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2020-12-05 沒法得到幸福的

多年來,我們在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教學實踐中,把戲曲美學的獨特性和傳統美學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牢牢地確立,並寓於其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首先在確立了戲曲審美觀念的同時,能夠更加感悟和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和表演要領,以利於在未來的戲曲表演藝術學習和創作實踐中打下堅實的基礎。當人們一談到戲曲的表演特性時,就必然會涉及程式性、虛擬性、綜合性、寫意性等。正因為是這幾點特性構成了戲曲藝術獨特的美學特色。其實,戲曲的美學特性最終都歸結到了「程式性」這一點上。

戲曲表演程式來源於生活,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提煉後,成為搬上戲曲藝術舞臺的、被藝術化了的相對固定的生活表演方式。通過它對生活進行了特殊的加工和改造後,貫穿於戲曲表演的唱、念、做、打、舞等各個方面,賦予其表演動作以規定的情景內容,既能傳情達意,又能被人們所理解,還能將觀演者帶人劇情。這種高技術含量、具有深厚藝術造詣的「表演語彙」即為程式。而戲曲程式中的「四功」「五法」的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已經成為了戲曲表演的固定模式,居於首位的是能夠在戲曲舞合上集中反映戲曲表演形式的特點。

它首先講究表演技法、重視思想內涵、合理運用技巧,三者缺一不可。戲曲表演「程式」具有自己獨有的格式與規律。其表演的程式不但用於動作表演,而且是用於舞臺藝術呈現的一個整體性,同時又是戲曲藝術教學程式動作的表演手段、技能的訓練方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一種舞臺藝術表現形式,是在把繁雜的生活動作經過加工、提煉、升華、舞蹈化、再度誇張甚至變形,成為戲曲表演特有的風格,同時以戲曲舞合特定的格式、規則等表演形式清晰、明確、有力地表達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故事情節及劇情所設定的特有的規定情境,並形成戲曲特有的藝術風格。

而程式並非是戲曲所獨有的。廣義地說,一切「規範的、模式的」都可稱之為程式。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在相對的固定下來之後又不斷地加以重複,形成了一種程式。戲曲藝術形式和表演方法的程式化特點極為鮮明突出,尤其是戲曲表演的程式,它是戲曲反映生活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方法,在傳統劇目和歷史劇的表演中尤為突顯。無論是劇本、角色行當、舞蹈表演、音樂、唱腔、服裝、化裝、道具、裝置等諸多方面,戲曲的程式無所不在。正是在程式性的基點上,才衍射出以上的戲曲特性。

在我們明確了程式的基礎上,讓我們再談談表演美學的其他的個性特徵,在教學實踐中也是至關重要的。虛擬動作是指戲曲舞臺上的人物不用任何道具物品,做出完整的生活動作,完成對生活動作的一種模擬表演。是演員在表演時本來需要附著實物來做的活動,而不用實物或只用部分實物所做的虛擬舞蹈動作。虛擬是戲曲藝術的特徵,虛擬動作在教學實踐中是戲曲演員進行藝術創作的一項主要手段。在戲曲舞臺上把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表現出來,必須是生活被藝術化了的一種反映。如「騎馬奔走」,完全以人體虛擬,用馬上舞蹈動作來表現馬的奔騰和人在馬背上的顛簸。

而划船的固定化程式,同樣也是用人體虛擬的舞蹈動作來表現划船時人體的狀態和船在水中的行進。所以說,虛擬表演是一種直接的敘事性舞蹈動作,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形。而舞臺上的程式動作是效仿生活動作,又虛化了動作的對象,採取了以虛擬實的表演方法,稱之為虛擬動作。正是以虛擬的手法表現客觀實在的事物,如入物行動、內心情感、外部環境,等等。在戲曲舞臺上,演員的表演都是以虛擬為出發點而表現的。它不像西方戲劇所推崇的模擬、再現,而是以虛擬的手法,「虛其形,擬其神」

在戲曲表演藝術教學中,要使學生知道虛擬的表演使觀眾看到的並非人物在現實生活當中的行動,而是一種通過精練、加工、抽象化以後所形成的虛擬動作。從外形上看,虛擬的動作與現實動作之間,有一種似像非像的感覺,這正是戲曲藝術的獨特之處。所謂「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對於現實生活不是採取一種簡單的模仿,而是通過藝術加工之後的一種精妙的表現。多年來的教學實踐,通過努力已經使表演藝術學習者養成了在接受戲曲藝術教育的同時,用虛擬的手法把生活中的一切表達出來。與此同時,更是上升到一種審美理念。戲曲虛擬化的審美特性,是源於客觀事物的神形化探索。

