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紋海馬人工馴化關鍵技術

2021-01-09 吉山花瑤

線紋海馬人工馴化關鍵技術

基金項目:威海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線紋海馬工廠化繁育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6GNS008)。

一、基礎設施

1.育苗設施

普通的水產苗種育苗場,配備完整的水處理、供暖、供氣、供電等設施設備。育苗車間2個,主車間40個培育池,規格為7米×2.4米×1米;副車間30個培育池,規格為4米×2.2米×1米。

2.進水系統

育苗用水經過沉澱池、過濾塔、砂濾池由管道輸入車間儲水池,經過泡沫分選、濾袋過濾後進入育苗池。

3.水溫調控

冬季水溫低時,使用鍋爐加熱升溫;夏季水溫高時,抽取低溫地下井水,通過換熱器和池內盤管循環降溫。

二、人工繁育

1.親海馬促熟

(1)親海馬選擇:使用公司繁育的線紋海馬作為親海馬,從中挑選1~2齡、體大豐滿、健康無病、活躍、不浮於水面、攝食力強、體形完整、色美的線紋海馬。選擇雌海馬腹部膨大、生殖孔突出、雄海馬育兒袋膨大且長的個體。

(2)升溫促熟:線紋海馬

冬 季 養 殖 水 溫 控 制 在 16~17℃。2017年為3月中旬開始升溫促熟,2018年為2月中旬開始升溫促熟。日升溫0.5℃,水溫達到26℃時恆溫培養促熟。

(3)換水:根據水質、底質及線紋海馬狀態,日換水25%~35%,10~15天倒池1次。

(4)餌料投餵:主要投餵鮮活的橈足類、枝角類、毛蝦、大滷蟲、小型蝦類,以及冷藏冰凍的糠蝦、毛蝦、小雜蝦、大滷蟲等。18℃以前以冷藏冰凍餌料為主,隨著水溫升高,逐漸提高鮮活餌料比例,佔60%以上,以保證親海馬營養,促進其性腺快速、健康發育。日投餵2~3次,上午投餵量要充足,下午少投喂,日落後基本不投喂。

(5)暫養密度:暫養密度為 60~80 尾/米3 。

2017 年使用親海馬 4810 尾,2018 年使用親海馬4620尾,平均暫養密度為70.16尾/米3 。

2.交配

水溫達到 24℃,按雌雄親海馬比例 1∶1 混養,讓其相互追逐交配、產卵,養殖密度稀疏到40~50尾/米3 。海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這期間食慾稍減,體色褪減,雌雄互相追逐,並列遊動,當興奮達到高潮時,雄海馬肛門後的育兒袋膨大,呈透明狀,袋口張開,雌海馬生殖器突出。雌雄尾部互相「勾搭」,雌海馬將卵產入雄海馬的育兒袋中,卵在其中受精發育。剛交配時育兒袋較小、透明、柔軟,隨著袋中配體的發育,育兒袋變大、顏色加深。育兒期的雄海馬不喜遊動,常棲池底層,食慾銳減。

雄海馬每次產仔後,雌海馬的卵巢就接近發育成熟,一般再培養7天左右就可以進行下一次交配,但是親海馬交配、產仔過於頻繁,會造成體質下降,死亡率升高。每年根據生產計劃和車間育苗池周轉情況,從3月到7月安排親海馬交配、產仔3~4次,每次間隔45天左右。冬季養殖海馬需要升溫,養殖成本高,所以8月後不再安排親海馬交配。

3.產仔

受精卵在雄海馬的育兒袋內經20天左右的胚胎發育期,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小海馬模樣,由雄海馬排出體外。雄海馬的育兒袋每「胎」只能孕育數十尾至數百尾小海馬。雄海馬多在黎明前產仔,一般數分鐘至 10 分鐘完成。雄海馬產完仔後,將幼海馬撈到培育池的網箱中單獨培養,以防其吞食或傷害幼海馬。

