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喜歡玩「喪屍」?

2021-01-13 BB姬


肉捲兒 | 文


最近幾天,你可以在任何和遊戲相關的網站或論壇看到《生化危機2:重製版》這款遊戲。


 

比如這周一的B報中就提到過,《生化危機2:重製版》屠榜Steam的事情。



在前5的排名中,《生化危機2:重製版》的各個版本就佔了4個位置,完成了2019年的開年刷屏。


緊接著,卡普空官方也宣布《生化危機2:重製版》首周的出貨量突破300萬。



可以說,這份「冷飯」是炒的相當受歡迎。

 

不過,今天BB姬想聊的不是《生化危機2:重製版》遊戲本身的優質內容,而是這款時下最熱門的遊戲中的另一熱門元素——「喪屍」



即使不玩遊戲的人,也不會對遊戲中的普通喪屍感到陌生。

 

渾身腐爛、行動遲緩、本能的啃食獵物及感染人類等等,幾乎是全世界喪屍的共同特徵。


 

歷年來,喪屍題材或擁有喪屍元素的遊戲、電影等作品數不勝數。

 

喪屍,早已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符號。


 

那麼,喪屍是怎麼成功闖進遊戲作品中的呢?


又到底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呢?



閨蜜小雅大學學了四年的動畫專業。


某天半夜,她和我說自己用盡畢生絕學建了個喪屍的3D模型要給我看,讓我做好心理準備。

 

沒過5分鐘,我的微信上便傳來這麼一張圖片:


 

我:???

 

其實嚴格來講,喪屍和殭屍屬於兩個物種,兩者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喪屍(Zombie),別稱活死人,源於非洲的巫毒教信仰,是傳說中形如死人而能夠活動的怪物。



而其和殭屍之間,其實有很多區別。比如一般來說喪屍是直接由活人轉化,殭屍必須是由死人轉化。殭屍怕光,喪屍不怕等等。



而如果要問為什麼現在所有的喪屍都長的差不多?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同一個「爸爸」。


 

1968年,喬治·羅梅羅的黑白恐怖電影《活死人之夜》中第一次出現了喪屍。



片中喪屍無心智、移動遲緩、腐爛的軀體、對活人血肉有著極度渴望,且能感染人類的形象成了今日無數喪屍題材作品的創作標杆。


 

而藝術都是相通的,喪屍在電影界成功出道後,遊戲圈中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早1976年,就出現了首款包含喪屍的遊戲《死亡競賽》。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可能很難想像到這款「高清畫質」的遊戲在當時竟還因此被扣上了暴力遊戲的帽子。



而自《死亡競賽》之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喪屍的形象在遊戲中得到了更好地詮釋。

 

1994年,索尼PlayStation發售,卡普空想藉此機會製作一款FC角色恐怖冒險遊戲《甜蜜之家》的靈魂續作。



剛入社不久的三上真司就這樣進了該項目組,並擔當製作人。


 

也因受《活死人之夜》的影響,三上真司決定把這個新項目中的反派主角設定為喪屍。

 

謎一般的密閉空間,突然出現的喪屍,還有「甜美可人」的回眸一笑都讓當時的玩家們刻骨銘心。


 

這款卡普空沒怎麼費力推廣就走向成功的新作,正是《生化危機》。


此後,喪屍題材的遊戲也走上了主流。


 

現如今,喪屍成了遊戲中的常客,喪屍題材的遊戲更是比比皆是。

 

除了《生化危機》系列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最後生還者》,改編自大熱美劇,著重於玩家劇情體驗的《行屍走肉》。



又或者是全程突出一個「爽」字,順便解救同類的《喪屍圍城》。


 

還有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經典大作,《植物大戰殭屍》。


英文中Zombie可以同時表示殭屍和喪屍兩種意思

 

眼看喪屍從遊戲中的龍套小弟變身一號反派,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變著法的選用這一元素。


V社的《求生之路》,讓不少玩家們感受到和基友一起廝殺的樂趣的同時,也往往能考驗真摯的友誼。


 《求生之路》的火熱也離不開各種魔改MOD

 

還有網遊中出個生化模式,瘋狂吸引玩家氪金的。


不僅可以氪武器,連喪屍都有「高低貴賤之分」,普通的小喪屍只能當屍海戰術前排的愣頭青。


 

除遊戲外,現在喪屍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怕引起大家的審美疲勞,開始發展出許多「奇怪」的作品。

 

比如YoTube上的日本虛擬偶像「喪尸子」,人如其名的就是一隻喪屍小姐姐。


 

儘管渾身血跡斑斑,但開朗的性格和胸前幅度不小的晃動,應該可以讓不少人忘記她喪屍的本性。


 

還有貼著喪屍的恐怖標籤,其實走浪漫主義路線的《溫暖的屍體》。


 

事實證明,只要長的帥,哪怕是剛吃掉自己前任大腦的喪屍,也能獲得女主的真愛。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顏性戀吧。


 

除了以上舉的這些例子,喪屍題材的作品還有很多,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那麼,就又回到了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喪屍能這麼受大家歡迎呢?


