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和面板產業鏈 誰才是全面屏幕後的推手?

2020-12-01 電子產品世界

  2017年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的「全面屏元年」,從發燒旗艦到入門千元機,無不紛紛加入「全面屏」手機的陣營。就連在設計上不妥協的老羅,也在最近發布的堅果Pro2上將指紋識別設置在了機身背部,再看看三星S8彆扭的指紋模塊位置和iPhone X直接取消了Touch ID的做法,似乎手機上一切的外觀設計都在為「全面屏」配置讓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1/371282.htm

  全面屏的大爆發,對於消費者和手機廠商來說是個雙贏的局面。一方面全面屏手機帶來更出色的視覺體驗和更便攜的機身尺寸,另一方面還能給手機產品帶來更高的溢價。它的出現是廠商的技術創新,還是一句「老司機帶帶我」,搭了面板產業鏈的順風車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定義迷思:什麼才是全面屏

  當某個配置成為熱點,不免就會有渾水摸魚的現象發生。一些廠家在宣傳自家新機屏幕的時候,往往會標上這是「全面屏」,誰知當消費者看到真機的時候,只能無奈地大呼上當。所以在討論全面屏之前,不可避免的就要解決一個問題:全面屏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全面屏」是業界對高屏佔比手機一個較寬泛的定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手機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機的四個邊框位置都是採用無邊框設計,追求接近100%的屏佔比。」但受限於技術,目前業界所說的全面屏手機是指「可以達到80%以上,擁有超窄邊框設計的手機。」

  雖然「全面屏」這一概念多為國內廠商的說法,但外國廠商也不乏為自己產品設置的定義,像三星S8系列和Note 8搭載的屏幕就稱為「Infinity Display」,官方的中文翻譯是「全視曲面屏」。而對於更寬泛的指代,外國也有「Bezel-Less Display」這一說法,即「無邊框」屏幕的意思,像iPhone X、Galaxy S8以及Essential Phone等,都屬於「Bezel-Less Phone」,大抵和我們的「全面屏手機」相當了。



  從表述上來看,其實不難發現「全面屏」就是曾經流行一時的「無邊框」升級版,只不過因為「無邊框」已經被「ID無邊框」等用法玩壞了,用「全面屏」來表述才能更加吸引用戶。全面屏其實並不陌生,換上「無邊框」這一說法就顯得親切許多了。

  當然,相比以往的無邊框機型,全面屏似乎更強調18:9這一屏幕比例,似乎只要用上18:9屏幕就能成為「全面屏手機」了,這也是許多手機廠商在宣傳「全面屏」是摻雜水分的地方。什麼才是「全面屏」,還是要靠數據來說話。


  從外媒Digital Trends統計的數據來看,當前「全面屏」機型在屏佔比跨度上還是相當大的。其中iPhone X、三星S8/Note8、Essential PH-1和小米Mix等機型屏佔比都高達80%以上,屬於第一梯隊。而採用18:9屏幕的LG G6、谷歌Pixel 2 Xl屏佔比則不足80%,距離無邊框屏幕還有較大的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X和三星Note 8屏幕比例分別為19.5:9和18.5:9,可以見得全面屏其實無關比例,最終的比拼還是要回到屏佔比參數上。

  種類繁多:全面屏哪家好

  面對如此多的全面屏機型,用戶怎麼選擇才是最佳方案呢?雖然屏幕比例和屏佔比都大抵類似,但同為全面屏手機,其觀感體驗還是有著相當明顯的差別。目前全面屏手機方案都有怎樣的優勢和缺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無邊框方案



  說到全面屏手機的雛形,不得不提的就是2014年夏普推出的那臺AQUOS Crystal 305SH,通過巧妙的光學折射效果,305SH以視差的方式將屏幕邊框「隱藏」起來,從而帶來驚豔的屏幕觀感,但基本的原件還是保留在機身下巴位置,當時稱之為「無邊框手機」。305SH的出現,為後來全面屏手機提供了外形設計的參考。



