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白龍馬」的本是龍王之子「小白龍」所化,但樣子仍是凡間「馬」的樣子;但大多數人不僅把《西遊記》看作是一部怪誕小說,更不會把書中的孫悟空、小白龍等形象放在真實環境中。這也難怪,先不說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就是比孫猴子知名度更高的「龍」也很少有人認為是真的。
但我們稱之為「龍」的傳人,很多史書記載中也都曾有「龍」的出現。那麼「龍」到底是否真的存在呢?最著名的各地「鎖龍井」至今猶存,甚至電視新聞中也不乏有1995年「化龍渡劫」的報導;但畢竟大多數人沒有親眼見過,「龍」的存在至今是個秘。
但在歷史上,「龍」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留有「龍種」在人間——「龍馬」。《明史》是一部反映明朝(1368—1644年)歷史情況的紀傳體通史,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曾說「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由此可見,《明史》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真實反映當時主要事件的「正史」,更是一部記錄非常完善的「史書」。
而在《明史》中不僅有關於「龍」的記載,還詳細記載了龍在凡間留有「龍種」,也就是「龍馬」事件,而且還不止一件。「永樂十八年九月,諸城進龍馬。民有牝馬牧於海濱,一日雲霧晦冥,有物蜿蜒與馬接。產駒,具龍文,其色青蒼,謂之龍馬。」
在明成祖永樂十八年的九月,也就是公元1420年,「諸城」就向當時的明成祖「朱棣」進貢了一匹「龍馬」。這匹「龍馬」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諸城」當地有人在海邊放馬或者是遛馬,有一天忽然陰雲密布,從海裡「蜿蜒」升起一條「龍」,就跟正在海邊的馬發生了「肌膚之親」。而這匹得到「龍」精華的馬很快就懷孕了,生下的小馬駒渾身青黑色,而且滿身都是「龍紋」;因為龍的關係,人們就把這匹非同一般的「馬駒」稱作「龍馬」,並進獻給皇上。
如果說「龍馬」僅此一例的話,那還可以說成偶然事件,但《明史》中可不僅僅只有一匹「龍馬」。「宣德七年五月,忻州民武煥家馬生一駒,鹿耳牛尾,玉面瓊蹄,肉文被體如鱗。」
這次敘述的更加清晰,連「忻州」內的民戶「武煥」的姓名都記載了。「武煥」家生的「龍馬」樣貌記載的尤為詳細:耳朵像鹿,尾巴像牛;蹄子晶瑩剔透,渾身布滿了鱗甲一樣的花紋。
這還不算完,《明史》中還記載了更為奇特壯觀的群體性「龍馬」出現事件「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海鹽有海馬萬數,岸行二十餘裡。其一最巨,高如樓。」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換算成公元的話,也就是1563年。在浙江「海鹽」竟有上萬的「海馬」登岸,而且在陸地上行進了二十多裡路。這裡的「海馬」是說從海裡出來的馬,也就是「龍馬」,而且是上萬匹,何其壯觀!更有甚者,這上萬的「龍馬」為首的一匹竟然有當時的「樓房」那麼高,即便是今天普通的馬,這種體型也堪稱「巨大」了。
「龍生九子,其形各異」這句話中的「九子」看來只是一個形容數量的詞,儘管「龍之九子」中沒有「龍馬」,但史書中卻的確詳細記載了龍做的這樁「好事」。那麼龍究竟是否真實存在,你又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