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員以「寫意」的表現方式,使舞臺時空的轉換獲得了高度自由

2020-12-04 發現有你的未讀消息

戲曲演員採用一種「寫意」的方式解決真與美的矛盾,在有些地方強調與生活某一細節的接近, 但在更多的地方強調靠觀眾想像完成。戲曲演員的表演衝破生活細節真實的約束,大處落筆,只要能夠「意到」就行。這種寫意的表現方式,使舞臺時空的轉換獲得了高度自由。戲曲表現騎馬的趟馬程式既不同於生活中躍馬揚鞭,也不同於單純馬舞,而是用踢腿、耍鞭、翻身、轉圈、蹉步、圓場等一套動作來表現, 這種騎馬已經遠離了生活真實,但在全身線條的韻律上卻更見意境,達到了神似。

如果真要完全追求寫實,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求與生活一樣寫實,那所有的尷尬都會解除。只有想像中的事物才有可能完美無缺,戲曲演員的虛擬寫意表演中蘊藏有豐富的信息量,為審美想像提供了極為廣闊的藝術空間,便於充分調動和發揮觀眾的想像力,填補進無限美妙的內容。《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用臥魚的身段做出聞花的姿態,卻只是一個無實物的虛擬動作。這樣,觀眾有了想像空間,自然會把自己最喜歡的花賦在楊貴妃所聞之花上,在各自心中形成一幅最美的貴妃聞花圖。

假如使用道具,由於不存在抽象的「概念花」,就必然要限定為某一種具體的花加以呈現,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美的花,取向不盡相同,難免眾口難調,弄巧成抽。《挑滑車》中高寵手執大槍,從下場門]衝出,一槍將金兀朮的耳環挑了下來。如果用表演與生活必須一致的原則來檢測,這顯然是違背生活的,金兀朮的耳環再大,槍頭也是穿不過去的,但戲中它卻穿過去了(是預先套在槍上的)。

人們對高寵的挑耳環的真實性問題並不是看不出來,但還是欣然接受,因為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展現激昂的殺敵意志與勇不可擋的氣勢,創造了這一神來之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對於耳環到底能不能套在槍上這種屬於生活細節的問題,也就不必斤斤計較了。戲曲中音樂的形式並非來自模仿客觀事物,而是來自主體精神的表現,所以並不要求反映現實的真實、具體、精確、可信。傳神與寫意之間,戲曲是通過以傳神的方式,來達到寫意的目的。中國藝術是用「小有」「大無」,通過「有」創造出「無」,通過「實」創造出「虛」「有」得越少,留的空白越多,給人想像空間越大。

