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精英崇拜危害猶如種族歧視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琥珀風箏

涉及種族主義問題的討論一直很多,一類比較大的聲音是覺得「種族主義有理」,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勢;另一種則屬於冒著被攻擊的阻力逆流而上,反種族主義。

筆者一直是這兩類中的一種,在做這樣的事情很久之後,突然頓悟了一個事。高度推崇精英的社會裡,是無法有效規避種族主義的。種族主義屬於歧視是很清楚的事情,但是過度的精英崇拜同樣是危害性的,也是一種歧視的幽靈附體。

請注意這裡要談的是反對過度的精英崇拜,適度的,不反對。

崇拜精英的深淺差異,可以給社會帶來結構性的不同。儘管崇拜精英(在此文討論的有些情況裡也主要是指代服從權威)在每種文化裡面都存在,但是在各種社會裡程度顯然不同。

歐洲的精英文化習俗就比美國的濃,還保留了不少皇室和貴族的傳統,對奢侈品的追求和社交禮節上的規範制定也比美國講究許多,但是跟有些國家一比又差遠了。

貴族形象 圖片來自網絡文中皆同

在有的社會裡,門地、身份、外貌、財富對生存空間還有極強的直接主宰,人活著需要靠這些身外之物來變現人權。這樣又如何可能有效地避免從上到下的不良的精英崇拜?

在亞洲文化中,良性和惡性的精英崇拜都有所突出。一方面良性的崇拜帶來了社會的尊長、孝道、獎勵奮鬥和成功,另一方面惡性的崇拜也滋養了權威主義和貪戀權力。即使是日本這種制度上採用了民主思想的環境,「老人政治」也深入骨髓。

在有的國家,不良精英崇拜已經大為改觀。譬如美國,從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兒孫輩們稱呼長輩是直接用名,而無需加上顯示輩分的前綴。像「某某老師」、「某某教授」、「某某總裁」、「某某廠長」等等之類的彰顯身份的用語,在美國日常對話語境中使用不多。

美國從一個人早期的教育培養開始,就注意植入平等和合作的理念。師長們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還有大量的組團探討的項目。「沒有愚蠢的問題,不提問題才是最愚蠢的問題」,是美國校園裡面最流行的一句話。這大大鼓勵了不論學問深淺,都敢於積極思考發問的氣氛,在踴躍的思想交流中,往往能產生不凡的見解,量變產生質變。

各大高校也經常邀請教授們來院系做講座,之後跟學生和博後研究員們一起進餐。受邀之人不乏學術界的泰山北鬥級人物,諾獎和諾獎熱門也很常見。並無排資論輩座位秩序的講究,也都是一視同仁的便餐待遇,不會有什麼專家特供。而且提倡自由交流,學生們無需因為旁邊坐了大諾貝爾獎得主,就要心有敬畏和唯大牛是從。

這些對個人的平等尊重和對資歷的平淡化,哪怕只是改觀那麼一些,也就足夠讓許多人遇到陽光就燦爛。更是激發社會創新的潛在的軟實力。

私立男校的學生

適度推崇精英對源源不斷地激勵人蓬勃向上當然有好處,但是,就像風險控制不是從最優而是要考慮應對最差情況一樣,判斷一個事好不好,需要看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危害是否可控。不加約束的精英崇拜,本質上是沒有斷奶的等級制度的殘餘。它會導致社會對名利的高度迷戀,滋生虛假、不透明甚至腐蝕法制。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看看不少涉及名人的風波,只要是社會名流、金錢地位出眾,就容易護身符上身,光環自帶。譬如最近某企業家巨富,性侵案卻被無數人看作女方「仙人跳」設局。

對精英的不良追崇,帶來複製、拷貝精英的現象,也造成人做事情的時候急功近利。自己是否真心熱愛已經成為其次,最重要的是因為「能出人頭地」、「是眾人羨慕的事」。「能贏」,本質上就是成王敗寇的思維模式。簡單地抹殺了發自內心的興趣,忽略了協作互助的團隊精神和契約精神,強化了實用主義,抬舉了叢林法則。

