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藝術劇院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為師生送去精妙絕倫的戲曲盛宴。
我市歷史文化悠久,戲曲資源豐富。2017年12月26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專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文化部公布了全國348個地方戲曲劇種,十堰地方戲曲劇種鄖劇、山二黃、鄖陽花鼓戲列入其中。「鄖劇」成功列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名錄,標誌著十堰文化事業尤其是地方戲曲事業取得了重大成果。
委員心聲——
建議開闢優秀人才「綠色通道」
在市政協第五屆第四次會議上,民盟十堰市委員會提出《十堰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現狀、有關問題及對策建議》提案。
「十堰地方戲曲藝術在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但縱觀全市戲曲事業的現狀,仍存在著戲曲人才匱乏、創作演出經費不足、排練演出場地陳舊等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提案中指出,戲曲藝術作為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方文化的綜合實力。
我市現有鄖劇、山二黃、鄖陽花鼓戲3個劇種。劇種音樂的地域性和戲曲音樂特性,決定著戲曲音樂創作人員的本土化和專業化,因此戲曲音樂創作人員不可能從外地引進。「目前,全市能夠獨立創作戲曲劇目音樂的專業人員寥寥無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戲曲音樂的創作、研究和發展。」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市從事戲曲表演的在職在編人員108人,其中50歲以上25人,佔23%,全市各專業藝術院團34歲以下的戲曲演員不足10人。
那麼,如何進一步推動十堰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呢?民盟十堰市委建議,制定戲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加強戲曲人才梯隊建設;完善優秀戲曲人才引進保障機制,尤其是要開闢優秀青年戲曲表演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創新地方戲曲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與藝術院校的合作。」
提案還建議,還應完善全市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和戲曲工作者保障激勵機制;加大創作生產經費投入和改善國有戲曲院團基礎設施。
部門辦理——
政府發文支持地方戲曲傳承發展
我市十分重視地方戲曲事業傳承與發展,於2018年出臺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支持十堰地方戲曲傳承發展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對如何推動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加強戲曲院團自身建設,構建地方戲曲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扶持和加強鄖劇、山二黃、鄖陽花鼓戲的研究保護、傳承創作,發揮地域優勢和地方文化特色。創作了《黃連花開》《坎子山的脊梁》《月映山鄉》等優秀地方戲曲劇目作品,在國家級、省級文藝展演中引起較好反響。
「這份提案對我市地方戲曲事業傳承與發展的建議,我們認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市文化和旅遊局在答覆函中寫道。
怎樣紮實推進我市地方戲曲事業傳承與發展?負責辦理這個提案的市文化和旅遊局給出三個方面的答覆:搞好頂層設計、大力繁榮扶持十堰地方戲曲;加大發展十堰地方戲曲的專項資金投入;建立系統的十堰地方戲曲事業傳承與發展的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最新進展——
有計劃分批次選送推薦創作人員深造
「不斷加大優秀創作劇目基層惠民演出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我市地方戲曲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從市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00萬元,用於支持地方戲曲劇種優秀劇目的創作與打磨;安排20萬元對優秀文藝作品進行扶持和獎勵。
從2020年起,市財政加大對市藝術劇院惠民演出的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對市藝術劇院採取按惠民公益演出場次給予財政補助。此外,積極配合文化部門加大對上爭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轉移支付資金力度,地方性投入確保逐年增長,向專業藝術院團傾斜。
近年來,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計劃、分批次地選送和推薦優秀戲曲創作人員參加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等藝術院校的編導、作曲、理論研究、舞美、表演培訓;逐步完善和配套各種戲曲人才培養機制,並邀請國家級、省級戲曲專家指導十堰地方戲曲劇目創作,提升十堰地方戲曲整體水平。
竹谿縣還採取藝術院校和藝術院團籤約委培的方式,選送31名學員到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進行5年制學歷教育,為山二黃劇種的繁榮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才保障。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文/記者 朱江 圖/記者 張建波 編輯:木子)
【來源:秦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