大家玩喪屍遊戲,為的是什麼?

 

很多喪屍題材的遊戲,從海報和預告片開始就會讓人覺得太過於恐怖,大量血腥的場面直接勸退了不少玩家。


 

而也正是血腥場景,為人們提供了發洩口。

 

你可以刷主線劇情,體驗主角光環。

 

也可以僅僅只是單純的為了爽,在遊戲中肆意的虐殺喪屍。

 

但無論你怎麼樣,都不會有政治風險,或是觸犯任何保護組織,喪屍就像是全人類的「假想敵」。


 

其次,人類總是莫名的會被所謂的「末日情節」所困擾。


 

關於「末日」的說法源於《聖經》,其影響了整個西方思想的發展。

 

近一個世紀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關於世界末日的傳言,大多數還能引起全世界人類的恐慌。


 

喪屍,只不過是世界近千萬種崩潰方式中的一種。

 

而相比之下,喪屍又是一種「恐懼」和「希望」的並存體。

 

「在其他怪物要靠鬥篷、爪子和繃帶來博人眼球時,喪屍卻僅憑一步三搖和幾聲嘶吼便深入人心。這一經典怪物寓意豐富,涵蓋了很多人類最為懼怕的事物。而最明顯的,就是對死亡的擬人化。當死神「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其嚇人程度無需贅述。」

 

「而奇怪的是,這些腐爛的不死者並不會把人逼到絕望。它們或許固執、蠻橫、殘酷無情,卻又又蠢又慢、笨手笨腳。只要別慌張,打倒喪屍絕非難事。魔法、木樁、銀彈之類的統統用不著,只需要你的智慧和一件武器。能夠憑一己之力戰勝死神,甚至將它扁個腦袋開花。」

—— 西蒙·佩吉

 

或許正是由於這種恐懼與希望並存的矛盾感,才讓「喪屍式的末日」顯得魅力十足。


 

而幾乎所有經典的喪屍題材作品,也一定逃不開對人性的探索。

 

最近,微博上有網友描述了一段《生化危機2:重製版》中的劇情:


 

沒有接到報導通知裡昂來到了警察局,進入了辦公區,一片漆黑,牆上掛著寫有「WELCOME ! LEON」字樣的標語。


一張嶄新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字條:「裡昂,這是你的辦公桌,辦公桌的抽屜上有兩把密碼鎖,你要把它們都打開,密碼就是同事們名字的首字母,也就是說你的第一個任務是記住所有同事的名字。」


裡昂踏過剛剛被他射殺的早已變成喪屍的同事的屍體,按著同事們的桌牌找到了密碼,打開抽屜,裡面是一個手槍的擴容彈夾,和印有自己名字的桌牌。


這時,裡昂看到了字條的角落裡,有一行潦草的,幾乎被血跡掩蓋的字:「幸虧你不在。」

 

原文的表達可能和遊戲中具體的細節有所出入,但還是讓不少網友難受的近乎落淚。


 

而幾乎所有喪屍題材的作品,也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親人/朋友/愛人變成了喪屍,你會怎麼做?

 

比如《殭屍肖恩》裡,肖恩把已經變成喪屍的好友鎖在後院的小屋裡,只要自己女友不在,便去和「它」一起打遊戲。


 

再比如《釜山行》中,從一開始只求自保到最後為他人犧牲的父親。


 

這樣的戲劇衝突,在喪屍題材中一抓一大把。

 

面對整個人類文明社會和制度的崩塌,又或許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喪屍,而是你的同類。



為什麼喪屍題材的遊戲能這麼火熱?

 

相比影視作品的不同,在看電影、電視的時候,我們更像是一個傾聽者,以旁人的視角觀看了一整段故事。


而在遊戲中,我們往往扮演的是主角的角色。各種類型的遊戲,會帶我們不同的體驗。



不過,就和聽完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一樣。

 

看了那麼多電影,玩了那麼多遊戲,恍惚間,很容易產生自己也可能會置身於「喪屍末日」的錯覺。

 

甚至,有些人開始囤積各種生存裝備。

 