在中國傳統的藝術觀念中,事物內在的「神」,比事物外在的「形」更能體現事物的特性。所以中國戲曲重視刻畫對象的「神」,這正是事物的真正區別所在。把「虛擬化」這種戲曲審美特性與「程式化」相互對照,我們便能發現,戲曲的虛擬性之所以能夠得以形成、體現、發展,其實質是程式化功用所造成的。戲曲中的開門、關門、騎馬、划船等等一系列虛擬的表演,若脫開了程式化這一核心美學原則,又何以能夠存在呢?我們談論了許久的虛擬化,其實,卻讓人們更進一步認清了戲曲程式化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戲曲藝術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而是以程式化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
    戲是生活的虛擬,戲曲藝術表現生活的辦法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不去造成觀眾的幻覺,使他們覺得舞臺上演的就是正在進行的生活,而是以特殊的藝術形式即程式化來表現生活。沒有程式化就沒有中國戲曲藝術。而程式化之所以能產生,是基於中國戲曲藝術對戲和生活之間關係的這樣一種認識,即戲是生活的虛擬。
  •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
  • 程式化?生活化?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尋求新的表達形式是戲曲存活下來的必然途徑 程式化?生活化?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曲琪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1-15    [列印] [關閉]     戲曲的特點是虛擬性、程式化,而影視則要求用寫實的手法反映自然生活形態。
  • 戲曲舞臺的虛擬,是根據虛擬原則,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的
    戲曲舞臺上的空間,本來是一塊固定的、不大的地方。要在這一小塊地方容納下遠可達萬裡,高可通千仞的廣闊無垠的空間,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戲曲藝術由於運用了虛擬的原則, 用程式來表現空間,就取得了很大成功。戲曲藝術可以在舞臺的平面上表現出立體的高低變化。
  •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戲曲畫應運而生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並且後者的程式化表達更多地從其與前者的交流與借鑑中產生。廣義上看,一切藝術形式均有自身的格式與規範,這種形式上的規定性使藝術本身大都具備程式化的特質。關良 《白蛇傳》 67.5 70cm 紙本水墨設色 1956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關良 《遊龍戲鳳》 99.9 80cm 紙本設色 1944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戲曲藝術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亦有著鮮明的程式性
  • 程式化是戲曲藝術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
    戲曲藝術的程式化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美化與總結。是在長期的發展的過程中,經過藝人的代代積累,而形成的適合於表演,觀眾能接受的,又有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的經驗,有著完美的表演、服飾、臉譜、行當、唱念做打各個因素上的完整體系。
  • 安徽合肥:「活化戲曲」 在涵育青少年一代中傳承傳統藝術
    如今,校園戲曲比賽和知識競賽專場已然成為合肥市「玉蘭杯」戲曲藝術節中的重磅環節。戲曲藝術正點滴浸潤青年一代。  2016年10月,合肥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全省率先啟動「戲曲進校園」工作。  2017年7月2日至5日,新站高新區組織24名音樂教師開展為期4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教師專題培訓。  培訓採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突出互動式、體驗式教學。邀請了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所長朱為總,越劇尹派第六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王一敏,國家二級演員金彩芳三位大師親自為大家授課。
  • 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表現方法
    ,最能給觀眾留下藝術聯想的餘地,最能為演員提供用武之地。戲曲演員不受舞臺實景的限制,可以「創造」出場景和環境來。對這種特殊的舞臺方法,當然也可以做一些物質性的解釋。比如說,宋、金、元時期勾欄瓦肆的戲臺和農村廟臺,舞臺裝置簡單。由於物質條件簡陋,布景藝術不發達,時間和空間的表現都受到限制,所以戲曲藝人只好開闢一條表現生活的特殊途徑,以虛擬手法來創造舞臺藝術的真實。
  • 弘揚非遺文化 傳承戲曲藝術——「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屯溪江南實驗小學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戲曲藝術,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11月25日下午,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文化旅遊體育局聯合推廣在屯溪江南實驗小學開展2020年屯溪區「戲曲進校園」活動。
  • 戲曲演員以「寫意」的表現方式,使舞臺時空的轉換獲得了高度自由