  現在的小米Mix、Mix2等都採用了相似的設計,努比亞的Z17S在邊框處理方面也採用了類似的光學視差方案。採用無邊框方案的機型在屏佔比表現都有很高的優勢,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在三邊無邊框的機型上,攝像頭的擺放位置比較尷尬,保留上下黑邊成為折中的做法。

  異形屏方案



  前面說到無邊框方案在元件擺放上行不通,但追求高屏佔比又是每個廠商的目標,異形屏方案便應運而生了。作為首款開售的異形屏機型,夏普AQUOS S2屏佔比就高達87.5%(官方數據),且上方的前置攝像頭和指紋模塊一個不少。從帳面數據來看,採用異形屏設計的iPhone X和Essential PH-1都有相當出色的屏佔比表現。



  高屏佔比和無需過多妥協的元件位置就是異形屏最大的優勢,但「異形」一詞也決定了其屏幕外形不是規則的形狀,像夏普的「美人尖」、iPhone X的「齊劉海」,都成為強迫症用戶難以接受的痛點。另外,切割屏幕帶來的低良品率,也是異形屏難以被廠商接受的很大原因。

  曲面屏方案



  雖然推出了有點雞肋的Galaxy Note Edge,但在曲面屏技術的不懈投入對如今的三星可以說是巨大而寶貴的財富。從S6 edge,到現在全系標配曲面的S8,三星將曲面屏技術和高屏佔比屏幕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通過邊緣彎曲的方法,手機邊框得以進一步向中框部分壓縮,從正面看上去,屏幕幾乎佔據了整個機身,效果相當驚豔。

  曲面屏方案相比前兩者顯得更加平衡,得益於曲面技術的成熟,良品率還是有一定保證的。但成熟的曲面屏生產線幾乎緊握在三星自家手中,這也就是為什麼幾乎只有三星採用這種方案,在其它面板廠商技術成熟之前,「全視曲面屏」的設計還是會被三星機型獨佔的。

  公版全面屏方案

  在前面的方案或多或少還有些技術門檻而成本限制的前提下,面板廠商提供的公版方案就很能滿足迫切的熱點需求了。採用18:9的屏幕比例,保留上下黑邊,邊框較傳統的機型窄,但屏佔比表現仍然和高端全面屏有些差距。



  公版也是大部分宣稱「全面屏」手機採用的方案,優點是低門檻低成本,幾乎每家都可以做。缺點當然就是效果不及真的全面屏機型,實際效果差強人意。同時公版設計帶來的同質化問題也相當明顯,遮住logo幾乎難以分辨不同機型。

  技術掣肘:看產業鏈吃飯的手機廠商

  雖然當前全面屏的方案已經有了較多的選擇,但手機廠商還是要看菜下飯。與其說是手機廠商主導的全面屏普及,不如說是面板產業鏈的升級給日漸趨同的智慧型手機拉了一把。沒有面板產業鏈的技術突破,所謂的「全面屏手機」也就不復存在了。



  面板供應商的巨頭在全面屏領域依舊保持優勢,其中以三星、LG、JDI、夏普為首的巨頭們幾乎包攬了所有頂級全面屏旗艦的產能。而國內的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和輝光電等面板廠商也在加速跟進自己的全面屏面板生產線,力圖滿足全面屏手機巨大的產能需求。

  不同的廠商,背後的技術能力也不盡相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面板實現方案大抵有三種,分別為:a-Si-TFT LCD、LTPS-TFT LCD以及OLED。

  a-Si-TFT LCD(非晶矽)



  a-Si-TFT LCD(非晶矽)技術大多在低端全面屏機型上採用,在不改變設計結構的前提下,直接將屏幕比例拉長到18:9,達到類似全面屏的效果。但因為a-Si面板電子遷移率較低,每個子像素都需要獨立的柵極(Gate IC)驅動走線,兩邊的屏幕黑邊BM區最多控制在1毫米,實現效果並不理想。

