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瘤牛——牛品種簡介

2021-01-18 放牛娃科爾沁牛羊信息網

想每天了解牛價市場信息 學習科學養牛知識 長按圖片 掃碼關注


 瘤牛,哺乳綱牛科(Bovidae)牛屬。草食性反芻家畜。因在鬐甲部有一肌肉組織隆起似瘤而得名,古稱犦牛,亦稱犎牛。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類型。為熱帶地區的特有牛種[1]。瘤牛原產於印度,100多年前由印度傳入巴西,100多年來,巴西科研部門經過對該牛種進行了不斷的基因改良,使瘤牛的產肉、產奶量以及抗病進一步提高,一頭大的瘤牛最重可達1300多公斤,而且毛短,生長期短,肉質細嫩。中國於20世紀40年代開始引入,在海南等地飼養。

體型特徵
瘤牛脖子上方有一個碩大的牛峰,有的甚至重達幾十公斤,像一個大瘤子,喉部的松肉皮延長為肉垂,直至腹部。兩耳大而懸垂,有明顯的抗熱和抗病能力。[2]耐熱、耐旱、耐粗飼,和普通牛雜交,其後代有生育力。體格較高,骨骼纖細。頭狹長,額寬而突出,耳長大而下垂,頸垂特別發達,甚至可延伸至腹下與陰鞘及陰囊皺褶相連結。瘤峰發達,形狀不一,重5~8千克,約佔體重的2~3%。蹄質堅實,皮膚鬆弛,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種,常見的有不同深淺的灰色、褐色、紅色及黑色等。汗腺多,腺體大,易排汗散熱。對焦蟲病等有較強的抵抗力,並能遺傳給其與普通牛的雜交後代。皮膚分泌物有特殊氣味,能防壁蝨及蚊虻。許多國家利用瘤牛與歐洲肉牛雜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優良新品種(見牛)。中國也曾引入瘤牛改良當地黃牛。
  

瘤牛
生物學特點
瘤峰庫藏
大而圓的瘤峰是一種沉積脂肪的肌肉組織,被稱為瘤牛的營養庫,猶如駱駝的駝峰,綿羊的脂尾一樣,能在物質匱乏時發揮一定的補給作用。較大的瘤峰可佔體重2%到3%。[3]
皮膚屏障
頸部,垂皮及腹下長有明顯的褶皺,表皮面積大,真皮層薄,表皮厚。皮下肌肉發育良好,這種結構在機體的生命活動中起很大作用。[3]
耐熱性好
較大的體表面積和薄的真皮,利於散熱。汗腺及皮質腺發達,排列特殊並接近皮膚表面使散熱速度快。皮膚中特殊的黑色素能有效地反射看不見的光線,增強抗熱能力。
抗逆力強
血液中淋巴細胞含量高,以適應不良環境對熱帶疾病的抵抗力。採食慢,但對飼料的消化率高,飲水少,但對缺水所引起的不良後果小,消化好,一般不會發生脹氣等病。


