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為了避免海洋系統崩潰,人類需要做得更好

2020-11-30 量子認知

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向可持續海洋治理的過渡」的論文。該論文指出,需要確保人類與海洋之間的新關係,以確保海洋提供的各種生命支持作用的連續性。該論文描述了三個關鍵的過渡途徑,可以使複雜的海洋系統更具彈性,並確保更可持續的未來。

論文作者解釋說:「複雜的系統可以是如此之小,以至於小規模上的幹擾會對整個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危機就是這種眾所周知的'蝴蝶效應'的典型例證:從一個小小的市場自然地過渡蔓延到全球大流行,這場危機表明了建立一種應對的絕對必要性,從而可以對系統所突然的發生變化做出有效、敏捷的響應。

「對於我們所依賴的複雜海洋系統而言,確實也是如此。如果海洋系統崩潰,那麼由此產生的危機可能會像新冠病毒危機一樣具有毀滅性。事實上,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是了解複雜的系統以及如何為了人們、經濟和環境的利益,使其可以變得更具有彈性。」

三種關鍵的過渡途徑

論文提出三種主要過渡途徑:第一種是需要重新配置治理,包括從本地到國際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嵌套量表,並需要有共同的願景。第二個是通過知識共享來賦予依賴海洋公域的人們以適應性學習的權利,並賦予海洋作為公共物品的權利。第三是通過認證和競爭前合作等機制以管理權方式改革所有權,這將提供激勵並幫助建立問責制。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些途徑很重要,因為人類福祉依賴於生物圈,包括海洋生態系統提供的自然資源。由於多種需求和壓力威脅著海洋,因此需要進行海洋治理的變革,以維持海洋對人類的貢獻。」

「海洋的健康對人類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更好地照顧這種共享資源,當代和子孫後代的健康與繁榮,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氣候。我們治理海洋的方式過去的海洋並沒有奏效,也沒有反映出這些複雜的關係。」

研究人員表示,該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將海洋視為一種共享資源,同時展示社會和經濟系統如何適應和轉變。「一個承認海洋作為共享資源所起的複雜作用,並建立在已經發生的變化之上的治理系統,將支持向人類與海洋之間繁榮的關係過渡。」