牛津大學校園

精英崇拜上從良性到惡性的漸變,比較一下,就能發現差異。有些人屬於要滿足「加封進階精英、貴族」的心理設定,有達成此目標的剛需。譬如在教育投資上,儘管想培養精英的後代、在意學校牌子的家庭也挺多,且不限於哪個族裔或者特定人群,但是從積極的數量上和捨得下血本上,能像少部分人那樣萬丈豪情舉家奉獻爬藤的還是罕見。

前陣沸沸揚揚的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大學招生作弊案,違規犯法開後門的花費基本在幾千到十來萬美元。結果出來兩「後來居上」的土豪,一擲千金。其中一位創下了令人咋舌的650萬美元(折合4400萬人民幣)買斯坦福本科錄取的封頂記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過於沉迷精英身份也容易助長完美主義,和依附於其上的宿命論。有的人工作事業上奮鬥了個十餘年,就大有「能看到這輩子的頭」的情緒。於是轉向花天量的精力到下一代身上。這雖然是個人選擇的自由,此文也不對這種事多做價值審判。只是,很多家長自己也還正風華正茂歲月中人,就草草把大把可以自我提高的時間託付到下一代人身上去了。這樣的「自我折舊」決定出現得太早,可惜了。

要將對精英的崇拜推向正常適度的範疇,非常需要自上而下的帶頭努力。恰如200多年前華盛頓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分鐘,奠定了社會進步的內核和一個全新的偉大文明的機制一般。需要這樣高瞻遠矚的先賢超越同時代人幾百年跨步的神來之筆,才能讓一些觀念上的陋習和落後的傳統,獲得根本性的改良飛躍。

除此之外,那些勇攀精英之路的高峰卻陰差陽錯把自己爬成童叟無欺的屌絲的人,也會對跪拜精英的風氣心有戚戚焉。能在弱化或者反對精英崇拜上,成為不可小覷的龐大的草根遊擊力量。

在精英崇拜嚴重的社會,歧視和種族主義也一樣甚囂塵上。不管是明著鼓吹種族主義,還是暗著來精英崇拜,橫豎都是歧視。同一種思維模式的不同表徵罷了。

種族主義,是不能放棄優越感的人群想出來的一種依仗出生而獲得天然自大的方法。種族主義和跪拜精英,本質上是歧視這根藤上的兩個瓜,各表一支。要掃除歧視和種族主義,也要淡化精英崇拜,只批判一個,並不完備。

因為,過度崇拜精英,本質是一種看不起普通人的另類歧視,也不普世。對歧視現象中最臭名昭著之一的種族主義,沒有掃除迷信精英的人去反它,只會落得成半吊子工程。不建設好平等的價值觀基礎,不真正一視同仁地尊重草根,反歧視就不會成功。