4.幼海馬培養

幼海馬對水溫、水質適應性較差,此階段各項管理、操作都要特別注意。根據自然水溫條件,水溫控制在26~28℃,換水溫差小於2℃,連續微量充氣,儘量保持水環境穩定。

(1)幼海馬出生1周內管理:培養池提前1天備水、曝氣並調好水溫,加入適量的小球藻液。將剛出生的幼海馬移到網箱內(網箱規格 1 米×1米×0.75米,30目),放養密度2000尾/米3 。健壯的幼海馬產出後不久即可自行攝食,投餵輪蟲保持8~10個/毫升;日投餵剛孵化的小滷蟲20~30克/箱。幼海馬進入網箱第2天開始吸汙,日換水量5%~10%,根據水色添加小球藻液。網箱中每天剩餘的小滷蟲,虹吸收集後投餵大規格海馬。

(2)幼海馬第8天開始到20天管理:網箱養殖幼海馬到第8天,全長基本達到1.5釐米以上,收集一定量移入水泥培育池中,放養密度 800~1000尾/米3 。按比例混合投餵剛孵化的小滷蟲至孵化養殖3天內的滷蟲,並逐漸降低剛孵化滷蟲的比例;15天後全部投餵養殖3天的滷蟲,根據幼海馬的攝食情況隨時調整投餵量。每天吸汙、換水1次,日換水量10%~20%,根據水色增加小球藻液,以保證滷蟲攝食。

(3)幼海馬第21天到30天管理:幼海馬全長在 3~4 釐 米 , 倒 池 計 數 調 整 養 殖 密 度 600~700尾/米3 。投餵孵化3天的滷蟲,根據生長情況逐漸過渡到投餵孵化養殖1周內的滷蟲。每天吸汙1次,早晚各換水1次,日換水量20%~40%,並根據水色添加小球藻液。

三、工廠化養殖

1.養殖前準備工作

養殖池提前消毒、注水,池中放置一定數量的細竹枝、PVC架子上纏繞聚乙烯塑料管等附著物,作為海馬靜止時的附著物,供海馬棲息。

2.苗種

使用自己繁育的海馬養殖,2017年養殖4釐米左右的小海馬25.79萬尾,2018年養殖4釐米左右的小海馬28.41萬尾。

3.養成

(1)養殖密度:按海馬個體大小分池養殖,根據生長情況不斷調整放養密度。全長4~6釐米的小海馬,放養密度為 400~500 尾/米3 ;全長 6~10釐米的大規格海馬,放養密度為200~300尾/米3 ;全長 10~13 釐米的成海馬,放養密度為150~200尾/米3 。在高溫季節適當稀疏養殖密度和加大換水次數和換水量。

(2)餌料投餵:線紋海馬喜食鮮活餌料,在小海馬時期(4釐米以內)主要投餵鮮活的滷蟲;小海馬到成海馬的過渡階段(4~6釐米),投餵成體滷蟲、橈足類及人工繁殖的糠蝦等,並逐漸完成投餵活餌料向死餌料過渡;成海馬(6釐米以上)投餵成體滷蟲、新鮮毛蝦或冷藏糠蝦、小蝦等,並逐漸完成投餵新鮮死餌向冷凍餌料的過渡,然後再馴化海馬食用加工餌料,投餵冷藏的各種蝦類、絞碎的去骨魚肉,以降低餌料成本和鮮活餌料供給的不足。7月至10月是線紋海馬食慾旺盛、生長最快的時期,投餌必須做到質精量足,白天日投餌2~3次,早晨和上午多投,下午少投,夜間不投餌,對非常飢餓的海馬投餌量應逐漸增加,以免海馬暴食後引起大量死亡。

(3)水溫調控:根據自然水溫,保持養殖池內水溫在24~28℃。

(4)換水:根據水質和池底情況以及線紋海馬狀態,全長 4~6 釐米的小海馬日換水量 25%~35%,全長6釐米以上的大規格海馬及成海馬日換水量35%~50%,7~10天倒池1次,高溫季節3~5天倒池1次。

