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海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海洋

2020-07-29 海棠兔的樂園

從太空看地球,這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這顆星球的大部分都被海水包圍,所以說雖然我們居住的地方叫地球,實際上就是一顆水的星球。我們居住的大陸被海水包圍,這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關。

海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從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開始,經歷漫長的進化,有了今天的人類。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在海洋中看到許多單細胞生物。海水佔據了地球的99%的總水量,如果把地球總水量用55加侖的石油桶表示,那麼海洋和海水就佔據了53加侖。大面積的海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人類的活動也在影響著海洋的環境。

不同於淡水,海水是一種高鹽度的水體,但是海水的鹽度不都是一樣的。緯度、蒸發、降水、結冰、融冰和徑流淡水都與海水的鹽度息息相關。內陸海水的鹽度遠遠高於平均值,就像人體可以漂浮在死海上面。而入河海流和降水量大的地方,海水的鹽度遠低於平均值,距亞馬遜河河口85Km的表層海水鹽度淡到可供水手直接飲用。


認識海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海洋


從海面上刮來的風帶著海水的溼氣進入內地,使得沿海城市的氣候總是溫暖溼潤冬暖夏涼。而靠近海洋借著港口的便利,沿海城市的經濟也總是比內陸發達一些。港口、海灘、海風、潮汐,這可能是很多人對海洋的第一印象。其實對於佔據了地球大部分面積的海洋,我們人類知之甚少。

在平靜的海水下面有另外一個世界,這個水下世界甚至比我們的世界還要精彩。這裡有種類豐富的海洋生物,最小的微生物我們的肉眼可能無法看見,而大型動物例如藍鯨,長度可達33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洋以寬廣的胸懷包容著萬物,也給我們帶來了豐厚的饋贈。

我們的食鹽有30%是從海洋中獲得的,海洋中的魚類、貝類和海藻也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我們利用潮汐的能量發電,海上鑽井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在向海洋過度索取的同時,也承受著它的後果。海洋控制著地球的氣候,太陽照在水面,大面積的水分蒸發形成熱帶低壓。風圍繞著這個低壓系統旋轉,在北半球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順時針旋轉,這種強度的不斷增加,就形成了熱帶風暴,甚至是颶風。在海洋生態逐漸被破壞的今天,颶風也越來越頻繁,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例如2005年8月25日,卡特裡娜颶風登陸美國。短短一周的時間,接近兩千人死亡,幾百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財產損失達到812億美元。

如何和海洋和平共處,這是所有人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也牽扯著人類的命運。在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如何儘可能的保護好海洋的生態,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

當然我們對海洋的了解不僅僅於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海洋仍有許多謎團尚未解開,因為特殊的環境限制著我們對海洋的探索。

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是8848米,而海洋下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達到了水下1萬米。在這個水下最深處,終年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這也是地球上最為艱難的環境。不少人已經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但是馬裡亞納海溝卻鮮有人涉及。探索海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的多。

探索海洋首先要認識海洋。來自美國的基斯·A·思維德魯普和E·維吉尼亞·安布拉斯特在這本最新版的《認識海洋》中,向我們全面又詳盡的講了有關海洋學的基礎知識。它既是一本有關海洋的百科全書,又是一本基礎的科普書籍。基斯·A·思維德魯普擔任康斯威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地球物理學教授,講授海洋學長達25年的時間。而E·維吉尼亞·安布拉斯特擔任華盛頓大學海洋學院的教授,從事海洋浮遊生物的教學及工作。


認識海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海洋


這本書可以說是想要了解海洋學最全面、最系統化的教材。這本書首先向我們講述了海洋學的歷史及發展,再次向我們講述了海洋的形成及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大氣運動與海洋的關係,最後向我們講述了海洋生物以及海洋面臨的環境問題。這是一本十分系統化的教材,雖然很多專業術語,但是兩位作者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解,所以我們不難理解。有關海洋的問題,我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例如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潮汐是怎樣形成的?颶風是如何形成的?這本書將近500頁的篇幅足以滿足每一個海洋迷的好奇心。

