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早產切勿過度治療,半數根據病史進行的宮頸環扎沒必要

2020-11-26 澎湃新聞

早產是全球圍產兒患病與死亡的首要病因,據文獻報導,75%的圍產兒死亡歸結於早產。美國37周之前的早產率約為12%,中國約為4.5%,不過請注意,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早產孕周定義為24-37周,而中國則採用WHO的定義,早產孕周為28-37周。

所以,在比較中國和美國早產兒存活率時,千萬不要有中國早產兒救治水平和美國相比較並不差的結論,因為多數的早產兒死亡和嚴重致殘發生在孕24-28周的早產兒。既然治療效果差,預測和預防就顯得更加重要。

預防早產的方法

子宮像一個口袋,宮頸像是紮起來的袋口,足月以後產程啟動,口袋逐漸緊縮,袋口逐漸打開,口袋裡的孩子就出來了。早產的主要原因是袋口過於鬆弛,口袋稍有緊縮,孩子就會漏出來。

要想預防早產,得先預測哪些孕婦會容易發生早產,目前比較靠譜的預測指標有兩個,一個是早產病史,另外一個是經陰道超聲下對宮頸管長度的測量。

目前常用的預防早產的方法有三種:孕激素的作用機制是讓口袋(子宮)更加安靜,不要亂收縮;宮頸環扎是紮緊袋口(宮頸);宮頸託的作用是壓迫及支持宮頸,而且通過改變頸管軸向轉移子宮對宮頸內口的作用力,預防宮頸內口的進一步開大,這樣孩子就不會太早出來。

孕激素

已經有循證證據證實,對有早產史或超聲下測量宮頸短的單胎孕婦使用孕激素可以降低約1/3的早產風險,但對雙胎或足月前胎膜早破者目前尚不支持使用。

能夠預防早產的孕激素主要為17α羥己酸孕酮酯、微粒化孕酮凝膠和陰道孕酮凝膠。相比陰道放置的孕酮凝膠,證據更加支持17α羥己酸孕酮酯的每周肌內注射,只是國內尚沒有這種肌肉注射的藥物。

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能將補充孕激素作為預防早產的一種萬能藥,據文獻報導,即使選擇最適宜人群,孕期補充孕激素也僅能將美國的早產率降低不到2%(從12.1%降低至11.8%)。其實預防早產的目標太高,能夠延長孕周,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已經很不錯了。

宮頸環扎

有臨床研究證實,通過宮頸環扎術可以降低兩種人群的早產率,一是對宮頸機能不全者進行預防性宮頸環扎,二是對有早產或晚期流產史,妊娠24周前宮頸長度<25mm的單胎妊娠行環扎術。

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需要結合病史和經陰道超聲下宮頸長度的測量綜合判斷。對於比較明確的宮頸機能不全,需要行20例宮頸環扎術方能預防1例33周之前的早產。對於宮頸錐切術後患者,目前的研究認為預防性或緊急宮頸環扎不能降低這類人群自發性早產的發生率。對雙胎妊娠,目前的證據認為宮頸環扎非但不能預防早產,反而增加了雙胎妊娠的早產率。

宮頸託

宮頸託(Arabin Pessary)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一種方法,由於其無創傷性,操作簡便,副作用小不增加感染,病人耐受性好而非常受歡迎。

宮頸託預防早產的主要證據來源於2012年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LANCET)雜誌上的隨機對照研究(PECEP研究),研究結論為孕中期宮頸長度≤25mm的單胎妊娠使用宮頸託可以降低早產發生率(12% vs27%)。

對於宮頸託在雙胎妊娠中早產預防的價值,多數研究持肯定態度,對宮頸短者可以延長孕周4周左右。

2013年,荷蘭對823例16-20周宮頸短的雙胎孕婦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現宮頸託治療組32周之前的早產率(14%vs29%; RR, 0.49)、不良新生兒預後發生率(12% vs 29%,RR:0.40)及出院前新生兒死亡率(2% vs 15%; RR, 0.13)均顯著低於對照組。

對於宮頸錐切術後的孕婦,觀察性研究顯示宮頸託聯合陰道孕酮放置對這類人群可能有效。由於目前的研究證據有限,宮頸託究竟對哪類人群有效,有沒有其他副作用,尚需要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證實。

其他預防方法

目前證據支持抗生素治療無症狀性菌尿可以預防早產;戒菸和停止使用古柯鹼可能有益於降低早產;而治療無症狀性滴蟲、支原體感染、細菌性陰道病,治療牙周病,臥床休息,在家自測宮縮並預防性使用宮縮抑制劑,增加產檢次數在預防早產方面均沒有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持。

