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性科學與企業發展

2021-01-13 李鈺說

本文是張江教授在混沌大學的講課錄音, 張江, 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 ,極智俱樂部創始人。

李鈺根據錄音整理

為什麼學習複雜性思維?

世界正在扁平化,娛樂節目中聽眾、觀眾走到臺上,舞臺發生反轉。抖音小視頻讓大眾走向舞臺。比特幣讓一切扁平化。我們的世界高度互聯,航空網絡讓紐約和北京更近相比蒙古。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切都藉助科技崛起。人工智慧,在接近奇點臨近。奇點有可能讓機器超越人類。2050年人類可能獲得永生,機器可能戰勝人類,各種預測都在。

所有這些問題,共同的特徵,都是含混的。牽涉多種學科,看起來不同的學科,問題卻存在共性。經濟、生物、全球都被網絡所連接。都無法用還原論來解釋。還原論對宏觀問題無法解釋。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新興學科來解釋,就是複雜性科學。

這個學科太年輕,不成熟。

跨學科、統一性、湧現。

複雜性科學的定義:

採用一種跨學科的手段,研究不同複雜系統之中共有的湧現行為和統一性的規律。

湧現:部分大於整體之和。

牛頓的偉大發現

複雜性科學也在嘗試尋找各類現象背後統一的規律。

複雜性階梯如圖:

生命複雜系統演化的過程,混沌-聚集-湧現-新陳代謝-進化-層級

可以看做生物發展,可以看做一個公司發展過程到整個的商業生態。

聚集——

不按照規律就容易形成人類的集體愚蠢,烏合之眾。

舉例鳥群飛行的例子:

集體飛行,分分合合。有沒有一個Leader?

對鳥類群體研究的人搞出來一個研究,能否在計算機屏幕上模擬出鳥群動態。

發現三個規則:1.靠近;2.對齊;3.分離。正是這三條規則就把握了飛行動態。

這些規則和人類也適用。把這三個簡單規則賦予鳥群就出來了模擬鳥群的複雜動畫。全部運作沒有隨機性,全是確定性動作。但是我們無法預測下一部動作。是一個複雜的迭代的過程。只有模擬自己是一隻鳥才有可能預測出下一步的動作。這種現象就是混沌現象。

我們看到:1.簡單的規則就可以了。反而設定複雜的規則無法繼續。

2.複雜不是被設計出來的。

3.完全確定的規則卻會導致「隨機」的結果。表觀的隨機。

螞蟻

一隻螞蟻很傻,一群螞蟻卻非常智慧。能在火山上自動聚集成螞蟻球從火山上滾下來。犧牲小我,成就族群延續。

蟻群模擬尋找食物。尋找過程留下信息素。足夠長的爬行不斷來優化路徑,最後會形成一個最短路徑。

正反饋的力量,一旦兩條路徑在初期有小小的差異,通過信息素正反饋,信息素濃度越多越吸引螞蟻。螞蟻越短的路徑重複的越多,正反饋會放大這個優勢。最後螞蟻會收斂到這條最短路徑。

人類和媒體都是正反饋放大器,這個例子非常多,一個企業初始的優勢會被放大,形成自己的發展壁壘。

還會有一些螞蟻在四週遊蕩,就是所謂的「懶螞蟻」。他們在為族群尋找新的可能。為系統提供備份,如果有意外變化,馬上啟動新的路徑。

案例實驗:螞蟻放在北京市地圖上,尋找最優路網。

黏菌

再看更小的一類群體,單細胞生物體—黏菌。黏菌它的生命發展可以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單細胞生物體,一個完全獨立的單細胞。但是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它就會聚集形成一個鼻涕蟲,形成一個大的黏菌整體。黏菌整體形成這時候單細胞就失去自我的意義,不能以單細胞形式存在。而形成一個大的生物體,甚至成為大的孢子,繁殖自身。

黏菌不單可以形成大的生物體,還能設計交通輸運網絡。

日本科學家把黏菌放在東京地圖上,把食物放在需要連接的點上。5個小時後,黏菌餓啊,四散去尋找食物,在各個點上找到食物搬回家。開始路線是散亂的,26個小時後逐漸形成一條條最優化的路網。這個路網圖和東京交通地圖對比不一樣,因為有地方是山丘不能直接過。研究人員就在山丘區域打上強光,再次實驗。因為黏菌厭光。再次實驗的圖就更接近於真實的東京路網圖。多次實驗,每一次都不一樣,甚至有些時候的路網圖會優於真實路網圖。

