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的人工育苗繁殖,和海馬的發育劃分

2020-12-04 小朱帶你看三農

海馬種苗的生產

(一)海馬的人工育苗種苗的繁殖親海馬的餌料必須充足、新鮮優質和適口,儘可能用鮮蝦喂,每天投餌3-4次。如果餌料不足,已發育的卵巢會逐漸萎縮而消失,或影響到苗的體質。母海馬飼養池應該更大,並且要稀疏飼養。放養密度通常為每立方水體20隻。飼養管理應小心謹慎,確保水溫和淡水質量穩定。交配前,公海馬和母海馬應該分開飼養。為了防止在性成熟未達到或生殖不合適時引起的過度追逐或受精。性腺成熟後,水溫20℃以上,即將雌雄按1:1搭配,混養在一個池內讓其交配受精。

剛交配的親魚育兒囊小,囊質較硬,色澤黃褐或灰褐色,隨著育兒囊內胚體發育,將要臨產時,育兒囊膨大,囊質較軟,色澤為黑褐色。育兒囊已有胚體的雄魚,應移至育苗池進行飼養,以免在未產苗前相互追逐,影響胚體的發育,快要產苗的雄魚,那時育兒囊口漸漸張開呈圓形,依靠身體的伸直和彎曲產苗,初產的可達幾十尾,以後逐漸減少。雄魚產苗時間多在黎明前,每胎產苗持續時間數分之十幾分鐘。親魚育苗後,親魚或魚苗應及時分開保存,便於管理,可防止親魚吞食魚苗。

如果新生魚苗長8-9毫米,它可以在同一天進食。(二)海馬的自然採苗海馬的自然採苗主要有捕捉法和網具捕撈法兩種。前者是到海馬常棲息的場所捕捉,或者利用各種小型工具捕捉,可捕到較多的海馬;後者是配合海上捕魚作業,用定置網、拖網等捕撈。(三)運輸海馬的運輸方法與前述的魚蝦相同,所不同的是運輸時水中要放些清潔無毒的尼龍線或其他物體供海馬棲息,運輸前不投餌,以減少排洩物。

海馬的養成斑海馬、大海馬的發育劃分三個階段:幼苗(初生的苗至體長6釐米前);幼魚(體長6釐米至10釐米,即性成熟前);成魚(體長10釐米以上,直至達到性成熟)。為了管理的方便,按個體的大小分批分池放養。(一)放養密度初生苗每立方米育苗池放1,000尾左右,一般經過15-20天左右,需要逐漸分疏養殖。幼魚每立方水體放苗300尾左右。成魚每立方米放養100尾左右。在天氣炎熱,水溫高的季節要適當疏養,冬季水溫低時可以適當密養一些。

(二)水質育苗季節比重最好在1.010以上。若發現有大量硅藻或其他浮遊藻類繁殖,可用密的篩絹布過濾排除。若條件許可,採用流水式養殖,比靜水式的養殖效果好。海馬池應適當遮蔽,以避免陽光直射,防止硅藻大量繁殖或水溫過高引起的疾病。

(3)水交換之間的溫差應儘可能不超過2℃,特別是幼苗。換水一般採用全換水,將海馬全部撈到預先準備好的水池,幼苗多數在上午換水後投餌,成魚多數在下午投完餌料再換水。夏季每天換1-2次。水溫低時可2-3天換水一次,但遇到下雨,池水過淡,或者出現食慾減少、浮頭、發聲、喘急、亂竄、沉臥或生氣泡、氣螺脹大等情況時要及時換水,或搬遷搶救,或遮蓋處理。在換水操作時要輕、快。

(四)料與投餌料要鮮活,大小、數量要適當。各種撈捕撓足類及蝦類的網具。海馬苗產生不久即攝食。在開始2-3天主要是攝食撓足類無節幼體,隨著幼苗的成長,它們逐漸以橈足類的成蟲為食。海馬長5-6釐米後,它逐漸變成以糠蝦為食。成年魚主要吃蝦。

(五)投餌次數與時間海馬苗每天投餌2一4次,幼魚、成魚每天投餌2-3次。投餌一般都在白天,並在光線能使海馬識別食物時投喂。海馬的攝食數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要經常檢查,靈活掌握。對冰凍、晾乾、鹽浸或其他方法保藏的餌料也可應用,但要保證新鮮,體型完整、腐爛或發臭的不可使用。新鮮的小魚或魚肉亦可用作餌料。