相關焦點

  • 巴西瘤牛大觀 最高價50萬美金一頭(圖)
    擁有1.7億人口的巴西,牛的存欄數卻得到1.82億頭,是全球最大的可供貿易的牛群。不僅如此,在1.82億頭牛中,90%為品質優良的瘤牛,為巴西的畜牧業出口和貿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3年巴西已經取代澳大利亞,成為世界第一牛肉出口大國。    為了促進巴西良種牛的培育和促進巴西畜牧業的發展,每年五月,巴西都在位於東南部地區的烏貝拉巴市舉行瘤牛博覽會,持續時間達10天左右。
  • 各種牛的品種簡介
    牛按經濟用途一般可分為乳用牛、肉用牛、肉乳兼用牛和役用牛。其共同點為牙齒32枚,其中門齒 8枚,上下臼齒24枚,無犬齒。上顎無門齒,只有齒墊。胃分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芻。蹄分兩半。鼻鏡光滑溼潤,如出現乾燥,即為患病的徵兆。
  • 養牛也要看品種,牛的品種你知道哪些?
    比利時藍牛的肌肉特別發達,腰部、臀部、肩部都是結實的肉塊,也因此產肉量特別高,而脂肪則比其他品種的牛少很多。利木贊牛,利木贊牛因原產於法國的利木贊高原而得名。利木贊牛的生長速度快,體格大,出肉率高,最關鍵的是肉質細膩而富有彈性,脂肪較少,瘦肉率高,牛肉味很濃,品質明顯高於其他牛肉。皮埃蒙特牛,皮埃蒙特牛因產於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區而得名,是肉乳兼用品種。
  • 牛鈴悠悠:中國古代社會的牛
    > 作者簡介:   牛,中國傳統六畜之一,「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俯首甘為孺子牛」等名言體現了其默默為人類奉獻的史實和精神。古DNA的研究表明,當時野生原牛、野生水牛和家養黃牛種群共存,並且,野生原牛與家養黃牛種群發生過雜交。
  • 牛品種大全,這些品種你都見過嗎?
    但由於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產肉性能也並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而且此品種在文革之前就被引進到國內,並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功飼養。但由於文革開始致使該品種沒有得到及時推廣。從199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 地引進該品種。此品種被畜牧界稱為全能牛。我國從國外引進肉牛品種始於20世紀初,但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引進的。
  •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
    在印度,很多牛得到的福利要比很多人得到的福利還要多、還要好。在印度,很多牛的生活基本上能夠得到保障,部分牛是能夠「頤養天年」的,而印度的人「英年早逝」的則比較多。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印度現在牛的數量已經超過3億頭了,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多。在印度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頭牛了,這個比例在全世界已經是最高的了。
  • 世界上最強壯的牛品種比利時藍牛——牛品種簡介
    想每天了解牛價市場信息 學習科學養牛知識 長按圖片 掃碼關注 比利時藍牛   比利時蘭牛是一種原產於比利時
  • 尊牛為聖的印度為何是牛肉出口大國?本地瘤牛才被尊聖牛
    但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也躋身於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牛肉出口達到180.6萬噸。  然而眾所周知,在印度這個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牛被認為是極為神聖的。在印度神話中,牛是克裡希納神最喜愛的動物;而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溼婆也以公牛南迪作為其坐騎,至今大多數溼婆廟外都會有公牛南迪的塑像。
  • PNAS:新大陸牛是已滅絕品種經過多次馴化的後代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發現,諸如德克薩斯長角牛等舊美洲牛的祖先世系包括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被馴化的牛。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現代牛源自對現在已經滅絕了的歐洲野牛的兩次馴化:來自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普通牛(taurine)系和來自印度次大陸的瘤牛(indicine)系。
  • 張彥:尊牛為聖的印度為何是牛肉出口大國
    但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也躋身於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牛肉出口達到180.6萬噸。 然而眾所周知,在印度這個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牛被認為是極為神聖的。在印度神話中,牛是克裡希納神最喜愛的動物;而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溼婆也以公牛南迪作為其坐騎,至今大多數溼婆廟外都會有公牛南迪的塑像。
