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認同的多樣性取向除了對應戲曲身份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取向

2021-01-09 想到了幸福的事情

從戲曲認同的多樣性來看,戲曲認同的取向一般是對應戲曲身份的。戲曲身份的多重性意味著戲曲認同的多樣性。但是,由於戲曲認同涉及某一個人與群體的主體建構意識和思想立場,也關乎某一個人與群體的現實生存狀況和文化境遇,既與自古以來的社會歷史變遷相關,也與特定國家的政治經濟態勢、區域的審美文化語境密切聯繫,所以,除了戲曲認同的多樣性取向一般對應戲曲身份的多重性之外,戲曲認同還有許多自己獨特的取向。

這種原因主要在於某一個人或者群體的審美趣味差異、審美文化立場和審美價值判斷。古時人類剛剛誕生還沒有刑法政治的時候,人們用語言表達某一個內容,往往因人而異。所以一個人就有一種含義,兩個人就有兩種含義,十個人就有十種含義。人越多,不同的含義也就越多。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含義對而別人的含義錯,因而相互攻擊。這說明了文化的差異必然導致審美態度不同,人們對同一個對象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甚至導致文化的衝突。

這個道理也說明,戲曲認同作為一種主體性的審美文化意識,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歸屬感情,一種社會化的藝術品鑑結果,在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和政治文化氛圍中,其支配性的戲曲認同取向與形式是不盡相同的,或者說是複雜性的、多層面的、差異化的。在古代戲曲史上,明代萬曆年間圍繞戲曲音律和戲曲意趣孰重孰輕的問題發生的「湯沈之爭」,實際上就是關於戲曲音樂認同與戲曲文學認同差異的分歧,是主體審美態度不同導致戲曲認同多樣性表達的一個典型事例。

為了闡明戲曲認同的多樣性,現列舉犖犖大端者如下。一是戲曲審美認同。戲曲審美認同就是審美主體個人或者群體自覺地以戲曲為對象,以審美為取向,對戲曲美的構成、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對與戲曲的關係以及戲曲美的文化價值和意義的一致性追求和承認。例如,夢菊居士在為重修《梨園原》作序時說:「餘客京師,近十年矣。每於公餘之暇,留心社會。全國首都,百凡優美,而更以戲曲為各埠冠,故酷好之。」這種審美認同指向「百凡優美」而「戲曲為各埠冠」,可謂發自肺腑,情真意切,恰如其分,褒揚中肯。

審美認同是在充分自由的審美主體和形象美化的戲曲客體之間來回運動中發生的,在這一運動中,處於審美過程的主體可以採取各種各樣的審美態度,如欣喜、愉悅、羨慕、驚訝、震撼、憐憫、同情、悲傷、反省、怨尤等通過滿足自身變成戲曲形象美的客體的強烈欲求,實現審美認同的目的。毋庸置疑,主體的審美認同取向依據審美經驗有諸多可能性。也就是說,主體的審美認同又具體統轄下一級的多樣認同。

譬如,欽慕認同,這是指從戲曲搬演效果的完美境界來秉持審美態度。欽慕認同把戲曲史上不斷完美的經典形象加以濃縮,超越審美主體的期望,將戲曲經典形象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使戲曲經典形象朝著理想化的方向發展。情感認同,這是指戲曲形象保持著藝術所具有的充沛力量,能夠喚起審美主體的激情,在審美主體的內心引起震蕩。其下又有同情認同,這是指審美主體將自己投入戲曲中一個陌生自我的審美情感。

這種情感使審美主體從一種不完美的尋常戲曲人物身上找到自己可能有的種種特徵,從而把戲曲人物視為具有與自己同樣的身世情感。同情認同表現為審美主體與戲曲人物休戚相關、悲喜與共。二是戲曲聯想認同。戲曲聯想認同就是指主體在某一戲曲創作與搬演的相對封閉性想像世界裡充當某一角色,並且十分清醒地實現自己的認同行為。李漁通過介入戲曲創作與搬演,闡發了自己對戲曲認同的原因,即可以在戲曲創作與搬演舞臺上藉助豐富聯想,自由發揮想像,品味審美意象,體驗歷史人物,獲得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世界的超凡滿足與精神樂趣。