作者點評:調節水溫和光線陽光強時易繁殖浮遊藻類,不利海馬生長,白天要遮蓋,避免烈日曝曬,水溫過高,易引起海馬病害。冬春季陽光較弱,水溫低,要防風防凍做好保溫工作。

相關焦點

  • 線紋海馬人工馴化關鍵技術
    線紋海馬人工馴化關鍵技術基金項目:威海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線紋海馬工廠化繁育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6GNS008)。一、基礎設施1.育苗設施普通的水產苗種育苗場,配備完整的水處理、供暖、供氣、供電等設施設備。
  • 海馬的繁殖習性
    達到性成熟的海馬,只要水溫適合,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在我國南方的自然海區,海馬的繁殖季節一般在每年的3月~11月份,其中以5月~9月為盛期。  海馬是雌雄異體,交配多在早晨。交配時海馬雙雙在池底並遊追逐,體表黑色素收縮,興奮達到高潮時,雌雄魚體緊靠近,由在池底的並列遊動急劇圍為向水面上升相對遊動,雄海馬尾部向腹部彎曲,突然把育兒袋壓縮,使育兒袋口張開,而雌海馬則及時把肛突插入雄海馬的育兒袋中,把卵排入袋中。交配完後雌雄海馬即分開,整個交配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分鐘。  初受卵的育兒袋較小,袋底鈍細,袋質較硬,袋皮皺紋稍顯。
  • 海馬資源稀缺需求旺盛 人工養殖成解困唯一選擇
    1958年,廣東汕頭海水養殖場就已經開始了海馬養殖並取得一定成功。1969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廣東近海的三斑海馬引入青島並試養成功。1978年,中國開始新一輪海馬養殖熱潮,溫州等地引入廣東的三斑海馬,成功實現海馬北移人工養殖並獲得成功進行了產業推廣。大海馬和三斑海馬幼苗培育和疾病防治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
  • 繁殖時會噴卵的海馬!
    △有魚友的地方丨就會有魚友匯在水族箱中餵養海馬需要具備基本的水族知識和十足的耐心
  • 想要養殖海馬,養殖場地設計很重要,這些內容你得知道
    想要養殖海馬,養殖場地設計很重要,這些內容你得知道養殖海馬這個項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考慮很多的事情,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非常重要的關於人工養殖的場地設計和人工繁殖的問題,這也是各項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
  • 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調控機制獲揭示
    在動物界中,繁殖過程是物種基因延續和親本最重要的投資策略,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動物的繁殖行為進化出了多種模式。其中,海龍科魚類是目前已知動物界中唯一產生「雄性繁殖」行為的類群,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獨立進化分枝,已儼然展現了物種進化的「無盡形態之美」;也正因如此,它赫然得到了進化與發育生物學家們的格外青睞。
  • 海馬寶寶是海馬爸爸生的,而不是海馬媽媽
    關於生寶寶,大家都以為只有雌性具有這項本領,有誰料到:小海馬是海馬爸爸生的?!
  • 《The Innovation》揭示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過程的調控機制
    視黃酸在海馬雄性育兒袋發育與懷孕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示意圖 在動物界中,繁殖過程是物種基因延續和親本最重要的投資策略,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動物的繁殖行為進化出了多種模式。其中,海龍科魚類是目前已知動物界中唯一產生「雄性繁殖」行為的類群,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獨立進化分枝,已儼然展現了物種進化的「無盡形態之美」;也正因如此,它赫然得到了進化與發育生物學家們的格外青睞。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
    例如,海馬沒有腹鰭極可能是因為缺失了tbx4基因;沒有牙齒是因為丟失了幾個與牙齒發育相關的基因(如負責牙釉基質合成的proline/glutamine SCPP基因);而雄海馬育兒功能與魚類胚胎孵化相關pastn基因的擴張有關。
  • 海馬是爸爸生的嗎
    小海馬為什麼是爸爸生的?相信好多人會為此感到好奇。淺海區域的海底非常溫暖,那裡有豐富多彩的海底植物,有形形色色的各種動物,有顏色各異的珊瑚,有不同形狀的海葵,這個碧水盈盈色彩繽紛的水晶宮裡有一種奇怪的生物,那就是海馬這種體長只有10~20釐米的奇特魚類,因為其頭形似馬頭,所以被稱為海馬。海馬的尾部很長,由多節組成能夠靈活屈身用為彈跳,它的背鰭經常搖動著,保持平衡,做直立遊泳,動作十分優美。
  • 研究揭示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過程的調控機制
