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險的一種鯊魚-遠洋白鰭鯊

2021-01-18 動物世界


遠洋白鰭鯊 是一種分布於熱帶和溫暖海域的大型鯊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狹長、尖端白而圓的鰭。這種鯊魚行動緩慢但很具攻擊性,對於海難或海上空難事件的倖存者來說非常危險。

研究表明遠洋白鰭鯊的數量正急劇下降,白鰭鯊面臨著越來越多漁業捕殺。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目: 真鯊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真鯊科 Carcharhinidae

屬: 真鯊屬 Carcharhinus

種: 遠洋白鰭鯊 C. longimanus


遠洋白鰭鯊的種名:longimanus,來源於拉丁文,有「很長的手」之意,指它們較長的胸鰭。於1861年,由古巴人費利佩·波伊命名。

遠洋白鰭鯊在英文中還有許多常見的別名,如「布朗·米爾伯特的沙條鯊魚」(Brown Milbert's sand bar shark)、「棕鯊」(brown shark)、「長野鯊」(nigano shark)、「白鰭鯨」(whitetip whaler)和「白鰭鯊」(whitetip shark)。


遠洋白鰭鯊體型尺寸中等,最大的長度記錄為4米,最大的重量記錄為170公斤。

常見的遠洋白鰭鯊全長往往小於3米,雌性略大。

遠洋白鰭鯊與人的比例


遠洋白鰭鯊擁有典型的真鯊科身形,僅略扁平,而背彎。其背部因地區而異可呈青銅色、棕色、藍色或灰色,腹部則為白色,少數呈黃色。


遠洋白鰭鯊最顯著的特點其長型的翼狀胸鰭和背鰭,其遠長於其它大多數鯊魚,且尖端圓潤。

大部分遠洋白鰭鯊的鰭(背鰭,胸鰭,腹鰭,尾鰭)的末端呈白色,幼魚標本和少數成魚則無此特徵。鰭其他部分可存在斑點,幼魚可存在黑色的斑點。


遠洋白鰭鯊的鼻子和眼睛都為圓形,眼睛存在瞬膜。

瞬膜,又稱第三眼瞼,可以遮住角膜,藉以溼潤眼球,卻又不影響視線,有保護整個眼球的作用。


遠洋白鰭鯊的牙齒形態多樣,下顎為相對較小的三角形薄鋸齒,兩側各13至15顆。上顎為相對較大的三角形鋸齒,兩側各14至15顆。鋸齒較平,通常有5到7個嵴。


遠洋白鰭鯊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不超過150米深的上層海域,喜近海深水區,鯊魚的數量隨著離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雖然在一些食物豐富的地方可以看到遠洋白鰭鯊成群出現,但通常情況下其喜獨居生活。


行動速度較為緩慢,且喜歡接近水面的廣闊水域中進行遊弋尋找食物來源。以前,鯊魚被海員戲稱為「海狗」,因為它們是最為常見的跟船鯊魚,其興趣被激起時會表現出一些與狗相似的行為:當發現可能成為食物的物體時,它會一直跟著該物體,行動上很謹慎但絕不放棄。如果受到驅逐,則會後退並保持安全距離,但在適當的時機出現時會立即衝上前。

遠洋白鰭鯊的遊泳速度不快,但有加速突襲的能力。遠洋白鰭鯊經常會與鐮狀真鯊爭奪食物,與平常較為悠閒的行動習慣相比,它們也可以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鐮狀真鯊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又名絲鯊、平滑白眼鮫,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真鯊科的一種。分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水海洋中,一般出現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當出現豐富的食物來源時,多條遠洋白鰭鯊經常會一起進食,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瘋狂進食現象。這種現象似乎不是由水中的血液或是其殺戮欲引發的,而是來自於這一物種高度緊張和目標導向的天性。

遠洋白鰭鯊是一種競爭性的機會主義獵食者,會利用眼前的資源伺機捕食,而不善於避免困難以便將來可以更輕易地獲得食物。

遠洋白鰭鯊以浮遊頭足綱和硬骨魚類為主要食物。不過其進食種類可以更為多樣化,選擇性更低,它已知的食物種類包括海洋魚類、海龜、鳥類、腹足綱和哺乳動物的腐肉。

它的進食方式包括朝一群魚咬食或是張著嘴遊過大群的魚。當吃到其它種類的魚時,它會變得很有攻擊性。小說《大白鯊》的作者彼得·本奇利曾觀察到遠洋白鰭鯊遊在領航鯨旁邊,並以後者的糞便為食。