  • 人不如牛?在印度牛被當做聖物不能吃,結果最後都被這樣處理了
    在印度牛被當做聖物不能吃,結果最後都被這樣處理了 眾所周知,近些年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很多人去過之後就會對當地挺多方面的風俗都比較感興趣,比如印度人「把牛當做聖物」這一點,不少網友看到後就忍不住直呼在印度「人不如牛活得好」了。
  • 淺談美國與澳洲的婆羅門牛
    今日科普:婆羅門牛婆羅門牛歷史婆羅門牛原產於美國西南部,是美國人用印度瘤牛、歐洲瘤牛、美洲瘤牛及部分英國肉牛培育的一個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且最適於全放牧飼養的優良肉牛品種,具有良好的耐熱、抗寄生蟲、耐粗飼、環境適應能力強和生產潛力大的優點
  • 牛的品種和生產性能介紹
    (牛的品種和生產性能介紹)(安格斯牛)1、這個品種的牛生長快,性成熟時間早,有著很強的抗寒,抗病能力能突出,是目前很好的養殖品種,安格斯牛的出肉率很高,肉質纖維非常的緊密,肉感十分的出色是養殖很好的選擇。
  • 世界上最好的牛,太牛X了!
    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並不是純種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種。但由於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產肉性能也並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而且此品種在文革之前就被引進到國內,並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功飼養。但由於文革開始致使該品種沒有得到及時推廣。從199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 地引進該品種。此品種被畜牧界稱為全能牛。我國從國外引進肉牛品種始於20世紀初,但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引進的。西門塔爾牛在引進我國後,對我國各詳細地的黃牛改良效果非常明顯,雜交一代的生產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因此很受歡迎。
  • 印度牛,真牛!
    印度「哞拉多納」牛硬核球技引國家隊關注,網友:前世是足球運動員。最近,一頭來自印度果阿邦馬多爾(Mardol)地區的牛「火」了。「今日俄羅斯」(RT)7月3日刊登一段視頻,展示了這頭牛驚人的「球技」。↓RT說,7月2日,印度板球評論員哈沙·布格爾(Harsha Bhogle)在其個人推特發布這段視頻。截止目前,該視頻已被轉發3.5萬次、收到近4000條評論和11.2萬個贊。布格爾推特截圖如此驚人「球技」,「哞拉多納」在網上迅速圈粉。
  • 印度牛的地位「高牛一等」,不可傷害更不能吃,那3億頭牛怎麼辦
    憑啥印度牛的地位就"高牛一等"?再者,牛在印度具有繁衍後代的象徵,人們相信養牛和供奉牛可以使家庭人丁興旺。簡單的來說,牛在印度被看作是神的代表,理應受到人們的供奉與善待。在印度的農耕社會時期,牛是主要的畜力,對印度的農業生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這麼多耕地只有使用牛才能順利地播種作物。就算是今天,印度在未完全實現農業現代化之前,牛依舊在耕地作用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在一些偏遠地區,牛甚至還是耕地的主力軍。
  • 神奇的印度:人嗨牛也嗨,神牛成為了負擔,水牛則被開除「牛籍」
    說完人,咱們說牛,牛是勤勞的象徵,在農耕時代那時萬萬不可多得好勞力,尤其是印度更是將牛作為「聖物」,是萬萬不可褻瀆的,其實不光是印度,在我國古代,牛也曾經深受保護,宋朝就禁止殺牛,因為牛要耕田啊,封建社會是農業經濟,生產條件低下的時候,牛的作用就超級大了。
  • 為什麼古代青銅器上的的牛,不像現代中國的牛,有點像印度瘤牛?
    ,不要和中原地區的牛搞混了。近來從滄源佤族自治縣發現3000 多年以前的巖畫中眾多的牛和狩獵圖像,反映了雲南少數民族先民從狩獵向馴養過渡階段的生活, 其中不乏瘤牛身影。在滇池附近的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馴化後的瘤牛青銅器鑄像,其造型古樸驕健,形象逼真,鬐甲前上方具有高而隆起的瘤,發達的垂皮,圓長而結實的身軀,粗長的尾巴,除了兩隻向上向內彎曲的巨大長角外,整個形象酷似現存的瘤牛。
  • 全世界的牛都全了!
    在印度,如果看到這種全身白色,背上帶瘤的牛,可千萬不可小覷,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神牛」。不過,印度神牛也是需要幹活的,只有少數特別英俊健壯的牛才會放到廟裡供養起來。印度有法律規定不能殺這種牛,當然更不能吃肉,因此等牛老了以後人們就將它放到街頭,任由它自生自滅。所以在印度街頭常常看到許多牛在街頭遊蕩,而且因為找不到足夠的食物而被餓得瘦骨嶙峋。
  • 牛品種介紹:蒙古牛
    蒙古牛(公、黃色)    蒙古牛是中國三北地區分布最廣的地方品種,原產於蒙古高地,在東部以烏珠穆沁牛最著名,西部以安西牛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