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SCI論文兩篇,保研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大這個小夥很硬核

2020-11-24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孫雅琴

獲一等獎學金3次,二等獎學金5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省政府勵志獎學金1次優秀學生、優秀團員、自強之星、優秀畢業生,醫學部第二屆演講比賽冠軍2017和2018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英語四級601分、六級626分,主持國家級創新實驗一項,發表SCI論文兩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IF=3.895),成功保研至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內科專業……這麼多榮譽全都聚集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青島大學醫學部學生徐航程。

多折騰,以後才能安穩

獲得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專碩的錄取通知後,徐航程談到,保研是一場心理戰、信息戰,在這條路上要不斷嘗試。在保研之前,需要有足夠深的積澱,包括專業知識,英語,科研等等。每一項都能為自己的保研之路加分,「要多折騰,以後才能多安穩」。

大四之前,徐航程從未想過推免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成績離推免標準還差得很遠。直到2018年底,他與夥伴們撰寫的文章被接收了。這篇從構思到完成歷經一年多的稿子,曾被拒稿一次,大修四次,面對國外審稿人的種種刁鑽,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他們迎難而上,終於有了結果。隨著文章的發表,徐航程隱約看到了一絲推免的希望。根據學院的政策,推免有兩條路,分別是成績和科研。當時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他,選擇拼一把,通過科研來推免。「選擇這條路的人少一些,少有參照,幾無經驗。世上本沒有路,我需要自己開闢它了。」徐航程說。

確立方向後,徐航程開始一點一點地推進他的推免計劃:一邊努力學習,一邊收集各種信息與經驗。為了避免最後出現有推免名額卻無好學校的尷尬局面,他為最終的保研做足了前期的準備工作。為了刷分,他又參加了一次六級考試,將分數從613刷到了626;他認真製作了自己的簡歷,重點突出了自己的英語和科研能力;在各個高校出來夏令營通知以後,他將簡歷投向了多所心儀院校,最終,協和本院向他拋出了入營通知的橄欖枝。

保研歷程曲折而艱辛

今年7月17日,徐航程隻身一人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進京,忐忑並憧憬著自己的未來。一心想學腫瘤內科的他,在當晚報到完回到酒店後,給協和本院幾乎所有的內科老師都發了郵件。就在十一點半,當他準備睡覺時,一位腫瘤內科的師哥打來了電話,告訴他老師當天已經面試完學生。「我心裡一驚,我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不過他接下來說,導師對他們不太滿意,看到我的簡歷之後覺得我不錯,有意想收我。我當時有點發蒙,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徐航程說。拿到offer以後,徐航程回來耐心等待著推免名額的發布。

然而,9月3號傍晚,之前給他打電話的師哥通知他,導師的名額被教育處改成博士,不能招他這個碩士生了。「當時萬分焦慮,覺得命運和我開了一次玩笑。」慶幸的是,導師又為他聯繫了另一位內科老師。9月9號,徐航程第二次進京面談,終於如願成為了她的學生。

面談結束後,徐航程馬不停蹄地趕回青島,著手準備次日的答辯。反覆確認論文細節、預想專家評審可能的提問,忙活到凌晨一點。9月10號上午,徐航程開始了他推免之路的最後一關。「我的右邊是一臺攝像機全程錄像,前面是十位和我面面相覷的專家,身後是九個月以來的堅持。」答辯的時候,他將每一個問題都盡力回答得盡善盡美,最終,他成功了。於是,徐航程的保研之路畫下完美的句點,「這個結果,讓過往曲折而艱辛的一切都變得值得。」他說。

學會在動靜之間尋找平衡

徐航程在大二的時候,加入了博雅樓216實驗室。「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大家庭一樣的溫暖。」導師董靜看到他在答辯前幾天有些緊張,便第一時間聯繫他,教會他如何表現得落落大方,將自己的自信全部展現出來,直到答辯前一天,還專門電話叮囑;由於在煙臺實習不便提交材料,師姐便放下繁忙的事務,替他消除後顧之憂;同級的夥伴們,在他答辯之前一直鼓勵,給了他很大的勇氣。

在一般人眼裡,醫學生可能是一直在實驗室裡與科研為伴的形象,安靜理性,沉默寡言。而生活中的徐航程恰恰相反,他有兩大動態型愛好:演講與跑步。「關於演講,我喜歡思考問題,很享受在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關於跑步,是想在繁忙之餘給自己大腦放空,然後重新啟動。」對於自己的愛好,徐航程也在不斷進行勇敢嘗試:參加醫學部第二屆演講比賽並獲得冠軍;曾經連續一個月每天晚上跑步4-8公裡,還和導師董靜去即墨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挑戰了自己的極限。此外,徐航程還活躍於學生會組織,他曾擔任醫學部學生會新聞部的副部,負責寫作組的工作。

談到如何平衡學業與生活的問題,他表示,不需要刻意去平衡,平時自己會以學業和實驗室為主,把本職工作處理完畢後再給自己放鬆一下就好了。

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腫瘤醫生

談到自己保研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徐航程表示,自信是第一的。「我自認為自己是意志力比較強的人,但是誰都有頂不住的時候。」他記得自己處在情緒低谷時,常給父母打電話,曾經問過爸爸最多的問題是,自己為什麼要承受這麼多挫折。爸爸安慰他說,在磨難中汲取到的經驗和教訓,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很慶幸的是,在那些兵荒馬亂的日子裡,我沒有將不同時間段的挫折與磨難一點點累加在自己身上,而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本著碰到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的態度,為所當為,保證自己永遠都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下一次未知的挑戰。」徐航程說。