    相較於其他海龍科物種,海馬基於其特異的體型模態和繁殖策略,被認為是研究動物複雜性狀演化的物種。海馬的育兒袋與哺乳動物的子宮在關鍵基因結構上具有顯同源性(PNAS,2020)。基於此,如果實現對海馬育兒袋結構與功能的解析,並與哺乳動物(甚至人類)的子宮和胎盤等結構與功能發生進行比較分析,為揭示動物界繁殖器官和功能的獨立演化模式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 4萬尾小海馬人工繁育成功 安家鰲山灣(圖)
    記者昨天了解到,5月份,首批4萬尾海馬將投放鰲山灣養殖池進行試驗,這也是青島首次大規模在養殖池內培育大海馬,標誌著青島海馬養殖產業正式啟動。目前,科研人員還將進行美國線紋海馬與中國海馬雜交品種實驗,將繁育出抗病和繁殖能力更強的「混血」海馬。
  • 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
    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時間:2016-12-11 10:25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雄海馬如何繁衍後代? 雄海馬是如何懷胎生子的? 為了繁殖後代,雄海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尋找一個合適的伴侶。
  • 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諸晗寧)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在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
  • 獵奇:五十種海馬,瀕臨滅絕?一夫一妻制的海馬生存舉步維艱
    在普通人看來,在海中生活的海馬的數量就如同陸地上的蟑螂或者螞蟻一樣,它們可以快速的繁殖生長發育,是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經濟類動物資源。可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了解動物的人,並且比較關注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環境,就會擔心海馬的生存狀況和總體數量。它們的生存狀況實在是令人堪憂。
  • 海馬養殖熱再一次興起的背後:養殖技術門檻高
    福建東山益澳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成熟線紋海馬  「海馬的人工繁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只有少數國家實現了海馬的工廠化養殖。目前海馬人工養殖還不足以滿足市場的巨大空缺,巨大利益驅動下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捕撈野生海馬的現象非常普遍。」鑑於此,林強在2009年由美國引進線紋海馬,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海馬養殖產量,減少對我國現有野生海馬資源的過渡捕撈。  當前,國家各層面對海馬產業支持力度不小。
  • 聽說養殖海馬能掙錢?海馬如果生病了,你會治療海馬嗎?
    在養殖海馬的過程中,都有什麼樣的困難,海馬在繁殖的時候,能不能順利的繁殖。如果海馬在繁殖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我們該用什麼辦法去解決,海馬要是生病了的話,我們要用什麼藥物去治療海馬,能保證海馬儘快的好起來,不會影響海馬的繁殖,也不會降低我們的產量,為我們的產量帶來更高的增收。
  • 人工繁育幼海馬亮相青島「中國藍谷」
    3月3日,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人工繁育的幼海馬在水中暢遊。2015年9月,位於山東青島即墨市中國藍谷核心區的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突破海馬養殖中的疾病難題,成功實現海馬的人工繁育。目前,青島超然已建立研發中心,進行中國大海馬與美國線紋海馬的雜交實驗,以提升人工繁育品質,實現產業化養殖。海馬是一種由雄性繁育後代的水生動物,人工繁育難度大。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例如,海馬沒有腹鰭極可能是因為缺失了tbx4基因;沒有牙齒是因為丟失了幾個與牙齒發育相關的基因(如負責牙釉基質合成的proline/glutamine SCPP基因);而雄海馬育兒功能與魚類胚胎孵化相關pastn基因的擴張有關。
  • 近岸環境汙染對海馬種群資源有何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TBT對海洋生物具有顯著的內分泌幹擾效應,如導致腹足類性畸變;幹擾魚類繁殖行為,改變自然環境中正常性別比例。研究人員發現,環境濃度TBT可誘導雌性海馬卵巢發生明顯閉鎖現象,其作用主要通過調控溶酶體和自噬體信號通路相關基因的表達來調控卵巢閉鎖;同時,TBT可能通過抑制cAMP和雄激素合成途徑相關基因表達,進而抑制精子的發生,導致海馬精巢明顯退化,形成很多空泡結構,這完全影響了海馬性腺發育過程(圖1)。據此,我們提出近海環境中的TBT能顯著影響海馬的潛在繁殖效率,從而影響海馬的資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