歷史上沒有什麼時刻能像今天的我們一樣,和海洋的聯繫如此密切,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和海洋密不可分。海水中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是我們獲取能量的重要方式,海水中豐富的水產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美味佳餚。依靠海上貿易,我們不出國門就能買到全世界的物產。

但是我們過度的向海洋索取,也造就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過度捕撈,大量的海洋生物數目銳減,甚至到了滅絕的邊緣。人類向海洋中傾倒了大量的垃圾,嚴重破壞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海上石油洩漏事故不斷發生,大面積的海洋水域受到汙染,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的挑戰。


認識海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海洋


我們在破壞海洋環境同時,也接受著來自海洋的報復。北冰洋的冰川大面積融化,全球海平面不斷升高,許多島嶼已有沉沒的危險。全球的氣候反覆無常,海嘯颶風頻發,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也與氣候變暖有直接的關係。這些都是海洋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我們是時候覺醒了。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探索海洋的腳步從未停歇,海洋賦予我們生命,賦予我們文明。今天對海洋的研究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是我們都希望人類研究海洋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好海洋,而不是去破壞它。

相關焦點

  • 世界海洋日,認識紅樹林
    其實我認識這類植物,是因為一個挺特殊的契機,那就是這周一(6月8號),是世界海洋日。這次海洋日的主題,在咱們國內被定為「保護紅樹林」。紅樹林長什麼樣,我在文稿裡放了一張圖,你一看就知道了。這個主題就很奇怪了。你想,我們一般說保護海洋,通常會說,保護海洋的整個生態系統,比如拒絕工業排放,或者減少白色塑料汙染。為什麼這一次,要把紅樹林這種植物,單拿出來說事呢?
  • 【新時代·青年說】「經略海洋」怎麼解?從認識海洋講起……
    人類的祖先從海洋中走來,我們的環境在海洋中經歷輪迴變遷,自然界的大多生物都受海洋的哺育,大氣中一半以上的氧氣都來自於海洋植物。讓我們跟隨王穎的講述,認識海洋。1你真的了解海洋嗎?有研究機構曾對北京 瀋陽等地的10所中小學校進行調查,發現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都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而中國海洋國土面積有多大?98%的學生並不知道。海洋國土意識缺失?海洋知識普及不足?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了!
  • 保護海洋,從我做起!記PIOK「世界海洋日」主題教學活動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知曉保護海洋環境和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普林斯頓海洋國際幼兒園(PIOK)開展了「世界海洋日」主題教學活動。一隻只小「海洋生物」們,通過這首兒歌不但了解了各種海洋小生物,還了解了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了海洋裡的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果海洋環境遭到破壞,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將會失去自己的家人。寓教於樂,通過歌舞的形式,幫助孩子初步認識海洋。
  •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生物會不會向著帶刺的方向進化?
    自然界有許多物種為了保護自己,進化出許多保護措施,有的會依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顏色,有的渾身長滿尖,讓敵人對其無法下口,有的含有毒液,敵人咬上一口的話,自己也得死亡。,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生物會不會向著帶刺的方向進化?
  • 《自然通訊》:為了避免海洋系統崩潰,人類需要做得更好
    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向可持續海洋治理的過渡」的論文。該論文指出,需要確保人類與海洋之間的新關係,以確保海洋提供的各種生命支持作用的連續性。該論文描述了三個關鍵的過渡途徑,可以使複雜的海洋系統更具彈性,並確保更可持續的未來。
  • 世界海洋日 戴著這枚頂級五十噚和寶珀一起保護海洋
    也正是寶珀強大的制表實力,催生了寶珀對於保護海洋的責任感。對於寶珀來說,這片浩瀚的水下宇宙蘊藏著太多值得人類竭力探索的美好事物,同時,惟有對自然更加了解,方能發自肺腑地敬重保護海洋,並為地球、為海洋、為人類自己更好的未來而努力。每年的6月8號為世界海洋日。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關於紅樹林,你應該知道哪些?來了解一下吧!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這一天,一次關於紅樹林的隨堂測試正在進行……我國現有紅樹植物37種,其中真紅樹25種,半紅樹12種。
  • 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與海洋課堂一起長大「「海洋保護素質教育公益課舉辦
    圖集 近日,「與海洋課堂一起長大」海洋保護素質教育課件推廣示範課公益活動在重慶市輔仁中學舉辦。該活動由「海洋之美」項目支持,面向輔仁中學「紅巖班」學生,讓他們通過感受海洋之美,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重要性,從而加深對海洋環境的認識,培養海洋保護意識。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一是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還存在模糊認識,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解不深,對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係把握不準。二是海洋資源保護修復還未形成整體效應,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只是點上開花,漁業資源衰退趨勢仍在發展,入海汙染排放量仍然很大,海洋微塑料危害還未引起人們足夠認識。三是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海洋經濟發展質量還不高。