談及對自身未來職業的看法,徐航程認為,腫瘤科室是所有科室裡離死亡最接近的科室之一,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經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作為醫生,他認為自己需要一顆強大的心,平靜地面對生死的問題;也需要有一顆慈悲的心,重視患者的心理治療,必要時做好臨終關懷和安寧療護。他希望自己未來成為一名出色的臨床醫生,「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Rasi成分實驗室發表核心學術論文
    日前,協和醫學院的專業學術論文《大麻二酚在皮膚科中的應用研究》在《醫師在線》雜誌2020年12月第7卷第24期刊正式發布。 《醫師在線》雜誌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性期刊。
  • 北京協和醫學院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棟樓
    他在圖章上刻著:「博學、審問、慎思、試驗、明辨、篤行」 2020年12月29日,矗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下簡稱「協和」)東單三條5號的新科研大樓有了新名字——吳憲大樓,為致敬其創建者吳憲院士。
  • 北大醫學部、清華醫學院、協和和首醫北京四大醫學院哪個更好?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四所大學的分數都很高,各有特點,都非常優秀,看你適合哪個。北京協和醫學院:高考招生目錄在清華大學的臨床醫學大類裡:臨床醫學(協和);所以分數至少達到清華的分數線。
  • 他直博保研北大,1年發表5篇SCI論文,來自山東聊城一中
    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14級泌尿外科直博生。2018年共發表5篇SCI論文,影響因子超過25。2018年獲得了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和北京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8」。選擇——「我就是要當學術型研究生」2014年,當彭鼎本科畢業面臨保研的選擇時,有專業型和學術型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
  • 保研清華、中科院,發sci論文,考公務員……這個宿舍友愛又優秀!
    這不,又一屆保研季落幕後,他們收穫了累累碩果。嚴子涵保研清華大學,李承龍、莫然保研河海大學,張宇嘉保研北京師範大學,朱雲濤保研中國科學院大學,而拉巴多吉同學則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正在備考公務員。還記得上次"影響因子14.356,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河海這支本科生團隊,牛!"這一篇推送嗎?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5篇:含10篇SCI論文(6篇為一區,本學年2篇),並連續三次獲得「標兵」稱號、「國家獎學金」等。7、韓浩傑,材料學院本科生,在2018-2019學年國際數模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獎項;分別以學生一作、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篇,並申請有國家發明專利兩項。
  • 白蕊:國產女科學家,保研清華,四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難題
    當白蕊大四那年,武漢大學開始根據學生學分績,分配保研名額,她憑藉優異的成績,輕易的就得到了其中一個保研外校的名額,來到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碩博連讀。天才無論到哪裡都是天才,這一點在白蕊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段奮戰學術的過程中,她的成績始終比別人更好,科研方面取得成績也更快,她僅用4年時間,便一氣呵成的完成了博士學業,以發表多篇論文的成績畢業,後來她就開始了自己一路開掛之路,有人統計了她四年以來的論文數據,發現她真的是巾幗不讓鬚眉,四年時間她在國際C刊上一共發表了八篇論文,按照博士畢業的門檻,本來是發表兩篇論文就能滿足畢業條件了,誰能想到她會這麼牛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協和醫學院紀念吳憲先生創建生物化學系100周年 傳承大師科學精神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記者車麗)見證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百年發展,大師與大樓皆不可缺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日前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
  • 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
    【MBA中國網訊】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提及SCI,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高大上?傑出的科研水平?亦或是艱辛的科學研究過程?這些印象都沒有錯但SCI具體是指什麼呢?
  • 核醫學科2020年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
    1,核醫學科論文概況核醫學反應科領域已經發表了76,465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10,282篇,我們對其做一大數據分析。國家分布可以看到,2020年在核醫學領域發表論文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荷蘭、德國和義大利。其中中國發表的論文佔16%。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32篇SCI、EI論文、多項發明專利、本科生科研導師
    來源 | 華南理工大學、新華網編輯 | 學術君不愛逛街、不愛打遊戲,但醉心科研,發表32篇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論文,擁有9項授權發明專利、4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另外60餘項專利在受理中……這個「大神」就是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關偉鵬。
  •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
    被舉報的論文時間跨度超過 20 年,包括從1998年詹啟敏在國外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在北大醫學部擔任通訊作者的論文。DeepTech 發現,在 Pubpeer 網站,25 篇論文相關的評論指向或為數據重複、相同,或數據有違常識,或有違動物倫理。
  • 論文,不只是保研加分,sci大神手把手教你寫論文
    在保研過程中,論文其實就是所謂的「殺手鐧」。如果在其他項與競爭對手拉不開差距的時候,論文常常起到決定性作用。對於我們來說,論文到底有多重要呢?論文就算在這裡的加分項裡。必修課成績往往會佔60%-70%。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保研可以說是一個很高水平的對決,大家都很優秀,必修課成績往往差不了多少。 必修課成績是你考完試就左右不了的,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會把目光放在加分項上。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2021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考博統考經驗指導
    一、為什麼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醫科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我國最高的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自成立以來人才輩出,碩果纍纍,為我國現代醫學科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