  加上成本限制等因素,面板驅動仍然採用COG(Chip On Glass)的方式,從而佔據上下面板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在低端全面屏機型上,仍然有較大邊框面積的原因。不過因為低端機市場較大,a-Si-TFT LCD的供應還是比較緊俏的。

  LTPS-TFT LCD(低溫多晶矽技術)



  LTPS-TFT LCD面板較a-Si-TFT LCD來說擁有較高的電子遷移率,意味著各個像素點的驅動電壓較低,一根配線連接到IC的配線就能同時驅動3個子像素合併的像素組,因此LTPS只需要a-Si 1/3數量的柵極走線,大幅縮減了布線所需的空間,並有效減少BM區黑邊的寬度。

  FHD LTPS全面屏主要針對的是中高端市場,夏普AQUOS S2搭載的異形屏便是LTPS屏搭配異形切割技術打造而成,效果十分驚豔。隨著蘋果採用Oled屏幕,JDI、夏普出現了LTPS產能閒置的現象,加上華星光電、京東方等國產廠商的量產實現,LTPS屏幕產能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但隨著a-Si-TFT LCD的逐步淘汰和異形屏切割技術的成熟,LTPS-TFT LCD在市佔率上依舊有不錯的潛力。

  OLED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OLED可以說是全面屏技術最為理想的實現平臺了。各大旗艦機型的選擇印證了這一點:iPhone X、Galaxy Note8、華為Mate 10 Pro等頂級旗艦,無不以OLED面板作為首選。



  OLED最大的優點在於其自發光的特性。帶來極致對比度和色彩表現的同時,沒有背光面板的OLED屏幕也無需擔心BM區漏光問題,從而可以進一步縮減組裝的預留公差,帶來更窄的屏幕邊框。另外,柔性OLED還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柔性基板的機械應力非常小,異形切割難度低,速度快,良率高。



  但產能緊握在三星手上,要用上OLED屏幕手機,就要等待國內京東方,和輝光電、維信諾,天馬的OLED技術逐漸成熟了。

  不過看似美好的OLED屏幕也不是沒有缺點,燒屏現象和可視角度缺陷依舊是OLED擺在手機廠商前的障礙。面對產能和產品定位的選擇,看菜下飯也成為了許多手機廠商的常態,所以說有時「全面屏」不「全面」也不能過多怪罪廠商,畢竟產品再強,沒了產業鏈的支持也是浮雲啊。

  業界創新?為時尚早

  許多手機廠商把全面屏的普及歸功於業界創新,但事實是面板廠商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從技術實現的難度來看,有了OLED和柔性屏幕的技術積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全面屏在進化過程中還是沒有太大阻礙的,就像手機從跑馬邊框到窄邊框的改進,用戶大可期待日後全面屏的發展。



  在如何看待全面屏的問題上,華為CEO餘承東表示「全面屏不難,誰都能做」,他認為智慧型手機未來的方向應該是人工智慧,從Mate 10僅有高端級的Pro系列才配有全面屏的設計來看,華為的著重點似乎更傾向於其主推的人工智慧方向。

  從功能的角度來說,全面屏帶來的是感官的提升,以及手機便攜性的變化。而人工智慧則是融入方方面面,從交通出行、到系統性能,AI技術泛用度更廣,也代表了智慧型手機未來發展的方向。



  不僅餘承東是這樣認為,谷歌近年來也在大力推動AI的發展,從Android 8.1預覽版加入神經網絡API的做法不難看出,未來安卓手機支持人工智慧已經是大勢所趨。而需要手機廠商更多投入的AI功能,或許才是真正的業界創新。

  結語

  雖然亟待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但技術的步伐不會因為困難而停滯不前。當全面屏面板的產業鏈逐漸成熟,全面屏手機也將真正的進入普及時期,而智慧型手機的屏幕邊框,也得以向理想中的「完全屏幕」逐漸推進。掐指一算,留給我們學習祖傳換屏手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相關焦點

