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產業鏈主要面板製造模組組裝廠商名單

2020-12-09 中國觸控螢幕網

    北京時間06月1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中商情報網訊:目前全球已經進入5G時代,我國也將「5G+8K」作為國家新基建重點發展方向。隨著5G的發展,數據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視頻傳播將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將進一步帶來顯示產業的新變革,主要體現在超高影像逼真感、廣色域產生的真實感、高度明暗對比等方面的發展,全球進入了萬物互聯的科技生活模式,作為接收媒介的顯示屏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隨著視頻成為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5G應用不斷普及,從奧運比賽、國慶慶典等大型比賽活動傳輸播放,到日常生活中的智慧駕駛、智能家居、移動穿戴、遠程醫療等領域,未來五年OLED為主的高清顯示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611/57402.html

一、OLED產業鏈全景圖

OLE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顯示結構簡單、耗材環保,且OLED顯示具有柔性可捲曲的特點,更方便運輸和安裝,突破尺寸的限制,規模化量產後更有可能具備低成本普及的優勢。整個OLED產業鏈可以分為上中下遊三個生產階段,上遊為製造設備、材料製造與零件組裝,中遊為OLED面板製造、面板組裝、模組組裝,下遊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市場,主要涉及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的OLED電視、穿戴設備、電腦以及車載顯示等領域。

而在產業鏈中遊領域,韓國處於相對主導地位,中國國內則是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企業奮起直追。全球量產的OLED面板企業以三星、LGD、京東方等企業為主,三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小型OLED屏幕生產商。隨著中國在OLED手機面板領域的投資開始趕超三星和LGD,進入2018年後,三星和LGD都同時暫停了OLED手機面板的新增投資計劃,基本上以保持現在產能規模為主。與此同時,在韓國三星與LG的中小尺寸RGBOLED產線投資停滯了近一年期間內,中國內地的投資腳步卻並沒有放緩。

OLED技術優勢明顯,下遊應用面廣泛,包括電視、手機、可穿戴設備、VR等,新一代顯示OLED前景廣闊,而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OLED產業鏈上遊零部件分析

目前,OLED產業上遊市場仍然以日韓歐美廠商為主,市場集中在日本出光興產、堡土谷化學、美國UDC公司以及一些韓國公司。具體來看,行業上遊包括材料以及生產設備。有機發光材料和生產設備是OLED最主要的生產成本。而產業鏈格局來看,中國更多OLED行業投資集中於下遊面板的製造,在上遊材料與設備領域仍是發展短板。

OLED原材料細分為:ITO玻璃、ITO玻璃、封裝膠、偏光片、蝕刻液/顯影液/剝離液、發光層材料、傳輸層材料、注入層材料、被動元件、ACF、驅動IC、柔性電路板、光刻膠、UV膠。在有機發光材料方面,該領域主要被國外企業壟斷,如UDC、出光、東麗、保谷土化學、LG、三菱化學等。

 

 

資料來源:OLEDIndustry、TrendBank、粵開證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生產設備方面,OLED設備製造企業又從Array、CELL、Module三個製程進行分類。根據CINNOResearch數據,從OLED設備供應商的分布看,韓國和日本企業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

根據我國OLED產業鏈上遊材料的劃分,中商產業產業研究院整理了各材料對應的上市公司匯總表如下:

三、OLED產業鏈中遊製造分析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推進OLED技術研發及配套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加速推進了OLED產業的規模化投資及配套產業本土化供應的進程,為OLED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與良好契機。

受全球主流手機廠商將推出摺疊手機的消息刺激,支撐可摺疊電子產品的關鍵技術OLED顯示立即成為引領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新三板也有不少公司布局OLED產業鏈,奧雷德、中導光電等多家公司為京東方供應商,深入布局OLED產業上下遊產品。通過整理發現,我國OLED滬深及新三板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涉及企業多達23家,聚集了一批如維信諾、深天馬等OLED企業;北京OLED企業布局以行業領頭羊京東方為主,共有四家上市公司;浙江和江蘇兩省分別有8家、6家上市公司。具體產業地圖如下:

 

 