黏菌也能設計出不亞於人類的路網,你說人類是最有智慧的生物嗎?智慧蘊藏在大自然的自組織規律中。人類正好用腦袋實現了這種自組織。黏菌沒有大腦,通過信息素的反饋也實現了這種網絡。

我們把系統分為兩大塊,一塊看個體:首先都是遵循非常簡單的規則。第二有限的局部的信息,即使你能處理複雜規則,每個個體的感知也是有限的。3.每一個個體都在處理其他個體與它的互動。

群體:1.集體智慧,2.適應能力強,3.很難控制,它們自有法則。

人類聰明,集體就聰明?不是,人類有很多集體愚蠢的例子。例如,交通堵塞。因為每個人太聰明了。汽車的運行速度決定於每個人認為的安全距離。交通系統存在不確定性,存在混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聰明,才造成交通集體癱瘓。

踩踏事件,每個人感知範圍有限,前面發生的現象你無法知道,前後的人各自前進,只要有一個倒下,就會產生踩踏事件。這就是人類群體出現集體愚蠢的現象。

股票市場,漫畫把瘋狂之所在傳遞,excel!(卓越)——sell 賣出,賣呀!股票大跌。最後這人說不玩了,good-bye,bye——buy,買買買。股票市場就是這樣口耳相傳的系統,被周圍所影響,小因素層層傳遞甚至造成大的金融危機出現。

因為個體過於「聰明」,而不懂得協作,才會造成「集體愚蠢」的出現。

群體智慧與愚蠢的區別:

集體智慧:局部信息、簡單規則、智能彼此加速;

集體愚蠢:試圖掌握全局信息(不可能),機關算盡太聰明,智能彼此抵消。

每個個體掌握的信息都非常有限,不如按照簡單的規則。

人類群體是如何產生群體智慧的。

《智慧社會》書中研究,個體中個體之間的方式,一種少數人溝通,一種多數人溝通。實驗表明,多數人溝通更能表現出智慧。群體任務,群體協商,右側模式更有利於目標達成。群體智商不等於個體智商,扁平化的溝通方式有利於群體智商。更自由的交換信息,更高效的信息的流動,才促進了整個群體的智慧產生。

那進一步,很有意思的一個研究結果,同樣的團隊,發現團隊中女性的比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女性比例在大於20%小於80%團體的智商更高。女性讓彼此放下戒備,更好的溝通。

複雜性階梯——湧現

湧現不能單獨看做一個階段,而是對上一段的總結。

複雜系統?湧現?斑圖?湧現分類?

我們把複雜系統簡單為節點和連線,這三張圖都不是複雜系統、簡單系統、複雜系統、無組織的隨機系統。

氣體系統,一個杯子裡有10的23次方的速度氣體分子在移動。這類系統叫無組織的隨機系統,他們之間沒有相互作用。

鳥群幾十隻鳥就足夠複雜,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連邊有多種可能。鳥群、交通網絡都是相互影響的複雜系統。

這些複雜系統都會有些特性——湧現。複雜系統會有兩個層次去看他們,個體層次和群體層次。整體大於個體之和。

在整體層面發現的,總會出現你無法簡單地從個體層面推出的模式、屬性、現象等。這些規律、屬性、模式被稱為湧現。

斑圖(pattern)的存在,使得湧現成為可能。

斑圖就是一種集體模式。如顏色。這些花紋就是斑圖。湧現會產生斑圖(pattern),斑圖是一種集體模式。例如個體無法形成隊列。鳥群的飛行形態,蟻群形成的蟻隊,黏菌。斑圖有特性:凌駕於個體之上,斑圖的產生導致了層次的超越。

例如城市中的霓虹燈,小燈泡在整體層面出現圖案。小燈泡層面看不見。整體層面感知,突然發現小燈泡有意義了。所有有意義的圖案文字都出現在小燈泡所組成的斑圖之上。它無法還原到每一個燈泡上面。一個燈泡毫無意義。這就是斑圖的意義。例如國慶閱兵,組合圖案,祖國萬歲。它可以用人去實現。斑圖的實現是一種軟體,凌駕於個體之上的新的系統的存在。斑圖可以讓你的大腦解讀新的意義。

