升級。
供給側內容的爆發與受眾人群的需求更多樣使得強化信息分發與匹配是趨勢。諸如細緻分類,打標籤等方式便是一種被動的推薦,同時根據用戶的初始信息,過程操作信息,答題進度,擇題相似度等向用戶推薦學習方向,題目類型、難度等。
這種推薦過程應該是漸進的,保守的。自信息繭房的概念被提出以後,針對推薦系統的褒貶評論一直沒有停過,矛盾的核心其實是用戶的「想要」與「需要」,從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出發,這兩個概念對應的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用戶所處的需求階段決定的,評價的好壞取決於兩個概念間的距離。
「想要」和「需要」這兩個概念間是有重合的,力扣若能將其功能與求職與招聘緊密結合起來,「想要」與「需要」的匹配更加貼切,則提供的用戶價值會更大。
7.3.3 加強移動端與網頁端的生態共建
19年力扣也推出了移動端APP,限於手機端的限制(如屏幕,輸入法方式等),目前力扣僅在手機端推出了查看題庫題解,圈子,通知的功能。將移動端與網頁端合理互補,推出人性化的手機端編程方式或外設,無數種可能推動著力扣向前發展。
願力扣永遠記得極客精神——不滿現狀,做世界的改變者與引領者。
本文由 @大陽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