如果說李漁注重由外向內化身劇中人物的聯想認同的話,那麼程大衡則側重於由內向外模擬歷史現實的聯想認同。審美聯想以及審美想像可以「根據現實所提供的材料,創造出仿佛是一種第二自然」,成為戲曲認同的重要津梁。而從觀眾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現實所提供的「材料」即戲曲搬演是直觀的,戲曲審美直觀欣賞中也會產生聯想認同乃至於想像,這種由聯想認同升華為審美想像實際上是戲曲審美直觀的擴大,是擴大了的戲曲審美直觀。

基於戲曲搬演的客觀存在,戲曲審美直觀欣賞中所產生的聯想認同乃至於想像,不僅有助於人們通過採用感性的經驗美學歸納法把握戲曲的本質,而且也有助於人們通過採用現象美學顯現法把握戲曲的本質,即通過感知、想像等意向行為讓本質如其所是地呈現出來,通過把具體與抽象、個別與普遍、感性與理性、現象與本質等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直觀和體驗中把握戲曲的本質,實現戲曲認同。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戲曲畫應運而生
    ,這不僅包括了由於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因素不斷滲入,戲曲本身形成了嚴格的形式規範,而且這種程式性還作為戲曲表現的總體特徵,逐漸形成了戲曲表現的基本規律,尤其在動作、裝扮、語言等層面均有著特定的表達要求。
  • 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多年來,我們在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教學實踐中,把戲曲美學的獨特性和傳統美學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牢牢地確立,並寓於其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首先在確立了戲曲審美觀念的同時,能夠更加感悟和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和表演要領,以利於在未來的戲曲表演藝術學習和創作實踐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 戲曲演員以「寫意」的表現方式,使舞臺時空的轉換獲得了高度自由
    戲曲演員採用一種「寫意」的方式解決真與美的矛盾,在有些地方強調與生活某一細節的接近, 但在更多的地方強調靠觀眾想像完成。戲曲演員的表演衝破生活細節真實的約束,大處落筆,只要能夠「意到」就行。只有想像中的事物才有可能完美無缺,戲曲演員的虛擬寫意表演中蘊藏有豐富的信息量,為審美想像提供了極為廣闊的藝術空間,便於充分調動和發揮觀眾的想像力,填補進無限美妙的內容。《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用臥魚的身段做出聞花的姿態,卻只是一個無實物的虛擬動作。這樣,觀眾有了想像空間,自然會把自己最喜歡的花賦在楊貴妃所聞之花上,在各自心中形成一幅最美的貴妃聞花圖。
  • 杭州戲曲的經與緯
    從戲曲誕生以來,杭州的戲曲活動就從來不曾消歇,劇種、演員、劇目、演出、創作等構成了杭州的戲曲風貌,但將這散金碎玉的戲曲活動串聯起來,系統翔實地描述杭州戲曲的發展歷史卻並非一件易事。作者在這一章裡側重表現的是杭州戲曲演出的繁盛局面——當時在杭州演出的有京劇、崑劇、越劇、杭劇、目連戲和三腳戲等,演出市場十分熱鬧,作者對不同劇種的演出情況進行了梳理,使讀者對當時杭州的戲曲演出一目了然。
  •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
  • 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表現方法
    ,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最獨特的表現方法。戲曲表演戲曲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決定了戲曲表演的虛擬性。戲曲表演的虛擬性,體現了戲曲舞臺的假定性。這種假定性使得戲曲舞臺上時間、空間的轉換十分自由。一個上場,一個下場,可以是瞬息之間,也可以是十年八年。長翎大靠的四員大將,往臺上一站,便可以構成一個森嚴的「帥營」。八個「龍套」,即可表示千軍萬馬。主將出臺,和眾將士在臺前一列隊,喊聲「發兵前往」,龍套隨著吸吶吹奏的曲牌,繞主將轉一個圈子。主將再喊一聲「人馬列開」,就是一個千軍萬馬的戰陣。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圓滿閉幕