這張雲臉就是一個斑圖。小水滴形成的形狀和真正的臉沒有太大的區別,臉也是一個斑圖,單個細胞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維持存在的是斑圖,是這個形。所以從這個來說,臉和雲臉沒有本質區別,都是斑圖而已。都是虛無縹緲的存在。

湧現發生之時,正是心智在斑圖中發現意義的時候。

可以設想,細胞分子相互碰撞形成細胞時,其實並不比雲臉更真實。細胞的形成是你解讀出來的,賦予它意義。

湧現的分類:兩大類,一類湧現是設計出來的。霓虹燈、翻板。整體超越個體。

自組織出現的湧現,也可以分成由簡單規則形成的,可以形成複雜的功能,兩類。還有一種湧現,單獨拎出來去看,智慧生命的形成,很神秘。

強湧現。強體現在質料因、形式因。整體層面和分體層面。細胞是由什麼構成的?人怕火燒,人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從整體到個體也有箭頭存在,形式因。整體形成斑圖,用右手使勁拍打左手。左手很多細胞死亡。細胞根本無法思考。這是從上往下的因果之力,形式因。

假如說人類社會也會形成一個大的斑圖,個體根本無法和社會對話,無法理解更大層次的存在。生命智能和強湧現相關。它會出現一個反向的因果箭頭。強湧現可以導致個體和集體之間的因果關係發生反轉。

這一切給我們的啟發,為什麼要去中心化?

只有在去中心化管理的時候,每個個體之間才能夠充分互動,只有充分互動才能在群體上激發斑圖湧現,idear的存在和流動,產生智慧、湧現、預期之外的特性。這些斑圖才是真正超越個體的存在,超個體智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樣組織才存在活力。

剛才做了回顧:

接下來當你的公司形成了湧現之後,還要考慮你要生存下去,生存下去的前提條件是形成和外界的互動。內部也會被外部互動催生新陳代謝,從而整體形成新的存在。

新陳代謝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愛因斯坦說你可以不懂相對論,你可以不懂牛頓力學,但是你不能不懂熱力學第二定律。你會理解整體不單是個斑圖,還是個不斷流動的斑圖。

對我們如何去管理公司和理解社會會有很大幫助。

首先看一看熱力學第二定律,對於任何一個封閉的系統來說,如果不加幹預,讓它自動演化,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無序,無序叫熵,熵增定律。封閉系統是前提條件。

很多例子,比如一縷青煙,煙的彌散過程就是典型的熵增過程。小空間到屋子到更大的空間。再比如生老病死。究其根源,物理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但是也會發現反例。生物圈的演化看起來就和第二定律相衝突。大自然的生物圈越演化越高等。人這個生物冒出來了。再例如科技,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兩種時間之箭,看起來完全相悖。答案就在於開放。

我們看到的反例,都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前提條件,封閉系統,熵才會永遠增加。如果前提條件——開放系統呢?熵如何呢?熱力學根本沒說。

如圖所示的,開放系統與環境,有INPUT,OUTPUT,有交換,這個交換可以是物質、是能量、是信息。只要有交換,系統都是開放的。所以有了開放系統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只要你從外界吸收進來的有序只要快於你內部系統產生的無序,你的整個系統就有可能演化的越來越有序。

所以換句話說,問題的關鍵不是向有序無序的增長,而是比較兩種變化的速度誰快誰慢。開放系統進來的大於消耗掉的就能保持持續的有序。

從外界吸收有序進來,這就是我們都要進食,獲取能量。引進負熵大於熵增,你就在變為有序。這就是開放式系統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我不用很複雜的開放,我只用能量的開放,就可以使得系統走向有序,這個有序是完全自組織的有序。

貝納德實驗,加熱平底鍋,液體出現翻滾,沸騰之前,液體很薄,會出現六角格的斑圖,底部液體受熱,對流現象,翻滾到上面,上面的翻下來,從側面看是蛋卷結構,從上面看就是六角格結構,這種現象就形成了耗散結構。

因為這個結構的目的是為了快速釋放掉。形成了集體運動模式。左右碰撞也可以釋放熱量,但是這種集體運動模式更快速。

耗散結構還有一個例子,小溪邊的水波紋,瞬息萬變的。波紋是一種助波,看起來不變其實是瞬息萬變的。看起來不變,其實一直在變。這和霓虹燈的斑圖形成鮮明的對比。

耗散結構更虛無縹緲,我們的人類和人類社會都是一個不斷的耗散結構。我這個東西不是個東西,是個瞬息萬變的斑圖。什麼是我,我原來不存在。這種耗散結構又有什麼規律呢?