初夏是大西洋西北部和印度洋西南部的遠洋白鰭鯊的交配季節,但在太平洋捕獲的雌性常年都可以發現懷有身孕,說明在這裡的交配季節時間更長。

遠洋白鰭鯊胎生,胚胎在母鯊的子宮內發育,通過胎盤孕囊獲得營養,妊娠期為一年。一胎可以產下1到15條仔鯊,每條長度約為0.6米。雄性一般長到1.7-1.9米時達到性成熟,雌性則是1.8至2米。


海洋研究員雅克-伊夫·庫斯託曾形容遠洋白鰭鯊是「最危險的一種鯊魚」。雖然大白鯊及其他近海鯊魚有著更大的惡名,但由於遠洋白鰭鯊會獵食船難或空難的倖存者,所以人們懷疑遠洋白鰭鯊是多起針對人類致命攻擊的罪魁禍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承載了近千人的汽輪「新斯科舍號」(Nova Scotia)在南非附近遭一艘德軍潛艇擊沉。許多人被遠洋白鰭鯊所害,最終僅有192人生還。

2010年,遠洋白鰭鯊因牽扯進了埃及紅海接近沙姆沙伊赫地區發生的多起攻擊遊客事件而聲名狼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它已經習慣於人工餵食。潛水員用一個簡易裝置來給鯊魚餵食,而它在看到潛水員背著的腰包裡還有魚留著沒有餵給自己時就會對潛水員和浮潛裝置發動攻擊。遠洋白鰭鯊還會以潛水員的臀部和大腿為目標,希望可以獲得一頓大餐。紅海這一區域的過度捕撈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因為鯊魚不得不更接近海岸來尋找食物,因此出現了攻擊遊客的事件。


全球範圍內北緯45°到南緯43°之間,水溫在18°C以上的開闊深海海域都有可能存在遠洋白鰭鯊。其常見於水溫20至28°C的海域,如果水溫低於這個範圍,遠洋白鰭鯊就會趨於離開另覓更溫暖的棲息地。2004年,在瑞典西海岸發現了一條遠洋白鰭鯊的屍體,該位置遠超過以往認知的該物種生活區域的北部邊界。


遠洋白鰭鯊一度分布非常廣泛,在相應海域也很常見。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遠洋白鰭鯊的數量正急劇下降,因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白鰭鯊面臨著越來越多漁業捕殺。

1969年,託馬斯·H·林尼亞韋弗三世和理察·H·巴庫斯在兩人合著的書中描述遠洋白鰭鯊「(數量)顯得格外豐富;

1992年到2000年,大西洋西北部和中、西部的數量就下降了70%之多;

對於墨西哥灣的調查採用了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美國遠洋延繩釣的混合數據,最後的結論顯示四十多年的時間裡這一地區的遠洋白鰭鯊數量下降了約99.3%。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遠洋白鰭鯊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狀態從全球低危/近危被移到了受威脅/易危,而在大西洋西北部和中、西部則成了受威脅/極危。

根據1995年的聯合國跨界魚類種群與高度洄遊魚類種群養護和管理協議,沿海國家和捕魚國家需要採取措施保護列表上的受威脅物種,但對於遠洋白鰭鯊仍然沒有什麼進展。

從2013年初開始,生活在紐西蘭水域的遠洋白鰭鯊因《1953年野生動物法》而獲得了全面保護。

2013年3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上增加了三類具有商業價值的瀕危鯊魚,分別是雙髻鯊、遠洋白鰭鯊和鼠鯊,使針對這些種類鯊魚的捕撈和商用需要接受監管並獲得授權方可進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動物世界-QQ群:211689174


