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照射出「醜陋的美國」(環球熱點)

2020-12-06 人民網國際

  圖為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抗議者面戴寫有「我無法呼吸」的口罩,參加抗議活動。
  安格斯·亞歷山大攝(新華社發)

  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街頭,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壓脖子,窒息而亡——日前,這幅悲慘的畫面再次撕開美國種族歧視的醜陋「傷疤」。「我無法呼吸」,這是弗洛伊德最後的無力哀求,也是美國少數族裔在偏見和歧視的陰霾之下長期掙扎的無奈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國政府的抗疫不力,讓美國少數族裔不得不面對更多壓力,也因此積蓄了更多怒火。「弗洛伊德之死」點燃了這股怒火,由此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迅速蔓延美國全境。《紐約時報》說:「有兩場平行的瘟疫正在席捲美國:新冠病毒和警察殺害黑人。」

  

  「脖子上的膝蓋」

  華盛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西雅圖……連日來,「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擴散至美國至少140個城市。隨著縱火、搶劫等暴力衝突愈演愈烈,數十個城市宣布實施宵禁。

  當地時間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一張20美元的假鈔,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路人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一名白人警察將膝蓋跪壓在弗洛伊德的脖子上長達數分鐘。儘管弗洛伊德多次祈求稱「我無法呼吸了」,但警察並未停止「鎖喉」舉動。最終,弗洛伊德陷入昏迷,送醫後不治身亡。

  這段現場視頻在網上廣泛流傳之後,迅速引爆美國民眾尤其是少數族裔的憤怒情緒。明尼阿波利斯以及美國多地出現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民眾走上街頭,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等標語,要求懲辦暴力執法的白人警察,呼籲種族平等、公平正義。

  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局於事發次日宣布,4名涉事警察已被開除,且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隨後報導稱,導致弗洛伊德死亡的白人警察德裡克·沙文被正式逮捕,並被指控三級謀殺和二級過失殺人。

  不過,抗議浪潮並未因此消退。相反,在明尼阿波利斯、洛杉磯、華盛頓特區等地,抗議活動逐漸演變為暴力騷亂。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局被燒,位於亞特蘭大的CNN總部遭到破壞,華盛頓特區的多處商店和地標性建築成為縱火對象……如美國《洛杉磯時報》所言,好像有人點燃了一個引信。憤怒的火焰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席捲美國,映射出美國久病難醫的種族矛盾以及難以彌合的社會撕裂。

  「在整個美國以及在明尼阿波利斯,我們感覺我們的脖子上都壓著一隻膝蓋,這隻膝蓋在說『黑人的命無關緊要』。」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副議長安德烈婭·詹金斯說。

  「『劇本』仍是人們所熟悉的:一名白人警察對一名非裔嫌疑犯進行暴力執法,產生悲劇的結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成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這不是近年來美國出現的首例因族裔衝突而引起的大規模騷亂。在2017年8月,維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也曾因族裔問題爆發白人至上主義團體與反對者的暴力衝突。不過,這一次產生的後果和波及的範圍明顯超過以往。

  「雜亂的馬賽克」

  加納之死、布朗之死、馬丁之死……如英國《衛報》近日所言,在「弗洛伊德之死」之前,類似的悲劇早已頻頻發生在非裔美國人身上,一次又一次挑動美國社會那根極其敏感的神經。

  「種族矛盾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一道傷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沈雅梅向本報分析稱,近年來美國種族主義不斷抬頭,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復甦以一種不均等的步伐向前推進,階級矛盾日益明顯,刺激種族矛盾更加激化;二是民粹主義在美國國內不斷上升,美國政府出臺的移民政策非但沒有淡化族裔之間的分裂,反而進一步加劇社會對立。」

  新冠肺炎疫情將美國社會的不平等頑疾暴露得更加徹底,也讓美國民眾尤其是少數族裔的不滿情緒一觸即發。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6月2日發表媒體聲明稱,據報導,在美國,非洲裔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其他族群的兩倍以上。非洲裔在疫情當中「更受傷」的現實背後,是美國衛生、教育、就業等諸多領域存在的社會不公和種族歧視。這也成為美國各地持續蔓延的抗議活動的「助燃劑」。

  「數十年的種族隔離、歧視性住房政策使許多非洲裔美國人生活在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區,在那裡保持社交距離更困難。此外,一些非洲裔美國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往往不如其他族裔,面對疫情時更難接受必要防疫信息,陷入經濟困境時也較難靠自身技能脫困。」孫成昊指出,同時,一些美國政客採取一種製造分裂的態度解決問題,導致更大程度的社會撕裂。

  「當下的美國顯然不是一個『大熔爐』,而更像一塊雜亂的馬賽克拼圖。」孫成昊說。

  還有分析認為,「弗洛伊德之死」是一個「導火索」,在激起人們對暴力執法、種族歧視憤怒的同時,也加深美國民眾對政府抗疫不力、生計難以維持的怨氣。俄羅斯《觀點報》引述專家觀點稱,目前美國經濟形勢岌岌可危,疫情導致4000萬人失去工作,這是一個超過任何時期的紀錄。「仔細觀察明尼阿波利斯騷亂就會發現,白人也加入了抗議隊伍,他們反對警方胡作非為,並同樣對社會經濟形勢不滿。」

