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廠商應警惕LTPS面板擴產和良率問題

2020-12-01 和訊科技

  隨著

面板廠商

,尤其是中國面板廠商積極地投資低溫多晶矽(LTPS) TFT

LCD面板

  新工廠以供應智慧型手機面板,許多人已經開始擔心LTPS TFT LCD將供應過剩,從而影響智慧型手機面板整體的供應鏈;但 NPD DisplaySearch 最近研究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面板廠商期望擴大 LTPS 面板產能,但對於一些新廠商來說,建廠之後與產能成長的同時;LTPS面板廠的運作效率和良率才是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比較NPD DisplaySearch分別在FPD供需和資本支出季報(Quarterly FPD Supply/Demand and Capital Spending Report)和全球FPD出貨和預測季報(Quarterly Worldwide FPD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中提到的LTPS新產能和LTPS面板需求預測可知,2014年LTPS TFT 出貨面積僅佔據投入產能的56%。這也意味著許多既有的LTPS面板廠商仍有量產改善、效率提升、提高產品良率和LTPS面板質量穩定性的空間。

  NPD DisplaySearch 整理出了整個LTPS面板發展的五大方向:

  1. 2017年LTPS TFT LCD產能將達1,220萬平方公尺;較2014年大幅成長66%

  首先以LTPS TFT LCD的產能擴張而言,依照目前的已確定建廠項目與產能規劃,不包括作為OLED背板的LTPS面板,2017年LTPS TFT LCD產能將達1,220萬平方公尺;較2014年的730萬平方公尺大幅成長66%。其中主要的新建工廠包含了中國面板廠商如華星光電(T3工廠)、京東方(5.5代線工廠和六代線LTPS工廠)和信利(新4.5代線工廠)等等,同時LG Display正在擴大其LTPS產能。此外,友達的崑山六代線LTPS TFT LCD工廠預計也將於2016年開始使用。天馬也計劃在上海和武漢新建LTPS面板工廠。

  根據DisplaySearch FPD供需和資本支出季報(Quarterly FPD Supply/Demand and Capital Spending Report),除了三星(Samsung)的LTPS產能(因其全都用於AMOLED背板而非LCD)不計,NPD DisplaySearch預計2014年全球LTPS TFT LCD產能將達730萬平方公尺,2015年將為910萬平方公尺,2016年為1,040萬平方公尺,2017年為1,220萬平方公尺。

  而每年新增LTPS面板工廠的產能從2015到2017年將分別有180萬平方公尺、130萬平方公尺和180萬平方公尺。換句話說,2014到2017年LTPS TFT LCD新增的總產能將高達490萬平方公尺,這是2014年總產能的67%。此外,NPD DisplaySearch還未將天馬、富士康等詳細建廠與設備購買計劃尚未確定等項目產能計入,由此可以看出面板廠商在產能擴大方面非常激進。

  2. LTPS TFT LCD產能利用率一般為75%~85%

  與非晶矽(a-Si)TFT LCD不同,由於智慧型手機產品相對複雜且製程時間長(例如光罩、IPS技術、雷射退火等),LTPS TFT工廠產能利用率一般比a-Si TFT LCD工廠低。NPD DisplaySearch預計2014年全球LTPS工廠的平均產能使用率僅為76%。其中考慮到許多新工廠如天馬廈門5.5代線工廠、日本JDI的六代線工廠還未將產能全部投入使用。

  雖然2014年全球LTPS工廠產能為730萬平方公尺,但實際有效產能僅有550萬平方公尺。NPD DisplaySearch預測,一旦日本的工廠運營成熟且中國新LTPS工廠積累了更多經驗,LTPS產能利用率將能逐漸提升,2015年全球LTPS的產能利用率將達到80%,2016和2017年將增至85% (如下表)。

  2014~2017年全球LTPS工廠產能和實際投入量 (單位:百萬平方公尺)(來源::NPD DisplaySearch;不包括作為OLED背板的LTPS面板)

  3. LTPS TFT LCD需求從2014年的310萬平方公尺增加至2017年的640萬平方公尺

  另一方面,隨著高解析度智慧型手機的盛行以及智慧型手機屏幕平均尺寸的持續增長,LTPS面板需求將持續走高。在NPD DisplaySearch全球FPD出貨量和預測季報(Quarterly Worldwide FPD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中預測,LTPS TFT 需求將於2017年達到640萬平方公尺(如下表)。

  2014~2017年LTPS TFT LCD需求預測與產能轉換比率(單位:百萬平方公尺)(來源::NPD DisplaySearch;不包括作為OLED背板的LTPS面板)

  4. 2014年LTPS面板出貨面積僅佔據實際投入產能的56%;2015年該比例增長至60%,但2016和2017年將維持在62%,這表明LTPS面板產能和出貨之間的面積轉換仍有差距