只要你的系統是耗散的,是一個新陳代謝的,你出生就被規律所寫死的。

《規模》作者West,發現一個現象,所有他家族的男性都在5、60歲就掛了。為什麼生命會有死亡,他查閱了大量生物學文獻,幾乎沒有教科書談論生命死亡。他遇到一位生物學家,告訴他其實不是沒有人討論,有很多結論和死亡相關。這些結論,有大量數據,拿數據給結論他決定從一個物理學家轉行去研究生物學,去研究克萊伯定律,後研究成果引起轟動。從生物學找到了可以用精確數學解釋的結論。發表了很多作品。後來又轉行做城市科學,又研究了企業規模理論。

今天介紹在生物學上的規模理論。實際上是對系統進行拉伸放大。恰恰是反直覺的。某一天你點了一個九寸的匹薩,能否給你兩個五寸的匹薩。非線性特性。五寸放大成九寸,面積小於兩倍。實際是吃虧的。

但是人類為什麼會犯錯誤呢?因為人類習慣於線性特性。複雜系統有很多都是非線性特性。

克萊伯定律,放大耗子成大象,變量怎麼非線性放大?F=CM3/4次方。F:物種的平均新陳代謝率,M,物種的平均體重,C:和溫度有關的係數。

克萊伯定律對冷血動物等都普遍存在,橫跨三十個數量級的規律。意味著,由於F和M之間有個3/4的關係。有正相關的關係,平均一塊大象的肉,他的代謝率是多少?我給胖子們的存在找到理由。肉越多需要的代謝能量越少。

非線性特性帶來失誤,在做實驗時殺死了一頭大象。致幻劑可以讓生物體帶來興奮。曾經在貓身上大量實驗。就按照這個試劑做了個線性外推,按照體重推演同比例注射致幻劑。一個小時後大象癲癇發作,大小便失禁,直接死亡。

就是說新陳代謝度不是線性增加。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例如感冒藥成人吃兩片,小孩體重是一半,就是一片多一點。

接下來為什麼會存在克萊伯定律?為什麼是3/4?

生物體有兩個量,體重和新陳代謝率,體重和皮球體積聯繫在一起,新陳代謝和什麼有關?和表面積聯繫起來。體積會隨著長度做3次方的錯放關係,面積會隨著長度做2次方的錯放關係。生物體如果是四維中的幾何體,他的體積和長度是四次方,表面積是三次方的關係。第四維是怎麼冒出來的?

分形的特性,新陳代謝不是靠外表面來做的,代謝發生的主要器官是內表面。內表面有個特徵,內腸面的褶皺,二維表面變成三維立體。買票排隊排成多拐彎,隊形容量加大,彎曲的特點,大腸和毛細血管完成最大化的分形。增加了一個曲度,縮放行為表現的像一個面。邊長擴大兩倍,邊長擴大四倍,褶皺進一步加深。這就是最大化分形,用一維實現了三維的。

為什麼人類長到23,為什麼以後長不了了。克萊伯定律,生命體比喻為水缸,新陳代謝比喻為入水的水流,長出細胞,修復細胞之外,增長體重,3/4生物體重關係。一定會有一個交點,你的流出的量和你流入的量達到一個平衡。體重就固定在某一個數量。

生物體都有一個特徵時間,我們可以計算,生命的特徵時間和體重有個關係。體重大壽命長。對物種級別成立。特徵頻率,心跳的頻率,個頭越小心跳的越快。寵物松鼠,心跳的特別快。個頭小的一切頻率都快。這兩組數據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小耗子靈動,大象轉身慢。如果刺激長頸恐龍的尾巴,可能兩個小時才反應過來。

公司也是這樣,小公司很容易換方向,大公司想換也換不了。兩個量乘起來,15億次左右。就是生命體的壽命總量。包括馬達,非生命體,也是10的9次方。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養生有幫助,怎麼能活的長一點。減緩新陳代謝,你是可以延長壽命的。瑜伽、打坐、站樁,減緩新陳代謝。進一步什麼東西會影響基礎代謝呢。溫度,溫度越高新陳代謝越快。

最後看看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最優開放度的問題。系統要想抵抗克萊伯定率,一定要開放自身。是不是開放越大越好?肯定是錯的。人有表皮細胞,把自己包起來,全開放人就死了。

多少開放度呢?體現為3/4冪率關係。過大的過小的都不合適。

混沌邊緣的關係。混沌-秩序需要巧妙平衡。使得複雜系統存在一個相變臨界點。所以所有的系統都應該處於秩序和混沌的邊緣。秩序體現在管理的條條框框。混沌表現在自由自在。包括教育孩子,也是管與不管的邊緣。

一個複雜系統在維持了,仍然會死亡。我們有沒有一個方式來抵抗熵增呢?