但其實,如果真的面對喪屍就會發現,主角光環都是別人的,自己依舊是那個名副其實的「戰五渣」。



-END-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喪屍為什麼不吃喪屍
    ,好不容易抓到一個活人 每次看喪屍片,我心中都有著一個深深的疑問,喪屍咬男人,咬女人,咬老人咬小孩,咬超市打折買來的五花肉,為什麼就不咬同類?如果再不小心傳開,大家都說你有病,排擠你,不讓你在一起站著了怎麼辦?這是團體性的娛樂活動,每個人都能參與,大家相互配合,贏了還能找個藉口聚餐加深友誼,多棒!美國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動不動就世界末日,讓我感覺一頓不吃外賣也能導致喪屍爆發。所以美國喪屍都很隨便,大家都很懶,不願意跑,能抓著就抓著,不能抓著就算了,一幅資本主義作風。
  • 《最強蝸牛》喪屍形態怎麼玩 喪屍形態玩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是一款動物題材放置類模擬遊戲,這不僅僅只是一款遊戲,還是一個微型小電影,遊戲裡任何一個功能,無論是常見功能能還是特殊功能,都會恰到好處的代入一小段劇情,那麼遊戲中喪屍形態怎麼玩
  • 使命召喚:打喪屍的最高境界——遛喪屍
    說到喪屍,小編最近就在玩使命召喚的殭屍模式。別說,挺符合電影中喪屍片的氣氛,喪屍的形象也挺恐怖。小編有次玩的時候,沒注意看地圖就突然轉身,果真是轉角遇到愛,直接與一名喪屍先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屏幕上就差能看到痘痘了,這份愛來得太突然,小編表示承受不住呀,直接把小編嚇了一跳。然而這位喪屍先生也成功地撞到我的槍口上,選擇了狗帶。(哎,活著不好嗎,為啥要想不開)
  • 五部經典喪屍電影推薦,只要長得好看,喪屍也能談戀愛
    由海地巫毒教文化演變而來的喪屍文化,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影視文化發展,已成為歐美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流行亞文化。因此歷史上經典的喪屍電影,數量眾多。近些年來的《生化危機》《釜山行》《殭屍世界大戰》是人們比較熟悉的喪屍電影,如果你可以接受喪屍電影類型,那麼開創了喪屍電影先河的《活死人之夜》就是必看之一了。
  • 限制級的喪屍片,還能玩出什麼花?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 一邊是已經拍到第十季的《行屍走肉》熱度持續走低,一邊是《王國2》《釜山行2》等亞洲系喪屍片蓄勢待發。
  • 五部經典喪屍電影推薦,喪屍有了感情也很感人
    第1部:2009年傑克·維斯特導演的《狗舍》上喪屍片在全世界發揚光大過後,很多導演都在挖掘喪屍片的可能性。喪屍商業大片,歐美在《我是傳奇》和《殭屍世界大戰》時做到了極致。亞洲國家,日本的《請叫我英雄》和《釜山行》同樣廣為人知。
  • 當CF手遊碰見喪屍 聊聊喪屍為什麼是末日生存類遊戲的寵兒
    從喪屍在影視界的地位就能看出來,這種毫無理性的殺人機器帶給了我們多麼大的恐懼,其恐怖之處不僅僅在於喪屍的攻擊性,更在於他們正是由我們這些人變成的,強烈的真實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果真的爆發喪屍危機了該怎麼辦。昨天還和你談笑風生的鄰居這回正咆哮著想你撲來想把你撕碎,想想都覺得害怕。
  • 消逝的光芒2:市面上最好玩的喪屍遊戲之一,讓你打喪屍玩上癮
    這幾年喪屍類主題大熱,想必部分玩家一樣對開放世界的打喪屍遊戲情有獨鍾。《消逝的光芒2》就是這麼一款以喪屍為題材的第一人稱末日主題動作生存恐怖遊戲,與其他同類型遊戲相比,另類的創意和出色的細節讓本作好評不斷。蠢蠢欲動的玩家們來小宇直播間,提前了解一下吧。
  • 從《行屍走肉》到《釜山行》,人們為什麼喜歡看喪屍片?
    其實,世界末日說一直都有,從1997年的彗星撞地球,到千禧年的世界末日論,好在人類仍堅強存活至今,但並不影響大家開腦洞,越來越多關於末日題材的作品湧現。 其中最受歡迎的,並不是自然災害,也不是外星人毀滅地球,而是喪屍病毒。
  • 喪屍佔領地球,這部「另類」電影,堪稱喪屍版「毒雞湯」
    近些年,恐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就是以喪屍為核心的末世題材影片。2016年,韓國的一部《釜山行》依靠出色的劇情和精湛的演技在全世界範圍內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天賜之女》講述了地球被喪屍侵害後的若干年,苦於研究疫苗的科學家偶然發現喪屍新生兒具有和人類一樣的智商和情感,並由此開展了試驗。在試驗基地,每一個喪屍孩子都被固定在輪椅上,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房間,每天都被全副武裝的士兵監控著。