陌上美國 客觀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資訊。歡迎掃碼或者點擊開頭藍字關注。請加我們的轉發工作號,微信ID: moshangUS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引言:自15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人們就發現了一個新的種族群——黑人。在此之前,歐美國家的人幾乎都是白人,他們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直到他們見到黑人,直接將黑人歸為了最底層、最卑賤的下等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印尼國會通過撤銷種族歧視法令
    印尼總統蘇西洛對撤銷種族歧視法令獲得通過表示祝賀。他說,該法令將加強民族團結。印尼是多元民族,不能因為部族、宗教、種族和其他區別而分割開來。印尼國會撤銷種族歧視法令草案特別委員會主席傅志寬說,廢除種族歧視法令不僅是為保護華族,也是為了保護全體印尼人民的利益。這項法令的通過也有助於改善印尼在國際上的形象。
  • 愛因斯坦的種族歧視給我們的啟發
    現在一本新書《愛因斯坦遊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的出版,證實為我們家喻戶曉的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竟然具有種族歧視觀點,而且歧視的是中國人。這引起輿論譁然。日前有報導稱,愛因斯坦在這些日記中表現出的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令人震驚"。他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他注意到,"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如廁那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強"。"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就連那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 【2020年美國大選】當大選遭遇「三重門」:新冠疫情、種族歧視...
    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    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美國非洲裔家庭淨資產為零或負數;非洲裔在教育、工作中遭受普遍的歧視和欺凌。由於大量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國人從事更易感染病毒的工作,且難以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他們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於白人……  英國《金融時報》感嘆:「沒有什麼比疫情下的生與死更能體現美國人的膚色差異。」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其實希特勒的幫兇還不止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一種,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優生主義和種族歧視理論才是真正的「喋血雙煞」。優生學並不是一開始就被指為偽科學的,早些時候也挺受人尊重的。很多人情不自禁地相信,騙子的兒子仍然是騙子,無能的飯桶的繼任者只會是另一隻飯桶,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另一句話則更通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 快船老闆最近比較煩 種族歧視錄音後再曝新錄音
    楚天金報訊 自從種族歧視錄音被曝光後,NBA快船隊的老闆斯特林就沒有了好日子。而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斯特林更挨了「三連擊」——NBA正式驅逐斯特林,並任命了一個臨時CEO;他的妻子表示要爭奪屬於她的快船隊一半所有權;他自己也迫於壓力宣布認錯。
  • 印尼華裔總會舉辦「撤銷種族歧視法令討論會」
    中國僑網消息:據《印度尼西亞商報》報導,印尼華裔總會(INTI)雅加達分會於11月8日早上在瑪腰蘭美加草埔辦公大廈B棟10樓的總會會堂,就有關國會通過撤銷種族歧視法令舉辦公開討論會。  這次公開討論會邀請了國會國民使命黨派系撤銷種族歧視法令草案特委會成員Alvin Lie,以及蔡啟智(Wahyu Effendi)代替出國而缺席的瑪爾卓諾(Mardjono)為討論會提供資料員,並由雅加達分會主席許天堂擔任討論會仲裁員。  討論會開始就由雅加達分會主席許天堂與總主席許世經先後致詞。
  • 紐約宣布禁止使用N開頭帶種族歧視色彩詞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紐約市2月28日通過一項象徵性決議,宣布無論白人還是黑人,都禁止使用字母N開頭的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  據美聯社報導,由於在hip-hop音樂、喜劇和街頭俚語中,人們隨意使用以字母N開頭的、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NIGGER),政府不得不對此採取相應的措施。紐約市政府的這一決議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只是號召居市民們停止使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蔑稱,紐約市的領導人們也希望在全美樹立一個榜樣。美國其他市政當局也已經通過了類似的決議。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