相關焦點

  • 【海洋科普】最危險的鯊魚——遠洋白鰭鯊
    【海洋科普】最危險的鯊魚——遠洋白鰭鯊 2020-06-13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rlyl物種說】今日--遠洋白鰭鯊(Oceanic whitetip shark)
    、汙斑白眼鮫,是真鯊科真鯊屬一種分布於熱帶和溫暖海域上層的大型鯊魚。其敦實的身體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狹長、尖端白而圓的鰭。這種鯊魚行動緩慢但很具攻擊性,對於海難或海上空難事件的倖存者來說非常危險。其大片的鰭可製成魚翅,因而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白鰭鯊面臨著越來越多漁業捕殺。研究表明遠洋白鰭鯊的數量正急劇下降。
  • 男子潛水遭遠洋白鰭鯊狠咬縫50針 實拍逃生一瞬
    (原標題:男子潛水遭遠洋白鰭鯊狠咬縫50針 實拍逃生一瞬)奧地利男子克倫克去年在埃及的紅海潛水時,突遭一條遠洋白鰭鯊攻擊,被咬傷大腿,事前雖然他提早發現,立即抓緊繩索想要逃命,但仍敵不過鯊魚的速度慘遭狠咬。
  • 英攝影師 冒死拍攝白鰭鯊
    「從研究中可以看到,自1955年起,遠洋白鰭鯊數量可能已經減少了98%,」來自福羅裡達比米尼的72歲的鯊魚專家薩穆埃爾・格魯伯說。 白鰭鯊與籠中人「互動」。     據新華社消息 不少攝影師為拍到優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險。英國水下攝影師布賴恩・斯克裡和同伴跟蹤一頭白鰭鯊拍攝,時間長達2小時。白鰭鯊極其兇猛,斯克裡的勇敢讓他與這頭鯊魚面對面,並拍下珍貴照片。  遠洋白鰭鯊是公認的海裡最危險鯊魚之一,與大白鯊和虎鯊齊名。最新調查預計,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白鰭鯊數量自上世紀50年代已嚴重減少,瀕臨滅絕。
  • 紅海同一潛點一個月內發生兩起遠洋白鰭鯊襲擊潛水員事件
    一名德國潛水員被一條遠洋白鰭鯊咬住    Elphinstone Reef是當地知名鯊魚潛點  這裡的時常會有礁鯊出沒  這是一種十分溫和的鯊魚  但是也有攻擊性較強的遠洋白鰭鯊出現  也是這次的事件主角
  • 遠洋白鰭鯊
    遠洋白鰭鯊埃及海域中的遠洋白鰭鯊。在大風大浪、能見度低的情況下有幸拍到,實在難得。
  • 雅高潛水#埃及紅海#探索神秘沉船-錘頭鯊群-偶遇遠洋白鰭鯊-2016
    即使鯊魚看起來十分的邪惡和殘忍,但是鯊魚並不是人們所形容的那種邪惡的生物,它像其它動物一樣,只是靠著自己本能生存的動物,因為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中的最頂端,所以它需要食用大量的食物。鯊魚的食物就是海洋裡的其它動物,主要是魚類,海龜,鯨魚,海獅和海豹。
  • 男子遭遇「最危險鯊魚」大腿被咬傷
    中新網4月8日電 綜合報導,一名來自奧地利的潛水員,2018年6月遠赴埃及潛水,不幸被遠洋鯊魚咬傷,雖無生命危險但傷口大到需要縫40到50針,當事者表示自己還活著已是奇蹟,並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而放棄潛水,傷勢復原後會再度下水。資料圖:鯊魚。
  • 英國一名水下攝影師冒死拍攝白鰭鯊達2小時(圖)
    冒死拍攝白鰭鯊  不少攝影師為拍到優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險。英國水下攝影師布賴恩·斯克裡和同伴跟蹤一頭白鰭鯊拍攝,時間長達2小時。  白鰭鯊極其兇猛,斯克裡的勇敢讓他與這頭鯊魚面對面,並拍下珍貴照片。
  • 【船宿遊記】進埃及記(內附遠洋白鰭鯊遇險)
    總之這一趟船宿,遇到不少從沒遇到過的危險狀況。同船的作死P同學,為了和遠洋白鰭鯊同框,一不留神給鯊魚勾引到了外海。遠洋白鰭鯊是有過記錄的四種傷人鯊魚之一,船上時潛導就警告過我們,不要去外海,要靠著珊瑚礁。因為當你到了外海,就會有很多遠洋白鰭鯊從大海深處冒出來,試探你、攻擊你、吃掉你……
  • 奧地利男子潛水遇遠洋白鰭鯊險喪命 被狠咬縫50針
    (原標題:男子潛水遭遠洋白鰭鯊狠咬縫50針 實拍逃生一瞬)奧地利男子克倫克去年在埃及的紅海潛水時,突遭一條遠洋白鰭鯊攻擊,被咬傷大腿,事前雖然他提早發現,立即抓緊繩索想要逃命,但仍敵不過鯊魚的速度慘遭狠咬。
  • 最著名的鯊魚攻擊人類事件,900多人掉進海裡,約150個人消失