發現一個自複製的手段讓基因維持,並且產生新的力量,進化。不單抵抗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並且內化成一種基因突變,並通過自複製成為更優的生物。

自複製

馮諾依曼的自複製自動機理論。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見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在設計,他設計了一個手稿,生產了第一臺計算機。他與機器打交道多,發現機器很多BUG,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在機器之上。我們的人腦就和計算機非常不一樣。神經元放電有很多隨機性。每一個部件都是不靠譜的,組合在一起就非常靠譜。計算機每一個部件很靠譜,但是形成一個系統就很容易的出錯。

複雜度閾值,分水嶺,超過閾值,演化就越高級。複雜度小於閾值,系統就越來越衰敗。複雜度閾值到底是什麼?他發現生物體都具備自我繁殖自我複製。複雜度和生命體的自我複製相關。自複製能跨越複雜度閾值,是大自然的一個概率論漏洞。胺基酸碰撞10的負30次方的概率出來一個活細胞,並能夠自複製。生命恰恰鑽了概率論漏洞,而生長出來。找到複雜度的閾值。

為什麼自複製不可能?

複雜度閾值:自複製的能力

細胞複製不能與外界發生聯繫。我複製自己,有個掃描頭掃描我身體中的所有細胞。掃描頭需要掃描自己。會出現一個無窮遞歸。自複製功能根本實現不了。馮諾依曼給出了一個設計手稿,機器具有自複製功能。參考了數學的定理。現實的生物體就是按照這個邏輯出來的。不能用一臺機器完成操作兩個東西,一臺可以根據圖紙構造出來圖紙描述的機器。一臺就是圖紙設計出來的機器。可以避免無窮遞歸。圖紙的編碼是沒有的,避免了無窮遞歸。可以完成自複製。一,根據圖紙做一個拷貝,第二步根據圖紙造一臺機器。這兩個加在一起完成自複製。利用一個動態的過程去完成一個遞歸。和哥德爾定理、圖靈相一致的。

馮諾依曼死於骨癌。早於沃森克立克的雙螺旋結構,中心法則和馮諾依曼的設計完美對應上。DNA雙螺旋結構,AGCT寫成了代碼,細胞就能執行各種功能。圖紙的拷貝,就是DNA的複製,蛋白質的合成對應機器把自己造出來,合成蛋白質形成一個新的細胞。

更重要的一種可能,會來回應複雜性閾值,高等進化。由於細胞在複製過程中充滿噪聲,不確定性。如果產生在機器上面,機器就失效了。如果噪聲發生在圖紙上面,造出來的機器和機器不同,有可能造出來一個全新的物種。達爾文進化的變異。邏輯和擾動。和熱力學定律相關。但是一旦擾動作用在圖紙上,就造成達爾文式的進化。自複製成為達爾文式進化的動力來源。這才是完整的馮諾依曼的發現。

我們的生命、企業可以沿著這個體系發展。

企業文化就像編碼,我個人認為有點像但是不是。基因比企業文化更精準。ADCG給細胞,能製造出一個,企業文化給一群人不能完全複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不能學習另一個公司的文化。但是如果把一個公司數據化如果有這樣一套軟體存在,通過指令區管理企業,這個企業會成為一個自複製。

複雜性階梯

種群龐大,也要升級,形成多細胞組織。每一個細胞都有同一個DNA,形成更複雜的層級組織。

觀察,通過DNA,把DNA內嵌在代碼裡的時候。所以當一個細胞學會自複製,它就能在更大的空間形成更大的個體。多細胞的實現通過捕食,形不成更大的組織,吞食的過程中沒有殺死,而是共生,形成了一個複雜化的內共生理論。原核生物細胞內有很多細胞器,細胞器有完備的自生存結構。發生了吞食關係。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單細胞生物體。吞食而沒有幹掉。長時間的演化,大的生物體細胞變成一個多層次的生物體。