四、日常管理

1.調節光照、控制水溫

夏季水溫高、日光強,注意遮光、通風、降溫;冬季水溫低,通過育苗池內盤管保溫和加強室內暖氣,防止池內水溫波動幅度過大。親海馬期光照保持在500~1000勒克斯,海馬養殖期光照保持在2000~5000勒克斯。

2.調控水質

使用的海水要嚴格處理後進入養殖池,養殖池內水環境儘量保持穩定,避免出現大的變化。

3.適時調整養殖密度

海馬不宜大小混養,隨著海馬的生長,在倒池時按個體大小分池放養,並不斷調整放養密度。

4.觀察海馬活動情況

經常觀察海馬活動情況,若發現海馬食慾減退、浮頭、側臥、呼吸加速、到處亂竄或失去平衡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分析原因,確定後採取解決措施。

五、病害防治

線紋海馬對水質、水溫、光線、海水比重及餌料等環境因子變化比較敏感,環境變化大,易發生病害,尤其在產苗後1個月內是病害的高發期,死亡率較高;線紋海馬5~7釐米,投餵橈足類轉餵糠蝦時,體質較弱,容易出現爛尾、腸炎等疾病,是海馬養殖死亡率高發階段;夏季和季節交替時易出現病害和死亡,存活率季節特徵較明顯,交替季節過後,出現病害和死亡明顯降低。線紋海馬的氣泡病、腸胃炎、爛尾等疾病出現比較多,但相對於其他海馬來說,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一般不會出現大面積病害。當線紋海馬出現疾病時及時撈出,單獨對症使用藥物治療。對線紋海馬病害「防重於治」,做好病害預防工作是關鍵。合理放養密度、科學投餵餌料、嚴格控制用水質量以及通過換水、池底吸汙、倒池等措施保持水環境清潔和穩定,能有效降低線紋海馬患病的概率。在生產中發現,使用光合細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來改善和優化水環境,對降低海馬發病有一定的作用。

六、採收與加工

海馬養殖 5 個月左右,全長達到 10 釐米以上,一般曬乾率達到30%左右開始收穫。天氣好時,陽光下曬3天即可,也可採用烘乾法,但切忌烘焦。幹品海馬製作好後包裝、放容器內密閉貯藏。

七、繁育及養殖結果

2017-2018年共4787尾雄性線紋海馬產仔,共生產線紋海馬幼海馬73.1萬尾,單尾雄性親海馬平均產仔量 152.71 尾;養殖到全長 4 釐米左右,共獲得養殖用小海馬54.2萬尾,平均培育成活率74.15%;養殖到10釐米以上,共獲成品海馬45.07萬尾,平均養殖成活率83.15%。從幼海馬培養到成品海馬,兩年平均成活率為61.66%。

2017年共2339尾雄性線紋海馬參與產仔,共生產三批線紋海馬幼海馬37.32萬尾,單尾雄性親海馬平均產仔量159.56尾;養殖到全長4釐米左右,共獲得養殖用小海馬25.79萬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9.11%;養殖到10釐米以上,共獲成品海馬21.23萬尾,平均養殖成活率82.32%。2017年,從孵化的幼海馬培養到成品海馬平均成活率為56.89%。

2018年共2448尾雄性線紋海馬參與產仔,共生產四批線紋海馬幼海馬35.78萬尾,單尾雄性親海馬平均產仔量146.16尾;養殖到全長4釐米左右,共獲得養殖用小海馬28.41萬尾,平均培育成活率79.40%;養殖到10釐米以上,共獲成品海馬23.84萬尾,平均養殖成活率83.91%。2018年,從孵化的幼海馬培養到成品海馬平均成活率為66.63%,