    而科學家發現,當你遭到鯊魚攻擊時,如果你的腿沒有被鯊魚完整的咬掉,而是藕斷絲連,那麼恭喜你,在4分鐘以後,你會比咬掉腿更危險!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當你的腿沒被咬掉時,在沒有很好的止血情況下,也就意味著4分鐘後你會損失20%的血液,這很危險,你的心臟需要最低的血壓才能保持跳動,而現在血流不止,血量的減少,血壓也就不停地下降,過不了多久,人還是會面對死神。
  • 英攝影師冒死追拍食人鯊 稱鯊魚很有禮貌
    遠洋白鰭鯊是公認的海裡最危險鯊魚之一,與大白鯊和虎鯊齊名。遠洋白鰭鯊是公認的海裡最危險鯊魚之一,與大白鯊和虎鯊齊名。遠洋白鰭鯊是公認的海裡最危險鯊魚之一,與大白鯊和虎鯊齊名。不少攝影師為拍到優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險。英國水下攝影師布賴恩·斯克裡和同伴普拉特潛入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跟蹤一頭白鰭鯊拍攝,時間長達2小時。
  • 鯊魚VS大王烏賊?2米白鰭鯊身上現奇怪印記,或為巨型魷魚所為!
    01 遠洋白鰭鯊身上的疤痕據悉,水下攝影師維爾貝克(Deron Verbeck)去年在夏威夷科納(Kona)海岸潛水時發現了一條7英尺長(2.1米)的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於是他拍了一張鯊魚的照片。
  • 鯊魚VS大王烏賊?2米白鰭鯊身上現奇怪印記,或是巨型魷魚所為
    01 遠洋白鰭鯊身上的疤痕  據悉,水下攝影師維爾貝克(Deron Verbeck)去年在夏威夷科納(Kona)海岸潛水時發現了一條7英尺長(2.1米)的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
  • 鯊魚VS大王烏賊?2米白鰭鯊身上現奇怪印記,或是巨型魷魚所為!
    01 遠洋白鰭鯊身上的疤痕  據悉,水下攝影師維爾貝克(Deron Verbeck)去年在夏威夷科納(Kona)海岸潛水時發現了一條7英尺長(2.1米)的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於是他拍了一張鯊魚的照片。
  • 她是「鯊語者」,兇猛的大鯊魚卻在她懷裡一秒變嬰兒!
    撰文、攝影:平凡在很多人眼中鯊魚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它們迅猛且兇殘。但是在人類已知的超過500種鯊魚中,最大的鯨鯊體長可達12米以上,而最小的刺侏儒鯊只有17釐米。絕大多數鯊魚都是肉食性的,然而人類卻絕對不在它們的食譜上。體型最大的鯨鯊可重達13噸,但它卻是濾食性的鯊魚,基本只以浮遊生物為生。
  • FISH ID:白鰭黑鰭鯊鯊分不清
    大部分鯊魚需要保持連續遊動,使水不斷地流過它們的鰓部,否則它們會窒息死亡,而白鰭鯊是幾種可以趴著不動的鯊魚之一。這也是我們可以在珊瑚礁的縫隙、洞窟處近距離的觀察和拍攝到白鰭鯊的原因。紅海、印度洋-太平洋海域都有白鰭鯊的分布。
  • 為什麼保護鯊魚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Canon 5DSR, 16-35mm f/2.8, f/22, 1/13s, ISO 100在很多人眼中鯊魚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它們迅猛且兇殘。高調唱完心裡話也說了,最後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最具攻擊性卻不吃人的幾種鯊魚。普遍認為海洋中最具攻擊性的四種鯊魚分別是大白鯊,牛鯊,鼬鯊和遠洋白鰭鯊。據統計它們對主要的襲擊人類事件負責,但人類並非它們的食物。在被這些鯊魚襲擊的人類裡,50.8%是衝浪者,38%是遊泳者,而浮潛和潛水的人只佔到8%左右,其餘3%是充氣艇等。
  • 漲姿勢 原來鯊魚家族也是親戚眾多,不知道還以為是水怪
    遠洋白鰭鯊攝影:BRIAN SKERR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巴哈馬群島附近,一條遠洋白鰭鯊正遊過潛水員身邊這種鯊魚分布在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水域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已將其列為易危物種。   雌性遠洋白鰭鯊是胎生動物,會在懷孕10到12個月後產下幼鯊,而不是像一般魚類那樣直接產卵。不管是雌性還是雄性,它們都會在四五歲時發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