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時會噴卵的海馬!

2021-01-21 魚友匯

有魚友的地方丨就會有魚友匯


在水族箱中餵養海馬需要具備基本的水族知識和十足的耐心,因此建議新手事先了解海水魚類的知識後再行飼養海馬。


海馬屬於海龍科,世界上大約可分為35類,其中成熟的東太平洋海馬(H. ingens)最大可以達40cm,而New Caledonia 海馬(H. bargibanti)只有1.5cm。野生海馬的海域極為廣闊,一般可分為熱帶水域及冷水域。目前野生的海馬日漸縮少,在2002年11月CITES華盛頓公約的舉行的最近一次締約國會議上,超過四份之三成員投票贊成把所有海馬品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附錄二中》。


▲長鼻海馬 (H. reidi – photo by L. Mann) 



▲北部條紋海馬 (Northern Lined H. erectus – photo by L mann) 


交配、懷孕與分娩

海馬會隨光線明亮度、周圍環境、交配時機而變色,目前這種變色的機制無法靠人為方式加以控制。


▲一條雌性Northern Lined (Hippocampus erectus)海馬



▲海馬是由雄性懷孕與分娩,這是海馬獨特的地方。


海馬的雌雄分別可從外形的形態可明顯的區分出來,雄海馬於胸下方有一孵卵囊(看似只是一層皮),孵卵囊平常呈如洩氣狀,當懷孕時孵卵囊則呈如充氣狀,且孵卵囊為封閉性獨立式的,很容易分辨出。於雌海馬的外形則無所謂的孵卵囊,但是可隱約的看到輸卵器(口)將卵注入雄海馬孵卵囊的器官。然雄海馬孵卵囊內布滿許多微血管,以利孵化小海馬時,供給營養及保持溫度。雌海馬則無,只有體內的輸卵管連接至通體外的輸卵器。


海馬求愛通常會在黎明進行,海馬求歡的過程感覺好像是在跳舞一般,這個過程會繁長而斷續(連續好幾天)。海馬求愛的過程需要有較大的空間及高度以便於調情與進行交尾等劇烈的活動,所以建議水族箱的淨高度最好是海馬體長的3倍以上,而且最好蓄養密度不要太高以避免第三者幹擾。


小海馬的養育


剛出生的海馬仔魚依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約在大小約在0.7~1cm左右。小海馬的養育需要全日細心的照料,包含水質、生物餌料、育養環境管理等,因此倍加艱辛困難。然而人工繁殖的海馬因為在人為環境中細心照料而比野生海馬有更高的存活率。在健康、疾病及馴餌方面也比野生海馬更為優異,這些因素讓日後的水族箱飼養更為簡易。



內容提供,商業合作,廣告展示。

可直接聯繫小編:13925707074(微信同號)


<<搜魚>> 視頻回顧


▲嘉禾田源,過千畝的觀賞魚養殖場



▲天津中環花鳥市場概況


THE END -

今日小編:小韓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 到論壇聊聊唄! 

