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先天就帶有強烈的地方記憶,是獨特的老家味道。」
前段時間,河南籍著名媒體人秦朔的一篇文章《我不是一個河南人》在朋友圈刷了屏,火得一塌糊塗。據說,火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河南群體的範疇,連帶著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人都在追問:「我到底是不是一個河南人?」
河南又一次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是否是河南人,最終能尋得一個答案,但你若是問「什麼是河南?」恐怕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
中原腹地、華夏文明的搖籃,這個地方的人愛說「中」,十三朝古都洛陽的牡丹很出名,少林寺的功夫天下傳、鄭州燴麵很好吃,周口逍遙鎮的胡辣湯很出名……
人們會說豪爽山東、天府四川,卻很難用一個詞來準確描述河南。
因為它的特徵並不顯,如早已遍布大江南北的河南遊子一般,在各行各業耕耘著自己的故事,低調又頑強。
不曾離開故鄉,便不懂「鄉愁」的可貴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遠離家鄉的遊子們最思念的是故鄉的黃土香,最懷戀的就是家鄉味道。
年初因為疫情,我被迫滯留在外地兩個月,獨自一人住在陌生的賓館,吃泡麵度日,當時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家,一定要去喝一碗家鄉的胡辣湯。
以前我時常抱怨胡辣湯不好喝,燴麵不好吃,卻不曾想過有一天夢裡都想念這個味道;我曾覺得河南話不那麼好聽,不會想到自己也會因為幾句鄉音激動的兩眼泛淚光。
那些曾以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遠離家鄉以後變成了最珍貴的念想。
疫情結束後,我想重新找到記憶中的老店,才發現這裡早已不復當年的模樣,街道整修了,曾經那些吃不厭的小吃店也已蕩然無存了,而我卻不曾留意過。
當忙碌成為生活的日常,我們仿佛只在家、辦公室兩點一線之間來回往返、奔波,很少有時間駐足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我們眼裡總是裝著遠方,不經意間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而它就靜靜的在那裡,永遠給我們清風、明月。
它是我們的城市,生我們養我們的故鄉。
我們身在其中,不能「視而不見」。
中原味道系列白酒是家鄉符號印跡的重現,同樣也是味蕾上的一次美好體驗。固然簡單的符號不足以解構厚重的家鄉文化,但如若能夠讓這些質樸又熟悉的鄉土情懷經常伴隨在我們的身邊,也是一件美好又溫馨的事情。
【鎖住鄉愁 寄情故鄉】
老家或許在空間上遙隔千裡,
或許因時過境遷面目全非。
但是老家的味道,就如同這瓶小酒,
終不失色,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