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藥物成本!從40到26步 他為這種抗癌藥找到最簡便合成路線

2020-09-03 看看新聞

《未來說·執牛耳者》節目組

2020-08-27 20:23

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大為,為反應合成提供了高效而廉價的催化劑,如今已是每天成百上千的化學家研發新藥的必備利器。馬大為常說,改進催化活性就像研發新手機,用戶會不斷對手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探索催化劑的配體,就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近年來,馬大為把化學領域裡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確定為另一個有趣的方向,合成過程雖然很複雜,但是和催化劑研究殊途同歸。它們比拼的,都是誰的路線最短最省錢。

在2018年,馬大為就為抗癌藥曲貝替定,這個號稱世界上最難合成的兩個藥物分子之一,找到了一種迄今為止最簡便的合成路線,他們的新合成路線已經開始了工業化生產,最終可以大大降低藥物的成本。

在8月27日播出的《未來說·執牛耳者》節目中,馬大為現場介紹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天然產物,「那麼它實際上到最後已經變成了一個抗腫瘤藥,但是因為在自然界,這樣一個天然產物很難得到,別人合成這個路線還是非常難的,所以它的價格是非常貴的。這個東西目前大概市場上一克是兩萬美金,那麼現在需要大量生產,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通過合成來製備。那目前我們就是找到一個很簡單的路線,通過簡單的原料出發,只用二十六步,那麼在這之前,別人起碼要四十步以上,才能夠把這個分子合成出來。那我們現在只用二十六步做出來,而且這個路線非常容易簡單,比如到北京可能有大概二十條路,但我可能找到了一個最短的路,就這樣的價格也非常便宜,所以這是可以為病人解決一個很大問題。」

為了這條最快最短的路,馬大為付出了一個十年,兩個十年,甚至三個十年。等待、堅持,這也許是人們對化學家的傳統印象,但是馬大為覺得,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對歷史的研究、冷靜的思考、明確的目標,這些都是他從小就養成的學習習慣。

(素材來源:《未來說·執牛耳者》節目組)

