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寫道:「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夜深人靜,萬籟無聲,遠離喧囂的紅塵,用一顆不老的童心尋求花間世界,與海棠花對視心語。唯有心靜如水的人方能享受生命的清幽與靜雅;唯有人淡如菊的人方能領略成功的歷練與榮耀。
姚迪雄,新疆伊犁人,澳籍華人,著名畫家。他與美籍華人趙小蘭、太空科學家王贛駿被譽為「全球華人三傑」,曾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香港著名畫評家黃蒙田說:「你比徐悲鴻佔的最大便宜,就是你在馬背上長大」。
的確,姚迪雄生長在新疆,他三歲隨父母到了「天馬之鄉」的新疆伊犁,從此愛上了馬。從小就在馬背上,十二三歲就能策馬飛奔,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草原,萬馬奔騰的場面,總是令他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遭遇坎坷時,他與馬相依為命,餵馬、飲馬(給馬餵水),在忙忙碌碌中反而找到了心靈慰藉,汲取了精神力量。他愛馬的驍勇矯健,愛馬的勇往直前。
他畫馬時,總是非常安靜,我曾親眼目睹他創作時的情景:鋪紙、潑墨、凝思,一旦揮毫,便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周邊即使有二三十個人圍觀,環境嘈雜,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專注。
對馬的熱愛,對繪畫藝術的執著,已深深融入到他的血脈與靈魂之中。
一幅畫,一個人,促使他堅定地走上繪畫之路。12歲時,他的一幅《群馬圖》獲得了全校美術比賽的第一名;新疆著名畫家潘丁丁,多年來一直對他悉心指導,在他的薰陶和引領下,姚迪雄畫馬的水平得到快迅提高。
他創作的兩幅長卷,轟動了整個澳洲華人界和世界畫壇。一幅是1985年創作的,長63米的《2000袋鼠圖》,此畫於1988年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另一幅畫《人與自然———澳洲魂》,是他花了近20年完成的,這是一部史詩性的作品,此長卷有木刻石雕,歌舞神話,飛禽走獸等,把澳洲土著藝術和人與自然共存的畫面巧妙結合,高度融合,有古銅般的厚重與歷史的滄桑感。實在令人震撼!
姚迪雄1979年移居澳大利亞,剛到那裡時,生活異常艱難,當他人都在為房子、為車子拼搏時,他則至始至終躲進一方陋室,靜心專研、潛心創作。他在靜中構思、在靜中創作、在靜中收穫。
身居海外多年,祖國永遠是他嚮往和熱愛的地方。他經常回國,在國內辦畫展。每次回國,他都會不辭辛苦,興致勃勃地回到他的故鄉伊犁走走看看,還為自己的母校揮毫潑墨,贈送自己的駿馬圖。
一個會騎馬的少年,憑藉對馬的熱愛和繪畫藝術的執著,能從新疆大草原走向世界,並在世界畫壇上享有盛名,真是非常不易。倘若他的內心沒有像廣闊的草原那樣安靜,沒有不為名利所擾,不為享樂所惑的淡定,恐怕難以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
姚迪雄的成功沒有「人脈」、沒有「溝通技巧」,有的只是心靜力量,這種力量讓他找到了自我激勵的方法,克服了前進路上的孤獨、困頓與挫敗,最終成為從新疆走向世界的著名畫家。
會騎馬的畫家——姚迪雄,草原人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