  透過比較LTPS面板產能和需求,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以下幾個關鍵點:

  LTPS TFT LCD智慧型手機面板需求主要集中在幾個規格段,如300~350 ppi (每英寸像素)、400~450 ppi和450~500 ppi。NPD DisplaySearch研究表示,300~350 ppi需求將逐漸被400~450 ppi替代。400~450 ppi規格段產品(如5.0英寸 FHD, 1920x1080)的需求面積將於2017年成為LTPS面板中需求最大的規格段。這種預計是極為合理的,因為自從iPhone 6 plus為 FHD屏幕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意識到FHD屏幕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十分契合,而且也不會過時。

  由於LTPS TFT LCD的產能利用率低於90%,而且LTPS面板輸出面積僅佔實際投入產能面積的60%,因此可以看出LTPS TFT LCD將逐漸處於產能過剩的局面。

  NPD DisplaySearch研究表明,如上表所示、2014年LTPS面板出貨面積僅佔實際投入產能的56%。2015年該比例成長至60%。但2016和2017年將維持在62%。這表明LTPS面板產能和出貨之間的轉換仍有差距。

  以非晶矽(a-Si)面板(如大尺寸面板)而言,一般出貨面積佔實際投入產能的比例在70%左右甚至更高。但LTPS面板卻相對較低。因此可以斷定在未來的幾年內LTPS TFT LCD將面臨兩大問題:

  1. 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

  2. 新增的產能轉換為可良品出貨的轉換效率低。這兩個問題有可能在較不具經驗與需要學習曲線的中國大陸新建LTPS產能上較為明顯。

  當然,目前包括天馬、華星光電、京東方在內,中國面板廠商並不認為擴產和良率是他們新LTPS工廠將會面臨的問題。但以過去日本與中國臺灣的經驗而言,LTPS跟非晶矽的確存在許多技術與製程的差距,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在繁複的LTPS製造流程之下如何提升良率;進而提高投入產能轉換成可出貨面積的比例。

  從日本到韓國到中國臺灣,既有的面板廠均花了相當數年的時間提升良品率與產能轉換率,再加上許多新規格與技術的不斷導入LTPS (例如高解析度、In-Cell Touch、On Cell Touch、IPS廣視角、高色彩飽和度等等),即使是已經成熟量產的LTPS面板廠也常常面對許多製程上的挑戰。

  iPhone 6的面板供貨商如JDI、Sharp、LG Display等都已經是成熟量產LTPS超過十年的面板廠卻仍舊面臨iPhone 6新面板的良率挑戰便是一個例子。中國大陸的面板廠如何縮短LTPS的學習曲線將會是其LTPS投資能否成功之關鍵。

  5. LTPS液晶面板將會持續面對高解析度非晶矽、Oxide與AMOLED面板的競爭

  NPD DisplaySearch認為以下幾點將造成對LTPS TFT 需求的威脅:

  非晶矽 TFT LCD的製程和技術持續在挑戰其局限性,並且不斷的突破。舉例來說,目前a-Si TFT LCD已可以量產300 ppi (如4.7」 1280x720) 智慧型手機面板。而許多面板廠正積極地開發以非晶矽TFT LCD的製程生產5.0吋 Full HD (1920x1080)的面板。數年前關於非晶矽不能做300 ppi 以上的產品這種說法已經被技術的進步所打破。面板廠商仍不斷挑戰非晶矽的技術局限性。與LTPS的製程時間長相比,非晶矽已無疑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

  氧化物(Oxide),也稱銦鎵鋅氧化物(IGZO),也積極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擴大市佔率。其中夏普尤為激進地在智能手持設備中擴大Oxide技術的使用,並以產能較大的八代線生產。

  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也積極宣揚其AMOLED技術的畫面色彩強於LCD。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 AMOLED的產能過剩壓力巨大,因此正積極尋找更多的外部客戶以消耗產能。一般來說,如果屏幕尺寸和智慧型手機面板解析度相同,AMOLED比多10%~15%的溢價(Premium)。但NPD DisplaySearch最近了解到,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正更有彈性的調整其AMOLED面板溢價,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以達到擴大AMOLED面板出貨量的目的。

  全球LTPS面板的最大用戶是 iPhone。但是,除 用的特殊LTPS規格外,其餘大多數LTPS TFT 卻被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採用。而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採取「高規格、低價格」 (High Spec, Low Price) 的商業策略,導致面板廠商不得不承受巨大的降價壓力。而LTPS面板方面的降價壓力可能更大,因為它的平均價格高於a-Si TFT 。

