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被稱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神秘的樓蘭也是位於此處,《山海經》當羅布泊描述為「幼澤」,意為「多水匯集之湖」,塔裡木河、車爾臣河都會匯集在此地,不過隨著沙漠化,羅布泊最終還是走向了消亡。
位於羅布泊樓蘭也從歷史上神秘消失了,沒人知道樓蘭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也成了一大未解之謎,將羅布泊推向神秘高峰的恐怕還是彭加木的失蹤事件。
彭加木,廣東番禺人,畢業於南京農學院,主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就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所工作,彭加木對於科研十分執著,一旦是他決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正式因為這種精神,他才能堅守在邊疆開展科研工作,他放棄了出國學習的機會,主動前往了羅布泊,到邊疆去,是他的志願,在他給郭沫若寫的信中說: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1957年,彭加木又被查出了惡性腫瘤,他返回了上海治療,身體一見好,他就前往了邊疆,他一共深入過羅布泊三次,不過前兩次,並不算真正的跨越羅布泊。
1964年3月,彭加木和幾個科學工作者到羅布泊周圍採取了一些水樣和礦物,這一次並沒有深入,只是考察了羅布泊的三條河流: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
第二次是1979年,中日兩國電視臺組成《絲綢之咯》攝製組,前往羅布泊實地拍攝,彭加木成為了這次的顧問,彭加木知道羅布泊的兇險,只是帶著他們從古墓地、興地山進入樓蘭,從樓蘭環繞羅布泊達到若羌的絲綢之路中段。
這一次是中日兩國電視臺聯合拍攝,資金充足,各方面的補給都跟得上來,只需要注意天氣,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這次考察也完美結束,。
最後一次,彭加木需要真正的深入羅布泊,他需要前往羅布泊中心採集礦石、土壤標本,並為我國開發羅布泊做好準備,在他們完成任務之後,準備繼續沿著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取道敦煌去烏魯木齊。
然而6月16日,他們車上的水源和汽油都幾乎耗盡,按照原定的計劃還有400公裡路程,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彭加木就決定獨自一人去找水,第二天一大早他留下了一張紙條:我往東區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這一走彭加木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進行了兩次搜索工作,但依舊沒有找到彭加木,那麼他到底去哪裡呢?
第一:叛逃美國,這個說法來著《中報》上面一則《在羅布泊失蹤名科學家彭加木突在美出現,熟人見面拒絕相認》的新聞,不過這則新聞是一個留美學者杜撰的謠言。
第二個說法:時空穿越,這是網友的一種猜測,彭加木穿越回了西漢成了王莽,跟位面之子劉秀打了一仗,除此之外,雙魚玉佩更是玄之又玄。
最接近彭加木的一次恐怕是2005年,人們在羅布泊找到了一具乾屍,屍體身上的衣物、手錶跟彭加木很像,但難以確定,後來在做基因檢測時,出現了失誤,導致DNA鑑定失敗,也無法確定這是不是彭加木。
羅布泊一直都是神秘之地,因為樓蘭,彭加木失蹤也變得玄乎,除了這些謎團,全世界還有各種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