  • 非常經典的喪屍題材動漫,甲鐵城無名還能再戰!
    喪屍,又可稱作殭屍,很多人喜歡找刺激喜歡看以喪屍為題材的驚悚、恐怖類電影,那在二次元中,也有不少這類動漫,今天來盤點一下幾部經典的喪屍題材的動漫。1.《甲鐵城的卡巴內瑞》2016年上線的《甲鐵城》在當初剛上映的時候可謂是風靡一時,故事講得是全世界被產業革命的波瀾推動,不死的怪物突然出現,他們的皮膚被鋼鐵包覆,只要心臟不被破壞就不會消滅。這種怪物爆發性地增殖,覆蓋了全世界,而我們的主角生駒與神秘少女無名便開始了對抗卡巴內的戰鬥。
  • 為什麼說喪屍爆發後,農村比城市更具生存優勢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說喪屍爆發後,農村比城市更具有生存優勢: 優勢一:人口數量 喪屍是由人變的,人口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喪屍的數量。城市是人口聚集地,動輒幾十上百萬的人口,喪屍數量肯定不少,而且城市裡面人口密集,很容易爆發喪屍潮,但農村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 五本末世喪屍流小說,你看過幾部?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本末世喪屍流小說,人類對於未知到底是好奇多還是恐懼多呢,小編覺得是好奇大於恐懼。因為喪屍系列電影只要不是太爛部部都是大賣,說到底還是人類對於喪屍這種生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之於行屍,我呸,哥連職稱申報都不怕,還怕行屍小編力薦:小編看的第一本末世喪屍流小說,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說,主角是一個有老婆有孩子的中年男人(很少有小說敢這麼寫)一家三口再末日建立聚集地收留倖存者慢慢壯大的故事。
  • 全球39%的人都在玩遊戲,2023年全世界玩家將達30億
    據市場調查公司Newzoo表示,2023年全世界的遊戲玩家數將達到30億人,地球上39%的人都在玩遊戲,乍一看可能聽起來很瘋狂。 但是根據Newzoo透露,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世界上現在有26.9億玩家。 不管是不是喜歡這個事實,但是每天都有新的玩家誕生,而且沒有玩遊戲的人們正在逐漸成為遊戲大盤上的一小部分。
  • 為什麼日本動漫中喪屍題材的動漫如此的稀缺呢?
    但在日本動漫中有一種類型的動漫非常稀少,那就是喪屍題材的動漫。喪屍題材的動漫能說出名字也就這幾部:《學園默示錄》、《學園孤島》、《甲鐵城的卡巴內利》,還有一部未動畫化的漫畫《請叫我英雄》,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屬於《甲鐵城的卡巴內利》,但這一部明顯讓觀眾感受到高開低走的趨勢,《請叫我英雄》算是喪屍題材中最有感覺的一部了,但是這部卻沒有進行動畫化,為什麼喪屍題材在歐美如此首歡迎的題材在日本動漫中會如此稀少呢?下面小編來分析下原因。
  • 喪屍圍城花式殺敵很爽?但在玩雜技上,這款遊戲更花裡胡哨
    喪屍圍城花式殺敵很爽?但在玩雜技上,這款遊戲更花裡胡哨 它的載具系統居然比喪屍圍城的還豐富?
  • 為什麼年輕人都愛讀三體
    約稿為什麼年輕人愛讀科幻小說呢?或者,先問一句:讀科幻小說的樂趣何在呢?自然,世上有許多科幻小說愛好者,取向很是硬核:他們喜歡的是純技術,是硬設定,最好能融匯與最新科技發明,總之,是在不違背已有物理定律的前提下變出花兒來。但大多數人喜歡的,是故事本身。
  • 6部末日侵襲電影,病毒,喪屍,喜歡的碼
    影片講述了聯合國戰後調查人員對一場毀滅世界各國的喪屍戰爭的倖存者的調查,展現了一次虛構的世界大戰。全程無尿點,七成時間心跳血壓腎上腺素上升感明顯。殭屍題材的電影已經快榨不出新味道了,這部已經算是上等貨色了,好歹還有壯觀的群屍亂舞和讓人屏氣的驚悚橋段。
  • 劉亞仁+樸信惠,都救不了這部徒有其表的喪屍爛片
    文/Nico2016年,《釜山行》橫空出世,為韓國喪屍片殺出了一條血路。幾年後,喪屍片愈發壯大,成為韓國恐怖片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亞類型。《#活著》的片頭,和《王國》有點類似,都是圍繞喪屍來源而展開。《王國》的片頭,呈現的是煉屍,充滿了儀式感。
  • 玩暗夜模式什麼感覺?小姐姐:3D版喪屍恐怖片既視感
    因為這個新模式名叫暗夜危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喪屍模式了,玩家們不僅能夠體驗到和玩家之間的對抗,還可以體驗到電影情節當中對抗喪屍潮的刺激。相信模式更新至此,都是與玩家或者人機進行對抗了,或許有些膩煩的感覺了吧。在新的喪屍模式當中,全新的遊戲體驗將會被玩家所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