相關焦點

  • 海馬養殖熱再一次興起的背後:養殖技術門檻高
    為了推廣海馬養殖,林強的團隊已在廣東、福建、海南、山東等沿海建立了多家海馬養殖示範基地。「目前我國沿海至少有500家海馬養殖企業或個體養殖戶,幾乎都跟我們團隊進行過技術諮詢。」林強表示。  線紋海馬漸成主流  美國線紋海馬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兩岸的廣溫性海馬種,其高成活率與較廣的溫度、鹽度適應範圍有直接關係。
  • 4萬尾小海馬人工繁育成功 安家鰲山灣(圖)
    記者昨天了解到,5月份,首批4萬尾海馬將投放鰲山灣養殖池進行試驗,這也是青島首次大規模在養殖池內培育大海馬,標誌著青島海馬養殖產業正式啟動。目前,科研人員還將進行美國線紋海馬與中國海馬雜交品種實驗,將繁育出抗病和繁殖能力更強的「混血」海馬。
  • 人工繁育幼海馬亮相青島「中國藍谷」
    3月3日,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人工繁育的幼海馬在水中暢遊。2015年9月,位於山東青島即墨市中國藍谷核心區的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突破海馬養殖中的疾病難題,成功實現海馬的人工繁育。目前,青島超然已建立研發中心,進行中國大海馬與美國線紋海馬的雜交實驗,以提升人工繁育品質,實現產業化養殖。海馬是一種由雄性繁育後代的水生動物,人工繁育難度大。
  • 海馬的人工育苗繁殖,和海馬的發育劃分
    海馬種苗的生產 (一)海馬的人工育苗種苗的繁殖親海馬的餌料必須充足、新鮮優質和適口,儘可能用鮮蝦喂,每天投餌3-4次。如果餌料不足,已發育的卵巢會逐漸萎縮而消失,或影響到苗的體質。母海馬飼養池應該更大,並且要稀疏飼養。
  • 海馬資源稀缺需求旺盛 人工養殖成解困唯一選擇
    1958年,廣東汕頭海水養殖場就已經開始了海馬養殖並取得一定成功。1969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廣東近海的三斑海馬引入青島並試養成功。1978年,中國開始新一輪海馬養殖熱潮,溫州等地引入廣東的三斑海馬,成功實現海馬北移人工養殖並獲得成功進行了產業推廣。大海馬和三斑海馬幼苗培育和疾病防治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
  • 海馬的功效與作用 海馬這樣吃最滋補
    海馬是一種我們都比較熟悉的動物,我們都知道它生活在大海裡,因為頭部的形狀和馬相似,所以就叫它海馬。海馬在海底行動的非常緩慢,看起來很可愛,其實海馬除了作為一種觀賞動物之外,還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海馬的功效與作用。
  • 常用中藥材_海馬_自渡子
    《海馬》(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別藥科——來源於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刺海馬、大海馬、三斑海馬和小海馬的全體。產地——線紋海馬、刺海馬和三斑海馬分布於東海及南海,大海馬分布於南海,小海馬在我國各海域均有分布。
  • 中亞至寶藥材志——海馬
    【漢語拼音】  Hái Mǎ  【英文名稱】  Hippocampus  【來源】  為海龍科動物克氏海馬、刺海馬、大海馬、斑海馬或日本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  【加工採集】  全年均可捕獲,但以8—9月產量最大。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
    << 海馬找找看 (最後一幅兩隻!)>>04.育兒袋位於雄海馬的尾部腹側,是海馬孵化下一代的關鍵,也是區分雌雄的重要依據。雄海馬 腹囊(育兒袋)05.脆弱的鰭。腹鰭和尾鰭消失,靠背鰭擺動呈直立泳姿,扇動胸鰭和背鰭緩慢遊動,在波浪洶湧的海域會體力耗盡而亡。
  • 【藥用動物】刺海馬
    本物種為硬骨魚刺魚目海龍科刺海馬 Hippocampus histrix (圖)體側扁,較高,腹部凸出。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尾部細長,呈四稜形,尾端細尖,常捲曲,能卷纏他物。頭部彎曲,與軀幹部的縱軸幾呈直角。
  • 【藥用動物簡介】刺海馬
    本物種為硬骨魚刺魚目海龍科刺海馬 Hippocampus histrix (圖)體側扁,較高,腹部凸出。
  • 每日一味中藥:海馬