從更大視角看待競爭和合作

站在個體是一個單純的合作關係。合作與競爭就變成了2B和n2b的關係。競爭本來是你死我活的,如果你能巧妙地平衡這些力量。為什麼商業環境更多的鼓勵合作而不是競爭。一旦形成更大的個體,複雜性階梯就完成了一次升級,又回到混沌。複雜性階梯就循環發生。大圈套小圈,不斷往上升。

小結:

1.群體形成湧現的智慧,就要考慮如何去制定簡單的規則,形成自組織。

2.開放與流動才能夠為系統創造有序。

3.耗散結構遵循驚人的規模法則;

4.混沌與秩序的邊緣,巧妙平衡。

5.自複製可以將熱力學第二定律「變廢為寶」。所有的生物體都會死亡。生物群體的自複製,DNA編碼變成創新的基礎。

6.層級的湧現導致生命的循環。

推薦兩本書《複雜》、《哥德爾、愛舍爾、巴赫》

相關焦點

  • 歐洲複雜性科學、網絡科學研究機構推薦 | 美國之外的多種選擇
    機構注重工業合作與學術交流,定期舉辦複雜性科學相關討論班。簡介:布裡斯託工程學院和理學院合作成立的複雜性科學中心致力於發展多樣性、跨越傳統合作的跨學科研究、促進公眾參與的意識的工作。6位意在促進複雜性科學研究的研究人員,分別來自數學,物理與計算機專業成立了華威複雜性科學中心。致力於培養複雜性科學的跨學科人才,並陸續設置了一系列碩士與博士項目。由此本研究中心的研究風格傾向於跨學科,教育貫穿了複雜系統理解,設計與控制。
  • 二語寫作句法複雜性研究的新發展
    學習者寫作句法複雜性體現了學習者對目的語習得的實際情況(Wolfe-Quintero,Inagaki & Kim,1998;Ortega,2003;Lu,2011),是衡量二語寫作者語言行為及目的語發展整體水平的標準(Norris & Ortega,2009;Vyatkina,2012),句法複雜性的發展能夠反映學習者的語言發展和語言成熟度的發展(Crossley et al.,2011
  • 從複雜性科學看電子遊戲的未來
    原創 張江 集智俱樂部導語湧現是複雜性科學的核心概念,看似簡單規則常常可以湧現出迷人的複雜行為。以「生命遊戲」為代表的遊戲,讓計算機產生超出設計者構想的行為,這體現了湧現的思想,也代表著未來電子遊戲的發展趨勢。
  • 科學本身也會承認它自己的失敗:社會學的複雜性,讓人類學會自控
    世界我們必須把社會現象看成是預見性的,就像所有其他類一樣,在與它們更高的複雜性相適應的極限範圍內。早期的和更多的基礎科學,特別是物理和化學,讓人類控制了外部自然;二、最後一門科學社會學,是讓人類控制了自己。人們很早就知道,人類改變現象的能力只能來自於對自然規律的了解;在每一門科學誕生的初期,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對這門科學的現象產生無限的影。當然,社會現象是由極端的複雜性造成的,最後一種是擺脫這種緊張狀態。
  • 遵循規律 科學發展
    這次會議總結了我們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新認識: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須在結構優化中促進總量平衡,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強化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必須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六個必須」,準確抓住了做好經濟與社會各項工作的科學規律。
  • 早起讀書439天,《複雜之美》無所不在的複雜性
    自己百度了一下作者:約翰·H.米勒,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同時擔任世界級專業部門一社會與決策科學系的學術帶頭人:主攻行為經濟學、複雜系統以及決策科學等領域,還在美國聖菲研究所(複雜系統科學的權威機構)擔任多個領導職位。
  • 計算美學百篇論文大綜述:如何從複雜性科學視角進行審美
    最近物理學家 Matjaž Perc 在英國皇家學會 Interface 期刊發表了一篇綜述,梳理了近年來上百項利用網絡科學和物理學方法對烹飪、視覺、音樂、文學這四類藝術表現形式美的研究。我們對這篇論文做了全文翻譯,希從複雜性科學的角度,和你一起探討對藝術的理解。美究竟是什麼?是主觀體驗,還是客觀屬性?這個問題在哲學和美學中曾經長期爭論不休。
  • 未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自動化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生產管理中, 使企業的資源計劃和製造過程管理的效率顯著提高, 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技術[1-2]. 自動化技術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海洋運載工具的導航、制導與控制、機器人的控制與運動軌跡的規劃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3].
  • 量子光學物理極限,解決了計算複雜性的謎題!
    除了提供量子力學的基礎知識,線性光學的研究還帶來了許多科學應用。近年來,線性光學系統的獨特特性也激發了計算複雜性理論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目前任職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提出了一種線性光學方法來展示量子(計算)優勢,該方法基於玻色子採樣的概念。
  • 生命的複雜性是如何爆發的?
    大約5.5億到6億年前(寒武紀時期),許多多細胞、有性繁殖的生命形式首次出現——預示著地球上生物複雜性的巨大飛躍。到地球形成時,宇宙的年齡已經是現在的三分之二,不久之後,生命就出現在地球表面。但數十億年來,生命一直處於相對原始的狀態。