戲曲演員能用洗鍊典型的程式表演,把特定的時間、地點、環境和人物心理表現出來。《花田錯》中春蘭有一組很生活化的納鞋底子動作,戳進去一個針頭拔不出來時還用嘴咬、拿腳踹,但手中並沒拿著針線。這種無實物表演顯得既真又不真,只是在細節上、一些關鍵處點了一下題。關鍵在於「小有」能否起到帶出大無」的作用,要有概括性、象徵性,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戲曲是小寫實、大寫意,在大的方面不要求真,在細節上反而要求真,越是細節的地方,越要強調真實,因為細節部分與生活比較接近,觀眾更容易較真。以「小有」「大無」,以具象來帶抽象,以一種符號性、象徵性的「 物象」勾起觀眾的「心象」,以某一個焦點上的相契合,帶出觀眾內心深處靠想像完成的一種逼真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表現方法
    ,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最獨特的表現方法。空蕩蕩的舞臺,隨時可以被想像成劇情和人物所必需的特定空間。這個空間又是隨著演員的運動而轉換,即所謂「景隨人移,人走量動」。《牡丹亭·遊園驚夢》中,春香伴同杜麗娘唱兩支曲子,就「實遍了十二亭臺」。觀眾跟著她們看到畫廊金粉、池塘蒼苔、斷牆頹垣、雲霞翠軒、煙波畫船、茶蘑架、牡丹亭,聽到嚦嚦螢歌,看到滿山杜鵑。可謂一步一景。但是,演員唱完了,舞完了,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依然是空舞臺。
  • 戲曲舞臺的虛擬,是根據虛擬原則,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的
    如駕雲、潛水、上樓、下樓……等等,這是戲曲舞臺上最常見的空間虛擬的實例,它們都是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空間的高低變化的。如《天仙配》中織女駕雲,主要是用碎細的臺步,飄舞的水袖和腰身的擺動給人一種凌空蹈虛,冉冉而去的感覺。
  • 戲曲藝術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而是以程式化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
    戲是生活的虛擬,戲曲藝術表現生活的辦法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不去造成觀眾的幻覺,使他們覺得舞臺上演的就是正在進行的生活,而是以特殊的藝術形式即程式化來表現生活。沒有程式化就沒有中國戲曲藝術。而程式化之所以能產生,是基於中國戲曲藝術對戲和生活之間關係的這樣一種認識,即戲是生活的虛擬。
  • 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當人們一談到戲曲的表演特性時,就必然會涉及程式性、虛擬性、綜合性、寫意性等。正因為是這幾點特性構成了戲曲藝術獨特的美學特色。其實,戲曲的美學特性最終都歸結到了「程式性」這一點上。戲曲表演程式來源於生活,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提煉後,成為搬上戲曲藝術舞臺的、被藝術化了的相對固定的生活表演方式。
  • 滬劇演員拍抖音圈粉百萬:傳統戲曲有取之不竭的養分
    舞臺上深情款款的滬劇演員與網絡熱門視頻主角竟是同一人——上海滬劇院的青年演員徐祥;白天在排練廳裡是俊雅溫順的"趙五娘",95後青衣顧芯瑜晚上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俏皮的主播,與粉絲分享起美妝心得;在抖音上發布臺前幕後的花絮和戲曲演員的日常,則是上海越劇院徐派小生王婉娜的愛好……直播、
  • 從舞臺到銀幕 戲曲如何牽手電影 _周刊文化首都演藝_北京商報_財經...
    ,一個在舞臺,一個在大銀幕,表面上二者似乎並無直接關聯,但無論是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在剛剛結束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獲得最佳戲曲片獎,還是我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為京劇片段記錄,均證明著這兩種表演形式早已有了較深的淵源。
  •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戲曲畫應運而生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並且後者的程式化表達更多地從其與前者的交流與借鑑中產生。廣義上看,一切藝術形式均有自身的格式與規範,這種形式上的規定性使藝術本身大都具備程式化的特質。,這不僅包括了由於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因素不斷滲入,戲曲本身形成了嚴格的形式規範,而且這種程式性還作為戲曲表現的總體特徵,逐漸形成了戲曲表現的基本規律,尤其在動作、裝扮、語言等層面均有著特定的表達要求。
  • 杭州戲曲的經與緯
    從戲曲誕生以來,杭州的戲曲活動就從來不曾消歇,劇種、演員、劇目、演出、創作等構成了杭州的戲曲風貌,但將這散金碎玉的戲曲活動串聯起來,系統翔實地描述杭州戲曲的發展歷史卻並非一件易事。作者在這一章裡側重表現的是杭州戲曲演出的繁盛局面——當時在杭州演出的有京劇、崑劇、越劇、杭劇、目連戲和三腳戲等,演出市場十分熱鬧,作者對不同劇種的演出情況進行了梳理,使讀者對當時杭州的戲曲演出一目了然。
  • 上海戲曲院團裡的寶藏青年:拍抖音傳播傳統文化 圈粉百萬_綜合...
    今年2月,徐祥開設了個人抖音帳號,以上海話教學入手,配以詼諧的表達方式,吸引了一眾粉絲。然而相比七位數的粉絲量,更令他開心的是父母一輩會在評論裡給他留言:「阿拉囡囡因為你說上海話了」「孩子和我們說『徐祥我知道的,是個滬劇演員』」。「聽不懂滬語,怎麼聽得懂滬劇。」 1993年出生的徐祥在戲曲學院最初學的是滑稽戲,去年加入了上海滬劇院。
