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聯想手機發布了三款新品。聯想集團副總裁、移動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常程宣稱,聯想手機要在中國發起價格戰,砍掉其他廠商以往的暴利。在現場,常程甩了一張圖:在整個手機市場出貨量呈負值的大環境下,聯想手機2018年出貨量增長卻近80%。與此同時,近半年的粉絲增長量高達661%。
他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是這個策略,對我們來說,還是希望讓用戶有實惠。現在用戶不知道聯想手機做得好,在座的各位都覺得聯想手機性價比高,但你去大街上攔一個人問,聯想手機性價比很高,他說聯想還做手機嗎?我們還要花很長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這都跟業務模式有關係的。」
記者提問:從營銷上來說,你也吐槽了不少的廠商,這樣做的初衷是什麼?我感覺是很糾結的,本身產品很給力了,為什麼還要跟友商攪和在一起?
常程回答:今天成功的雷軍也好,餘承東也好,都有那個經歷,我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大家都有這個經歷,我們也可以有這個經歷,但是我說了,到這個階段,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方式。Z5 Pro 855,在明年6個月之內,我們在中國市場看不到對手。從產品來說,這個機器,我們看不見對手。在追趕的過程中,可能你們理解是吐槽對手,我們更多的理解是,對手作為我們的鞭策。為什麼人家做得這麼好,為什麼人家有這樣的設計,為什麼人家華為能發三攝,小米能發7系平臺,為什麼我們發不了。以聯想的技術儲備,我們今年聚焦在產品能力上,今天發布會滿場,我們也沒有吐槽什麼友商。其他人也會吐槽別人的,即使現在最成功的華為,發布會上也經常吐槽蘋果。我覺得換個角度想,吐槽更多的是看到差距。
在11月,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曾表示,「過去我們都會擔心聯想的移動業務,因為它的虧損較大。」楊元慶並不避諱談及聯想移動業務屢被詬病的盈利問題,在他看來如今大有改觀,「聯想現在專注在拉美、北美、中國、印度等市場,對其他新興市場採取了收縮策略,同時還聚焦在主流產品線上。」基於「專注」與「聚焦」的策略。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的摩託羅拉全球業務以及聯想移動整體業務在中國以外市場實現經營性盈虧平衡,經營費用相較去年第二季度減少1.75億美元。其中,北美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飆升53%,利潤率亦得以改善。拉丁美洲方面營業額持續增長,排名穩居第二。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聯想手機在其2018/19財年上半年(2018年4月-9月),在國內的銷量同比增長達85%,幅度之大,業內罕見,成功碾壓華為、小米等友商。常程說,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上出貨量連續4個月逆勢增長,增長速度達到70%以上;粉絲增長幅度高達661%。據媒體報導,常程表示,現在很多用戶不知道聯想手機做得好,他更是直接喊話,「顫抖吧,小米」。
而據市場研究機構公布的報告顯示,如今華為、OV、小米均屬於手機品牌第一梯隊,魅族金立等屬於第二梯隊,聯想手機則被列為其他。近日,旭日大數據公布了2018年Q3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排行榜。這份排行榜相對比較全面,共集中調查了25個國產品牌手機的出貨量。在這份榜單中,前三甲分別為華為、OPPO、VIVO,其中華為和榮耀排名第一,出貨量高達5601萬臺;OPPO位居第二,VIVO位居第三,其出貨量都在3000多萬臺。由數據可知,第一和第二、第三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緊隨傳音後的便是傳音、小米,小米的出貨量與傳音差不多。聯想手機出貨量竟然也有1000多萬臺,但和前五名相比,聯想的出貨量還是太少了。
聯想手機過去可是大名鼎鼎,是名列"中華酷聯"四大巨頭之一。2013年時聯想手機全年銷量達到4500多萬臺,全球第4,中國第2。到了2014年,聯想花重金拿下了昔日巨頭摩託羅拉,這一舉動也能看出聯想在手機上的野心,當年聯想(包括摩託羅拉)的銷量高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市場份額接近8%。將華為、小米等品牌都甩在後面。在2017年,當時聯想智慧型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僅為179萬部,市場佔有率僅0.4%,相比2015年2210萬臺的銷量,市佔率5.3%出現了巨大的下滑。
近幾年華為的手機是越做越好,從原來的稱霸國內中端手機市場到如今高端手機市場也已被華為手機給佔領了,那麼華為的銷量有多高呢,今年一整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已經高達了兩億臺,剛好達到了華為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而在明年華為將要衝擊出貨2.5億臺的大關,2020年華為定下的目標則是驚人的3億臺。
如今,聯想手機2018年出貨量增長近80%,聯想手機能王者歸來嗎?起碼目前來看,這個成績很難與華為手機抗衡。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雖然聯想一直用性價比在挽回市場,但聯想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相較去年第三季度依舊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僅為3%,這也是目前手機廠商幾家爭霸的趨勢所帶來的。華為、小米、oppo等幾家廠商都相較去年有所提高,但這些廠商現在卻都不以性價比為主要特點。所以,想要拯救國內市場不是只靠價格就能穩住的,創新力才是現在時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