相關焦點

  • 海馬的繁殖習性
    達到性成熟的海馬,只要水溫適合,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在我國南方的自然海區,海馬的繁殖季節一般在每年的3月~11月份,其中以5月~9月為盛期。  海馬是雌雄異體,交配多在早晨。交配時海馬雙雙在池底並遊追逐,體表黑色素收縮,興奮達到高潮時,雌雄魚體緊靠近,由在池底的並列遊動急劇圍為向水面上升相對遊動,雄海馬尾部向腹部彎曲,突然把育兒袋壓縮,使育兒袋口張開,而雌海馬則及時把肛突插入雄海馬的育兒袋中,把卵排入袋中。交配完後雌雄海馬即分開,整個交配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分鐘。  初受卵的育兒袋較小,袋底鈍細,袋質較硬,袋皮皺紋稍顯。
  • 海馬的人工育苗繁殖,和海馬的發育劃分
    海馬種苗的生產 (一)海馬的人工育苗種苗的繁殖親海馬的餌料必須充足、新鮮優質和適口,儘可能用鮮蝦喂,每天投餌3-4次。如果餌料不足,已發育的卵巢會逐漸萎縮而消失,或影響到苗的體質。母海馬飼養池應該更大,並且要稀疏飼養。
  • 聽說養殖海馬能掙錢?海馬如果生病了,你會治療海馬嗎?
    海馬我們應該多加了解,養殖海馬會有哪些價值,如果養殖海馬的話,都為我們帶來哪些收益。在養殖海馬的過程中,都有什麼樣的困難,海馬在繁殖的時候,能不能順利的繁殖。如果海馬在繁殖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我們該用什麼辦法去解決,海馬要是生病了的話,我們要用什麼藥物去治療海馬,能保證海馬儘快的好起來,不會影響海馬的繁殖,也不會降低我們的產量,為我們的產量帶來更高的增收。
  • 英科學家揭示海馬繁殖的奧秘
    ( 生物谷配圖)更多生物圖片請進入        英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揭示了黃海馬繁衍後代的奧秘,這可能對保護海馬這一瀕危海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與其他動物或人類不同,雄海馬承擔了孕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務,它們將海馬寶寶藏在自己的育兒袋中,直到小海馬出生。此前,科學家普遍猜測雄海馬直接將精子排入育兒袋,在那裡與雌海馬排入的卵子結合,完成卵子的受精過程。
  • 海馬是爸爸生的嗎
    小海馬為什麼是爸爸生的?相信好多人會為此感到好奇。淺海區域的海底非常溫暖,那裡有豐富多彩的海底植物,有形形色色的各種動物,有顏色各異的珊瑚,有不同形狀的海葵,這個碧水盈盈色彩繽紛的水晶宮裡有一種奇怪的生物,那就是海馬這種體長只有10~20釐米的奇特魚類,因為其頭形似馬頭,所以被稱為海馬。海馬的尾部很長,由多節組成能夠靈活屈身用為彈跳,它的背鰭經常搖動著,保持平衡,做直立遊泳,動作十分優美。
  • 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
    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時間:2016-12-11 10:25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 為了繁殖後代,雄海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尋找一個合適的伴侶。
  • 海馬寶寶是海馬爸爸生的,而不是海馬媽媽
    來猜猜,這些懷孕的海馬是雌性還是雄性呢?公的!!沒錯,是公的!!!很多人會問,那會不會海馬是雌雄同體呢?海馬並不是雌雄同體,海馬只是雄性孵化。海馬爸爸一次能攜帶2000個海馬寶寶。每年5~8月是海馬繁殖期,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經過50~60天孕育,幼仔便會從此分娩出來。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
    除擬海龍屬外,其他海龍由於具備尾鰭,不能像海馬那樣卷繞尾部。海龍育嬰囊的位置也與海馬不同,它處於身體外側,因此生產時只需抖動身體,而無需像海馬一樣通過激烈肌肉收縮把幼崽排出體外。雄海馬的育雛袋是一個複雜的器官,在卵孵化時會調節溫度、血液流動和水的鹽度,以便讓幼崽儘可能為海洋生活做好準備。(三)繁殖過程①繁殖期間,雌雄海馬會尾巴互相纏繞跳舞,一些海馬最後一支舞甚至可以跳8小時,直到體色變深才開始交配。
  • 獵奇:五十種海馬,瀕臨滅絕?一夫一妻制的海馬生存舉步維艱
    在普通人看來,在海中生活的海馬的數量就如同陸地上的蟑螂或者螞蟻一樣,它們可以快速的繁殖生長發育,是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經濟類動物資源。可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了解動物的人,並且比較關注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環境,就會擔心海馬的生存狀況和總體數量。它們的生存狀況實在是令人堪憂。
  • 揭秘海馬「私生活」 一夫一妻制原因得解(圖)
    科學家原本認為,由於雄性海馬下腹前方有個「育兒囊」(如同袋鼠的育兒袋),卵子和精子在裡面結合,海馬的卵子和精子因此不會受到外部汙染物的危害。但研究人員在對雄性海馬解剖後發現,海馬首先會將精子直接排到海水中,然後這些脆弱的「生殖細胞」才會迅速回到「育兒囊」這個保護性環境中。
