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郭建明
夜裡,你突然醒來,發現自己頭暈眼花、昏昏沉沉,手臂又涼又麻,想抓起床頭的水杯卻沒有一點力氣,再仔細摸摸手上的脈搏,竟然消失了。這時,你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到底發生了什麼?
頭暈、眼花、上肢無力、發涼,尤其手上的脈搏消失,這些症狀往往會指向同一個疾病——鎖骨下動脈硬化閉塞症。該病發生率很高,病因是動脈硬化導致鎖骨下動脈狹窄。如果狹窄程度越來越重,就會造成病變遠端的動脈壓力變低,導致上肢缺血。因為上肢缺血,一部分大腦裡的血流會從交通動脈流向胳膊,最終導致腦梗死,這是該病最大的危害。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這個病?除了上述明顯症狀外,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檢查自己手上的動脈,確切的位置是在腕部,大拇指根部的延長線上,也就是中醫號脈的地方。如果發現跳動的強度明顯低於另外一側或者消失,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上肢的血壓。我們正常人雙上肢血壓的差別在20mmHg之內,如果兩邊的血壓差別大於30mmHg,就需要儘快到醫院進行腦血流和頸動脈超聲的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鎖骨下動脈狹窄甚至閉塞。
一旦被確診為鎖骨下動脈狹窄程度嚴重或者管腔閉塞該怎麼辦呢?宣武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湧泉教授提醒大家: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害怕,越早進行外科幹預就能越早遠離腦卒中的危險境地。因為在谷教授的臨床實踐中,就曾遇到過一位患者,對醫生的告誡不以為然,結果導致大面積腦梗,沒有搶救過來,非常可惜!
這個病如何治療?如果時光倒退20年,外科醫生只能藉助人工血管搭橋來恢復患者上肢和大腦的血流。現在,隨著介入微創技術的發展,首選的治療方案是支架成形手術。該手術是從大腿根處穿刺,患者沒有疼痛,醫生利用微創器材撐開病變位置,置入支架,使血流形態方向得以完全糾正。術中,患者的脈搏就能恢復正常,頭暈、肢體無力等症狀也會相應緩解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