  • 專家觀點 | 丹娜·左哈爾:牛頓-泰勒式企業與量子企業
    ,這種思維必須兼顧複雜性、快速變化、不確定、不可預知的環境。現代的企業必須在這樣的環境中運作。而複雜性科學,它描述的實際上是活的量子系統,複雜的自適應系統,具有複雜性的、科學和複雜的自適應系統 。現在,科學家和社會思想家都在將這種理念應用到人類的社會系統,比如城市、公司、以及社會團體之中。
  • 「抓鬮定貧」背後的「動態複雜性」
    村幹部通過抓鬮的方式認定貧困戶,無疑是不科學的,荒唐的。貧困戶認定都出了問題,還談什麼「扶真貧」呢?出現「抓鬮定貧」這種現象,確實不應該,但這類現象的背後卻折射出,貧困戶認定面臨的諸多難題。換言之,認定貧困戶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為什麼會出現「抓鬮定貧」?歸因絕對不是單一的。
  • 城市生態系統複雜性研究獲進展
    城市生態研究面臨著社會-經濟-環境-生態過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及其導致的城市景觀複雜性的挑戰。在上世紀90年代城市生態學研究迅速興起以來,生態學家一直在尋找各種方式來定量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如各種景觀指數),並且研究生態過程同社會經濟因素的聯繫(如各種統計相關分析)。
  • 房地產行業成長重心轉移 高質量發展成為企業共識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王日晨) 隨著房地產行業走向穩健發展「新周期」,眾多企業積極創新轉型尋求「新賽道」。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在行業細分領域的增量市場、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仍然使得房地產行業擁有巨大的產業空間。
  • 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5:44 美國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Ramunas Stepanauskas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基因組學對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進行了繪製
  • 分解釀造的分子複雜性
    釀造工藝經歷了5000多年的發展,從1516年德國純度法頒布後的古代釀酒師發展到大規模的現代工業釀造。最新的發展,即精釀啤酒革命,拒絕了大型啤酒廠的趨勢,出現了大量更小、更多樣化的啤酒廠。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是實驗的主要焦點,是啤酒的決定性成分之一。除此之外,(大麥)麥芽、水和酵母是揮發性分子和非揮發性分子(稱為啤酒)的複雜水性混合物。
  • 從規則到湧現:探索遊戲世界中的複雜性
    Keith Burgun 指出,儘管每個遊戲設計師都認為湧現複雜性很重要,並且很多遊戲都至少使用過某種程度的湧現複雜性,但目前很少有具有高度湧現複雜度的遊戲,可以被稱為「優雅」。所謂「優雅」,就是一款遊戲易於被玩家學習但難以被掌握。在設計遊戲時,設計師應以最少的組件複雜度(規則)獲得最多的湧現複雜性(唯一的遊戲狀態)。兩種複雜性之間的差距越大,它變得越優雅,就越「易於學習且難以掌握」。
  • 宋養琰:經濟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因為,鑑於人的複雜性、人的行為的複雜性和市場的複雜性,只有融合多個學科的研究經驗,事實真相和相關規律才能被我們更準確、更清晰地認識和發現。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分和合 科學是反映客觀世界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由於人類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形成了科學發展的不同階段。
  • 淺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民主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發展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已是國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認識,是改制企業民主管理工作跨越與創新的基礎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目標,為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指明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民主管理工作有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
  • 科學報導如何更科學?
    這位記者展現了應有的職業擔當,在網上徵集了討論熱度最高的八大話題,再次對話長江學者、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放射介入教授晁明,很多爭議其實可以在這篇更加詳實的訪談中覓得答案,晁教授最後談道:我們不追求速度,只是想探索科學的真理,一些自由的爭論對推動發展、去偽存真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