  • 海洋保護海報
    面對海洋環境的嚴重汙染,海洋資源過度地開發利用,導致海洋環境及其資源的嚴重破壞,近30年來,不少沿海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為數眾多的各種類型的海洋保護區
  • 保護海洋環境 用科技造福人類
    ——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碧鵑研究員  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也是人類的「糧倉」,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地球上生物物種的80%都存在於海洋中。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面積,6500多個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旳島嶼,如此浩瀚深邃、蘊藏無數資源寶藏和無數生物生活的海洋本應得到更好保護,但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我國的海洋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海洋的生命活力正因為人類的汙染行為而不斷減弱。  在此情況下,海洋環境與漁業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海洋學家的重視。
  • 建立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 創造炫麗海洋世界
    十大海洋人物之: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周雲昕點擊進入中國網海洋頻道>>http://ocean.china.com.cn       的確,10年來,她率先在國內開辦了海豚康復療法,義務為腦癱、自閉症兒童治療,給患兒及其父母帶來生活的希望;她組織成立了我國第一家以海洋環保為主題的環保公益組織——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帶動千千萬萬志願者為保護藍色海洋做貢獻。
  • 《走向海洋》這本書,才讓我真正的認識海洋
    海洋,這個詞對我並不陌生。不過,雖然我知道海洋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卻不知道海洋對於我們的意義以及海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我原本以為海洋裡面只有一些海水和海裡生活的魚,後來《走向海洋》這本書,才讓我真正的認識海洋。蔚藍色的海洋不但有豐富的資源,而且留給了人們許多不解之謎,同時也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這也是大鵬新區建設「美麗海灣」行動計劃落實的第一步,在今後5年時間裡,大鵬新區將對針對海洋生態保護問題,精心布局、科學統籌、分步推進,實現大鵬半島陸海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生態功能的持續提升,推動大鵬半島空間品質和發展質量不斷增強,使「美麗海灣」成為大鵬的靚麗名片,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貢獻「大鵬方案」。
  • 保護珊瑚 愛護海洋
    記者從廣東海洋大學了解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欄目4月19日播出了對廣東海大深圳研究院珊瑚礁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團隊的採訪內容。該節目於18點檔播出,其中涉及海大珊瑚團隊的節目時長約13分鐘。節目具體講述了廣東海大深研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帶領團隊自2014年以來,始終堅持在人工修復珊瑚礁領域研究探索。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一是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還存在模糊認識,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解不深,對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係把握不準。二是海洋資源保護修復還未形成整體效應,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只是點上開花,漁業資源衰退趨勢仍在發展,入海汙染排放量仍然很大,海洋微塑料危害還未引起人們足夠認識。三是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海洋經濟發展質量還不高。
  • 書單|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
    這也是大鵬新區建設「美麗海灣」行動計劃落實的第一步,在今後5年時間裡,大鵬新區將對針對海洋生態保護問題,精心布局、科學統籌、分步推進,實現大鵬半島陸海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生態功能的持續提升,推動大鵬半島空間品質和發展質量不斷增強,使「美麗海灣」成為大鵬的靚麗名片,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貢獻「大鵬方案」。
  • 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他強調,要用新體制凝聚新優勢,用新思路謀劃新突破,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人和」的美麗海洋。李幹傑指出,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增強陸海汙染防治協同性和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