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06 澎湃新聞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官網

2020-07-22 11:38

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鹼基編輯(base editing, BE)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可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現有鹼基編輯器只能實現嘧啶間(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嘌呤間(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的鹼基轉換,尚沒有鹼基編輯器實現嘧啶與嘌呤間的特異性鹼基顛換。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傳統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在脫氨酶(AID)的作用下,將DNA單鏈上的C轉變為尿嘧啶(U),經過多次DNA複製才轉化為T。新型GBE鹼基編輯器獨闢蹊徑,利用細胞自身DNA修復系統直接修復該「非常規鹼基」,生成特定鹼基,實現鹼基編輯:將尿嘧啶糖基轉移酶(Ung)帶到由胞嘧啶脫氨酶形成的尿嘧啶鹼基位點,在該位點脫去尿嘧啶,建立無嘌呤/無嘧啶(AP)位點(圖1),DNA損傷位點誘導啟動DNA修復,從而實現鹼基的轉變。實驗結果證明,GBE鹼基編輯器在大腸桿菌中可將C特異性顛換為A(圖2),編輯特異性平均達到93.8±4.8%,並實現任意鹼基間的變化(NBE)。在哺乳動物細胞中,GBE鹼基編輯器能夠在N20序列的第6位胞嘧啶(C6)處進行高特異性的C到G顛換。30個檢測位點,23個位點的C-G編輯特異性大於50%,其中2個位點異性達到90%以上。

圖1 GBE鹼基編輯器示意圖

圖2 大腸桿菌任意鹼基編輯(NBE)

圖3 單鹼基突變疾病所需各鹼基變化比例

GBE作為新一代鹼基編輯技術,擺脫傳統鹼基編輯依賴多次DNA複製的缺點,直接將目標鹼基特異性修改成目的鹼基,該技術進一步完善鹼基編輯系統,填補了現有鹼基編輯技術的空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生物基因鹼基的任意編輯改造,極大提升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構建能力。GBE也是第一個可在哺乳動物細胞進行C-G特異性顛換的鹼基編輯器,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較窄的編輯窗口,將為三千多種已知CG鹼基突變引起的人類遺傳疾病治療帶來曙光(圖3)。該鹼基編輯技術的突破,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生物技術的底層技術能力,將為生物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天津市合成生物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的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已申請PCT專利。天津工業生物所趙東東助理研究員、天津師範大學李菊教授和天津工業生物所李斯微助理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工業生物所張學禮研究員和畢昌昊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原題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型鹼基編輯,中科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學禮/畢昌昊聯合團隊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現有鹼基編輯器只能實現嘧啶間(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嘌呤間(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的鹼基轉換,尚沒有鹼基編輯器實現嘧啶與嘌呤間的特異性鹼基顛換。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取得突破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學禮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研究員畢昌昊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可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驗收會聽取了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生所」)籌建工作匯報,以及前期完成的專項驗收情況匯報;審議通過了天津工生所驗收意見,宣布了第一屆所領導班子,表彰了在籌建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白春禮為天津工生所頒發了事業單位法人證書。苟利軍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對天津工生所圓滿完成籌建任務、順利通過驗收表示祝賀。
  •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本報記者 陳 曦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轉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生化】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在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避免與民爭糧是生物製造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乙醯輔酶A既是絕大多數生物製造產品的前體,又是細胞生命中能量與物質代謝的樞紐,在生命代謝網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江會鋒研究員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
  • 【研究進展】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D-阿洛酮糖是一種接近零熱量的稀少糖,對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幾乎無影響,但具有蔗糖的口感,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 直播|生命科學領域顛覆性新技術—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
    金斯瑞第三季直播特邀生物技術一線學者分享經驗,讓前沿技術與實踐應用碰撞的火花點亮你的靈感!金斯瑞第三季第三場直播我們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合成生物技術研究組PI,國家「863項目」首席科學家畢昌昊老師帶大家一起了解生命科學領域顛覆性新技術—新型糖基化酶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科學時報: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入駐天津空港經濟區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科研辦公樓入駐儀式在天津市空港經濟區舉行。天津市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苟利軍,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等出席儀式。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和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2009年3月,中科院和天津市籤署了共建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協議。
  • 科學網— 創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
    本報訊(記者閆潔)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研究員張學禮和畢昌昊帶領的團隊聯合攻關,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
  • 《轉》訪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畢昌昊研究員:基因編輯技術將推動生命科學進入第二次爆發期
    這一次,轉化醫學網通過金斯瑞採訪到了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畢昌昊研究員,他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對於合成生物學以及基因編輯方面的見解,並從研究者的視野,對基因編輯的未來、對行業的發展,以及對生命科學領域的從業人員,表達了獨道的觀點。
  • 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獲批 為中科院落戶天津首家
    從天津市科委獲悉,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成立,是中科院落戶天津的首個研究所,將成為中科院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的「橋頭堡」。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工業生物技術體系建設,為天津市以及全國的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中獲重大突破
    中新網天津3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靳瑩 )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的中國科學家日前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打破了非生命物質與生命的界限,開啟了「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進程。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創新生物技術 紅景天苷「罐中制」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創新生物技術 紅景天苷「罐中制」 2017-08-11 16:45:00來源:央廣網
  • 科學家開發出廣適用性水稻鹼基編輯系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首次將SpCas9突變體SpG和SpRY應用於植物,在水稻中實現NRN PAM和NYN PAM的靶向操作,開發的系列工具大大擴展了CRISPR系統在植物基因組中的應用範圍。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研究者曾嘗試採用CRSIPR-Cas9技術敲除LMNA基因的致病拷貝,但這有破壞LMNA基因野生型拷貝的風險,難以用於臨床治療【4-6】。近年來,可實現A·T--G·C鹼基對轉換的新型單鹼基編輯器ABE(Adenine Base Editor)的出現,讓早衰症治療有了新的希望【7】(詳見:突破丨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
  • 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鳳凰網: 「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是一個什麼樣的科研成果,能給大家簡單形象地描述一下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是通過在細胞中導入一條經過設計的RNA分子,實現對另一條天然存在的RNA序列進行精準修改的新型技術,該技術不需要引入其它的成分,如特定的蛋白酶等,完全依賴於細胞中本來存在的機制。
  • 白春禮調研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9月11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來到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就推進「創新2020」和「一三五」規劃落實工作進行調研。    白春禮一行考察了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高通量篩選平臺及微生物系統生物技術平臺,詳細了解了高通量篩選平臺的裝備配置、工業微生物菌種的篩選、高效高通量的自動化篩選裝備配置等關鍵環節以及核心篩選技術和解析技術,聽取了研究所所長劉新厚、副所長馬延和就「一三五」規划進展、院地合作、科研布局、人才建設、成果轉化以及籌建和專項驗收等的情況匯報,並與部分科研與管理骨幹進行了座談交流。
  • 融資丨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獲4000萬天使輪...
    正序生物將以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鹼基編輯為基礎,開發針對遺傳病的突破性療法,以期攻克疾病,造福人類健康。正序生物將依靠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和武漢大學共同搭建的研究平臺,凝聚並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為遺傳病/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元、更有效、更實惠的新型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