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許多人認為,龍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也是黃帝創造出來的圖騰。但幾千年來,民間目擊龍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歷朝歷代的古籍中也有大量龍的記載。另外,《山海經》和一項考古發現證實,龍在2億年前真的存在過。下面,讓我們從《夢溪筆談》、《史記》和《拾遺記》等古籍記載,了解中國古代龍的故事。
中國神話 龍
《夢溪筆談》是北宋奇人沈括的製作,它記載了許多古代發明和科學知識。但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了「遼太祖射龍」的傳奇故事,沈括還曾經親自到過夜來山的「遠祖射龍廟」,見到過形似寶劍的「龍舌」。這個故事出現在《遼史》中,目擊者眾多,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據《遼史》的《太祖本紀》記載,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境內,發現天空中有一條十幾丈的黑龍。遼太祖認為有人以巫術謀害他,於是張弓射箭將黑龍射成重傷。黑龍逃出1千5百裡,降落在吉林省黃龍府,落地後縮小為2尺。遼太祖命人截掉龍角和龍舌,將黑龍屍骨收藏在遼國府庫。
日本的真龍標本
後來金國滅遼,這件黑龍屍骨又被收藏在金國內庫。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時,曾親眼見到這件寶物。他在古籍《松漠紀聞》中提到:「龍尾、龍身猶在,龍角不知所蹤」。南宋學者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也提到,直到公元1214年初,金國遷都開封時,這件黑龍屍骨仍然在寶物清單之中。
晉朝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了三皇五帝時期養龍的故事。書中寫道,在舜帝執政時,長江下遊的南潯國捕獲了2條龍,作為貢品送給舜帝。舜帝特意建造了「豢龍之宮」,蓄積雨水來飼養龍,一直到夏朝時期仍然存在
龍的傳說
《拾遺記》記載的不是神話,先秦古籍《左傳》也有類似記載。另外,百家姓中「董姓」的先祖是董父,他因擅長飼養龍,被舜帝賜姓為董,董氏家族因此得名「豢龍氏」。《史記》和《竹書紀年》中,都提到了「孔甲好龍」的故事。
在夏朝晚期,夏王孔甲在黃河、漢水之中,捕獲了2條龍,任命堯帝的後裔劉累負責飼養,封他的家族為「御龍氏」。後來有條龍死了,劉累將龍肉烹飪給孔甲享用。誰知孔甲上癮了,不斷要求劉累獻上龍肉,劉累只能逃到了魯國,改姓範。到商朝時,「御龍氏」被商王改封為「豕韋氏」。圈內人都「在看」,麻煩點一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