  • OLED產業鏈主要面板製造模組組裝廠商名單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611/57402.html一、OLED產業鏈全景圖OLE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顯示結構簡單、耗材環保,且OLED顯示具有柔性可捲曲的特點,更方便運輸和安裝,突破尺寸的限制,規模化量產後更有可能具備低成本普及的優勢。
  • 明年一半手機都是全面屏?一文看懂全面屏未來趨勢及產業鏈現狀!
    由於屏幕的大小和像素直接關係到用戶體驗,手機和面板廠商都一直致力於屏幕相關的創新。以在大屏手機布局方面最為保守的iPhone為例,早期的iPhone堅守3.5英寸的屏幕。然而從iPhone 5開始,Apple認識到大屏對於用戶體驗的重要性,開啟了大屏之旅。
  • 屏幕如何更加「全面」?全面回顧手機屏幕的進化史!
    ,就都可以冠以「全面屏手機」的稱號。 然而,「全面屏」卻並不代表整個正面都是屏幕,第一批全面屏手機的屏佔比能超過80%就算良心了。經過最近幾年的大浪淘沙,智慧型手機在屏幕形態上已經達成了新的共識。
  • 國內面板行業龍頭公司京東方拿下蘋果OLED屏幕訂單
    京東方終於打破了OLED行業的受限局面,但夾在上遊原材料和設備商和下遊的手機廠商之間,利潤空間非常狹窄。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101/56020.html長期受制於日韓的中國手機面板行業有了新突破。
  • OLED主要生產設備廠商和國內主要OLED廠商生產情況
    的確,雖然目前國產OLED屏幕的應用似乎呈現爆發態勢,但是從整個OLED屏幕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嚴重缺失。簡單來說,有機發光材料和生產設備是OLED屏幕生產中最主要的成本所在,屬於鏈條上遊。而國內OLED行業的投資主要集中於下遊面板的製造,例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等主流廠商均處於產業中遊,是主要的面板製造商。
  • 液晶面板價格出現全面上漲,面板廠商的盈利能力或將進一步提升
    液晶面板價格出現全面上漲,面板廠商的盈利能力或將進一步提升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8-22 15:41:34 從各大面板廠商近期陸續公布的業績情況看,去年以來液晶面板價格走低以及市場更趨激烈的競爭態勢
  • 從三星手機屏幕發展歷程 看手機行業屏幕進化史
    摺疊之後的封面屏幕則是4.6英寸的Super AMOLED顯示屏,可實現單手持握。值得一提的是,當用戶將三星Galaxy Fold從摺疊狀態打開後,運行中的應用程式可在外部顯示屏和主屏幕之間進行轉換,讓用戶的視覺體驗保持連貫。總之,開合之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使用方式。
  • 中國面板廠商應警惕LTPS面板擴產和良率問題
    隨著面板廠商,尤其是中國面板廠商積極地投資低溫多晶矽(LTPS) TFT LCD面板  新工廠以供應智慧型手機面板,許多人已經開始擔心LTPS TFT LCD將供應過剩,從而影響智慧型手機面板整體的供應鏈;但 NPD DisplaySearch 最近研究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面板廠商期望擴大
  • 關於手機屏幕這些必須明白
    你的手機屏幕解析度是多少?在比較手機屏幕時,這是用戶最常問的一個問題。雖然通過解析度數值可以直接了解手機顯示細膩度,但並不意味著高分辨就是衡量手機屏幕優異的最準確的指標。 事實上,除了除了解析度以外,手機屏幕顯示效果還與材質、貼合工藝有關,而不同的屏幕供應商之間又存在各自的顯示特點,今天就通過網上整理的各種資料,讓大家全面了解手機屏幕背後的知識。
  • 友達發布全球解析度最高的AMOLED手機屏幕面板
    臺灣顯示屏廠商友達(AUO)在2014深圳光電顯示周暨彩電節上發布了目前全球解析度最高的AMOLED智慧型手機屏幕面板,達到WQHD級別。
  • 一分鐘全面了解手機屏幕,讓你輕鬆選購智慧型手機!
    如今選購智慧型手機考慮的因素不單單只關注功能,而是逐漸轉移到包括手機處理器、屏幕等硬體配置方面。談到手機屏幕,很多消費者對手機屏幕材質一知半解,因此今天我們就將屏幕材質和屏幕圖像顯示技術做一個全面解析。
  • 全面屏手機的救星!國產「窄下巴」高靈敏指紋來了