  • 由雄性來生育的海馬,異性海馬交配後,雄性海馬承擔下了所有
    當兩隻不同性別的海馬相遇,如果它們彼此有好感,就會開始「談情說愛」,這時候,它們的體色會由黑褐色變成黃色,就像陸地上的變色龍那樣。,不過它的孵卵囊會為即將出生的小海馬提供氧氣和必需的營養。在懷孕期間,雌海馬每天早上都會來看望自己的「丈夫」,兩隻海馬會互相撫摸對方的尾部,然後在海草中一起嬉戲。 大約在8分鐘後,雌海馬會離去,而雄海馬則開始尋找海馬的孵卵期大概有十幾天左右,在產卵的時候,雄海馬把自己長長的尾巴纏在海藻上面,用腹肌收縮的力量讓身體進行蠕動,小海馬便一隻只地誕生了。
  • 海馬養殖熱再一次興起的背後:養殖技術門檻高
    海馬養殖熱再一次興起的背後:養殖技術門檻高2015-02-02 22: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36313 次 我要評論 &nbsp  由於線紋海馬在抗病能力、繁殖能力等性狀上的優勢,其產量約佔海馬養殖總量的90%。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除擬海龍屬外,其他海龍由於具備尾鰭,不能像海馬那樣卷繞尾部。海龍育嬰囊的位置也與海馬不同,它處於身體外側,因此生產時只需抖動身體,而無需像海馬一樣通過激烈肌肉收縮把幼崽排出體外。雄海馬的育雛袋是一個複雜的器官,在卵孵化時會調節溫度、血液流動和水的鹽度,以便讓幼崽儘可能為海洋生活做好準備。(三)繁殖過程①繁殖期間,雌雄海馬會尾巴互相纏繞跳舞,一些海馬最後一支舞甚至可以跳8小時,直到體色變深才開始交配。
  • 神奇的動物出生方式,海馬居然是雄性孕育後代
    大自然有許多奧秘,我們人類仍然無法解開,有時候極其平常的事情,比如不同物種的繁殖活動都包含許多秘密。不同動物的繁殖方式都不盡相同,卵生,哺乳等。下面介紹一些有趣的動物繁殖方式。海馬海馬一次能生育接近2000隻小海馬,雄性海馬在幾秒鐘內就把它們從腹囊中釋放出來,你沒聽錯是雄性,海馬是大自然裡唯一雌性不參與分娩的物種,雌性所做的只是在把卵儲存在雄性海馬的腹囊中,雄性負責受精,孕育胚胎。
  • 從海馬養殖到生物深加工 突破世界難題的產業鏈
    海馬性成熟後開始產卵繁殖,一年可產苗數胎至10多胎,每胎產苗數百尾至上千尾。人工養殖海馬成功是一項整體生物工程學,也是張東教授帶領的科學研究團隊20年努力的成果。正當筆者為他們歡呼雀躍之時,不遠處遊過來一隻「第三者」,用它「強有力」的尾巴硬生生的勾走了其中一隻,這隻被勾住的海馬竟然「毫無原則」地跟著「第三者」遊走了,剩下另一隻海馬形單影隻,只得跟在後面「踽踽獨行」。  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林聽聽博士告訴記者,如何區分兩隻海馬是真的發情,還是在玩耍,這正是他們現在研究的課題之一。
  • 海馬爸爸生下100隻小海馬,生產視頻走紅網絡
    ,對海馬爸爸承擔生育重任也感覺新奇。白海馬已被列為瀕危物種,為對抗其數量下降,2020年,雪梨水族館將雪梨郊區克利夫頓花園的野生海馬轉移入水族館專門為它們建的「海馬旅館」人工環境中,並開啟繁殖計劃,視頻中的場景就是該計劃的一個成功結果。
  • 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調控機制獲揭示
    在動物界中,繁殖過程是物種基因延續和親本最重要的投資策略,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動物的繁殖行為進化出了多種模式。其中,海龍科魚類是目前已知動物界中唯一產生「雄性繁殖」行為的類群,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獨立進化分枝,已儼然展現了物種進化的「無盡形態之美」;也正因如此,它赫然得到了進化與發育生物學家們的格外青睞。
  • 近岸環境汙染對海馬種群資源有何影響?
    海馬被視為動物進化界中的代表性物種,是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指示種,是探索海洋生態環境變化研究的旗艦物種。目前世界範圍內的海馬資源普遍嚴重衰退,所有海馬種類都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物種名錄和CITES公約附錄,海馬種群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 海馬爸爸為什麼要擔負起生寶寶的責任?
    可海馬為什麼要顛覆我們的三觀,雄性生寶寶呢?生物如此進化為哪般?海馬海馬屬於硬骨魚綱、輻鰭亞綱、刺魚目、海龍亞目、海龍科、海馬屬,在這個家族中的生物都有一個融合的下頜,這一特徵在海馬中也很明顯。海馬雖然稱作馬,但與陸地上的馬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們的體型相比之下要小得多了,最多也不會超過三十釐米。
  • 4萬尾小海馬人工繁育成功 安家鰲山灣(圖)
    記者昨天了解到,5月份,首批4萬尾海馬將投放鰲山灣養殖池進行試驗,這也是青島首次大規模在養殖池內培育大海馬,標誌著青島海馬養殖產業正式啟動。目前,科研人員還將進行美國線紋海馬與中國海馬雜交品種實驗,將繁育出抗病和繁殖能力更強的「混血」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