  當然有種情況是LTPS面板需求將高於預期,這表示LTPS將超越其他面板技術(如a-Si, AMOLED和Oxide),在相對穩定和成熟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佔據更多的市佔率。但是這需要LTPS技術在成本效益方面有較大的提升。因為目前LTPS技術最大的弱點便是其成本比TFT LCD高。根據NPD DisplaySearch智慧型手機和平板TFT LCD高。根據DisplaySearch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面板成本季報(Quarterly Smartphone and Tablet PC TFT LCD Cost Report)顯示,在尺寸、解析度和規格相同的情況下,LTPS面板成本比a-Si平均高出10%~15%。

  NPD DisplaySearch預測,隨著中國面板廠商投入大量資本在LTPS面板產能擴建的同時,LTPS面板產業存在著供應過剩、產能和出貨轉換效率低下以及與其它面板技術如a-Si、Oxide和OLED等的競爭問題,同時LTPS面板降價的問題將持續會是LTPS的挑戰。

(責任編輯:王博軒 HT002)

相關焦點

  • 半導體、電子設備:京東方面板線忙擴產 薦3股
    點評OLED面板擴產,中遊製造設備迎來價值提升:相比較於傳統的LCD屏幕,OLED屏幕具有低能耗,更輕薄,響應快,可彎曲性等特點,而以往受限於面板加工的良率較低,OLED屏幕成本居高不下,滲透率較低。近年來,隨著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國產設備的進口替代,OLED面板的成本不斷降低,各大手機廠商陸續推出搭載全面OLED屏幕的旗艦機型,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 三星硬式OLED顯示屏良率並不比中國的LTPS-LCD良率低
    10月2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三星硬式OLED良率超80%等於給LCD下死亡通知單。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7/1024/48554.html其中由於三星拿來生產硬式OLED的生產線,包括這條正在改造的L7-1產線,都已經折舊完畢,並且三星在生產硬式OLED顯示屏時的良率並不比中國境內的LTPS-LCD良率低,因此總體來說,三星的硬式OLED,還是要比中國境內的LTPS-LCD
  • 京東方向華為承諾日產5000片可摺疊屏面板,可摺疊屏面板良率70%
    京東方向華為承諾日產5000片可摺疊屏面板,可摺疊屏面板良率70%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5-05 來源:矽谷分析獅     北京時間05月0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京東方給出華為的承諾是日產5000片摺疊屏面板
  • 面板檢測:受益面板產業轉移和升級換代
    隨著中國成為面板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產業的轉移必定伴隨著產線的建設,這為檢測設備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面板檢測行業進入壁壘高,雖然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較快,但能夠提供檢測設備的企業較少,尤其是能夠提供Array和Cell等前端製程檢測設備的企業更少,國內平板顯示檢測行業規模可藉機迅速擴大。
  • 6代LTPS面板遍地開花,國產高階屏幕挑戰日韓
    華星光電稱,下一步武漢華星光電將加快推進生產線產品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力爭提前實現批量生產,武漢華星光電每年可實現生產高端智慧型手機及移動PC顯示面板約8800萬片,可實現產值超百億元。   此外,廈門天馬第6代LTPS產線也宣布全線貫通,首款5.5寸FHD LTPS產品成功點亮。
  • 未來中國顯示面板市場很可能會形成一超或雙寡頭面板廠商局面
    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看來,目前全球顯示面板產業正在經歷大變革時代。「中國進取、韓國收縮、日本退出是大勢所趨,未來中國市場很可能會形成一超或雙寡頭局面」,董敏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中國正承接全球面板產能,不過應將更多精力放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以防接受落後產能,而在新興產能缺位。對於顯示面板巨頭來說,則已在思考和謀劃,在傳統市場外的新增長極。
  • 中國大陸平板顯示:面板、設備、材料三大市場合力衝刺萬億產值
    大力新建產線,積極持續擴產  以京東方BOE為代表的大陸面板廠為最有活力的第三類面板廠,其核心表現為持續大規模投資建設新線,迅速提升總產能,快速超越競爭對手。以京東方為例,其產能提升速度非常快,並且同時在LCD和AMOLED兩個方向發力,對比臺灣地區和日本面板廠,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總產能和營收規模的雙超越,終於獲得了市場的領導權。
  • 液晶面板價格出現全面上漲,面板廠商的盈利能力或將進一步提升
    ,第4季並沒有太多驚喜,價格恐將調整,明年第1季在中國新產能放大下將更悲觀。在全球液晶電視面板供需偏緊的環境下,面板廠商積極推動價格上漲。 針對面板價格走勢,TCL集團接受調研時表示,伴隨下半年供給端結構性調整、需求端終端廠商備貨旺季到來,預計電視液晶面板價格的企穩回暖有望持續。預計明年面板需求將同時受電視機銷量小幅增長、平均尺寸持續上漲以及各種新應用的湧現共同拉動。