    來自臺灣產業鏈的消息顯示,JDI、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友達光電、群創廣電和瀚宇彩晶等多家屏幕面板廠商都在加大投產18:9屏幕,大規模供貨會在Q3開始。由此可見,到今年下半年,全名屏手機將成為行業主流。全面屏的設計為手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由於屏佔比最大化,原本正面指紋Home鍵已經沒有空間放置。
  • 超詳細的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先來看一張屏幕解析度表: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上遊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遊則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主要製程包括清洗,塗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
  • 全面屏手機爆發,國產手機品牌對外依賴凸顯
    全面屏手機開始成為潮流,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領導者蘋果最新發布的十周年版iPhone X也採用了全面屏,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強調全面屏創新的時候凸顯的是它們在屏幕方面對國外產業鏈的依賴。國產手機小米已發布了第二代全面屏手機小米mix2,也正是它去年發布的全面屏手機小米mix引爆了國內全面屏手機的熱潮。國產手機品牌當中vivo和華為也將隨後發布它們的全面屏手機,OPPO、魅族等的全面屏手機消息也已有傳聞。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強調以全面屏作為賣點的時候,讓人擔憂的是它們的面板供應目前均來自國外的面板企業。
  • 關於手機屏幕 知道了這些才不會被忽悠
    不過看完各家廠商給出的屏幕參數後,相信會有不少人一臉懵逼:TFT是個啥?GFF又是個啥?看不懂,然後看廠商對顯示的一頓吹噓後下單,到手後卻發現顯示效果並不太好。這時候,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主流的手機屏幕材質/工藝,拒絕被忽悠。
  • 手機廠商們說的那些高大上的屏幕詞彙都是個啥
    屏幕作為智慧型手機與人交互的媒介,在手機技術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選購手機的時候也會較多的關注一下屏幕素質,畢竟屏幕顯示與使用體驗有著最直接的關係。不過看完各家廠商給出的屏幕參數後,相信會有不少人一臉懵逼:TFT是個啥?GFF又是個啥?看不懂,然後看廠商對顯示的一頓吹噓後下單,到手後卻發現顯示效果並不太好。
  • 未來三年蘋果產業鏈大陸廠商之間誰會勝出?
    蘋果產業鏈大陸廠商之間誰會勝出?從估值、業績體量、經營質量、發展路徑進行對比,業績彈性(23年空間/19年營收)從高到底分別為比亞迪電子3.56、領益智造2.93、立訊精密2.88、歌爾股份2.73、信維通信2.53、藍思科技1.98、鵬鼎控股1.5。因此,展望至2023年,我們首選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
  • 屏幕成本要地震 LTPS面板迎來大爆發!
    LTPS面板迎來大爆發!  LTPS面板目前主要應用在行動裝置之上,手機以及平板產品都會採用這種面板。LTPS是低溫多晶矽的意思,這種材料來製作TFT(控制液晶轉動的開關)擁有很不錯的優勢。
  • 京東方向華為承諾日產5000片可摺疊屏面板,可摺疊屏面板良率70%
    屏幕已加固 轉軸20萬次不變形  Mate X這款手機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摺疊屏屏幕直接裸露在外面,當受到堅硬的物品碰撞,會讓屏幕有損害的風險。對此,產業鏈給出的最新消息稱,華為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對屏幕進行了加固,所以這個問題算是被合理解決。
  • 從Galaxy S5看OLED與LCD面板爭鬥
    ——近期有消息稱,三星GalaxyS5有可能採用2K解析度級別的AMOLED面板,對三星這一系列手機比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三星一直是力推的AMOLED的技術廠商,AMOLED是OLED面板中的一種,意思為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相比傳統的液晶面板,AMO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