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吧化學
1.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例如:氕、氘、氚三種原子質子數都是1,中子數分別是0、1、2,這三種原子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統稱為氫元素。再如: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6的碳原子和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7的碳原子,由於兩種原子質子數相同,所以都是碳元素。
2.元素的種類:共有100餘種。按質量計,地殼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是氧、矽、鋁、鐵(如下圖所示)。
3.元素的分類:可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兩大類。碳、氫、氧等為非金屬元素,鐵、銅、鋁為金屬元素。
1.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不同。
2.元素中文名稱的特點:金屬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屬元素按其單質在通常情況下的存在狀態分別加「石」「氣」等偏旁。因此,根據「偏旁」可以判斷它們屬於哪類元素。
3.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概念的區別和聯繫(如下圖所示)
(1)在討論物質的組成時,一般用「某某物質由什么元素組成」來描述,其中只涉及類別,而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2)當討論物質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某某物質的分子是由多少原子構成的」。 如: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描述為「分子由原子構成」。 如: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4)「水」、「鐵」、「元素」、「組成」等都是宏觀概念;「分子」、「原子」、「構成」等都是微觀概念。在描述時,注意宏觀概念對應宏觀概念,微觀概念對應微觀概念。
快暑假了,喜歡我的可以關注一下,然後留言!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月免費的中學課程 !
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