誤區

1. 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由於宮頸機能不全缺乏診斷金標準,故臨床上的診斷五花八門,有手診法、Hegar探宮法、超聲法、病史法及宮腔鏡法等,往往會導致過度診斷和過多幹預。有文獻報導,至少1/2根據病史進行的宮頸環扎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也要考慮宮頸環扎的可能併發症諸如感染、胎膜早破、宮頸撕裂等。

2. 濫用沒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的藥物或方法:雖然沒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依然會有很多的醫生讓病人用一般的黃體酮,「掛鹽水」,和嚴格臥床休息來「保胎」,也在國內催生了很多的所謂「保胎病房」和「保胎醫院」。

問答Q&A

1. 經陰道超聲測量宮頸管長度是有效的早產風險篩查手段,為什麼不在人群中開展普遍篩查?

經陰道超聲測量宮頸管長度最初是在高危人群中開展起來的,後來被發現在低危人群中也可以有效篩查出早產高風險的病人。但是後來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不同低危人群中驗證時發現宮頸管縮短的發生率比較低,因此全面開展篩查的必要性受到質疑。

另外,經陰道測量宮頸管的長度有嚴格的標準,醫生需要進行正規的培訓,否則質量難以保障,這一技術障礙也阻礙了在人群中的全面推廣。

2. 黃體酮,宮頸環扎,宮頸託哪個治療效果更好?

從meta分析來看,這三種方法預防早產的效果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缺乏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的比較三種方法臨床療效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3. 如何選擇預防早產的醫生和醫院?

醫生要有很好的綜合預測早產的方法和經驗,超聲醫生受過專門的經陰道測量宮頸長度的培訓。

醫生掌握各種預防早產的技術,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採用綜合手段預防早產(孕激素,宮頸環扎,宮頸託),而不是只拘泥於一種方法。