我國首條AMOLED面板線於2014年點亮,首條柔性AMOLED產線於2017年點亮。近年來各地對顯示面板產線的投資十分踴躍,我國的AMOLED產業規模得以迅速擴張。隨著0LED布局、技術進步的不斷提升下,中國OLED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資金的大量投入以及技術的不斷提升,已有部分廠商實現損產及量產。各大廠商加速布局柔性OLED面板產線,目前已經能夠量產柔性屏的公司只有三家,分別是三星、LG和京東方。其餘公司還在產能爬坡,或者小規模試驗中,這兩年會有更多成熟產線。根據賽迪智庫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產線25條,在建生產線3條,計劃2條。中國大陸地區已建成生產線13條,總投資規模接近500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僅以6代柔性OLED面板產線數量來看,中國內地已建和在建的加起來,初步統計共有11條。各大企業具體布局如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多條AMOLED生產線逐步實現量產,預計我國OLED產業規模在2020年迎來高速增長期。多條6代AMOLED將在2020年進入量產,屆時我國AMOLED面板市場佔有率將大幅提高,從而帶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OLED產業規模將超過350億元。

 

 

數據來源:賽迪、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我國OLED產業鏈中遊製造領域的劃分,中商產業產業研究院整理了各領域對應的上市公司匯總表如下:

四、OLED產業鏈下遊應用分析

OLED技術優勢明顯,應用領域廣泛,包括電視、手機、可穿戴設備、VR等,消費驅動強勁。從細分市場來看,OLED產業各細分市場佔比情況中,智慧型手機OLED市場佔比位居榜首,佔比約為50%;其後為電視OLED市場,市場份額佔比超3成;排名第三的是PC設備,其後分別為VR設備、車載顯示以及可穿戴設備。

 

 

(一)智慧型手機

近年來,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高速發展,伴隨著全面屏、窄邊框及曲面屏趨勢,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不斷滲透。隨著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等技術的普及,AMOLED在手機端將加速滲透。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趨勢是屏佔比越來越大,全面屏成為近年趨勢。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69億臺,而2018年我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3.96億臺,同比減少約2700萬臺。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4G手機即可滿足日常需要,在一定時間內,5G手機市場不會迎來明顯增長。同時,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也受市場飽和等因素,將維持低位運行。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5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1564.3萬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46.3%;1-5月,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4608.4萬部,佔比為37.0%。

 

 據來源: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電視

2019年中國彩電零售市場持續低迷,全年我國彩電零售量為4772萬臺,同比下降2.0%。零售額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行業均價2809元,創十年最低;彩電產品需求下降,百戶擁有量119.3臺,同比下降2.4%,6年來首次下降。存量市場,要求彩電企業開拓新需求,從滿足用戶到創造用戶。據預測,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進一步收縮,全年零售量4613萬臺,同比下降3.3%;零售額1262億元,同比下降5.8%,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

 

 

數據來源:奧維雲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IDC最新發布的平板電腦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373萬臺,受疫情影響,工廠產能同比下降29.8%。IDC認為,在此次疫情影響下,未來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將會更加常態化,沉寂多年的平板電腦需求將會明顯提升。

2019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觸底反彈,出貨量在連續四年同比下降後,終於開始增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復甦,出貨量達2241萬臺,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反彈,同比增長0.8%。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競爭格局來看,華為在2020年第一季度繼續位居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第一的位置。疫情期間,華為實現逆勢增長,一季度華為平板出貨量約為150萬臺,同比增長4.3%,市場份額佔比40.2%。一季度蘋果iPad出貨量約為131萬臺,同比下滑42.5%,佔據市場份額35.1%。一季度小米平板出貨量約為21萬臺,市場份額佔比為5.5%。一季度微軟平板產品出貨量約為12萬臺,出貨量市場份額佔比3.2%。因主要代工廠位於武漢地區,一季度聯想平板出貨量約為6萬臺,出貨量市場份額佔比1.7%。

 

 

 