    中藥海馬是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等多種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中醫認為海馬有補腎壯陽,散結消腫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海馬泡酒等。別名:大海馬。來源產地:中藥海馬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三斑海馬、刺海馬、大海馬、冠海馬、日本海馬等多種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採收炮製:海馬,取原藥材,除去灰屑。制海馬,將滑石粉用文火炒熱,加入淨海馬,拌炒至表面微黃色,鼓起,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 海馬找找看 (最後一幅兩隻!)>>04.育兒袋位於雄海馬的尾部腹側,是海馬孵化下一代的關鍵,也是區分雌雄的重要依據。雄海馬 腹囊(育兒袋)05.脆弱的鰭。腹鰭和尾鰭消失,靠背鰭擺動呈直立泳姿,扇動胸鰭和背鰭緩慢遊動,在波浪洶湧的海域會體力耗盡而亡。
  • 從海馬養殖到生物深加工 突破世界難題的產業鏈
    中國網5月30日訊(記者 舒珺)海馬被列為名貴高檔中藥材,備受國內外市場的青睞,在民間曾有「南有海馬,北有人參」的說法,因此需求量極大。而天然海域中海馬資源極端貧乏,已經遠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供不應求的局面讓海馬工廠化人工養殖迫在眉睫。
  • 遨遊深海的「海馬」
    此次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大深度作業級遙控潛水器的各項關鍵技術,並在關鍵技術國產化方面(國產率達93%)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裝備技術水平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面向深海的裝備技術水平差距較大,諸多關鍵技術仍為少數發達國家所壟斷,嚴重製約了我國參與國際海洋競爭的能力。
  • 《The Innovation》揭示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過程的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林強研究員團隊主導、香港科技大學錢培元教授團隊聯合探索,以線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為研究對象,首次系統揭示了視黃酸(Retinoic acid)在雄海馬育兒袋形成和懷孕過程中的關鍵分子與生理調控機制(圖1)。
  • 狼能夠被馴化,為什麼鬣狗無法被馴化?
    雖然現在的狗很溫順,但曾經狗也是對人類有威脅的兇猛動物,目前世界上的狗都是從狼馴化而來的,而狼生性兇猛,喜歡團體作戰,對人類威脅較大。和狼一樣,鬣狗也生性兇猛,喜歡聚集在一起狩獵,那麼人類為什麼不馴化鬣狗,而馴化狼呢?這其實涉及到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食物問題,一個是生活習慣。
  • 淺談老天珠的水紋、結晶、石紋線!
    其實很多老天珠上經常可發現一些結晶、石紋線、水紋線等。       下面我們就簡單講幾種真正老天珠上面有時會碰到的紋理:1.石紋線:       一般人常認為帶有石紋線的珠子比較容易斷裂這是非常錯誤之觀念.一顆珠子至少經過千年佩戴況且質地密度是非常高所以並非一般所想的如此容易斷裂
  • 動物知識普及——六帶線紋魚
    六帶線紋魚,拉丁學名是Grammistes sexlineatus,別稱是包公、六線黑鱸,英文名Golden Stripe Soapfish,Sixline Soapfis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真骨下綱、鱸形目、鰭科、線紋魚屬的一種動物。
  • 海馬汽車賣房、代工「自救」 海馬8S成救命稻草?
    到了2016年,海馬汽車全系車型基本僅剩S5一款SUV勉強維繫,而當初火熱的福美來車型也已跌到了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計。業內人士分析稱,缺少核心技術讓海馬汽車從「風口上的豬」被狠狠地摔在地上。2018年海馬汽車全年銷售新車60261輛,同比2017年「腰斬」。2019年,海馬汽車繼續下滑嚴重,今年前4個月銷量僅剩7742輛,同比大跌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