  • 綠軍與猛龍商議欲罷賽抗議種族歧視
    又一起弗洛伊德引發的種族歧視案件整個事件的錄像周末在網上傳播開來了,引發了抗議者的強烈不滿,並促使NBA各地的球員重新評估是否在奧蘭多繼續參加季後賽,從而重新評估NBA在這種關鍵時刻舉行比賽是否得當,正如雄鹿隊的喬治·希爾在賽後質疑的那樣
  • 全球受歧視的黑人群起抗議時,為何南非白人反而受到黑人歧視?
    ▲分別用英語與荷蘭語標明的種族隔離區域指示牌1948年,奉行「白人至上」的南非白人政黨——國民黨掌握了政權,300項關於民族壓迫的法律隨之出臺。這些種族歧視政策近乎涉及到南非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種族歧視化社會體系,比如黑人絕對不允許與白人通婚,不許進入白人的醫院,甚至黑人犯罪之後進入監獄也需要種族隔離。
  • 特斯拉回應種族歧視訴訟:這是「假消息的溫床」
    今日,特斯拉在官方聲明中,針對該公司發起的種族歧視訴訟存在很多不實之處作出回應,並駁斥其為「假消息的溫床」。他還指責特斯拉工廠是「種族主義行為的溫床」這是特斯拉佛利蒙工廠因為涉嫌種族歧視問題遭到的第三起訴訟。但該公司在一篇題為《假消息的溫床》的博文中表示,這起訴訟「有很多虛假聲明」。該博文稱,特斯拉調查了「令人失望的行為」,並因此解僱了3人。
  •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新華社  作者:  2020-11-02 53歲的利安娜·帕特曼-託馬斯住在美國大選「搖擺州」之一的艾奧瓦州。
  • 烏拉圭反嗆英足總:你才是種族歧視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英足總的處罰才是種族歧視!」由於涉嫌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種族歧視的詞語「negrito(黑色,黑人)」,曼聯前鋒、烏拉圭球員卡瓦尼上周收到英足總的罰單——禁賽3場並罰款10萬英鎊。法新社5日稱,這一處罰引發烏拉圭球員協會不滿,後者4日發表聲明稱,絕對支持卡瓦尼,並要求英足總立即撤銷對卡瓦尼的處罰,恢復其名譽。
  • 種族歧視照射出「醜陋的美國」(環球熱點)
    「我無法呼吸」,這是弗洛伊德最後的無力哀求,也是美國少數族裔在偏見和歧視的陰霾之下長期掙扎的無奈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國政府的抗疫不力,讓美國少數族裔不得不面對更多壓力,也因此積蓄了更多怒火。「弗洛伊德之死」點燃了這股怒火,由此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迅速蔓延美國全境。《紐約時報》說:「有兩場平行的瘟疫正在席捲美國:新冠病毒和警察殺害黑人。」
  • 美國一白人女子常年喬裝成黑人反種族歧視
    原標題:美國一白人女子常年喬裝成黑人反種族歧視 蕾切爾現在和過去的照片(資料圖) 原標題:白人扮黑人反種族歧視惹爭議   種族問題最近又在美國社會炸開鍋事情敗露後,她回應批評者說,自己的種族認同就是黑人,向不懂種族的人解釋這一問題「不重要」。   為當黑人六親不認   據蕾切爾的父母——勞倫斯·多爾扎爾和露絲安娜·多爾扎爾——介紹,蕾切爾是捷克裔、德國裔和瑞典裔的混血,有少許美洲土著人血統,是貨真價實的白人。兩人出示了蕾切爾的出生證,以證明她確為他們親生。
  • 美國爆發新一輪 反種族歧視示威
    原標題:美國爆發新一輪 反種族歧視示威美國華盛頓、紐約、芝加哥和休斯敦等地13日繼續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   新華社電 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上午有上萬人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弗格森和紐約種族事件受害者麥可·布朗以及埃裡克·加納的親屬參加了當天的抗議活動。抗議者舉著「我不能呼吸」、「生命意義重大」、「警察在撒謊」、「摒除種族主義」等標語並大聲呼喊口號,在白宮和國會大廈之間的賓夕法尼亞大街上遊行。
  • 留學遇種族歧視忍氣吞聲?你的每一分忍讓,都是ta得寸進尺的底氣
    雖說在國外,種族平等是政治正確,但是實際上,去國外留學或者工作,或多或少還是會遇到一些種族歧視的事情。在國外,種族歧視是意見非常嚴重的事情。嚴重到什麼程度?可以引起遊行暴亂的程度,參考去年的弗洛伊德事件。如果在學校被同學叫一些侮辱性的詞彙,例如「chink」或者「chingchong」「Chinaman」之類的,不要覺得忍忍就過去了,相反,你要情緒激動的大喊一聲「you racist!」
  • 厄齊爾發聲:我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向種族歧視說不
    此前有消息稱,賽後有球迷與厄齊爾發生了衝突,而起因或與種族歧視有關。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厄齊爾打破沉寂,更新了Twitter,他表示:「小組賽後就結束世界盃之旅太讓人心痛。我們僅是不夠優秀。我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