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琥珀風箏
涉及種族主義問題的討論一直很多,一類比較大的聲音是覺得「種族主義有理」,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勢;另一種則屬於冒著被攻擊的阻力逆流而上,反種族主義。
筆者一直是這兩類中的一種,在做這樣的事情很久之後,突然頓悟了一個事。高度推崇精英的社會裡,是無法有效規避種族主義的。種族主義屬於歧視是很清楚的事情,但是過度的精英崇拜同樣是危害性的,也是一種歧視的幽靈附體。
請注意這裡要談的是反對過度的精英崇拜,適度的,不反對。
崇拜精英的深淺差異,可以給社會帶來結構性的不同。儘管崇拜精英(在此文討論的有些情況裡也主要是指代服從權威)在每種文化裡面都存在,但是在各種社會裡程度顯然不同。
歐洲的精英文化習俗就比美國的濃,還保留了不少皇室和貴族的傳統,對奢侈品的追求和社交禮節上的規範制定也比美國講究許多,但是跟有些國家一比又差遠了。
貴族形象 圖片來自網絡文中皆同在有的社會裡,門地、身份、外貌、財富對生存空間還有極強的直接主宰,人活著需要靠這些身外之物來變現人權。這樣又如何可能有效地避免從上到下的不良的精英崇拜?
在亞洲文化中,良性和惡性的精英崇拜都有所突出。一方面良性的崇拜帶來了社會的尊長、孝道、獎勵奮鬥和成功,另一方面惡性的崇拜也滋養了權威主義和貪戀權力。即使是日本這種制度上採用了民主思想的環境,「老人政治」也深入骨髓。
在有的國家,不良精英崇拜已經大為改觀。譬如美國,從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兒孫輩們稱呼長輩是直接用名,而無需加上顯示輩分的前綴。像「某某老師」、「某某教授」、「某某總裁」、「某某廠長」等等之類的彰顯身份的用語,在美國日常對話語境中使用不多。
美國從一個人早期的教育培養開始,就注意植入平等和合作的理念。師長們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還有大量的組團探討的項目。「沒有愚蠢的問題,不提問題才是最愚蠢的問題」,是美國校園裡面最流行的一句話。這大大鼓勵了不論學問深淺,都敢於積極思考發問的氣氛,在踴躍的思想交流中,往往能產生不凡的見解,量變產生質變。
各大高校也經常邀請教授們來院系做講座,之後跟學生和博後研究員們一起進餐。受邀之人不乏學術界的泰山北鬥級人物,諾獎和諾獎熱門也很常見。並無排資論輩座位秩序的講究,也都是一視同仁的便餐待遇,不會有什麼專家特供。而且提倡自由交流,學生們無需因為旁邊坐了大諾貝爾獎得主,就要心有敬畏和唯大牛是從。
這些對個人的平等尊重和對資歷的平淡化,哪怕只是改觀那麼一些,也就足夠讓許多人遇到陽光就燦爛。更是激發社會創新的潛在的軟實力。
私立男校的學生適度推崇精英對源源不斷地激勵人蓬勃向上當然有好處,但是,就像風險控制不是從最優而是要考慮應對最差情況一樣,判斷一個事好不好,需要看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危害是否可控。不加約束的精英崇拜,本質上是沒有斷奶的等級制度的殘餘。它會導致社會對名利的高度迷戀,滋生虛假、不透明甚至腐蝕法制。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看看不少涉及名人的風波,只要是社會名流、金錢地位出眾,就容易護身符上身,光環自帶。譬如最近某企業家巨富,性侵案卻被無數人看作女方「仙人跳」設局。
對精英的不良追崇,帶來複製、拷貝精英的現象,也造成人做事情的時候急功近利。自己是否真心熱愛已經成為其次,最重要的是因為「能出人頭地」、「是眾人羨慕的事」。「能贏」,本質上就是成王敗寇的思維模式。簡單地抹殺了發自內心的興趣,忽略了協作互助的團隊精神和契約精神,強化了實用主義,抬舉了叢林法則。
牛津大學校園精英崇拜上從良性到惡性的漸變,比較一下,就能發現差異。有些人屬於要滿足「加封進階精英、貴族」的心理設定,有達成此目標的剛需。譬如在教育投資上,儘管想培養精英的後代、在意學校牌子的家庭也挺多,且不限於哪個族裔或者特定人群,但是從積極的數量上和捨得下血本上,能像少部分人那樣萬丈豪情舉家奉獻爬藤的還是罕見。
前陣沸沸揚揚的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大學招生作弊案,違規犯法開後門的花費基本在幾千到十來萬美元。結果出來兩「後來居上」的土豪,一擲千金。其中一位創下了令人咋舌的650萬美元(折合4400萬人民幣)買斯坦福本科錄取的封頂記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過於沉迷精英身份也容易助長完美主義,和依附於其上的宿命論。有的人工作事業上奮鬥了個十餘年,就大有「能看到這輩子的頭」的情緒。於是轉向花天量的精力到下一代身上。這雖然是個人選擇的自由,此文也不對這種事多做價值審判。只是,很多家長自己也還正風華正茂歲月中人,就草草把大把可以自我提高的時間託付到下一代人身上去了。這樣的「自我折舊」決定出現得太早,可惜了。
要將對精英的崇拜推向正常適度的範疇,非常需要自上而下的帶頭努力。恰如200多年前華盛頓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分鐘,奠定了社會進步的內核和一個全新的偉大文明的機制一般。需要這樣高瞻遠矚的先賢超越同時代人幾百年跨步的神來之筆,才能讓一些觀念上的陋習和落後的傳統,獲得根本性的改良飛躍。
除此之外,那些勇攀精英之路的高峰卻陰差陽錯把自己爬成童叟無欺的屌絲的人,也會對跪拜精英的風氣心有戚戚焉。能在弱化或者反對精英崇拜上,成為不可小覷的龐大的草根遊擊力量。
在精英崇拜嚴重的社會,歧視和種族主義也一樣甚囂塵上。不管是明著鼓吹種族主義,還是暗著來精英崇拜,橫豎都是歧視。同一種思維模式的不同表徵罷了。
種族主義,是不能放棄優越感的人群想出來的一種依仗出生而獲得天然自大的方法。種族主義和跪拜精英,本質上是歧視這根藤上的兩個瓜,各表一支。要掃除歧視和種族主義,也要淡化精英崇拜,只批判一個,並不完備。
因為,過度崇拜精英,本質是一種看不起普通人的另類歧視,也不普世。對歧視現象中最臭名昭著之一的種族主義,沒有掃除迷信精英的人去反它,只會落得成半吊子工程。不建設好平等的價值觀基礎,不真正一視同仁地尊重草根,反歧視就不會成功。
陌上美國 客觀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資訊。歡迎掃碼或者點擊開頭藍字關注。請加我們的轉發工作號,微信ID: moshangUS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