  • 面板廠力推Oxide TFT、LTPS
    市調機構IHS指出,NB面板往高解析度發展,省電成為關鍵,推動Oxide TFT面板、LTPS面板開始用於NB產品。蘋果率先將在今年新推出的MacBook上導入Oxide TFT面板,帶動NB的高階顯示面板需求。
  • 這種液晶面板的關鍵原材料,值得說道說道|偏光片|原材料|面板|液晶...
    偏光片是面板製造的關鍵原材料,成本佔液晶面板原材料總成本的10%左右。有消息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偏光片供不應求狀態將持續整個第二季度。疊加LGD和SDC退出液晶市場影響,偏光片在短期內供求關係如何?將為我國偏光片廠商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 2015行業洗牌 液晶面板廠商排名與動向
    液晶面板作為顯示器最關鍵的組件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即便是新興液晶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但上遊面板廠商卻幾乎永遠都是那麼幾家。2中國或會成為全球第一的液晶面板產區    從面板類型中可以看到,雖然除TN屏之外的面板類型擁有更出色的整體品質,但奈何TN擁有逆天的成本優勢,出貨量與IPS平分秋色,但TN和IPS的整體出貨有下降趨勢,VA類面板則有上升勢頭,這得益於較為中庸的性能與成本制衡。
  • 屏幕成本要地震 LTPS面板迎來大爆發!
    LTPS面板迎來大爆發!  LTPS面板目前主要應用在行動裝置之上,手機以及平板產品都會採用這種面板。LTPS是低溫多晶矽的意思,這種材料來製作TFT(控制液晶轉動的開關)擁有很不錯的優勢。
  • 手機廠商和面板產業鏈 誰才是全面屏幕後的推手?
    同時公版設計帶來的同質化問題也相當明顯,遮住logo幾乎難以分辨不同機型。  技術掣肘:看產業鏈吃飯的手機廠商  雖然當前全面屏的方案已經有了較多的選擇,但手機廠商還是要看菜下飯。與其說是手機廠商主導的全面屏普及,不如說是面板產業鏈的升級給日漸趨同的智慧型手機拉了一把。沒有面板產業鏈的技術突破,所謂的「全面屏手機」也就不復存在了。
  • LCD面板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過去兩年國外廠商逐漸退出該市場,以京東方A(000725,SZ)、TCL科技(000100,SZ)為代表的的國內廠商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LCD面板價格於2019年10、11月觸底並在2019年12月開始反彈,受疫情影響價格進一步上漲趨勢停滯。
  • 2020年面板設備行業研究報告
    我們認為在面板產業中,隨著國內面板企業產線不斷建設、OLED 產線佔比提升 等,國內面板檢測設備企業面臨十分良好的發展機遇。PS:我們運營的備用號 行研君(ID:report58)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處空間,歡迎大家同時關注!
  • 全球液晶面板廠商有哪些_全球十大液晶面板廠商排名
    全球液晶面板廠商排名一——LGDisplay(LG) LGDisplay(中文名是樂金顯示)是目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製造商,隸屬於LG集團,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在韓國、中國、美國、日本和歐洲設有研發、生產和貿易機構。
  • LTPS面板供不應求,友達和群創押對寶
    打開APP LTPS面板供不應求,友達和群創押對寶 經濟日報 發表於 2020-01-06 11:16:25 因應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與5G快速發展的匯流趨勢,顯示器成為未來智能生活的重要媒介,面板廠如何靈活調度產能,因應客制化產品的快速變動樣態,成為能否勝出方關鍵。
  • 業績增速達80%的OLED面板檢測龍頭!
    (4)市場關注度最高的OLED檢測方面:精測電子2015年產生OLED檢測收入3700萬元,來源於國內最領先的小尺寸OLED面板商和輝光電(也是中穎電子觸控IC的量產合作廠商)。(5)2016年, OLED檢測業務收入較小、約200萬元,主要還是國內OLED面板目前還處於良率爬坡階段,下遊客戶對產能的提升、製程的改良,都對檢測設備提供了持續的增量需求。
  • UHD面板帶動銅電極製程面板量產
    隨著電視面板尺寸的大型化,電極需要更低的電阻金屬,因此提高了對銅(Cu)電極的需求。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6179.htm  銅電極與AI相比其導電率較高,若將配線的粗細製做得相對較細,也幾乎不會產生電子信號失常的現象,且能夠傳送穩定信號。由此可以改善響應速度及亮度等問題。
  • 供貨華為、小米,和輝光電衝刺科創板「團戰」液晶面板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內面板廠商持續布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已佔據全球面板產業半壁江山,而在AMOLED面板領域,國內廠商也取得較大的突破,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並打破日韓企業對AMO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