註: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遺漏與不足,歡迎指正!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OLED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面板遭熱炒,彩虹股份6連板,OLED產業鏈簡析
    最近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帶動面板板塊多隻個股進入上升通道,京東方A,TCL科技等紛紛大漲。市場最近就是喜歡炒漲價預期,化工,資源類多個漲價板塊最近都出現一波不錯的漲幅。這兩天市場看似迎來了新的熱點OLED,包括彩虹股份在內的多隻個股出現漲停。我國OLED它的產業鏈布局如何呢?
  • OLED重點投資領域——500億市場的後段模組裝備
    此前三星就曾多次針對韓國的OLED設備廠商提起訴訟,指責相關廠商在與中國內地的面板企業交易過程中,洩漏了三星OLED量產技術的核心秘密,其中主要的就是OLED後段模組加工設備供應商。
  • 超詳細的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先來看一張屏幕解析度表: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上遊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遊則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主要製程包括清洗,塗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
  • 國內主要液晶/OLED面板、LCD/OLED驅動IC及模組企業情況
    【導讀】:我國液晶/OLED面板、驅動IC、液晶模組及直接配套產業總投資超過10,000億!其中,京東方就高達3000多億,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OLED面板產業生產基地! 說說顯示那些事,最全面的LCD/OLED面板、驅動IC、模組企業盤點。
  • OLED主要生產設備廠商和國內主要OLED廠商生產情況
    國內某頭部廠商相關負責人說, AMOLED技術其實門檻很高,國內面板廠商的AMOLED技術和國內AMOLED產業鏈都還處於成長期,產能和良率的穩定釋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國內OLED產業整體還處於良率爬坡期,規模較小、產能相對較低,並且產品技術門檻普遍不高。
  •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
    液晶顯示模組,是指將液晶顯示面板和相關的驅動電路、背光源、集成電路等組件組裝在一起而形成的模塊化組件,其結構隨下遊產品應用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上遊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遊則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主要製程包括清洗,塗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後續製程包括檢查,切割,貼片,模組,成盒等等。
  • 未來三年蘋果產業鏈大陸廠商之間誰會勝出?
    根據蘋果產業鏈從中遊模組/零組件到下遊次組裝/FATP滲透的邏輯,立訊、比亞迪電子成長邏輯已經在股價上得到反應。目前蘋果組裝供應商主要由臺資企業主導——鴻海、和碩、緯創、仁寶、廣達,中國廠商從下遊新產品開始切入如AirPods,目前立訊和歌爾主導90%以上的AirPods的組裝、iPad Touch由比亞迪電子代工。
  • 液晶面板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因此最早的理論研究和基礎專利基本集中在歐美,而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技術則主要掌握在日韓手中。臺灣大多數廠商的技術主要來源於其他廠商的授權,技術專利掌握較少,大多為液晶面板代工製造,但臺灣的液晶面板產業化卻是世界領先的。
  • 面板設備產業鏈:壁壘高、空間大,檢測設備先行
    >中國面板廠商不斷崛起,2010 年後日本面板製造商數量大幅下降,至 2018 年只 剩下兩家,中國臺灣面板製造廠商數量 2018 年稍有增長至 7 家,韓國面板製造商數 量近幾年增長較快,從 2016 年的 2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9 家。
  • iPhone12 全線配備OLED屏,蘋果推動產業鏈爆發
    OLED市場格局方面,韓系廠商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國產替代加速推進,京東方2019年OLED面板出貨佔比3.6%,位列大陸AMOLED面板廠首位。OLED行業上遊主要包括:設備製程(顯影、蝕刻、鍍膜、封裝等)、材料製造(ITO玻璃、有機材料、偏玻片、封合膠等)和組裝零件(驅動IC、電路板和被動元件);中遊是OLED面板的組裝;下遊是OLED的終端應用,包括電腦顯示器等領域。