    開幕大戲《一蓑煙雨》開創獨特視角,把以蘇東坡為題材的京劇作品搬上舞臺;新編京劇《西子在望》保留傳統京劇的表演與唱腔、打破當代小劇場審美觀的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光影語彙和導演手法;在京劇《荊軻》的表演中加入了全新嘗試、部分唱段加入崑曲元素...人與物,人與人的微妙關係,將荊軻之死描繪的壯烈璀璨;《老人與海》作為一個演員的獨角戲,用京劇語言講述西方經典名著;作為李卓群工作室成立後的首部作品,《鑑證》由北京
  • 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尋求新的表達形式是戲曲存活下來的必然途徑 程式化?生活化?該劇近日將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中國電視藝委會和中國評劇院為此聯合在京召開研討會,仲呈祥、李準、彭吉象、路海波等數十位專家現場把脈,圍繞著「戲曲如何與影視劇結合」這一主題各抒己見,為戲曲如何藉助影視這一大眾傳媒逐漸由小眾走向大眾支招。    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離不開紮實的文學基礎,評劇電視劇《生死場》正是看中了作家蕭紅這部給無數人以震撼力的作品的文學魅力。
  • 滬劇演員拍抖音圈粉百萬:傳統戲曲有取之不竭的養分
    帶貨、短視頻爆款已不再是新鮮詞,而在這股浪潮中,也能見到不少上海戲曲院團年輕人的身影,傳統與流行是共存於他們身上的屬性,他們在前沿領域展示出獨特的才華和個性,也為所從事的戲曲行業添入更多朝氣。1993年出生的徐祥在戲曲學院最初學的是滑稽戲,去年加入了上海滬劇院。年輕的他心裡明白自己離舞臺上成熟的滬劇演員仍有一定距離,但在自媒體平臺上"發聲"成為了推廣劇種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如果100萬粉絲裡有百分之一的人買票看戲,那劇場一定會熱鬧很多。"徐祥對記者說道。在今年八月的滬劇評彈聯合展演中,徐祥第一次看見有粉絲在後臺舉著他的燈牌,"那一刻,非常感動"。
  • 一家四代痴迷婺劇 講述一個與戲曲一樣古老的話題
    放眼奼紫嫣紅的中國戲曲園地,大家可以看到,自古以來「戲劇世家」就是這一領域裡人們司空見慣的尋常現象。一個劇團或班社中的許多人或為父子母子,或為兄弟姐妹,再不然就是夫妻、姑嫂、妯娌。有些劇團或班社,大多數成員都是斬不斷、理還亂、遠遠近近親親疏疏的血緣姻親。昨天,說起戲曲界這種鮮明獨特的家族化現象,75歲的何銀笑說,她家就是這樣的家庭。
  • 戲曲進校園⑧|一師斑馬湖小學:講述大師故事 傳承戲曲精神內核
    12月5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長沙市戲曲進校園活動總匯演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由望城區一師斑馬湖小學表演的豫劇《我心中的常香玉》帶來了令人感動和震撼的力量。在戲曲進校園的舞臺上,這也是首個講述人物故事、展示大師風採的節目。節目負責人、一師斑馬湖小學的舞蹈老師張標介紹,學校剛剛建校三年,此次是第一次參加戲曲進校園活動的比賽。而且戲曲對當代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即便有了解平時接觸較多的也是京劇和花鼓戲,很少有孩子知道豫劇、評劇等。張標老師希望通過排練和參賽讓同學們了解更多不同的戲曲文化,於是選擇了豫劇作品。
  • 「昆蟲記」:媒體融合中的典型切片 ——一個戲曲新媒體項目的周歲...
    關於戲曲,「昆蟲記」的小夥伴們以往僅限於做一個觀眾,有了平臺之後,我們常常被自己腦中「BIUBIU」直冒的火花所激動。做戲曲——是個寬泛的概念,做戲曲的什麼?怎麼做戲曲?我們經歷了思維擴散到聚攏的過程、做加法到做減法的過程、追逐誘惑到回護初心的過程。    「昆蟲記」上線之初,我們調查過國內所有同質自媒體,也圈出了競爭對手。
  • 取向矽鋼和無取向矽鋼的區別
