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在《山海經》當中被稱為「幼澤」,意為多水匯聚之湖,它位於塔裡木盆地,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都匯聚在此,是中國第二鹹水湖,西北方的樓蘭更是「絲綢之路」的咽喉。
20世紀以來,隨著嚴重沙漠化,河流都開始斷流,羅布泊最終成了「死亡之海」,在羅布泊上,消失的樓蘭古國一直都是一大謎團,這讓羅布泊也變得極為神秘,隨著彭加木的離奇失蹤,羅布泊成了真正的「死亡之地」。
彭加木,1925年出生,廣東番禺人,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專攻農業化學,上世紀50年代,他放棄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堅持前往邊疆開拓荒野,1957年,他身患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
病魔並沒有將他擊垮,病情稍有好轉,他又返回了邊疆繼續工作,他為了開創邊疆科研工作是嘔心瀝血,他一共前往了羅布泊三次,第一次是1964年,彭加木在羅布泊環繞了一周,採集了水樣和礦物標本。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當時中日電視臺組成《絲綢之路》的攝製組前往羅布泊,彭加木作為顧問,這次前往羅布泊考察,不僅僅填補了我國一些重大科技領域的空白成,同時也糾正了外國探險家的一些謬誤。
最後一次是1980年,這一次彭加木帶領科學考察隊要穿越羅布泊,6月5日,彭加木準備齊全,踏上了旅程,6月16日下午,考察隊來到了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裡處,他們攜帶了汽油和水都幾乎消耗完了。
按照當時的計劃,他們還有400公裡的路,隊員們經過一致協商,決定就地找水,但一天的找尋,根本就沒有任何水源,缺水、缺油、缺糧食,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他們攜帶是水只能在維持一天。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向當地的駐軍發電求援,當地駐軍回電援助,當他們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彭加木時,他卻不見了,只留下一張紙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這一走,彭加木消失在羅布泊當中。
雖然派出了搜救部隊,但並沒有找到彭加木,他們只能在彭加木失蹤的地方立下一塊紀念碑,自從彭加木失蹤,網絡上傳出了各種各樣的消失版本,那麼彭加木到底去了那裡呢?
第一:叛逃美國,關於這個說法是《中報》上面一則《在羅布泊失蹤名科學家彭加木突在美出現,熟人見面拒絕相認》的新聞,當時中美雙方都十分重視,後來發現這是一個留美學者杜撰的謠言。
第二個說法:時空穿越,彭加木回到了西漢,成了王莽,王莽在網絡上也是被說為「穿越之子」他跟劉秀之間的戰爭是「穿越之子」大戰「位面之子」,除了穿越說,還是類似的雙魚玉佩說、病毒說。
這些說法都難以成立,唯一一次最接近彭加木的是2005年,中科院在距離彭加木失蹤不足20公裡的地方發現了一具乾屍,這具乾屍身高170釐米、穿著白襯衫、藍色長褲、戴著上海牌手錶。他身上的這些特徵都跟彭加木消失時一模一樣。
不過這具乾屍的頭部有3處鈍器傷、四肢有11處銳器傷,這不由得讓人猜想他身前遭遇了什麼,但在初步檢驗DAN時,因為一些操作失誤,導致鑑定失敗,後來彭加木的家人也因為一些原因,不願意檢驗DNA,時至今日也難以判斷這具乾屍到底是不是彭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