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進入到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的關鍵環節。能否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找準找實自己存在的問題,從政績觀、權力觀、世界觀的高度深刻剖析產生這些問題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黨性修養、政治紀律根源,既是對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核心檢驗,更是對每位黨員領導幹部黨性覺悟的一次現實考驗。
劉雲山同志在中央黨校2013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要把批評和自我批評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圍繞「四風」查擺問題、剖析根源,敢於揭短亮醜、動真碰硬。但在現實中,一些領導幹部仍然抱著差不多就行的思想,自我感覺良好,對來自群眾和上級的批評意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總想找幾條不疼不癢的問題、說幾點不深不淺的體會就矇混過關。於是乎,我們在對照檢查材料上,經常能發現這樣模式化、程式化的表述:存在放鬆了理論學習、不注意深入基層、工作方法簡單、批評人不注意場合等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環境好了、任務多了、時間緊了、自己的要求放鬆了等等。這樣不疼不癢、避重就輕、蜻蜓點水的自我批評,群眾會不會臉紅不知道,反正作者自己是不會臉紅的。連「紅紅臉」的效果都達不到,就更不用說「出出汗、排排毒」了。
實事求是地說,作風上的問題就像「亞健康」狀態一樣,人人都有,無非是多與少、大與小的問題。關鍵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指出:「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一個人有毛病不可怕,只要能夠正確對待、不諱疾忌醫,求醫問藥、積極治療,就不會有大問題。反之,任由這些毛病發展,就會病入膏肓、不堪設想。教育實踐活動到底有多大成效,關鍵就看我們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敢不敢「較真」,首先是跟自己較真,較真查找不足,較真剖析根源,不紅臉不停手,不出汗不收兵。
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認識上「不鬆懈」。要深刻認識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關係人心向背、關係群眾福祉、關係生死存亡,是每個黨員領導幹部的神聖職責,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能輕視觀望、敷衍了事。要放在和業務工作同樣重要的位置來重視、來對待。
這就要求我們在查擺問題上「不放過」。成績不說跑不掉,問題不揭不得了。每個人工作生活中都有「短板」,敢於亮出「短板」,既是對自己有實力補齊「短板」的信心,更是對自己有決心根治作風頑疾的信心。要以群眾為鏡、以同事為鏡、以領導為鏡、以先鋒模範人物為鏡,不護短,敢揭短。努力做到聞過則喜、從善如流。
這還要求我們在剖析原因上「下深水」。「照鏡子」是起點、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治治病」,讓身體出出汗排排毒回歸健康。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隔靴搔癢,避重就輕,而要深挖病灶、找出病根,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須先正己。只有自我批評不護短、敢揭醜,批評別人才能敢於動真碰硬、不留情面,教育實踐活動才能不搞形式、不走過場,真正把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徹底清除掉,用實際行動取信於民。(作者 萬軍)
曾在教育理論戰線工作,長期關注黨的建設、意識形態建設、社會建設等領域的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