  「治不好的痼疾」

  「弗洛伊德之死」點燃的怒火正從美國蔓延全球。近日,在英國、德國、加拿大、紐西蘭、巴西等多個國家,許多民眾手舉「種族主義才是真正病毒」「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等反對歧視的標語,聲援在美國的抗議活動。社交媒體上,近百名歐美明星自發發出純黑照片,力挺「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

  「美國的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是密切相關的。在國內政治話語日益種族化的同時,美國在外交上趨向單邊主義,摒棄多邊主義。特別是面對疫情,美國在國際公共衛生合作當中做出撤退甚至破壞的舉動,給國際社會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沈雅梅認為,多國相繼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際社會對美國內政外交走向的不滿與擔憂。

  暴力執法、種族歧視、社會不公、政治撕裂,「弗洛伊德之死」毫不留情地將美國社會的種種頑疾暴露於世人面前。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沸騰的民意能否推動痼疾的根除?種族矛盾以及社會撕裂的傷痕何時能夠被真正抹平?

  在孫成昊看來,美國族裔問題和由此產生的暴力衝突將面臨長期難解的困境。「有研究顯示,到2050年左右,白人可能失去美國『多數族裔』的地位。這一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將進一步加重白人的危機感。與此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更突出,社會政策的差異性結果更明顯,不同階層、不同族裔獲得的醫療資源更不均衡。這都只會把美國民眾推向更加對立的狀態。」

