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舞臺上的空間,本來是一塊固定的、不大的地方。要在這一小塊地方容納下遠可達萬裡,高可通千仞的廣闊無垠的空間,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戲曲藝術由於運用了虛擬的原則, 用程式來表現空間,就取得了很大成功。戲曲藝術可以在舞臺的平面上表現出立體的高低變化。如駕雲、潛水、上樓、下樓……等等,這是戲曲舞臺上最常見的空間虛擬的實例,它們都是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空間的高低變化的。如《天仙配》中織女駕雲,主要是用碎細的臺步,飄舞的水袖和腰身的擺動給人一種凌空蹈虛,冉冉而去的感覺。

《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筋鬥雲則是通過連續的翻跟鬥,給人一種來去如電、瞬息萬裡的感覺。也有時用道具(雲旗和雲片)來表現駕雲,這大多是既不能翻筋鬥,又不能走碎步的角色,如天兵天將、老君、玉皇、王母之類。他們駕雲要給觀眾一種雍容安詳的印象,所以藉助畫了雲彩的道具來表現。但在用平面表現立體空間變化這一點上,它和前兩類駕雲的性質是相同的。潛水、上樓、下樓的表現方法和駕雲的表現方法相同,都是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的。統統根據虛擬的原則。

戲曲藝術還借用道具表現立體空間的高低變化。例如用桌子代表高山之類。桌子和山的高度相差極大,簡直不成比例,所以這種表現方法只能說是根據虛擬的原則。如京劇《陽平關》中曹操站在山上觀看曹將和黃忠、趙雲在山下惡戰,這山就是用桌子來表現的。由於戲曲藝術坦白承認自己是在演戲,它才可能抓住山和桌子僅有的一個相似點(都比地面高),並利用這一點, 使桌子變為山的虛擬。這種處理方法並不是簡單的代用,它實際上起著縮短山和地面的高低距離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把山上的曹操和山下的黃忠、趙雲同時呈現在觀眾的眼前,才能表現出他們之間的關係。

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即使把真山搬上臺,觀眾也只能看清楚山下的黃忠和趙雲,看不清山上的曹操,還是不能完美地表現人物之間的關係。戲曲藝術可以在舞臺這塊固定的、不大的平面上表現出場面的大小、遠近的變化。有時用舞臺來表現很大的面積,如朝堂、校場、戰場;有時用舞臺來表現很小的面積,甚至是比舞臺小得多的面積,如寒窯,荒村野店的小客房,一條小船,甚至是一條小船的一部分。有時用舞臺表示很遠的距離;有時又用舞臺表示很近的距離。由於戲曲藝術運用了虛擬的原則,在這種表現上就可以隨意為之,完全突破了生活原狀的框框。
戲曲藝術還可以把固定的舞臺空間變為移步換形的多種不同環境,例如《柳蔭記》的十八相送。送了十八裡路,一路景色都是在同一塊固定的舞臺空間上虛擬地表現出來的,這種表現方法的優點就在於能夠保持情節發展和情緒變化的連貫性。戲曲藝術還常用演員的上、下場來變換舞臺所代表的具體空間。例如京劇《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趙雲的帶兵過場都是在同一塊舞臺平面上進行的,沒有任何點明環境的布景或道具,司馬懿的人馬和趙雲的人馬都是從上場門上場,經過舞臺前部,由下場門下場。

而實際上這兩支人馬不是從同一條路上來的,司馬懿是從街亭而來,趙雲則是從列柳城而來。戲曲藝術在這裡把對空間的表現附在了演員身上,演員上場,舞臺就成了具體的環境。演員一下場,舞臺又成了不代表任何具體地點的白紙一張了。就是說,當司馬懿過場時舞臺是由街亭到西城的路,司馬懿一下場,舞臺就不再代表任何具體地點,它又還,原為舞臺,僅僅是舞臺。當趙雲過場時舞臺就成了列柳城到西城的路了。而觀眾對這一點絕不會混淆,絕不會認為司馬懿和趙雲是從同一條路上來的。戲曲藝術還往往用同一個舞臺平面,同時表現兩個居於不同平面的地點。如京劇《烏龍院》中的樓上樓下就是用這種方法表現的。

閻婆拉著宋江、閻惜姣上了樓,舞臺這時是代表樓上了,可是當閻婆下了樓表演關樓下的大門時,宋江和閻惜姣仍在原處未動,這時舞臺就在同。平面上同時表現了樓上、樓下兩個不同的平面。戲曲藝術有時還把相隔數裡乃至數十裡的兩個地點同時安置在臺上,就更是極為大膽的藝術處理了。例如京劇《一匹布》的第三場,張古董把自己的老婆沈賽花借給把弟李天龍去騙錢,李天龍和沈賽花被留在李寶家中過夜;張古董見老婆天晚未回,出城探望,又被關在甕城內。一個李寶家,一個甕城,同時擺在舞臺上,使在兩處同時發展的情節相互呼應,相互對比,取得了特殊的喜劇效果。
再如京劇《黃金臺》中,田單正為世子田法章的安全擔憂,這時候在舞臺前部來了一個伊立帶校尉馳馬而去的過場,誰都知道伊立和田單不是處於同一地點,這是把同時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兩件事在一起對比,這就造成了一種異常緊張的氣氛,把戲逼上高潮。當然戲曲藝術對空間的虛擬處理遠不止是這幾種類型,這裡不過擇要舉了幾點以見一班。有人說戲曲藝術用虛擬手法來處理舞臺空間,是由於戲曲藝術在舞臺技術上的落後造成的。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認真研究一下上面所舉的幾類例子,就會發現採用這種處理完全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劇情,是為充分表達內容而找到的一種理想的形式。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如《烏龍院》,《一匹布》等。
在《烏龍院》中雖然閻惜姣留在樓上,宋江到了樓下,但兩個角色之間情緒上互相衝突的關係並沒有斷,宋江下樓後的一切表現是閻惜姣所關心的,也必然要引起閻惜姣的反應,如果不能把這兩個角色所處的不同平面在一個平面上表現出來,就無法全面表現這兩個角色在當時情緒上互相衝突的關係,無法表現出甲的行為在乙身上所起的作用。同樣,《一匹布 》用這種方法也是為了把身處兩地的角色在衝突中的關係表現出來,把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態對比在一起,以便鮮明地闡述戲的主題思想一揚善、懲惡,達到戲曲藝術寓教於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