  • 袖若流水驚豔全場 芙蓉區上演戲曲盛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日訊(通訊員 彭裕田)10月3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長沙市戲曲進校園活動芙蓉區專場在長沙鐵路第一中學舉行。參演的小戲骨們唱跳俱佳,帶來了一臺劇種多樣的戲曲盛宴。最終,曙光路小學的《花蕾袖色》獲一等獎,也獲得直接晉級長沙市匯演的資格。
  • 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同臺展夏訓成果
    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夏訓三伏的成果今晚在上海大劇院華麗呈現。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和所屬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六家院團舉辦的「不負韶華——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展演暨『戲·聚精典』演出季」今晚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演出季首次聚焦青年演員,以連續四場演出呈現六家院團夏季集訓的成果。通過集訓和演出,中心和所屬院團積極促進青年戲曲人把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作為奮鬥目標,以昂揚的精神、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作品為青春喝彩,譜寫戲曲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戲曲演員大賽昨晚開始決賽,為期兩天 我市四名甌劇新秀 吳鑫鄭...
    全省青年戲曲演員大賽昨晚開始決賽,為期兩天 我市四名甌劇新秀 吳鑫鄭朝文葉媛媛餘立傑入圍 2017/06/06 09:10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童昭武 瀏覽:4394
  • 作為川劇的思維方式,一之為本的含義是什麼?它是如何表現的?
    川劇的藝術思維方式,表現出什麼個性或者說有什麼致思路徑呢?一之為本,是川劇藝術思維方式的突出個性或致思路徑。這裡的「一」,既體現為主體的「一」,又體現為客體的「一」,還體現為主客體互融的「一」。被川劇界尊稱為「戲聖」的康芷林,有段藝訣流傳至今。藝訣道:「重大體,盡精微,心領神會形附,貫連虛實相隨,一變應萬變。」
  • 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該劇近日將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中國電視藝委會和中國評劇院為此聯合在京召開研討會,仲呈祥、李準、彭吉象、路海波等數十位專家現場把脈,圍繞著「戲曲如何與影視劇結合」這一主題各抒己見,為戲曲如何藉助影視這一大眾傳媒逐漸由小眾走向大眾支招。    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離不開紮實的文學基礎,評劇電視劇《生死場》正是看中了作家蕭紅這部給無數人以震撼力的作品的文學魅力。
  • 戲曲認同的多樣性取向除了對應戲曲身份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取向
    從戲曲認同的多樣性來看,戲曲認同的取向一般是對應戲曲身份的。戲曲身份的多重性意味著戲曲認同的多樣性。在古代戲曲史上,明代萬曆年間圍繞戲曲音律和戲曲意趣孰重孰輕的問題發生的「湯沈之爭」,實際上就是關於戲曲音樂認同與戲曲文學認同差異的分歧,是主體審美態度不同導致戲曲認同多樣性表達的一個典型事例。為了闡明戲曲認同的多樣性,現列舉犖犖大端者如下。一是戲曲審美認同。
  •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
  • 呂薇飾演屠呦呦 歌劇《呦呦鹿鳴》為首都舞臺注入正能量
    這樣一部現實主義題材歌劇,既要表現科學家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精神,又要在音樂創作上打動人心,實屬不易。其間,老年、青年、童年屠呦呦跨越時空傾訴衷腸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而將江浙民歌、戲曲元素巧妙融合的音樂旋律也朗朗上口、易於傳唱。
  • 安徽合肥:「活化戲曲」 在涵育青少年一代中傳承傳統藝術
    依託戲曲藝術家、戲曲票友、專業戲曲演員,建立戲曲名家專家庫、校外專家指導中心、戲曲教育專業工作坊等,健全學校校外輔導員隊伍;依託學生戲曲興趣小組和戲曲社團,建立一支學生戲曲愛好者隊伍;通過優秀戲曲社團評選,著力提高戲曲社團標準化建設,不斷擴大學生戲曲愛好者隊伍。合肥率先在安徽省實現每年每生觀看一場優秀戲曲演出的目標。
  • 上海藝術家「西行」採風展現海派戲曲魅力
    「走出熟悉的舞臺,走入更加廣闊的生活,不僅在大西北收穫了海派戲曲的知音,更拓寬了我們的眼界與創作理念。」臨行前,許多人意猶未盡,拍照發朋友圈。有人用這句話總結過去九天的收穫。  在九天5000公裡的行程中,包括尚長榮、蔡正仁、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王珮瑜、錢惠麗、高博文、華怡青、張華在內的上海藝術家,帶著京劇、崑曲、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等藝術形式,來到寧夏銀川、陝西西安以及內蒙古烏蘭察布等地,走進舞臺、企業、草原、社區。他們用演出將海派戲曲的魅力展現給廣袤的大西北,同時也在實地考察中,了解當地的民俗與生活,學習各地同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