  「一些地方的選舉法中依然存在歧視性條款,導致少數族裔很難跨過門檻參與到選舉中,也很難在公共政策中有更大的發言權。」沈雅梅指出,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不僅出現在警察執法中,也出現在民眾的政治生活中。作為少數族裔的情緒性表達,示威抗議會對美國政府形成一定壓力,但是如果不能打破制度性約束、推動深層次改革,那麼這次又會和過去許多次一樣,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難以降溫的動亂局面正將美國帶入更為嚴峻的處境。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傑羅姆·亞當斯近日表示,全美範圍內的示威抗議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疫情的新一輪暴發。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醫治社會頑疾,如何避免陷入抗議示威與疫情惡化的惡性循環,美國政府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責編:白宇、嶽弘彬)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課上說了一個中文詞「那個」,因種族歧視被停課
    @環視頻 消息,最近,美國南加州大學一名教授上課時,因說出的一個漢語詞「那個」音似英語中種族歧視性詞彙「Nigger」(意為「黑鬼」)直接導致他被學生投訴,且被校方停課。這名教授名叫格雷格·巴頓,是該校的傳播學教授。
  • 紐約宣布禁止使用N開頭帶種族歧視色彩詞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紐約市2月28日通過一項象徵性決議,宣布無論白人還是黑人,都禁止使用字母N開頭的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  據美聯社報導,由於在hip-hop音樂、喜劇和街頭俚語中,人們隨意使用以字母N開頭的、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NIGGER),政府不得不對此採取相應的措施。紐約市政府的這一決議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只是號召居市民們停止使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蔑稱,紐約市的領導人們也希望在全美樹立一個榜樣。美國其他市政當局也已經通過了類似的決議。
  • 全球熱點:突發抗議費城宵禁 種族難題困擾美國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全球熱點)突發抗議費城宵禁 種族難題困擾美國  新華社記者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政府28日宣布,因警方槍殺一名非洲裔男子引發連續兩晚的抗議和騷亂,費城當天21時至次日6時實施宵禁。
  • 烏拉圭反嗆英足總:你才是種族歧視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英足總的處罰才是種族歧視!」由於涉嫌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種族歧視的詞語「negrito(黑色,黑人)」,曼聯前鋒、烏拉圭球員卡瓦尼上周收到英足總的罰單——禁賽3場並罰款10萬英鎊。法新社5日稱,這一處罰引發烏拉圭球員協會不滿,後者4日發表聲明稱,絕對支持卡瓦尼,並要求英足總立即撤銷對卡瓦尼的處罰,恢復其名譽。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引言:自15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人們就發現了一個新的種族群——黑人。在此之前,歐美國家的人幾乎都是白人,他們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直到他們見到黑人,直接將黑人歸為了最底層、最卑賤的下等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 美國爆發新一輪 反種族歧視示威
    原標題:美國爆發新一輪 反種族歧視示威 13日,美國紐約,民眾舉行全國性遊行抗議警方暴力。 美國華盛頓、紐約、芝加哥和休斯敦等地13日繼續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   新華社電 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上午有上萬人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弗格森和紐約種族事件受害者麥可·布朗以及埃裡克·加納的親屬參加了當天的抗議活動。抗議者舉著「我不能呼吸」、「生命意義重大」、「警察在撒謊」、「摒除種族主義」等標語並大聲呼喊口號,在白宮和國會大廈之間的賓夕法尼亞大街上遊行。
  • 愛因斯坦的種族歧視給我們的啟發
    現在一本新書《愛因斯坦遊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的出版,證實為我們家喻戶曉的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竟然具有種族歧視觀點,而且歧視的是中國人。這引起輿論譁然。日前有報導稱,愛因斯坦在這些日記中表現出的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令人震驚"。他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他注意到,"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如廁那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強"。"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就連那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 美國一白人女子常年喬裝成黑人反種族歧視
    原標題:美國一白人女子常年喬裝成黑人反種族歧視 蕾切爾現在和過去的照片(資料圖) 原標題:白人扮黑人反種族歧視惹爭議   種族問題最近又在美國社會炸開鍋多年來,蕾切爾一直疏遠他們,還在採訪中謊稱被父母施暴,但真實原因卻是不願父母的白人面孔毀了她反種族歧視鬥士的形象。   現年37歲的蕾切爾先後就讀密西西比州的貝爾哈文大學和華盛頓特區的霍華德大學,後者是美國眾所周知的「黑人大學」。她目前除供職NAACP外,還是東華盛頓大學非洲研究領域的客座教授。
  • 【2020年美國大選】當大選遭遇「三重門」:新冠疫情、種族歧視...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    從瀕死哀求「無法呼吸」的喬治·弗洛伊德,到被白人警察槍擊後癱瘓的雅各布·布萊克,再到華萊士當街遭射殺……他們的不幸既是美國長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結果,也是疫情下美國少數族裔苦難加劇的縮影。  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美國非洲裔家庭淨資產為零或負數;非洲裔在教育、工作中遭受普遍的歧視和欺凌。
  • 美國西郊瑞柏市餐廳遭種族歧視顧客公開發聲
    美國西郊瑞柏市餐廳遭種族歧視顧客公開發聲
  • 5部關於美國種族問題的影片
    過去幾天裡,「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全境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隨之而來的還有騷亂、示威,以及更多的暴力。▲喬治·弗洛伊德值得注意的是,在離世之前,弗洛伊德剛剛因為新冠疫情丟掉了他那份當保安的工作,和其他數百萬美國人一起成為失業者。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2013年 6月,王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起了對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歧視投訴。在王看來,也許他的這個選擇能在未來幫到更多亞裔學生。在此之後,他持續保持著對高校招生問題的關切,並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保守派活動人士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的著作。布魯姆是一名金融顧問,畢生致力於推翻有種族意識的法律。
  •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新華社  作者:  2020-11-02 53歲的利安娜·帕特曼-託馬斯住在美國大選「搖擺州」之一的艾奧瓦州。
  • 在反對種族歧視上,日本居然成了美國黑人的「偶像」?
    黃皮膚的日本人跟黑皮膚的非洲裔美國人團結起來,對抗白人種族歧視。文/徐島夷美國密蘇裡州的賽克斯頓市(Sikeston),1942年發生了一起種族兇殺案,黑人克利奧·賴特(Cleo Wright)遭受私刑迫害,受絞刑而死。
  • 當日本民族不再「純潔」,種族歧視瞄準了混血
    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南非在1948年至1994年之間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幾乎不可能通過與外國人同住來了解外國人,」 曾野綾子寫道,「自從我了解了30年前的南非局勢,我堅信種族之間最好分開生活,就像南非分開了白人、亞洲人和黑人一樣。」美裔日本作家有道出人指出:「對日本人來說,種族歧視是個閉口不談的事實。
  • 印尼國會通過撤銷種族歧視法令
    印尼總統蘇西洛對撤銷種族歧視法令獲得通過表示祝賀。他說,該法令將加強民族團結。印尼是多元民族,不能因為部族、宗教、種族和其他區別而分割開來。印尼國會撤銷種族歧視法令草案特別委員會主席傅志寬說,廢除種族歧視法令不僅是為保護華族,也是為了保護全體印尼人民的利益。這項法令的通過也有助於改善印尼在國際上的形象。
  • 黑人留學生被扣馬來西亞移民站猝死皆因歧視?大馬網友這樣還擊
    其中有人認為,對非洲黑人的歧視是導致這次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而這一觀點隨即遭到許多大馬網友的反駁。其中一位網友@Thevesh發Twitter說道:「這是毀滅性的,這關於馬來西亞醜陋的事實是,他們對深色皮膚的非洲人有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甚至比印度人面對的歧視更加嚴重)。我曾經遇到過來自奈及利亞的室友,可他遭到了房東、攤主及許多當地人非人般的對待。
  • 扭轉種族歧視,美國華人捐物資給醫護協助抗疫
    華輿訊 據維加斯新聞報報導,在新冠肺疫情延燒之際,美國有許多華人面臨種族歧視言論,甚至有部分受到肢體攻擊,但華人正聯合利用他們深厚的社交網路,取得醫療用品幫助醫院抗疫。在紐約及新澤西各地,美國華裔社群中有些人正聯合起來,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即便他們面臨種族歧視言論,甚至有部分受到肢體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