參考:A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ocean governa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38/s41467-020-17410-2量子認知 | 簡介科學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自然-通訊》:上層海洋甲基汞侵入到馬裡亞納海溝
    日前,《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上層海洋甲基汞侵入到馬裡亞納海溝》證實,人為源汞可能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並對脆弱的深淵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危害。但由於人類對深海的探索還比較有限,因此甲基汞在深海中的富集程度如何,人為產生和自然產生汞的比例是多少,還有沒有其他途徑讓甲基汞到達深海,全球幾十個海溝系統是否都具有相同的汞來源和遷移途徑,目前還都是一個謎。
  • 人類怎樣才能阻止自然崩潰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100萬種生物可能會滅絕消失,其歸咎於我們人類行為過失,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以下幾位資深科學家從科學角度為你分析如何阻止自然崩潰:桑德拉·迪亞茲(Sandra Diaz)「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技政策平臺(IPBES)」副主席,阿根廷科爾多瓦國立大學生物學家。
  • 人類文明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崩潰
    當然,這並非作為某些人的生存指南,而是為了阻止未來這些可怕的情景發生。這不是一些奇怪的研究,甚至一些更是基於現實產生的東西。例如,冷戰的復活和人類的核戰爭。現階段,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了人類和自然動力學模型,所有這些都應該歸結為經濟不平等和自然資源枯竭相結合的產物。
  • 專家稱生態系統萬一崩潰人類將無法生存
    終於有一天,全球生態系統大崩潰,動植物相繼死亡,環境再也無法給予人類食物、資源……  啟示  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不應是無止境的,而且要給予自然足夠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當下,物種滅絕、生態赤字,或局部生態系統的崩潰,都是自然向人類鳴響的一次次警鐘。令人欣慰的是,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並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付諸實施。因為愛環境,就是愛人類自己。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
    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理論物理學家:人類文明崩潰的概率超過90%!到時人類該怎麼辦?
    為了避免崩潰,要麼去外星,要麼轉變文明範式。到底哪個更有可能?因為森林對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行星生命維持系統(包括碳儲存、氧氣生產、土壤保持、水循環調節、對自然和人類食物系統的支持等等)的影響不斷升級,這一趨勢將使人類文明的崩潰加速發生。這兩位「聳人聽聞」的研究者,是倫敦艾倫圖靈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傑拉爾多·阿基諾博士和智利塔拉帕卡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毛羅·博洛尼亞教授。
  • 理論物理學家:人類文明的崩潰加速發生!這是真的嗎?
    為了避免崩潰,要麼去外星,要麼轉變文明範式。到底哪個更有可能?作者 | 羽立兩位專門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今年5月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發出驚人預測: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的全球森林砍伐,將在未來20~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不可逆轉的崩潰。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圖)
    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科學家:海平面上升速度或超預期,生態系統崩潰或只需幾十年
    據2020年5月12日俄羅斯的科學報告,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經過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在本世紀,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預期的速度還快得多,這一項研究發表在《氣候與大氣科學》期刊上。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冰川加快融化、海平面加快上升的速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如地球生態系統考核面臨消亡、崩潰的風險。
  • 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或將在未來10年遭遇崩潰
    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或將在未來10年遭遇崩潰  olivia chan • 2020-04-10 18:54:06 來源:前瞻網 E4271G0
  •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所有存在的威脅,我們都可能避免滅絕!
    擁有快速新陳代謝的大型動物--暴龍,或人類--持續不斷的需要大量的食物。這使得它們很容易受到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代或小行星碰撞後的冬季撞擊等災難所造成的短暫食物鏈中斷的影響。我們的壽命也很長,一代的時間很長,後代很少。緩慢的繁殖使其難以從種群崩潰中恢復,減緩了自然選擇,使其難以適應快速的環境變化。這註定了猛獁象、地懶和其他巨型動物的滅亡。
  • 認識海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海洋
    我們居住的大陸被海水包圍,這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關。海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從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開始,經歷漫長的進化,有了今天的人類。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在海洋中看到許多單細胞生物。海水佔據了地球的99%的總水量,如果把地球總水量用55加侖的石油桶表示,那麼海洋和海水就佔據了53加侖。大面積的海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人類的活動也在影響著海洋的環境。
  • 人類怎樣才能阻止正在上演的大自然崩潰?
    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100萬種生物可能會滅絕消失,其歸咎於我們人類行為過失,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沒有哪個人能對地球環境遭受破壞負責任,或許一些石油公司高管可以免職,但是我們的集體行為已將自然界推向了崩潰邊緣。當然,這是一則壞消息,但是當前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努力,阻止地球環境惡化,沒有什麼是註定的。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系統秩序崩潰——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後嚴峻挑戰
    插圖:人類社會系統秩序崩潰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我們已經看到足夠多的此類新聞基於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大量信息的分析,本人決定描述人類現在所擁有的。在新的21世紀,我們作為地球上的先進物種,到底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生存階段?為什麼系統秩序會崩潰呢?
  • 從疫情的發展看人類進化體系的崩潰
    疫情過後,人類演進體系發生一次大的崩潰是一種大概率事件,人口由此滅絕50%也是自然界演化的必然規律。法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最新理論,刊發在《物理評論》上:人腦和宇宙一樣,都是被設計成最大程度的無序,類似於熱力學中的熵,所以人類意識只是大腦最大化信息的自然結果,也可理解為熵狀態的意外結果。
  • 海洋頭條|科學家:海洋生態系統或最近十年內崩潰
    環境科學家:海洋生態系統或最近十年內崩潰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自然》雜誌報導,英國和南非的科學家得出結論,在不利情況下,海洋生態系統在最近十年內就會崩潰。科學家稱,熱帶海洋生態系統尤其脆弱,那裡的不可逆變化可能會在2030年開始。科學家指出,地球氣溫升高4度,就會有15%的全球生物面臨滅絕。
  • 系統的進化是有代價的,任何一個系統,都不能避免毀滅
    細想想,人類存在的終極目的,還真不在科學這,還真在文化人手裡。科學在文化人手裡,咋玩咋是,工具而已。文化人叫科學當婊子就得當婊子,叫立牌坊就得立牌坊。人家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兩頭都是死,一頭進化到系統崩潰,死亡;一頭主動回到無道,死亡。其實,還沒見過哪個自然的存在,會主動回到無道。
  • 科學:減少碳排放,支撐冰川以避免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
    【科學:減少碳排放,支撐冰川以避免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由於全球變暖的速度超過了控制全球變暖的速度,科學家們提議建造巨大的水下結構,以防止像英國那麼大的南極冰川滑入海洋,並將全球海洋抬升數米。這兩個工程方案中,要支撐思韋茨冰川,需要在海床上建造艾菲爾鐵塔大小的柱子,以支撐冰川面向海洋的邊緣或冰架。第二種選擇是在冰架下建造一個100米高的水下堤,即護堤,在冰架下運行80-100公裡(55-60英裡),以阻止底部流動的溫水侵蝕冰川的腹部,使其變得不穩定。
  • 海缸,流浪的海洋
    「說得對,太小了,小的生態系統,不管多麼精確,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飛船派們想像中的飛船也一樣。」「我們的飛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阿東說,聲音比剛才低了許多。「是的,按人類目前的技術也只能造這麼大,同地球相比,這樣的生態系統還是太小了,太小了。」以上這段話來自《流浪地球》小說原文,「地球派」與「飛船派」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