    戲曲演員採用一種「寫意」的方式解決真與美的矛盾,在有些地方強調與生活某一細節的接近, 但在更多的地方強調靠觀眾想像完成。戲曲演員的表演衝破生活細節真實的約束,大處落筆,只要能夠「意到」就行。戲曲表現騎馬的趟馬程式既不同於生活中躍馬揚鞭,也不同於單純馬舞,而是用踢腿、耍鞭、翻身、轉圈、蹉步、圓場等一套動作來表現, 這種騎馬已經遠離了生活真實,但在全身線條的韻律上卻更見意境,達到了神似。如果真要完全追求寫實,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求與生活一樣寫實,那所有的尷尬都會解除。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又添藏品130餘件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常書香)1月7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近日,豫劇大師馬金鳳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位於該校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出其演出時的鳳冠及道具等130餘件物品。這是馬金鳳為該博物館捐贈的第二批藏品,主要有鳳冠、馬金鳳大師塑像、成套的點翠頭面、戲曲服裝、劇本等。此外,還有京劇大師尚長榮、梅葆玖和相聲藝術家姜昆給其的珍貴題字。去年11月17日,馬金鳳曾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贈首批物品,主要有演出道具、劇本、演出劇照等。
  •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2020-12-03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杭州戲曲的經與緯
    ,杭州從來都是戲曲史中不可被忽視的城市。從戲曲誕生以來,杭州的戲曲活動就從來不曾消歇,劇種、演員、劇目、演出、創作等構成了杭州的戲曲風貌,但將這散金碎玉的戲曲活動串聯起來,系統翔實地描述杭州戲曲的發展歷史卻並非一件易事。作者在這一章裡側重表現的是杭州戲曲演出的繁盛局面——當時在杭州演出的有京劇、崑劇、越劇、杭劇、目連戲和三腳戲等,演出市場十分熱鬧,作者對不同劇種的演出情況進行了梳理,使讀者對當時杭州的戲曲演出一目了然。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圓滿閉幕
    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開幕大戲《一蓑煙雨》開創獨特視角,把以蘇東坡為題材的京劇作品搬上舞臺;新編京劇《西子在望》保留傳統京劇的表演與唱腔、打破當代小劇場審美觀的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光影語彙和導演手法;在京劇《荊軻》的表演中加入了全新嘗試、部分唱段加入崑曲元素...人與物,人與人的微妙關係,將荊軻之死描繪的壯烈璀璨;《老人與海》作為一個演員的獨角戲,用京劇語言講述西方經典名著;作為李卓群工作室成立後的首部作品,《鑑證》由北京
  • 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同臺展夏訓成果
    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和所屬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六家院團舉辦的「不負韶華——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展演暨『戲·聚精典』演出季」今晚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演出季首次聚焦青年演員,以連續四場演出呈現六家院團夏季集訓的成果。通過集訓和演出,中心和所屬院團積極促進青年戲曲人把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作為奮鬥目標,以昂揚的精神、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作品為青春喝彩,譜寫戲曲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2020「兩會聲音」追蹤十堰地方戲曲傳承發展後繼有人
    提案中指出,戲曲藝術作為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方文化的綜合實力。我市現有鄖劇、山二黃、鄖陽花鼓戲3個劇種。劇種音樂的地域性和戲曲音樂特性,決定著戲曲音樂創作人員的本土化和專業化,因此戲曲音樂創作人員不可能從外地引進。「目前,全市能夠獨立創作戲曲劇目音樂的專業人員寥寥無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戲曲音樂的創作、研究和發展。」
  • 「高涼曲韻」百場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市高州師範附屬第一小學
    1200多人親身感受粵劇藝術的魅力,精彩的表演,受到師生熱烈歡迎。粵劇折子戲《六月雪·刑場》活動上,高州粵劇團主要花旦小生展示了《遊園驚夢》、《三岔口》、《六月雪·刑場》等多出經典粵劇折子戲,特別是表演《三岔口》時,孩子們觀看時聚精會神,不時被臺上演員們到位而有趣的動作逗得哈哈大笑
  • 滬劇演員拍抖音圈粉百萬:傳統戲曲有取之不竭的養分
    舞臺上深情款款的滬劇演員與網絡熱門視頻主角竟是同一人——上海滬劇院的青年演員徐祥;白天在排練廳裡是俊雅溫順的"趙五娘",95後青衣顧芯瑜晚上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俏皮的主播,與粉絲分享起美妝心得;在抖音上發布臺前幕後的花絮和戲曲演員的日常,則是上海越劇院徐派小生王婉娜的愛好……直播、
  • 戲曲認同的多樣性取向除了對應戲曲身份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取向
    這個道理也說明,戲曲認同作為一種主體性的審美文化意識,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歸屬感情,一種社會化的藝術品鑑結果,在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和政治文化氛圍中,其支配性的戲曲認同取向與形式是不盡相同的,或者說是複雜性的、多層面的、差異化的。
  • 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首屆研究生師生見面會順利召開
    中國教育在線 訊 2020年10月9日上午10時,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首屆研究生師生見面會在戲曲學院會議室順利召開。戲曲學院領導班子、研究生導師、各系主任、研究生工作相關負責同志、研究生新同學參加了此次會議,研究生導師封傑老師通過網絡視頻也參加了活動。會議由副院長李瑞娜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