相關焦點

  • DPP-4抑制劑類糖尿病藥物的合成路線匯總
    筆者在SGLT-2抑制劑類糖尿病藥物合成路線匯總中簡單的總結了SGLT-2類藥物的合成路線,筆者認為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重要利器,目前備受關注的一類新型口服降糖藥物--DPP-4抑制劑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DPP-4抑制劑具有雙向調節胰島α細胞和β細胞的作用,強效降糖同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並可以改善胰島功能,對體內眾多其他底物也有作用,具有降糖之外的多重獲益。
  • JMC|藥物發現和合成機器學習聯盟綜述人工智慧在藥物合成中應用
    他們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分享了他們認為的預測模型是如何整合到藥物化學合成工作流程中的,MLPDS成員公司目前如何使用它們,以及該領域的前景。逆向合成軟體通過生成假想的合成路線來緩解人工合成評估的瓶頸,這種假想的合成路線可以通過簡化合成來快速對化合物進行優先排序,從而為化學家提供了一組更集中的化合物作為專家路線規劃的起點。按照合成能力對化合物的評分方法有兩種:簡化的基於結構的啟發式方法和全逆合成樹擴展。
  • 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
    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氫能技術論爭「水氫汽車」新聞事件後,科技日報記者聯繫到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他認為,水制氫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實用化的關鍵在於成本。
  • 談談人工智慧在藥物合成中的進一步,並與當前和未來的一些作用
    多步路線設計許多可用的商業和學術合成路線設計軟體都提供獨立的圖形用戶界面(GUI)或基於Web的界面,用戶可以在其中與建議的路線和預測進行交互。該軟體的目標用戶範圍從對化學反應了解不多的非化學家到想要簡化其合成工作流程的訓練有素的專業化學家。
  • 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新方法 操作安全成本低
    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操作安全簡便,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羧酸類藥物合成的發展。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農藥等之中,據統計,有超過450種上市藥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團。例如丙磺舒可用於抗痛風藥物、脫氫膽酸為利膽藥物、11-烯酸可用於尼龍合成。
  • 最暢銷5元雜環藥物的主要路線概述
    本文綜述了已在期刊和專利文獻上發表的關於商業化藥物的合成路線。
  • 92步!化學合成新突破:促進抗癌藥進入臨床實驗
    本文報導了高效哈利洪德林類化合物E7130(halichondrin molecule E7130) 的全合成,並已經製得E7130分子11.5 g,其純度為99.81%,並對其作用模式進行了表徵。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小組已經確定它不僅是一種微管動力學抑制劑,正如之前所認識的,而且是一種新的靶向腫瘤微環境的藥物。
  • 英國找到第一種能夠顯著降低新冠死亡率的藥物,且價格...
    來源:英倫房產圈英國新冠治療藥物研究重大突破!找到第一種能夠顯著降低新冠死亡率的藥物:地塞米松!今天的英國疫情例會由鮑裡斯主持。2 今天聯合英國的醫療研究團隊,公布英國在新冠治療手段的研究上目前為止取得的最重大突破: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對於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有明顯的療效! 這是經過英國嚴格的臨床實驗得出的結論。3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牛津大學藥學院。
  • 增值稅降到3%!5月1日起這些抗癌藥有望降價20%!
    癌症患者的負擔有望進一步降低。4月27日,財政部官網發布《關於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這份通知,5月1日起,抗癌藥的增值稅將降低到3%,進口抗癌藥的增值稅也同步減徵。4月23日,財政部官網發布通知,從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列的28類進口藥品的關稅從3%-6%降到零關稅。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進口藥品的關稅並不高,患者可能對藥品降價幅度感受並不明顯,進口藥品中真正高的是增值稅,目前進口藥品的增值稅率是17%。
  • 如何基於1000多萬個化學反應 加速合成人類所需的化合物?
    過去,科學家們一直使用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的方式,來完成逆合成分析過程。儘管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合成效率,然而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方式合成速度仍然較慢,且提供的分子質量參差不齊。人類還是需要手動搜索化學反應資料庫,來找到製造分子的最佳方法。
  • 專訪︱國產創新藥將迎黃金十年:化學家馬大為的「合成配方」
    在接受採訪後不久,他站上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與四川大學教授馮小明、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分享價值100萬美元的「物質科學獎」。這三位有機化學家共同的獲獎理由是: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 《Nature》為什麼要化學合成?
    他認為未來的化學,在於複雜的分子系統(在一定大小尺度的範圍內能顯示集體的性能和功能)。從醫藥到材料,能源和信息領域,這可能是能讓化學履行其義務的唯一手段。比如乾涸的藥物管道。雖然原因是複雜的,一個因素可能是,開發和完善一個單一藥物分子的篩選和臨床試驗的過程時間太長,這種舊模式不再是最好的選擇。未來的分子醫學可能會被分子手術,就像生物分子在細胞中做的代替。
  • 李榮秀:應用高效仿生親和純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藥物生產效益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參加會議並做了報告,他的演講題目為:"生物工程藥物高效純化工藝提升途徑"。國際貨幣組織(IMS)2009年統計數據表明生物工程藥品和生化藥品的銷售額合計為 1300億美元,其中單克隆抗體類藥品(400億美元)、 疫苗類藥品(380億美元)、 TNF(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類)220億美元, 佔全球醫藥市場總銷售額8150億美元的近16%。生物技術藥物 能否降低生產成本?讓更多的患者用得起、醫療保險體系用得起?
  • 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推動人類文明的合成化學
    Woodward,被公認是合成歷史上最具天才式的合成大師,他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近四十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無數的這些複雜分子的全流程工作,而且很多分子在當時極端落後的條件下完成,但那時候也沒有很多普學表徵的這種方法,所以是極具挑戰性的。
  • 丁列明: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靶向抗癌藥
    2018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很多人不僅知道了抗癌的艱辛,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昂貴的進口抗癌藥物給病患家庭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在現實生活中,杭州餘杭貝達藥業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丁列明帶領團隊研發出國內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造福了20多萬肺癌晚期病人。
  • Nature|計算機首次預測天然產物逆合成路線—與人類不相上下!
    這些因果關係對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ized Intelligence,AGI)來說至關重要,而這種因果關係比僅基於數據相關性的模型更能模仿人類的推理能力,主要是受到人類專家經典的合成設計的啟發,並且作者將其總結成以下四種類型:兩步反應(Two-step sequences)。
  • 華裔女科學家崔景榮:尋找創新抗癌藥
    所有這些特性被統稱為成藥性。 本世紀初,製藥公司的 「藥物獵手」 團隊尋找小分子藥主要使用兩種技術路線。第一種是建立龐大的化合物庫,然後通過高通量篩選技術從中找到能結合靶蛋白的分子,再進一步甄別。庫裡的化合物可能來自大自然(植物、真菌、泥土等),更多的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形成的化學基團之間的不同組合物。這一技術能找到可結合靶蛋白的化合物,但其成藥性往往不夠理想。
  • 華裔女科學家崔景榮:尋找創新抗癌藥
    藥物獵手和設計師被併購的時候,Sugen的一個科研項目是開發以c-MET為靶點的小分子抗癌藥。所有這些特性被統稱為成藥性。本世紀初,製藥公司的 「藥物獵手」 團隊尋找小分子藥主要使用兩種技術路線。第一種是建立龐大的化合物庫,然後通過高通量篩選技術從中找到能結合靶蛋白的分子,再進一步甄別。
  • 「科普」多相催化氫化反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科普】多相催化氫化反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催化氫化反應是指還原劑或氫分子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對不飽和化合物的加成反應。它是有機化合物還原方法中最方便、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多相催化氫化反應主要包括碳碳、碳氧、碳氮鍵等不飽和重鍵的加氫反應和某些單鍵發生的裂解反應。被還原的底物和氫一般吸附在催化劑表面,活化後進行反應。
  • 所有抗癌藥都是免疫療法?
    難道所有抗癌藥物都有這個免疫成分?首先得說說這兩篇文章的關係。那篇原創文章是瑞士和德國的科學家所寫,但使用羅氏的藥物Kadcyla。而那篇評論文章作者是羅氏員工,這當然不是不允許,但大家應該知道這種關係不一定能保持完全中立。現在免疫療法比較成功的腫瘤是那些免疫細胞比較容易侵入的腫瘤,如黑色素瘤和肺癌。乳腺癌除了三陰性乳腺癌外免疫細胞侵入較難,所以哨卡抑制劑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