    同年,美國Armco公司開始工業化生產冷軋取向矽鋼片。40年代,美國Armco公司和Allegheny公司都生產出了高質量的變壓器用取向矽鋼片。Armco公司的牌號為Tran-cor(西屋公司稱為Hipersil);Allegeny公司的牌號為Silectron(GE公司稱為Corosil)。       1953年,日本試製成冷軋取向矽鋼片。
  • 弘揚非遺文化 傳承戲曲藝術——「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屯溪江南實驗小學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戲曲藝術,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11月25日下午,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文化旅遊體育局聯合推廣在屯溪江南實驗小學開展2020年屯溪區「戲曲進校園」活動。
  • 安徽合肥:「活化戲曲」 在涵育青少年一代中傳承傳統藝術
    依託戲曲藝術家、戲曲票友、專業戲曲演員,建立戲曲名家專家庫、校外專家指導中心、戲曲教育專業工作坊等,健全學校校外輔導員隊伍;依託學生戲曲興趣小組和戲曲社團,建立一支學生戲曲愛好者隊伍;通過優秀戲曲社團評選,著力提高戲曲社團標準化建設,不斷擴大學生戲曲愛好者隊伍。合肥率先在安徽省實現每年每生觀看一場優秀戲曲演出的目標。
  • 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揭幕 瓊韻飄揚引人入勝
    崔延哲 攝   中新網巴黎11月27日電 (記者 李洋)第八屆巴黎傳統中國戲曲節當地時間26日晚在馬拉可夫71劇院開幕。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表示,今年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除了今晚精彩的開幕戲瓊劇的演出外,還邀請到浙江紹劇、陝西碗碗腔、高甲戲以及大連和貴州的京劇來法國演出。從售票的情況看,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法國觀眾將在這一周的時間裡,每天欣賞到不同劇種的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同時體會到中國地方戲曲之間的共性和差異。
  • 上海戲曲院團裡的寶藏青年:拍抖音傳播傳統文化 圈粉百萬_綜合...
    ,則是上海越劇院徐派小生王婉娜的愛好……直播、帶貨、短視頻爆款已不再是新鮮詞,而在這股浪潮中,也能見到不少上海戲曲院團年輕人的身影,傳統與流行是共存於他們身上的屬性,他們在前沿領域展示出獨特的才華和個性,也為所從事的戲曲行業添入更多朝氣。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同時,蟬意象在不同的層面上,分別折射出中國文人的各種心態:高潔心態、避禍心態、超脫心態等等,而這些折射在作品中的心態,最後外化為文人們各異的人格和價值取向。而蟬意象所表現的價值取向,則是詠蟬詩吟詠內容從蟬之聲擴展到蟬之品格的演變,所體現的是蟬意象由感性情感層面到理性道德層面再到非理性超脫層面的價值建構。同時,在中國儒家、道家這樣典型的文化類型下,蟬意象也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孔孟義利觀是構建中國企業家價值取向的文化基礎之一,「義利觀」肯定了義與利的統一,承認「利」是「義」的物質基礎,「義」是「利」的精神指導(趙薇,2013)。根據孔孟義利觀已有研究,構建了「企業家」「企業的企業家」「社會的企業家」3種類型(吳穎,2010),分別對應創業者或企業家價值取向的經濟趨利、滿意客戶和服務社會三個維度。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孔孟義利觀是構建中國企業家價值取向的文化基礎之一,「義利觀」肯定了義與利的統一,承認「利」是「義」的物質基礎,「義」是「利」的精神指導(趙薇,2013)。根據孔孟義利觀已有研究,構建了「企業家」「企業的企業家」「社會的企業家」3種類型(吳穎,2010),分別對應創業者或企業家價值取向的經濟趨利、滿意客戶和服務社會三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