  • 獨家詳解液晶面板製造_-泡泡網
    按照功能的劃分可以將液晶面板分為液晶板與背光系統部分,而要生產一塊液晶面板,卻需要經過「前段Array製程、中段Cell製程、後段模組組裝」三個複雜的過程。今天我們將在此,為大家詳細介紹液晶面板的生產製造流程。
  • 面板設備產業鏈:壁壘高、空間大,檢測設備先行_行業新聞_中小觸摸...
    >中國面板廠商不斷崛起,2010 年後日本面板製造商數量大幅下降,至 2018 年只 剩下兩家,中國臺灣面板製造廠商數量 2018 年稍有增長至 7 家,韓國面板製造商數 量近幾年增長較快,從 2016 年的 2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9 家。
  • OLED概念股大爆發,相關產業鏈受益
    這都是得益於LED面板價格連續5個月價格上漲,面板市場供不應求,加上國內廠商LCD市佔率不斷提高,極大的增加了國產面板上遊原材料的需求。關於這個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的闡述。隨著韓國巨頭三星、LGD和日本松下的相繼退出,京東方、TCL科技等國內廠商有望承接部分訂單轉移,伴隨新增產能的釋放,預計國內廠商在LCD面板市佔率有望從2019年的41.1%提升至2021年的57.8%!在保持供應鏈穩定的大環境下,國產面板上遊原材料需求有望得到大幅度提升!
  • 全球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廠商清單之中國攝像頭產業鏈梳理
    作為全球手機智能產業第一大市場,中國製造廠商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據數據顯示,在全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方面,去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高達52.1億顆,其中中國地區產量佔比7成,是全球最大的攝像頭模組生產基地,這一現狀也將給供應鏈帶來更多的機會。
  • OLED包括發光材料、柔性膜等都進口,中國的OLED顯示產業大而不強
    【導讀】:OLED整條產業鏈分為上中下遊,上遊為設備、半導體材料、元件組裝,中遊為面板製造,模組整合,下遊為手機,電視,PC,VR等具體應用。其中大家關注最多的還是中遊的面板製造,在這個領域,韓國的三星具有絕對的優勢,幾乎處於壟斷地位,2018年,三星的OLED面板產量佔據全世界 OLED的產業鏈戰爭。
  • OLED:下一個消費電子應用風口
    OLED的產業鏈包括上遊的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遊的面板和模組製造以及下遊的終端產品製造。OLED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組成部分,決定了OLED顯示屏的性能表現。整個合成鏈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是將材料升華提純至電子級的過程,擁有較高的技術和專利壁壘,故全球OLED升華後材料的生產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興產、保土谷化學、美國UDC公司以及如SKC等韓國公司手中。其中日韓廠商主要生產小分子發光材料,佔據約80%的市場份額;歐美廠商主要生產高分子發光材料。
  • 手機廠商和面板產業鏈 誰才是全面屏幕後的推手?
    它的出現是廠商的技術創新,還是一句「老司機帶帶我」,搭了面板產業鏈的順風車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定義迷思:什麼才是全面屏  當某個配置成為熱點,不免就會有渾水摸魚的現象發生。一些廠家在宣傳自家新機屏幕的時候,往往會標上這是「全面屏」,誰知當消費者看到真機的時候,只能無奈地大呼上當。
  • TFT-LCD面板的製造工藝流程(圖解)
    ③後段Module Assembly (模組組裝)後段模組的組裝製程則是將Cell製程之後的玻璃和其他的如電路、外框、背光板等等多種零組件組裝生產的作業。玻璃基板越大,便就能切割出更大尺寸的面板。舉例來說呢,一片7.5代的玻璃基板尺寸達到了195公分 X 225公分,它的大小更是大於一張加大的雙人床,它呢就可以被切割成八片42寸的面板,或是6片46寸的面板。
  • TFT-LCD液晶面板模組生產過程大揭密
    無論是NB、桌面TFT-LCD、超薄TV,還是便攜DVD、DC、DV、PDA、手機用彩色面板,液晶無處不在,時時刻刻用絢麗的色彩與影像向您展示高科技的魅力。雖然液晶顯示器應用十分廣泛,但其生產卻是技術十分複雜、工藝高度精密的過程,甚至不亞於集成電路晶元的製造.
  • 2020年面板設備行業研究報告
    來源:華西證券1、面板產業轉移趨勢明顯,大陸面板產能待釋放中國面板廠商不斷崛起,2010 年後日本面板製造商數量大幅下降,至 2018 年只 剩下兩家,中國臺灣面板製造廠商數量 2018 年稍有增長至 7 家,韓國面板製造商數 量近幾年增長較快,從 2016 年的 2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9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