這家醫院一定要有很好的新生兒科,要問醫生要這家醫院不同孕周早產兒的存活率。

總之,自發性早產的預防需要選擇正確的人群進行個體化治療,目前的證據更加支持34周之後不再積極保胎,因為34周之後新生兒的不良預後發生率大大降低。但是由於這些證據主要來自於發達國家,所以在中國執行時還要考慮到當地的新生兒科的水平,給寶寶選擇合適的出生時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宮頸機能不全新福音:孕前腹腔鏡下宮頸環扎術
    宮頸機能不全用來描述在沒有宮縮的情況下,子宮頸由於解剖或功能缺陷而不能維持妊娠至足月。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孕中、晚期的宮頸無痛性擴張,伴有妊娠囊膨入陰道,隨後不成熟胎兒的娩出。宮頸機能不全是導致中晚期流產和早產的主要原因,不予糾正則反覆發生。宮頸環扎術是目前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常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圍產結局。
  • 雙胎早產診治及保健指南(2020年版)
    6.2    預防性宮頸環扎不能預防雙胎早產    宮頸長度<15 mm或宮頸擴張>10 mm的雙胎孕婦進行宮頸環扎術能獲得較大收益(推薦等級:B)。目前國際上對於宮頸環扎術預防雙胎早產的研究結論仍不一致。
  • 宮頸環扎手術費用大概多少?鄭州華山醫院】16年口碑
    鄧元琪教授(宮頸機能不全環扎術專家)   擅長:  子宮腺肌病、宮頸機能不全環扎術,宮腹腔鏡,輸卵管不孕,輸卵管吻合,婦科腫瘤,疑難不孕症的診斷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生殖器官畸形,子宮腺肌病等微創手術治療。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應用技術熟練精湛。
  • 宮頸機能不全什麼時間做環扎術好
    核心提示:鄭州華山醫院鄧元琪主任指出孕後環扎是在孕14-20周之內進行,此時有經驗的醫生進行環扎之後,確切的應該扎到宮頸的剖學內口的水平,術後再給予保胎藥,到了產前經過拆線就可以完成宮頸機能不全的治療操作。
  • 求子路上歷經磨難 齊魯醫院多學科成功救治超早產雙胎
    產科主任劉海英教授還記得小嬌第一次來到門診時孕14周,孕16周做了第一次宮頸環扎手術。然而,術後2個月,發現宮頸口再次擴張,面臨流產風險。劉海英教授及其團隊一邊安慰開解孕婦,一邊充分評估風險及利弊,在與孕婦及家屬充分溝通後,進行了難度極大的第二次宮頸環扎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孕25+周時,困難再次擺在面前:小嬌宮頸再次裂傷,並有羊膜囊突出,隨時可能出現感染、流產、大出血,繼續保胎風險極高。
  • 子宮宮頸鬆弛「兜不住」雙胞胎
    然而還沒有等到發明了「楊氏環扎術」的楊教授上臺手術,就發現胎兒已經流產。  27歲的木子今年3月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懷上一對雙胞胎。兩年前她也是通過試管嬰兒懷上的雙胞胎在20周時流產,所以她和家人一直小心翼翼。但最怕的還是來了。6月30日,她出現了流產症狀,診斷為:宮頸機能不全。  所謂宮頸機能不全,就是原本應該緊閉的宮頸鬆弛了,子宮「兜不住」胎兒,掉了下來。
  • 為什麼「過度治療」比癌症本身還可怕!
    這所謂的「治死」指的就是不恰當的治療方式,「過度治療」是典型體現。癌症過度治療的表現1、盲目追求手術的大和廣盲目追求手術的大和廣,鼓勵多切除周圍的正常組織,手術範圍越來越大,或者是在根本無需進行手術的前提下為了穩妥和保險而選擇「一刀切」。這樣的行為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後期功能康復。
  • B淋巴細胞一直被忽視的功能:預防和治療早產
    在懷孕37周之前的早產--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中每六個懷孕婦女中影響高達一個。它是嬰兒死亡和長期疾病的首要原因,並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雖然早產是一個複雜的情況,母親在懷孕期間的感染和隨之而來的炎症是非常常見的觸發器。最近發表在首席生物醫學研究雜誌「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由韋醫學院的婦產科助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類型的關鍵功能的母親免疫細胞-B淋巴細胞,抵抗由炎症引發的早產。
  • 關於絕經後要不要取環的事兒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絕經後取環的、尤其是絕經後多年的老人家住院後,大夫們要進行詳細、全面的術前評估及檢查,包括全身體格檢查及婦科檢查,根據病史做必要的輔助檢查(包括心、肺、肝、腎、腦功能)。需要超聲或X線確認避孕環的位置和形態(術後需要把取出的避孕環和術前影像資料對比,以確定環是否完整取出,環的種類很多,包括圓型環、T型環、吉妮環、母體樂等等,就連圓形環還分好幾種,中央帶銅棒的,中央是塑料的等等)。這樣老人家術前多需要進行預處理,就像百米賽跑前的熱身運動一樣!有的需要服用或局部用雌激素、雌激素類藥物,主要是為了使宮內節育環易於取出,至於術前是否要用藥物?用什麼藥物?
  • 治療早產的關鍵:糖皮質激素,使用指徵是什麼?如何合理用藥?
    但在早產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卻很遺憾,我們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預防和治療早產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許多治療是否有效仍有很大的爭議。公認的有效治療措施可以概括為四項[1]:1、及時進行宮內轉運,把孕婦送到適合早產兒救治的醫院;2、產前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和腦室內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早產兒併發症和死亡;
  • 在宮頸癌篩查中,最容易被「過度檢查」的竟是它!
    陰道鏡檢查是一種診斷性操作,其中陰道鏡是帶有多种放大透鏡的解剖顯微鏡,檢查時可提供宮頸、陰道、外陰或肛門在照明下的放大圖像。陰道鏡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發現癌前病變和癌性病變,以便能早期治療。圖源:站酷海洛陰道鏡檢查實踐包括從子宮頸視覺評估到活檢採樣的完整陰道鏡操作,其通過直接觀察宮頸表面血管和形態評估病變,是宮頸癌篩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近年來,陰道鏡的過度使用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單單從醫學的角度來講,陰道鏡的過度使用,絕大多數的原因離不開醫生對其適應症的掌握不夠充分。
  • 14個癌種科普信息: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 什麼是子宮頸癌疫苗 宮頸疫苗注意事項有哪些
    宮頸癌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了,時刻都在威脅著女性朋友的健康安全,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的防治宮頸癌症,很多人就開始打宮頸疫苗,那什麼是子宮頸癌疫苗呢,打宮頸疫苗注意事項有哪些呢,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下面一起來看文章吧。
  • 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14種惡性腫瘤篩查與預防指南
    篩查建議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1.21~29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 2.30~65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
  • HPV陽性未必是宮頸惡變
    近年來宮頸癌疫苗注射的話題備受關注,大家也多多少少聽說了HPV病毒是引起宮頸癌變的「元兇」。在體檢中,女性一般通過宮頸的防癌篩查,即宮頸液基細胞學和宮頸HPV檢查來進行宮頸癌的篩查。目前國際指南推薦的是HPV篩查作為宮頸癌篩查分流的依據,即根據HPV結果決定是否需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那麼,如果HPV篩查發現有HPV感染是不是就意味著患宮頸癌了呢?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6.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篩查建議1.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建議儘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 多排螺旋 CT 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 CT 掃描以後,根據病灶具體情況(形態、大小、邊界等特徵),建議 至專科醫院諮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